搭石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同时,他们也对身边的事物和环境有了一定的感知和认识,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深入理解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同时,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搭石》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习通过具体事物展现乡村淳朴民风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
三、确定教学重点
理解《搭石》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掌握通过具体事物描绘场景、抒发情感的方法。
四、明确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平凡事物展现不平凡美感的写作技巧。
理解并感受乡村淳朴民风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搭石图片,引发学生好奇
① 初步展示几张搭石的实地拍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搭石,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② 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是否见过类似的场景,分享家乡的风土人情。
(2)简单介绍课文背景
① 向学生介绍《搭石》这篇课文的作者刘章,以及他为何写这篇文章。
② 提及这篇课文所展现的乡村生活及搭石在其中的意义。
(3)提问导入,激发学生思考
①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们在过河时选择走搭石,你们会有什么感受?”
②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做铺垫。
(4)过渡到课文学习
①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过渡到课文《搭石》的学习上。
② 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探索的精神,一起走进课文,深入了解搭石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二)深入解读文本,理解新词深意
(1)引导自主学习,探索字词奥秘
① 展示生字新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将《搭石》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投影在屏幕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尝试理解。
② 开展小组讨论,互助学习。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对新词的理解,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疑难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深入讲解词义
① 借助课文内容,生动阐释词义。例如,对于“紧走搭石慢过桥”这一俗语,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在搭石上快速行走和在桥上缓慢过桥的情景,从而深入理解这一俗语的内涵。
② 通过举例、比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新词。如,将“谴责”一词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批评”相比较,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词义。
(3)指导书写技巧,规范书写习惯
① 教师示范书写,展示正确的笔画顺序和结构比例。对于容易写错的字,如“搭”字中的“扌”部分,教师要重点强调。
②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4)互动游戏环节,巩固记忆成果
① 设计有趣的字词游戏,如“找朋友”(将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配对)、“接龙”(用新学的词语接龙)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记忆。
② 通过抢答、猜词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新词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语音语调
①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搭石》这一课,先自行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握好语音语调。
② 在朗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字词,可以用铅笔标注出来,稍后我们一起学习。
(2)理解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①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个生字,我来读一下,同学们跟读。
(老师展示生字,学生跟读)
② 这些生字都有哪些意思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比如“谴责”这个词,它的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义)
(3)分段讲解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① 现在,我们来分段讲解课文。首先看第一段,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
② 在这一段中,有哪些句子特别打动了你?为什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4)提问互动,激发学生思考
①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搭石》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会对搭石如此情有独钟,把它写得如此生动具体?(给学生思考时间,然后请几位同学回答)
② 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见地。其实,这正是作者通过搭石这一具体事物,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和乡亲们的美好情感。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5)总结回顾,加深理解
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初步了解了《搭石》这篇课文的内容,还学习了通过具体事物展现场景和情感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加以运用。
② 最后,让我们再次朗读一遍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搭石和乡村生活的魅力吧!(学生齐读课文)
(四)深入解读,理解情感
(1)分段讲解,细读课文
① 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就暂停并讨论该段的主要内容,如第一段描述了搭石的由来和重要性,第二段则描绘了乡亲们过搭石的情景。
② 逐句分析,着重讲解关键的句子,如“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让学生体会乡亲们之间的默契和和谐。
(2)结合课后习题,开展小组讨论
① 分发课后习题,让学生先自行思考,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搭石在乡亲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②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搭石不仅是乡亲们出行的工具,更是他们心中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
(3)情感共鸣,分享体验
①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家乡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如走过类似的石板路、小桥等,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② 通过分享和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
(4)角色扮演,情感体验
①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乡亲们过搭石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那种默契和和谐。
②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结合生活实例,探讨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
①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是否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见过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例子,并邀请他们分享这些故事。
② 分析讨论:通过学生分享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传统美德,并探讨这些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角色扮演,模拟生活场景中的美德实践
① 分组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个生活场景(如公交车让座、帮助老人过马路等),并在其中实践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行为。
② 情景再现:让其他小组观看表演,并讨论这些行为如何展现了传统美德,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这些美德。
(3)深度思考,探讨传统美德的深层含义
①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如此重要,它们对我们个人和社会有何影响?
② 分享思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相互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升华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识。
(4)结合课文内容,深化对传统美德的理解
① 重温课文: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深入体会《搭石》中蕴含的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
② 感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传统美德的新认识,从而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总结全文,回顾收获
(1)总结课文要点
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搭石》一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复述课文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行为。
②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乡亲们无私奉献、尊老爱幼的精神,以及搭石在乡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分享学习体会
①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搭石》一文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②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课文中展现的美好情感和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
(3)深化拓展讨论
① 教师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你们身边有没有类似搭石这样的事物或场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讨论。
②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平凡事物中蕴含的美好和不平凡,激发学生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4)布置课后作业
① 教师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或绘制一幅关于搭石的画作,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延伸到课后实践中。
② 教师提醒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六、拓展延伸
1. 你如何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答案:搭石不仅是乡亲们出行的必经之路,更是他们心中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
2. 课文中提到的“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对你有何启示?
预设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在生活中保持平衡和稳定,不要急于求成。
3. 在你的家乡,有没有类似“搭石”这样的事物或场景?请描述一下。
预设答案: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家乡实际情况进行描述,如小河、小桥、古树等。
4. 如果你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或小孩,你会怎么做?
预设答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做法,强调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并默写其中的生字新词。
2.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家乡的美景或风俗,不少于300字。
3. 与家人分享《搭石》这篇课文,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