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8 17:03:55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2·期中) 如图为近代某一期杂志的目录(局部)。据此判断本期杂志的主要内容是(  )
A.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B.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C.提倡通俗平易的新文学 D.抨击近代维新变法思想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法兰西人即法国人,法国是启蒙运动的发源地,民主、自由、平等是法国近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共和国家是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之一,综合分析图片中信息可知,陈独秀等人宣传资产阶级共和思想,A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学说,B不符合题意;
提倡通俗平易的新文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没有体现抨击近代维新变法思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判断史实的能力,难度中等。
2.(2022八上·龙岗期末)下表为1920年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部分)的简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活动(  )
地点 人物 主要活动
北京 李大钊 散发《劳动宣言》,讲解五一劳动节的历史和意义
长辛店 邓中夏 出席1000多工人参加的纪念大会并在大会上演说
上海 陈独秀 参加了“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并演讲了劳工问题
A.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C.掀起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D.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北京等地,不少马克思主义者参加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活动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这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A项正确;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相关建设情况,无法得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已经建立,排除B项;
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是1923年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总罢工,排除C项;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认识。
3.(2022八上·佛山期末) 1919年11月1 日鲁迅在《新青年》6卷6号上发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 提出了新型父子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号召先从觉醒的人开手,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他意在(  )
A.发起文学革命 B.批判传统旧道德
C.倡导教育改革 D.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提出了新型父子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号召先从觉醒的人开手,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可以看出,他的用意在于 批判传统旧道德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发起文学革命 ,题干中显示的父子关系,不符合题意;
C. 倡导教育改革 ,题干中没有显示教育改革,不符合题意;
D. 传播马克思主义 ,题干中没有提及传播马克思主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4.(2023八上·织金期末)“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李大钊 B.毛泽东 C.陈独秀 D.孙中山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李大钊先生,1918年,李大钊先生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A项正确;
毛泽东是伟大的开国领袖,陈独秀先生是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但他们都不是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5.(2023八上·南海期末)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而且国内出现至少400种白话报,几个持重的大杂志如《东方杂志》、 《小说月报》也逐渐白话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时期(  )
A.文学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B.白话报成为唯一传播媒介
C.传统文学此时已被废止 D.学校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而且国内出现至少400种白话报,几个持重的大杂志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也逐渐白话化”分析可知,白话文得到推广,说明文学革命的成果显著,A符合题意;
“唯一”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B;
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
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新青年》,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分析选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6.(2023八上·桑植月考)下图的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在于 (  )
A.促进戊戌变法的开展 B.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C.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壮大了革命党人的力量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中华民国;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可知,图片中的报刊有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也有革命派创办,还有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新青年》,这些报刊都宣传了一些新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ACD三项都不是题干图片中的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不符合题意;
B项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是题干图片中的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一系列报刊的出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注意对图片的解读,掌握近代报刊的出现与宣传的思想。
7.(2023八上·长春期末)以新文学形式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白话小说是出自鲁迅的(  )
A.《狂人日记》 B.《文学改良刍议》
C.《文学革命论》 D.《敬告青年》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
A项《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以新文学形式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白话小说,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狂人日记》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鲁迅的《狂人日记》。
8.(2023八上·自贡期末)20世纪初,北洋政府为了抵消辛亥革命给人们思想留下的民主影响,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针对北洋政府尊孔复古的逆流,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D项正确;
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排除A项;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维新变法,排除B项;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9.(2023八上·自贡期末)鲁迅把西方现代文学技巧与中国语境和问题意识相嫁接,并结合对中国社会及民族的深刻洞察和反思,挖出了旧社会“人吃人”的毒瘤,创作出一篇闻名于世的白话文小说(  )
A.《狂人日记》 B.《骆驼祥子》
C.《阿Q正传》 D.《青年杂志》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A项正确;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排除B项;
《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排除C项;
《青年杂志》不属于小说,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10.(2022八上·茂南期末)李大钊在经,《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A由题中的“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可知,反对的是专制,主张自由民主,排除A项;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属于欧洲近代史上的文艺复兴的知识。此项题中并没有涉及,排除B项;
C由题中的“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可知,反对的是专制,主张自由民主,C项正确;
D题中提到的是政治上反专制,主张民主自由。此项属于文学范畴,题中并没有涉及。排除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的主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11.(2023八上·东莞期末)用关键词标志重大历史内容是学习历史重要方法。以下历史内容与关键词对应正确的是(  )
文艺复兴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人文主义      
A.自强求富——民主科学——三民主义
B.自强求富——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自强求富——民主科学
D.自强求富——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A项符合题意;
B:自强求富一三民主义一民主科学,顺序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三民主义一自强求富一民主科学,顺序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自强求富一三民主义一马克思主义,顺序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主张,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相关知识。
12.(2024八上·宁明期末)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20世纪初,被读者评为启迪了民智,传播了西方民主、 自由精神,为知识青年吹响了奋进的号角,促进了他们觉醒的出版物是(  )
A.《国闻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时务报》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20世纪初,被读者评为启迪了民智,传播了西方民主、 自由精神,为知识青年吹响了奋进的号角,促进了他们觉醒的出版物”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C项正确;
《国闻报》《时务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宣传的是维新变法思想,排除AD项;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宣传的是三民主义思想,排除B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3.(2023八上·中山期末)1918 年, 《新青年》出刊“易卜生专号”, 转载的《娜拉》《国民之敌》等作品所表现出对旧社会制度虚伪、腐败的鄙视,受到了中国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易卜生热”。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民主观念渐入人心
C.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 D.马克思主义的洗礼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转载的《娜拉》《国民之敌》等作品所表现出对旧社会制度虚伪、腐败的鄙视,受到了中国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结合所学可知,易卜生的作品之所以广泛传播是因为迎合了中国推翻封建纲常礼教的需要,这反映了当时精神解放与制度变革的追求,民主观念渐入人心,B符合题意;
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题干未反映,排除A;
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题干信息未体现,排除C;
马克思主义的洗礼,题干信息未涉及,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根据时间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2023八上·江城期末)《新青年》在1915-1918年总篇数共1274篇,其中“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20篇文章使用,使用了 34次,平均每篇使用1.8次;而从1919-1922年,总篇数1026篇,其中使用该词篇数达145篇,使用次数1292次,平均每篇使用7.75次。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民众普遍拥护国民革命运动
C.中国政府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据材料“1915-1918年‘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20篇文章使用,使用了 34次”“1919-1922年,使用“社会主义”一词篇数达145篇,使用次数1292次”,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后,《新青年》的思想宣传由前期的民主与科学,逐渐以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说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了转变,故选A项。
1924-1927年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信息“1915-1922年”不符,排除B项。
十月革命后,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 选择了社会主义救中国,而不政府,排除C项。
材料描述的是新文化运动宣传思想的转变,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文化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5.(2023八上·深圳月考)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A.推动了东西方全面融合 B.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 D.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项推动了东西方全面融合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材料无法体现,也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错误,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符合题意;
D项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知道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4八上·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 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 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 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统编版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二 虽然新文化倡导者所要建立的依然是“西洋式的社会国家 ”,与戊戌时 代的“揖日追俄 ”和辛亥时代的“揖美追欧 ”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当他 们用民主和科学来概括欧美工业文明的精神的时候,已经越出了仿效某个具体国 家的具体建制的轨迹。……于是他们的认识开始由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 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 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 ”、“西洋式的国家 ”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指出先进知识分子进行这场“革新运动 ”的目的是什么?革新的途径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为这场运动高举的旗帜是 什么?
(2)材料二中的“揖日追俄 ”“揖美追欧 ”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据 材料指出,新文化运动与辛亥时代的“揖美追欧 ”有哪些异同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案】(1)目的:救中国;
途径: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独立人格;
旗帜:民主,科学。
(2)历史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相同:都倡导向西方学习/建立“西洋式的社会国家”,
不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
(3)影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 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可以看出,先进知识分子进行这场“革新运动 ”的目的是救中国;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革新的途径有 : 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独立人格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他们为这场运动高举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
(2)依据材料二信息“与戊戌时 代的“揖日追俄 ”和辛亥时代的“揖美追欧 ”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可以看出,“揖日追俄 ”“揖美追欧 ”分别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依据材料二信息“虽然新文化倡导者所要建立的依然是“西洋式的社会国家 ”,与戊戌时 代的“揖日追俄 ”和辛亥时代的“揖美追欧 ”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与辛亥时代的“揖美追欧 ”
相同之处有:都倡导向西方学习/建立“西洋式的社会国家”;不同之处有: 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故答案为:(1) 目的:救中国;
途径: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独立人格;
旗帜:民主,科学。
(2)历史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同:都倡导向西方学习/建立“西洋式的社会国家”,
不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3) 影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
【点评】(1)本题的前两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回答;第三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回答,注意一定要从材料中找出来;
(3)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能力,注意要理解。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2·期中) 如图为近代某一期杂志的目录(局部)。据此判断本期杂志的主要内容是(  )
A.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B.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C.提倡通俗平易的新文学 D.抨击近代维新变法思想
2.(2022八上·龙岗期末)下表为1920年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部分)的简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活动(  )
地点 人物 主要活动
北京 李大钊 散发《劳动宣言》,讲解五一劳动节的历史和意义
长辛店 邓中夏 出席1000多工人参加的纪念大会并在大会上演说
上海 陈独秀 参加了“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并演讲了劳工问题
A.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C.掀起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D.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2022八上·佛山期末) 1919年11月1 日鲁迅在《新青年》6卷6号上发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 提出了新型父子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号召先从觉醒的人开手,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他意在(  )
A.发起文学革命 B.批判传统旧道德
C.倡导教育改革 D.传播马克思主义
4.(2023八上·织金期末)“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李大钊 B.毛泽东 C.陈独秀 D.孙中山
5.(2023八上·南海期末)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而且国内出现至少400种白话报,几个持重的大杂志如《东方杂志》、 《小说月报》也逐渐白话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时期(  )
A.文学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B.白话报成为唯一传播媒介
C.传统文学此时已被废止 D.学校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
6.(2023八上·桑植月考)下图的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在于 (  )
A.促进戊戌变法的开展 B.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C.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壮大了革命党人的力量
7.(2023八上·长春期末)以新文学形式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白话小说是出自鲁迅的(  )
A.《狂人日记》 B.《文学改良刍议》
C.《文学革命论》 D.《敬告青年》
8.(2023八上·自贡期末)20世纪初,北洋政府为了抵消辛亥革命给人们思想留下的民主影响,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2023八上·自贡期末)鲁迅把西方现代文学技巧与中国语境和问题意识相嫁接,并结合对中国社会及民族的深刻洞察和反思,挖出了旧社会“人吃人”的毒瘤,创作出一篇闻名于世的白话文小说(  )
A.《狂人日记》 B.《骆驼祥子》
C.《阿Q正传》 D.《青年杂志》
10.(2022八上·茂南期末)李大钊在经,《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1.(2023八上·东莞期末)用关键词标志重大历史内容是学习历史重要方法。以下历史内容与关键词对应正确的是(  )
文艺复兴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人文主义      
A.自强求富——民主科学——三民主义
B.自强求富——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自强求富——民主科学
D.自强求富——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12.(2024八上·宁明期末)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20世纪初,被读者评为启迪了民智,传播了西方民主、 自由精神,为知识青年吹响了奋进的号角,促进了他们觉醒的出版物是(  )
A.《国闻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时务报》
13.(2023八上·中山期末)1918 年, 《新青年》出刊“易卜生专号”, 转载的《娜拉》《国民之敌》等作品所表现出对旧社会制度虚伪、腐败的鄙视,受到了中国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易卜生热”。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民主观念渐入人心
C.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 D.马克思主义的洗礼
14.(2023八上·江城期末)《新青年》在1915-1918年总篇数共1274篇,其中“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20篇文章使用,使用了 34次,平均每篇使用1.8次;而从1919-1922年,总篇数1026篇,其中使用该词篇数达145篇,使用次数1292次,平均每篇使用7.75次。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民众普遍拥护国民革命运动
C.中国政府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15.(2023八上·深圳月考)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A.推动了东西方全面融合 B.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 D.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4八上·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 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 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 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统编版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二 虽然新文化倡导者所要建立的依然是“西洋式的社会国家 ”,与戊戌时 代的“揖日追俄 ”和辛亥时代的“揖美追欧 ”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当他 们用民主和科学来概括欧美工业文明的精神的时候,已经越出了仿效某个具体国 家的具体建制的轨迹。……于是他们的认识开始由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 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 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 ”、“西洋式的国家 ”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指出先进知识分子进行这场“革新运动 ”的目的是什么?革新的途径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为这场运动高举的旗帜是 什么?
(2)材料二中的“揖日追俄 ”“揖美追欧 ”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据 材料指出,新文化运动与辛亥时代的“揖美追欧 ”有哪些异同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法兰西人即法国人,法国是启蒙运动的发源地,民主、自由、平等是法国近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共和国家是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之一,综合分析图片中信息可知,陈独秀等人宣传资产阶级共和思想,A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学说,B不符合题意;
提倡通俗平易的新文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没有体现抨击近代维新变法思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判断史实的能力,难度中等。
2.【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北京等地,不少马克思主义者参加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活动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这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A项正确;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相关建设情况,无法得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已经建立,排除B项;
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是1923年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总罢工,排除C项;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认识。
3.【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提出了新型父子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号召先从觉醒的人开手,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可以看出,他的用意在于 批判传统旧道德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发起文学革命 ,题干中显示的父子关系,不符合题意;
C. 倡导教育改革 ,题干中没有显示教育改革,不符合题意;
D. 传播马克思主义 ,题干中没有提及传播马克思主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4.【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李大钊先生,1918年,李大钊先生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A项正确;
毛泽东是伟大的开国领袖,陈独秀先生是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但他们都不是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5.【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而且国内出现至少400种白话报,几个持重的大杂志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也逐渐白话化”分析可知,白话文得到推广,说明文学革命的成果显著,A符合题意;
“唯一”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B;
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
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新青年》,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分析选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6.【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中华民国;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可知,图片中的报刊有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也有革命派创办,还有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新青年》,这些报刊都宣传了一些新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ACD三项都不是题干图片中的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不符合题意;
B项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是题干图片中的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一系列报刊的出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注意对图片的解读,掌握近代报刊的出现与宣传的思想。
7.【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
A项《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以新文学形式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白话小说,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狂人日记》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鲁迅的《狂人日记》。
8.【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针对北洋政府尊孔复古的逆流,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D项正确;
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排除A项;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维新变法,排除B项;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9.【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A项正确;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排除B项;
《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排除C项;
《青年杂志》不属于小说,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A由题中的“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可知,反对的是专制,主张自由民主,排除A项;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属于欧洲近代史上的文艺复兴的知识。此项题中并没有涉及,排除B项;
C由题中的“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可知,反对的是专制,主张自由民主,C项正确;
D题中提到的是政治上反专制,主张民主自由。此项属于文学范畴,题中并没有涉及。排除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的主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11.【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A项符合题意;
B:自强求富一三民主义一民主科学,顺序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三民主义一自强求富一民主科学,顺序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自强求富一三民主义一马克思主义,顺序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主张,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相关知识。
12.【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20世纪初,被读者评为启迪了民智,传播了西方民主、 自由精神,为知识青年吹响了奋进的号角,促进了他们觉醒的出版物”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C项正确;
《国闻报》《时务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宣传的是维新变法思想,排除AD项;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宣传的是三民主义思想,排除B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3.【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转载的《娜拉》《国民之敌》等作品所表现出对旧社会制度虚伪、腐败的鄙视,受到了中国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结合所学可知,易卜生的作品之所以广泛传播是因为迎合了中国推翻封建纲常礼教的需要,这反映了当时精神解放与制度变革的追求,民主观念渐入人心,B符合题意;
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题干未反映,排除A;
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题干信息未体现,排除C;
马克思主义的洗礼,题干信息未涉及,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根据时间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据材料“1915-1918年‘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20篇文章使用,使用了 34次”“1919-1922年,使用“社会主义”一词篇数达145篇,使用次数1292次”,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后,《新青年》的思想宣传由前期的民主与科学,逐渐以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说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了转变,故选A项。
1924-1927年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信息“1915-1922年”不符,排除B项。
十月革命后,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 选择了社会主义救中国,而不政府,排除C项。
材料描述的是新文化运动宣传思想的转变,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文化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5.【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项推动了东西方全面融合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材料无法体现,也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错误,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符合题意;
D项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知道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16.【答案】(1)目的:救中国;
途径: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独立人格;
旗帜:民主,科学。
(2)历史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相同:都倡导向西方学习/建立“西洋式的社会国家”,
不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
(3)影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 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可以看出,先进知识分子进行这场“革新运动 ”的目的是救中国;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革新的途径有 : 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独立人格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他们为这场运动高举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
(2)依据材料二信息“与戊戌时 代的“揖日追俄 ”和辛亥时代的“揖美追欧 ”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可以看出,“揖日追俄 ”“揖美追欧 ”分别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依据材料二信息“虽然新文化倡导者所要建立的依然是“西洋式的社会国家 ”,与戊戌时 代的“揖日追俄 ”和辛亥时代的“揖美追欧 ”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与辛亥时代的“揖美追欧 ”
相同之处有:都倡导向西方学习/建立“西洋式的社会国家”;不同之处有: 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故答案为:(1) 目的:救中国;
途径: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独立人格;
旗帜:民主,科学。
(2)历史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同:都倡导向西方学习/建立“西洋式的社会国家”,
不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3) 影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
【点评】(1)本题的前两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回答;第三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回答,注意一定要从材料中找出来;
(3)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能力,注意要理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