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3课五四运动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3课五四运动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8 17:46:31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3课五四运动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2八上·新会期中)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2.(2024八下·江油开学考)五四运动期间,天津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运动。天津总商会急电北京政府:“查栖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牵延不决,演成事实,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材料反映了(  )
A.工人阶级有了革命政党领导 B.工人阶级的斗争效果显著
C.天津商人要求武力镇压工人 D.五四运动是由工人发起的
3.(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在一本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载:(1919年5月)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手执白旗,标语为“和会失败”。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  )
A.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B.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
D.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4.在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单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四运动(  )
A.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2023八上·福田期中)《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  )
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
6.(2022八上·龙岗期末)下图是漫画家沈伯尘创作的《工商学打倒曹、陆、章》。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百团大战
7.(2023八上·织金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时指出:“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材料所体现的五四精神核心是(  )
A.自强求富精神 B.民主科学精神
C.艰苦奋斗精神 D.爱国主义精神
8.(2023八上·雷州期末)1919年上海书业商会的停业公告说:“各同业均于5月9日停业一天,一方对于欧洲和会表示吾国民之决心,一方对于北京学生表示敬意”。该商会旨在声援(  )
A.五四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 九学生运动 D.西安事变
9.(2022·益阳)近代中国的一些革命运动中,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起了先锋作用。某次运动发布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写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国亡了,同胞起来呀!”这次运动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0.(2023八上·衡南期末)“同样是爱国的革命运动,然而五四运动却高于辛亥革命。”得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五四运动(  )
A.敢于彻底反帝反封建 B.启发他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C.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1.(2023八上·衡南期末)“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陈独秀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12.(2023八上·长沙月考)“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阅读材料我们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学生是因为听到了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战争的消息开始罢课的
B.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斗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C.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没有任何成果
D.工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3.(2023八上·廉江月考)“五四运动”期间,湖南的毛泽东、何叔衡通过新民学会积极开展活动,北京的刘仁静是直接参与五四大游行的学生先锋,山东的王尽美、邓恩铭成为学生运动的重要领袖。这说明五四运动(  )
A.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共识 B.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C.为中共的成立奠定干部基础 D.冲击了大城市封建统治的基础
14.(2023八上·潮阳期末)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15.(2023八上·潮阳期末)“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此材料最能反映(  )
A.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八上·期末)20世纪20年代前后,新时代的曙光出现在中华大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绽放出独特的光芒。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思想革命......有时也可能被夸大的(地)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彻底性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三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材料四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摘编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1)材料一的“思想革命”是指什么事件?“新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有谁?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事件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何变化依据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从国内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事件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天津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运动后天津总商会表示痛苦有过于罢市,说明斗争效果明显,B项正确;
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3.【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走向天安门举行示威游行,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故C正确;
1935年12月在北平爆发的“一二九”爱国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故A错误;
太平天国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故B错误;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4.【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其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既涉及反对帝国主义,又涉及反对国内封建军阀,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个性质。A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C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与口号。
5.【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申报》的报道认为五四运动是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这说明中日两国站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C符合题意;
新闻报道可以作为研究史料,但与题干内容无关,A不合题意;
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表述错误,B不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的观点,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
6.【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学生、工人、商人等群体集体参与,反帝反封建,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首当其冲,所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B项正确;
义和团运动的矛头是指向外国侵略者的,北伐战争的斗争对象是北洋军阀,百团大战打击的是日本侵略者,均与漫画内容不符,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7.【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可知,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对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D项正确;
自强求富精神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科学,排除B项;
艰苦奋斗精神是长征精神内容之一,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8.【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各同业均于5月9日停业一天,一方对于欧洲和会表示吾国民之决心,一方对于北京学生表示敬意”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和会”指的是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北京大学等校的三千名青年学生学生以罢课和游行示威的形式进行斗争,A项正确;
九一八事变时间是1931年,排除B项;
一二 九学生运动时间是1935年,排除C项;
西安事变时间是1936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等知识。
9.【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起了先锋作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发了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改良运动,与题干不符,排除A;
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不是学生运动,排除B;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意,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即可解答同类试题。五四运动是考查的重点知识,它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10.【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引发了五四运动,其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外争主权”表明运动是反帝的,“内除国贼”表明运动是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选项A符合题意;
新文化运动追求民主和科学,选项B排除;
维新变法运动,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选项C排除;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选项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11.【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可知,参与五四运动的社会各界形成整体的合力,相互配合。故“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A项正确;
五四运动前期学生游行、商人罢市、工人罢工,没有“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排除B项;
五四运动不是由陈独秀领导的,排除C项;
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人民开始觉醒”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12.【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和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此拉开帷幕,D项正确;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从而引发学生的游行示威等活动,排除A项;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五四运动之后,排除B项;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如未在合约上签字等,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13.【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湖南毛泽东、何叔衡通过新民学会积极开展活动,北京的刘仁静是直接参与五四大游行的学生先锋,山东的王尽美、邓恩铭成为学生运动的重要领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重要人物都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都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干部基础,C项正确;
材料“社会共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
D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14.【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三幅图片的内容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以“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等为基本诉求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三幅图都反映了政治诉求得到满足,D符合题意;
图片并未涉及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排除A;
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与后两张图片不符,排除B;
材料并未体现五四运动中心的转变,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可知,这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符合题意。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符合题意,排除A;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
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五四运动的性质,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6.【答案】(1)事件: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原因: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道德沦丧,君主复辟,军阀割据,需要新思想唤醒民众。
(2)变化: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积极主动的参与:由未形成整体的合力到相互配合。原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3)变化:寻求西方模式到追随苏俄模式。(或俄国革命的模式)
(4)意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1)事件:据材料“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思想革命……有时也可能被夸大的(地)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的一场激烈变革,是思想领域的革命,这就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分别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原因:据材料“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可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道德沦丧,君主复辟;据材料“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可知,北洋军阀割据,需要新思想唤醒民众。
(2)变化:据材料“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可知,五四运动前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据材料“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可知,五四运动中人们主动地参与,并相互呼应。即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积极主动的参与:由未形成整体的合力到相互配合。原因:据材料“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可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3)变化:据材料“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可知,中国人由寻求西方模式到追随苏俄模式。(或俄国革命的模式)
(4)意义:据材料“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故答案为:
(1)事件: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原因: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道德沦丧,君主复辟,军阀割据,需要新思想唤醒民众。
(2)变化: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积极主动的参与:由未形成整体的合力到相互配合。原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3)变化:寻求西方模式到追随苏俄模式。(或俄国革命的模式)
(4)意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3课五四运动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2八上·新会期中)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事件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2024八下·江油开学考)五四运动期间,天津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运动。天津总商会急电北京政府:“查栖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牵延不决,演成事实,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材料反映了(  )
A.工人阶级有了革命政党领导 B.工人阶级的斗争效果显著
C.天津商人要求武力镇压工人 D.五四运动是由工人发起的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天津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运动后天津总商会表示痛苦有过于罢市,说明斗争效果明显,B项正确;
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3.(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在一本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载:(1919年5月)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手执白旗,标语为“和会失败”。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  )
A.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B.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
D.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走向天安门举行示威游行,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故C正确;
1935年12月在北平爆发的“一二九”爱国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故A错误;
太平天国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故B错误;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4.在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单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四运动(  )
A.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其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既涉及反对帝国主义,又涉及反对国内封建军阀,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个性质。A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C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与口号。
5.(2023八上·福田期中)《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  )
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申报》的报道认为五四运动是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这说明中日两国站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C符合题意;
新闻报道可以作为研究史料,但与题干内容无关,A不合题意;
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表述错误,B不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的观点,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
6.(2022八上·龙岗期末)下图是漫画家沈伯尘创作的《工商学打倒曹、陆、章》。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百团大战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学生、工人、商人等群体集体参与,反帝反封建,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首当其冲,所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B项正确;
义和团运动的矛头是指向外国侵略者的,北伐战争的斗争对象是北洋军阀,百团大战打击的是日本侵略者,均与漫画内容不符,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7.(2023八上·织金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时指出:“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材料所体现的五四精神核心是(  )
A.自强求富精神 B.民主科学精神
C.艰苦奋斗精神 D.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可知,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对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D项正确;
自强求富精神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科学,排除B项;
艰苦奋斗精神是长征精神内容之一,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8.(2023八上·雷州期末)1919年上海书业商会的停业公告说:“各同业均于5月9日停业一天,一方对于欧洲和会表示吾国民之决心,一方对于北京学生表示敬意”。该商会旨在声援(  )
A.五四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 九学生运动 D.西安事变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各同业均于5月9日停业一天,一方对于欧洲和会表示吾国民之决心,一方对于北京学生表示敬意”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和会”指的是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北京大学等校的三千名青年学生学生以罢课和游行示威的形式进行斗争,A项正确;
九一八事变时间是1931年,排除B项;
一二 九学生运动时间是1935年,排除C项;
西安事变时间是1936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等知识。
9.(2022·益阳)近代中国的一些革命运动中,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起了先锋作用。某次运动发布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写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国亡了,同胞起来呀!”这次运动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起了先锋作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发了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改良运动,与题干不符,排除A;
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不是学生运动,排除B;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意,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即可解答同类试题。五四运动是考查的重点知识,它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10.(2023八上·衡南期末)“同样是爱国的革命运动,然而五四运动却高于辛亥革命。”得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五四运动(  )
A.敢于彻底反帝反封建 B.启发他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C.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引发了五四运动,其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外争主权”表明运动是反帝的,“内除国贼”表明运动是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选项A符合题意;
新文化运动追求民主和科学,选项B排除;
维新变法运动,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选项C排除;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选项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11.(2023八上·衡南期末)“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陈独秀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可知,参与五四运动的社会各界形成整体的合力,相互配合。故“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A项正确;
五四运动前期学生游行、商人罢市、工人罢工,没有“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排除B项;
五四运动不是由陈独秀领导的,排除C项;
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人民开始觉醒”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12.(2023八上·长沙月考)“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阅读材料我们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学生是因为听到了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战争的消息开始罢课的
B.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斗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C.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没有任何成果
D.工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和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此拉开帷幕,D项正确;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从而引发学生的游行示威等活动,排除A项;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五四运动之后,排除B项;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如未在合约上签字等,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13.(2023八上·廉江月考)“五四运动”期间,湖南的毛泽东、何叔衡通过新民学会积极开展活动,北京的刘仁静是直接参与五四大游行的学生先锋,山东的王尽美、邓恩铭成为学生运动的重要领袖。这说明五四运动(  )
A.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共识 B.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C.为中共的成立奠定干部基础 D.冲击了大城市封建统治的基础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湖南毛泽东、何叔衡通过新民学会积极开展活动,北京的刘仁静是直接参与五四大游行的学生先锋,山东的王尽美、邓恩铭成为学生运动的重要领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重要人物都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都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干部基础,C项正确;
材料“社会共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
D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14.(2023八上·潮阳期末)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三幅图片的内容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以“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等为基本诉求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三幅图都反映了政治诉求得到满足,D符合题意;
图片并未涉及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排除A;
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与后两张图片不符,排除B;
材料并未体现五四运动中心的转变,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2023八上·潮阳期末)“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此材料最能反映(  )
A.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可知,这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符合题意。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符合题意,排除A;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
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五四运动的性质,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八上·期末)20世纪20年代前后,新时代的曙光出现在中华大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绽放出独特的光芒。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思想革命......有时也可能被夸大的(地)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彻底性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三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材料四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摘编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1)材料一的“思想革命”是指什么事件?“新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有谁?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事件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何变化依据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从国内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答案】(1)事件: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原因: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道德沦丧,君主复辟,军阀割据,需要新思想唤醒民众。
(2)变化: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积极主动的参与:由未形成整体的合力到相互配合。原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3)变化:寻求西方模式到追随苏俄模式。(或俄国革命的模式)
(4)意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1)事件:据材料“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思想革命……有时也可能被夸大的(地)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的一场激烈变革,是思想领域的革命,这就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分别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原因:据材料“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可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道德沦丧,君主复辟;据材料“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可知,北洋军阀割据,需要新思想唤醒民众。
(2)变化:据材料“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可知,五四运动前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据材料“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可知,五四运动中人们主动地参与,并相互呼应。即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积极主动的参与:由未形成整体的合力到相互配合。原因:据材料“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可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3)变化:据材料“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可知,中国人由寻求西方模式到追随苏俄模式。(或俄国革命的模式)
(4)意义:据材料“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故答案为:
(1)事件: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原因: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道德沦丧,君主复辟,军阀割据,需要新思想唤醒民众。
(2)变化: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积极主动的参与:由未形成整体的合力到相互配合。原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3)变化:寻求西方模式到追随苏俄模式。(或俄国革命的模式)
(4)意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