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4 23:35:45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博罗期末)“在这件事上,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这是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对自己的评价。周恩来则称张学良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因为“这件事”的和平解决促成了(  )
A.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局部抗战正式转为全民族抗战
C.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2023八上·天元月考)1936 年 12 月 13 日, 《西北文化日报》 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 标题为: “ 争取中华民族生 存, 张杨昨日发动对蒋兵谏 ”。该新闻报道的事件应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平型关大捷
3.(2023八上·徐闻期末)张学良晚年接受公开采访谈及“九一八”事变时曾说:“我当时没想到日本军队会那么做, 我认为日本是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 错误了。”对张学良的这一口述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A.年代久远真伪无从查实 B.当事人口述可信度最高
C.公开采访影响发言内容 D.需要多方史料互相佐证
4.(2023八上·南海期末)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实现从“诛蒋”到“放蒋”的主张转变,并于 12月19日举行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正式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中共的这一转变(  )
A.宣告全国名义上统一 B.消除国共两党的分歧
C.加速统一战线的建立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2023八上·南海期末)1933年《关于救济东北流亡之电文与时论》报道, “我东北同胞,呻吟憔悴,颠沛流离,亡国丧家,命在旦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自治运动
C.卢沟桥事变 D.汪伪政府成立
6.(2023八上·株洲期末)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
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7.(2023八上·岳池期末)由此,中国第一个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参战时间最早、抗战时间最长的国家。材料中的“此”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 九运动
C.“华北自治运动” D.伪满洲国成立
8.(2023八上·岳池期末)张学良对周恩来说:“这次蒋介石来西安后,逼迫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去打红军,不捉他就无法改变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捉了他,可以促其反省,逼其抗日。”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西安事变的(  )
A.目的 B.影响 C.具体过程 D.结果
9.(2023八上·嵩明期末)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党两位将领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他们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材料中描述的两位将领是(  )
A.张学良和杨虎城 B.李宗仁和张自忠
C.佟麟阁和赵登禹 D.葛先才和谢晋元
10.(2023八上·沧州期末)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北平学生的行动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一二 九运动 D.七七事变
11.(2023八上·廉江月考)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历史现象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12.(2024八上·廉江期末)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研究“西安事变”时,可信度最高的证据应是(  )
A.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 B.当代电影《西安事变》
C.文学著作中对事件的描述 D.当代电视新闻的报道
13.(2024八上·潮南期末)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表示:“我们这次举动,完全是为民请命,决非造成内乱。一切办法,决诸公论,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这说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基于(  )
A.内部夺权 B.民族利益 C.攘外安内 D.中共感召
14.(2024八上·期末)“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 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这表明“陕变”(  )
A.反抗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
B.是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顺应了团结抗战的民意
D.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15.(2023八上·期末)下图是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从关外迁入关内的直接原因是(  )
A.各地民众的强烈要求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需要
C.有利于中国高校的发展 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形势所迫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名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
【材料二】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结交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
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动摇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深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三】“兵谏”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内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主张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而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则竭力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估计事变发展有两种可能的前途:或者爆发内战,或者和平解决。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
(1)材料一中《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该事件有怎样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张学良“彷徨无策”的原因。张、杨为此有何惊世做法
(3)材料三中,“兵谏”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对此主张如何解决 结果如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张学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等信息可知,“”指的是西安事变。联系所学,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项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不符合题意;
B项局部抗战正式转为全民族抗战是在七七事变后,不符合题意;
C项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不符合题意;
D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及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识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答案】B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36年12月13日”“张杨昨日发动对蒋兵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故选项B符合题意;
A.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不符合题意;
C.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不符合题意;
D.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提示语,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3.【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张学良对“九一八”事变的口述言论,结合所学可知,口述史带有主观意图,需要多方史料互相佐证,D符合题意;
张学良下令不抵抗这一历史事件并非无迹可寻,排除A;
口述史料带有一定主观性,因此“可信度极高”说法错误,排除B;
张学良的言论是否受到采访的影响,通过材料无法得出,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实现从‘诛蒋’到‘放蒋’的主张转变,并于 12月19日举行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正式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统一战线初步建立,C符合题意。
1928年,东北易帜,全国名义上统一,排除A;
国共两党的分歧没有消除,排除B;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建立即可作答。
5.【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我东北同胞,呻吟憔悴,颠沛流离,亡国丧家,命在旦夕。”结合所学,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A符合题意;
华北自治运动引发了一二.九运动,排除B;
卢沟桥事变导致北平沦陷,排除C;
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1940年3月,汪伪政府成立,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九一八事变的时间、经过、影响等史实即可作答。
6.【答案】A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可知,反映的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A项十年内战基本结束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B项国民政府统一全国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C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7.【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中国第一个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参战时间最早、抗战时间最长的国家。”和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A项符合题意;
B:一二 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12月9日,是北平学生发起的一场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B项不符合题意;
C: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C项不符合题意;
D: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结合所学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8.【答案】A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这次蒋介石来西安后,逼迫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去打红军,不捉他就无法改变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捉了他,可以促其反省,逼其抗日。”可知,材料体现了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具体过程,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结果,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本题解答时,要注意题干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9.【答案】A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国民党将领”、“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可知,该事件是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在苦劝无果的情况下,实行“兵谏”,A项正确;
李宗仁是指挥台儿庄战役的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张自忠是在枣宜会战中国壮烈殉国的第33集团军总司令,排除B项;
佟麟阁和赵登禹是在保卫北平的战役中壮烈殉国的国民党将领,排除C项;
葛先才和谢晋元是全面抗战爆发后的国民党将领,都参与了淞沪会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的发动。
10.【答案】C
【知识点】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不断地入侵使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掀起了一二 九运动,这就是爱国救亡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C项正确;
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
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排除B项;
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一二九运动的认识。
11.【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结合课本所学,西安事变并没有是中国的政局发生剧变,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仍然是最高领袖,国民党仍然是唯一执政党。从这个角度讲,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但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得中共与国民党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双方重新走向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中国的独立和统一。从这一个角度来讲,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那种国共两党分庭抗礼,各自为政的局面暂时结束,中国又呈现出逐渐统一的面貌。D项正确;
1927年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排除A项;
7月17日庐山谈话,蒋介石发表准备抗日的谈话。排除B项;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的认识。
12.【答案】A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A符合题意;
当代著名电影《西安事变》,属于影视作品,带有一定的艺术特征,可信度不高,排除B;
文学著作中对事件的描述,属于文学作品,主观性较大,排除C;
当时国民党报刊的宣传报道,属于政府主导的报刊,政治性较强,侧重舆论宣传,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史料的分类,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B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内部夺权,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我们这次举动,完全是为民请命,决非造成内乱。一切办法,决诸公论,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和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忙于内战,采取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兵谏”,也称“西安事变”。说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基于民族利益,B项符合题意;
C:攘外安内是蒋介石的政策,C项不符合题意;
D:中共感召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之一,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本题解答时,要注意材料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由材料“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可知,“陕变”指的是西安事变,“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表明“陕变”顺应了团结抗战的民意,C项符合题意;
西安事变不是为了反抗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排除A;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是七七事变,排除B;
D项是西安事变的意义,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西安事变是考查的重点,要掌握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15.【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东北大学从沈阳迁到北平,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东北大学师生被迫迁徙,D项正确;
“各地民众的强烈要求”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需要”不是直接原因,排除B项;
“有利于中国高校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产生的影响。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便可作答。
16.【答案】(1)事件:九一八事变。影响: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原因: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对日不抵抗;全国人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做法地:1936年12月12日,西安。
(3)主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放,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
(1)事件:根据材料一“《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结合所学可知,15年前,即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三千万东北人民生活在日本的铁踢之下。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原因:根据材料二“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对日不抵抗;全国人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做法: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主张:根据材料三“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结合所学可知,日本侵略深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结果:蒋介石被迫答应联共抗,西安事变和平解放,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故答案为:
(1)事件:九一八事变。影响: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原因: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对日不抵抗;全国人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做法地:1936年12月12日,西安。
(3)主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放,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九一八事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漫画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九一八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安事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西安事为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和平解放的相关历史知识。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博罗期末)“在这件事上,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这是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对自己的评价。周恩来则称张学良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因为“这件事”的和平解决促成了(  )
A.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局部抗战正式转为全民族抗战
C.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张学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等信息可知,“”指的是西安事变。联系所学,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项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不符合题意;
B项局部抗战正式转为全民族抗战是在七七事变后,不符合题意;
C项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不符合题意;
D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及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识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2023八上·天元月考)1936 年 12 月 13 日, 《西北文化日报》 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 标题为: “ 争取中华民族生 存, 张杨昨日发动对蒋兵谏 ”。该新闻报道的事件应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平型关大捷
【答案】B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36年12月13日”“张杨昨日发动对蒋兵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故选项B符合题意;
A.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不符合题意;
C.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不符合题意;
D.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提示语,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3.(2023八上·徐闻期末)张学良晚年接受公开采访谈及“九一八”事变时曾说:“我当时没想到日本军队会那么做, 我认为日本是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 错误了。”对张学良的这一口述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A.年代久远真伪无从查实 B.当事人口述可信度最高
C.公开采访影响发言内容 D.需要多方史料互相佐证
【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张学良对“九一八”事变的口述言论,结合所学可知,口述史带有主观意图,需要多方史料互相佐证,D符合题意;
张学良下令不抵抗这一历史事件并非无迹可寻,排除A;
口述史料带有一定主观性,因此“可信度极高”说法错误,排除B;
张学良的言论是否受到采访的影响,通过材料无法得出,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2023八上·南海期末)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实现从“诛蒋”到“放蒋”的主张转变,并于 12月19日举行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正式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中共的这一转变(  )
A.宣告全国名义上统一 B.消除国共两党的分歧
C.加速统一战线的建立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实现从‘诛蒋’到‘放蒋’的主张转变,并于 12月19日举行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正式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统一战线初步建立,C符合题意。
1928年,东北易帜,全国名义上统一,排除A;
国共两党的分歧没有消除,排除B;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建立即可作答。
5.(2023八上·南海期末)1933年《关于救济东北流亡之电文与时论》报道, “我东北同胞,呻吟憔悴,颠沛流离,亡国丧家,命在旦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自治运动
C.卢沟桥事变 D.汪伪政府成立
【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我东北同胞,呻吟憔悴,颠沛流离,亡国丧家,命在旦夕。”结合所学,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A符合题意;
华北自治运动引发了一二.九运动,排除B;
卢沟桥事变导致北平沦陷,排除C;
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1940年3月,汪伪政府成立,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九一八事变的时间、经过、影响等史实即可作答。
6.(2023八上·株洲期末)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
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答案】A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可知,反映的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A项十年内战基本结束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B项国民政府统一全国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C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7.(2023八上·岳池期末)由此,中国第一个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参战时间最早、抗战时间最长的国家。材料中的“此”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 九运动
C.“华北自治运动” D.伪满洲国成立
【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中国第一个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参战时间最早、抗战时间最长的国家。”和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A项符合题意;
B:一二 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12月9日,是北平学生发起的一场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B项不符合题意;
C: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C项不符合题意;
D: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结合所学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8.(2023八上·岳池期末)张学良对周恩来说:“这次蒋介石来西安后,逼迫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去打红军,不捉他就无法改变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捉了他,可以促其反省,逼其抗日。”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西安事变的(  )
A.目的 B.影响 C.具体过程 D.结果
【答案】A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这次蒋介石来西安后,逼迫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去打红军,不捉他就无法改变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捉了他,可以促其反省,逼其抗日。”可知,材料体现了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具体过程,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结果,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本题解答时,要注意题干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9.(2023八上·嵩明期末)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党两位将领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他们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材料中描述的两位将领是(  )
A.张学良和杨虎城 B.李宗仁和张自忠
C.佟麟阁和赵登禹 D.葛先才和谢晋元
【答案】A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国民党将领”、“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可知,该事件是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在苦劝无果的情况下,实行“兵谏”,A项正确;
李宗仁是指挥台儿庄战役的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张自忠是在枣宜会战中国壮烈殉国的第33集团军总司令,排除B项;
佟麟阁和赵登禹是在保卫北平的战役中壮烈殉国的国民党将领,排除C项;
葛先才和谢晋元是全面抗战爆发后的国民党将领,都参与了淞沪会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的发动。
10.(2023八上·沧州期末)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北平学生的行动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一二 九运动 D.七七事变
【答案】C
【知识点】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不断地入侵使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掀起了一二 九运动,这就是爱国救亡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C项正确;
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
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排除B项;
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一二九运动的认识。
11.(2023八上·廉江月考)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历史现象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结合课本所学,西安事变并没有是中国的政局发生剧变,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仍然是最高领袖,国民党仍然是唯一执政党。从这个角度讲,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但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得中共与国民党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双方重新走向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中国的独立和统一。从这一个角度来讲,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那种国共两党分庭抗礼,各自为政的局面暂时结束,中国又呈现出逐渐统一的面貌。D项正确;
1927年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排除A项;
7月17日庐山谈话,蒋介石发表准备抗日的谈话。排除B项;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的认识。
12.(2024八上·廉江期末)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研究“西安事变”时,可信度最高的证据应是(  )
A.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 B.当代电影《西安事变》
C.文学著作中对事件的描述 D.当代电视新闻的报道
【答案】A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A符合题意;
当代著名电影《西安事变》,属于影视作品,带有一定的艺术特征,可信度不高,排除B;
文学著作中对事件的描述,属于文学作品,主观性较大,排除C;
当时国民党报刊的宣传报道,属于政府主导的报刊,政治性较强,侧重舆论宣传,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史料的分类,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2024八上·潮南期末)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表示:“我们这次举动,完全是为民请命,决非造成内乱。一切办法,决诸公论,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这说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基于(  )
A.内部夺权 B.民族利益 C.攘外安内 D.中共感召
【答案】B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内部夺权,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我们这次举动,完全是为民请命,决非造成内乱。一切办法,决诸公论,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和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忙于内战,采取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兵谏”,也称“西安事变”。说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基于民族利益,B项符合题意;
C:攘外安内是蒋介石的政策,C项不符合题意;
D:中共感召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之一,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本题解答时,要注意材料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2024八上·期末)“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 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这表明“陕变”(  )
A.反抗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
B.是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顺应了团结抗战的民意
D.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由材料“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可知,“陕变”指的是西安事变,“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表明“陕变”顺应了团结抗战的民意,C项符合题意;
西安事变不是为了反抗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排除A;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是七七事变,排除B;
D项是西安事变的意义,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西安事变是考查的重点,要掌握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15.(2023八上·期末)下图是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从关外迁入关内的直接原因是(  )
A.各地民众的强烈要求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需要
C.有利于中国高校的发展 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形势所迫
【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东北大学从沈阳迁到北平,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东北大学师生被迫迁徙,D项正确;
“各地民众的强烈要求”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需要”不是直接原因,排除B项;
“有利于中国高校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产生的影响。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便可作答。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名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
【材料二】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结交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
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动摇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深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三】“兵谏”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内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主张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而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则竭力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估计事变发展有两种可能的前途:或者爆发内战,或者和平解决。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
(1)材料一中《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该事件有怎样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张学良“彷徨无策”的原因。张、杨为此有何惊世做法
(3)材料三中,“兵谏”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对此主张如何解决 结果如何
【答案】(1)事件:九一八事变。影响: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原因: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对日不抵抗;全国人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做法地:1936年12月12日,西安。
(3)主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放,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
(1)事件:根据材料一“《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结合所学可知,15年前,即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三千万东北人民生活在日本的铁踢之下。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原因:根据材料二“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对日不抵抗;全国人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做法: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主张:根据材料三“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结合所学可知,日本侵略深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结果:蒋介石被迫答应联共抗,西安事变和平解放,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故答案为:
(1)事件:九一八事变。影响: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原因: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对日不抵抗;全国人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做法地:1936年12月12日,西安。
(3)主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放,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九一八事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漫画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九一八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安事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西安事为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和平解放的相关历史知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