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0八上·揭阳竞赛)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 )
A.李宗仁 B.彭德怀 C.张学良 D.杨虎城
2.(2022八上·深圳期末)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3.(2022八上·龙岗期末)下列历史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 B.敌后战场的奋勇杀敌
C.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 D.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4.(2022八上·佛山期末) 全中国同仇敌忾,真正做到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都投入到抗日的伟大洪流中。用郭沫若的话来说,那就是“整个武汉沸腾起来了,也带动全国沸腾起来了!”这主要体现了武汉会战( )
A.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开始
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
C.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D.促进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5.(2023八上·南海期末)李宗仁在畅谈台儿庄战役胜利时说到: “淮南、鲁南各地民众的力量完全和军队配合起来,在战场上抢救伤兵的是民众,帮助军队输送炮弹、粮食的也是民众。”李宗仁强调战役的胜利得益于( )
A.国际援助广泛 B.军民团结合作
C.军事战略正确 D.武器装备精良
6.(2023八上·内江期末)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下列图片所示民族英雄,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是
A. B.
C. D.
7.(2023八上·岳池期末)1938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一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企图在长江两岸展开,战场遍及河南、安徽、江西和湖北四省。这场会战击碎了日本侵略者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将战争拖入战略相持阶段。这场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枣宜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8.(2023八上·自贡期末)如图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C.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D.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9.(2023八上·青县期末) 蒋介石电文:“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
A.华侨华人支援抗战 B.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
C.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D.全民族团结抗战
10.(2023八上·岳阳期末)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 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 ……台儿庄,一片灰烬; 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材料中所述的这场战役的意义是(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11.(2023八上·潮阳期末)1938年4月,美国驻华大使詹森注意到:经此战役,国民党政府变得更加团结了,人们由悲观的情绪转变成了某种顽强的乐观主义,开始觉得未来并非完全没有希望。人们“情绪转变”是因为( )
A.武汉会战消耗了日军力量 B.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C.台儿庄战役取得了胜利 D.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敌人
12.(2023八上·潮阳期末)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宣布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以作军费使用,并授予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指挥官薛岳一枚美国助章。随后,英、英两国又主动向中国提出要废除西方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归还上海、厦门等地的公共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这说明该战役的胜利( )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彻底扭转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C.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3.(2023八上·青山期末)1938年6月至 10月,中国军队同日军在武汉地区展开了大规模会战。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毙伤敌近4万,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使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是指( )
A.日军从“速决战”被迫转入持久战
B.中国军队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C.英、美等盟国开始向中国提供援助
D.国民政府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4.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一溃千里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盟军的援助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解
C.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日军改变侵华方针
15.下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战的史实与论述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1八上·黔西期末)中国抗日战争历时14年,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松花江上》歌词
材料二: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导的一则消息。
材料三:
材料四:1940年5月,张自忠在宜城壮烈牺牲。张自忠牺牲前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材料五: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都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战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歌词的描述,指出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一年?当时人们背井离乡、有家难归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此消息报导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的解决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人物是谁,由他指挥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最大胜利的战役是什么?图2所示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请问这场战役是什么?
(4)材料四中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任答两点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词“台儿庄”结合所学知识,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台儿庄战役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2.【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第三次长沙会战”“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初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A项符合题意;
B: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B项不符合题意;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相关史实。
3.【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江西万家岭战役、长沙会战都是正面战场的抗战,因而图片反映的主题是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D项正确;
材料中三幅图片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在不同的地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是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敌后战场的奋勇杀敌和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不能从图片中得出,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正面战场抗战的认识。
4.【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整个武汉沸腾起来了,也带动全国沸腾起来了 ”,可以看出,武汉会战 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开始,不符合题意;
B.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D. 促进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题干中没有体现出这一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淮南、鲁南各地民众的力量完全和军队配合起来,在战场上抢救伤兵的是民众,帮助军队输送炮弹、粮食的也是民众”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原因,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得益于军民团结合作,B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国际援助,排除A;
题干没有涉及军事战略,排除C;
题干没有涉及武器装备,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5月,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壮烈牺牲,这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方面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A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不符合题意;
B项 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壮烈殉国 ,不符合题意;
C项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符合题意;
D项 1942年5月,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反“扫荡”中,壮烈殉国。这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张自忠与枣宜会战等知识。
7.【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A:1937年8月至11月,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最终上海沦陷。淞沪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A项不符合题意;
B: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6月至10月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武汉沦陷。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进入相持阶段,C项符合题意;
D:1942年初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武汉会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结合所学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8.【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台儿庄”可知图示反映的是台儿庄战役,这场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利,B项正确;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的是淞沪会战,排除A项;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排除C项;
百团大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给日本的“囚笼政策”以沉重打击,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
9.【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A:华侨华人支援抗战,表述不全,A项不符合题意;
B: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表述不全,B项不符合题意;
C:台儿庄之捷是中国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胜利,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可知,台儿庄大捷取胜的原因是全民族团结抗战,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台儿庄大捷取胜的原因,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结合所学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0.【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据材料“……台儿庄,一片灰烬; 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故选D项。
八路军取得的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
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排除B项。
1937年,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台儿庄战役,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1.【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3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领导了台儿庄战役,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被迫撤退,此次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C符合题意;
1938年10月,随着武汉、广州的失陷宣告结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A;
淞沪会战以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陷结束,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B;
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台儿庄战役的基本事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国宣布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以作军费使用英、英两国又主动向中国提出要废除西方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归还上海、厦门等地的公共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A;
第三次长沙会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彻底扭转中国的国际形象,排除B;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正面战场的抗战,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经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中国军队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是在抗日战争后期,不符合题意;
C.英、 美等盟国开始向中国提供援助 ,是在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不符合题意;
D. 国民政府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是在1941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这是武汉会战,再结合对武汉会战带来的影响回答。
14.【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豫湘桂会战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由于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使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退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5.【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歼灭日军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B中国军队抗战的史实与论述对应正确,选项B正确;
选项A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不是武汉会战,排除;
选项C第三次长沙会战属于正面战场抗战,排除;
选项D豫湘桂战役是一次失败的战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台儿庄战役,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16.【答案】(1)1931年。原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最后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2)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李宗仁;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役(或平型关大捷)。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等等。
(5)抗战胜利原因: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词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全部沦于敌手,所以当时人们背井离乡、有家难归。
(2)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知识。依据报纸中的文字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报纸反映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和平型关大捷。 依据材料三中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彭德怀指挥了百团大战,这次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4)本题考查张自忠的民族精神。依据材料四中“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的信息可知,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身成仁的崇高气节。言之有理即可。
(5)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有: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故答案为:(1)1931年。原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最后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2)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李宗仁;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役(或平型关大捷)。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等等。
(5)抗战胜利原因: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点评】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张自忠的民族精神、抗日战争胜利的运用。难度较大,本题考查的都是抗日战争的知识点。抗日战争涉及的知识点十分广,需要熟练掌握抗日战争的爆发,全面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等知识点。对其进行归纳总结,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0八上·揭阳竞赛)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 )
A.李宗仁 B.彭德怀 C.张学良 D.杨虎城
【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词“台儿庄”结合所学知识,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台儿庄战役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2.(2022八上·深圳期末)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第三次长沙会战”“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初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A项符合题意;
B: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B项不符合题意;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相关史实。
3.(2022八上·龙岗期末)下列历史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 B.敌后战场的奋勇杀敌
C.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 D.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江西万家岭战役、长沙会战都是正面战场的抗战,因而图片反映的主题是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D项正确;
材料中三幅图片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在不同的地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是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敌后战场的奋勇杀敌和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不能从图片中得出,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正面战场抗战的认识。
4.(2022八上·佛山期末) 全中国同仇敌忾,真正做到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都投入到抗日的伟大洪流中。用郭沫若的话来说,那就是“整个武汉沸腾起来了,也带动全国沸腾起来了!”这主要体现了武汉会战( )
A.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开始
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
C.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D.促进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整个武汉沸腾起来了,也带动全国沸腾起来了 ”,可以看出,武汉会战 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开始,不符合题意;
B.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D. 促进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题干中没有体现出这一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2023八上·南海期末)李宗仁在畅谈台儿庄战役胜利时说到: “淮南、鲁南各地民众的力量完全和军队配合起来,在战场上抢救伤兵的是民众,帮助军队输送炮弹、粮食的也是民众。”李宗仁强调战役的胜利得益于( )
A.国际援助广泛 B.军民团结合作
C.军事战略正确 D.武器装备精良
【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淮南、鲁南各地民众的力量完全和军队配合起来,在战场上抢救伤兵的是民众,帮助军队输送炮弹、粮食的也是民众”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原因,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得益于军民团结合作,B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国际援助,排除A;
题干没有涉及军事战略,排除C;
题干没有涉及武器装备,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
6.(2023八上·内江期末)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下列图片所示民族英雄,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是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5月,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壮烈牺牲,这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方面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A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不符合题意;
B项 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壮烈殉国 ,不符合题意;
C项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符合题意;
D项 1942年5月,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反“扫荡”中,壮烈殉国。这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张自忠与枣宜会战等知识。
7.(2023八上·岳池期末)1938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一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企图在长江两岸展开,战场遍及河南、安徽、江西和湖北四省。这场会战击碎了日本侵略者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将战争拖入战略相持阶段。这场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枣宜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A:1937年8月至11月,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最终上海沦陷。淞沪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A项不符合题意;
B: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6月至10月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武汉沦陷。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进入相持阶段,C项符合题意;
D:1942年初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武汉会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结合所学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8.(2023八上·自贡期末)如图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C.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D.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台儿庄”可知图示反映的是台儿庄战役,这场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利,B项正确;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的是淞沪会战,排除A项;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排除C项;
百团大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给日本的“囚笼政策”以沉重打击,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
9.(2023八上·青县期末) 蒋介石电文:“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
A.华侨华人支援抗战 B.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
C.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D.全民族团结抗战
【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A:华侨华人支援抗战,表述不全,A项不符合题意;
B: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表述不全,B项不符合题意;
C:台儿庄之捷是中国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胜利,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可知,台儿庄大捷取胜的原因是全民族团结抗战,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台儿庄大捷取胜的原因,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结合所学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0.(2023八上·岳阳期末)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 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 ……台儿庄,一片灰烬; 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材料中所述的这场战役的意义是(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据材料“……台儿庄,一片灰烬; 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故选D项。
八路军取得的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
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排除B项。
1937年,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台儿庄战役,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1.(2023八上·潮阳期末)1938年4月,美国驻华大使詹森注意到:经此战役,国民党政府变得更加团结了,人们由悲观的情绪转变成了某种顽强的乐观主义,开始觉得未来并非完全没有希望。人们“情绪转变”是因为( )
A.武汉会战消耗了日军力量 B.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C.台儿庄战役取得了胜利 D.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敌人
【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3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领导了台儿庄战役,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被迫撤退,此次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C符合题意;
1938年10月,随着武汉、广州的失陷宣告结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A;
淞沪会战以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陷结束,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B;
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台儿庄战役的基本事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2023八上·潮阳期末)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宣布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以作军费使用,并授予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指挥官薛岳一枚美国助章。随后,英、英两国又主动向中国提出要废除西方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归还上海、厦门等地的公共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这说明该战役的胜利( )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彻底扭转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C.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国宣布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以作军费使用英、英两国又主动向中国提出要废除西方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归还上海、厦门等地的公共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A;
第三次长沙会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彻底扭转中国的国际形象,排除B;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正面战场的抗战,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2023八上·青山期末)1938年6月至 10月,中国军队同日军在武汉地区展开了大规模会战。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毙伤敌近4万,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使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是指( )
A.日军从“速决战”被迫转入持久战
B.中国军队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C.英、美等盟国开始向中国提供援助
D.国民政府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经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中国军队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是在抗日战争后期,不符合题意;
C.英、 美等盟国开始向中国提供援助 ,是在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不符合题意;
D. 国民政府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是在1941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这是武汉会战,再结合对武汉会战带来的影响回答。
14.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一溃千里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盟军的援助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解
C.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日军改变侵华方针
【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豫湘桂会战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由于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使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退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5.下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战的史实与论述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歼灭日军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B中国军队抗战的史实与论述对应正确,选项B正确;
选项A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不是武汉会战,排除;
选项C第三次长沙会战属于正面战场抗战,排除;
选项D豫湘桂战役是一次失败的战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台儿庄战役,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1八上·黔西期末)中国抗日战争历时14年,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松花江上》歌词
材料二: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导的一则消息。
材料三:
材料四:1940年5月,张自忠在宜城壮烈牺牲。张自忠牺牲前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材料五: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都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战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歌词的描述,指出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一年?当时人们背井离乡、有家难归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此消息报导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的解决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人物是谁,由他指挥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最大胜利的战役是什么?图2所示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请问这场战役是什么?
(4)材料四中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任答两点即可)
【答案】(1)1931年。原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最后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2)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李宗仁;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役(或平型关大捷)。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等等。
(5)抗战胜利原因: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词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全部沦于敌手,所以当时人们背井离乡、有家难归。
(2)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知识。依据报纸中的文字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报纸反映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和平型关大捷。 依据材料三中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彭德怀指挥了百团大战,这次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4)本题考查张自忠的民族精神。依据材料四中“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的信息可知,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身成仁的崇高气节。言之有理即可。
(5)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有: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故答案为:(1)1931年。原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最后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2)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李宗仁;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役(或平型关大捷)。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等等。
(5)抗战胜利原因: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点评】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张自忠的民族精神、抗日战争胜利的运用。难度较大,本题考查的都是抗日战争的知识点。抗日战争涉及的知识点十分广,需要熟练掌握抗日战争的爆发,全面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等知识点。对其进行归纳总结,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