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5 23:01:12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重庆)(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长江岸边,木帆船、渔船是百姓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这充分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  )
A.人民战争的胜利 B.先进武器的胜利
C.经济实力的胜利 D.国际声援的胜利
2.(2024·乌鲁木齐模拟)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土地政策,将抗战时的政策改为(  )
A.三三制政策 B.减租减息的政策
C.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农业互助组政策
3.(2022八上·岳池期末)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4.(2024九下·长春月考)1948年秋天,解放区有约1亿农民分得了3.75亿亩土地。这一事件起到的作用是(  )
A.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5.(2024·长春模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发动的某战役以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并举的方法取得了完全胜利,使北平这个文化古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场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2024八下·江油开学考)“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加解放军,山东有5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运弹药……”这说明(  )
A.解放军武器比国民党先进 B.解放军采取了正确的战术
C.解放军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 D.国民党的后勤补给不足
7.”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8.(2023·龙东一模)八年级历史学习小组计划在假期开展一次红色主题研学活动,实地了解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史实。他们应该选择去(  )
A.北京 B.南京 C.锦州 D.徐州
9.1948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给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的电报称:”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从北面威胁徐州……”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0.(2024·新邵)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方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这次军事行动(  )
A.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B.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11.(2022八上·佛山期末) 下图是某同学在“研学旅行·红色记忆”考察活动中,拍摄的一件革命文物。这一文物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淮海战役中农民支援前线用的独轮车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12.(2023八上·湘潭期末)“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是毛泽东同志为庆祝一次重要战役胜利而作,这次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3.(2023八上·徐闻期末)下面解放战争的示意图中,③处应填写(  )
A.转战陕北 B.跃进大别山 C.百团大战 D.渡江
14.(2023八下·电白开学考)老照片能从一个侧面见证历史的变迁。下面两幅老照片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人民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解放军的作战原则 D.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15.(2023八上·南海期末)1946-1949年,解放军从127万人上升到358万人, 其中有一大批是国民党俘虏兵在与老战士朝夕相处的交流中被感化,改造成具有觉悟的解放军战士。这反映解放军(  )
A.重视思想教育 B.加强党的领导
C.实行战略转移 D.集中优势兵力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八上·廉江月考)人民解放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具体谈判。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25日)
材料三 下面是1949年4月下旬《南京日报》部分头条标题。
4月20日 对共军渡江要求,政府将加以拒绝。
4月24日 治安维持会成立,筹备欢迎解放军。
4月25日 百万市民夹道欢呼,解放军进入南京。
4月26日 我们的队伍来了!解放军真正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蒋介石进行谈判的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事变”所指的军事行动,并说明“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日报》头条标题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长江岸边,木帆船、渔船是百姓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 ”可知,人民百姓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A符合题意;
先进武器的胜利与史实不符,排除B;
经济实力的胜利,题干未涉及,排除C;
国际声援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渡江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分析选项即可作答。
2.【答案】C
【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抗战胜利后策改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C符合题意;
三三制是政权组织原则,不是土地政策,排除A;
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B;
农业互助组政策广泛推广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难度适中,掌握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答案】D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粉碎全面进攻后,国民党军队开始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时党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时,人民解放军通过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对山东的重点进攻,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连续组织了与国民党主力战略决战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歼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因此,图示所给战役均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D选项正确;
旧民主主义革命指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与材料信息无关,A选项错误;
国民大革命指的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与材料信息无关,B选项错误;
抗日战争时期指的是1931.9.18-1945.9 ,与材料信息无关,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并掌握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4.【答案】A
【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据题干“1948年秋天,解放区有约1亿农民分得了3.75亿亩土地。”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A项正确;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B项;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排除C项;
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认识。
5.【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解放战争时期,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神速动作,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分割包围,截断了国民党军从海上南撤和西逃的通道。之后,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争取和各方面的推动下,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平和平解放,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免遭战火,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古迹和几十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ABD三项均与北平的和平解放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北平和平解放及学生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及意义。
6.【答案】C
【知识点】解放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中共中央及时、果断的战略决策、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等。而国民党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加解放军,山东有5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运弹药……”这说明解放军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7.【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故C符合题意,C项正确;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红军与敌人相比,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取蘑菇战术,进行了多次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A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1947年6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歼敌5.6万余人,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故B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设在南京,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由此可知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心是在南京,分析可知A、C、D不符合题意,错误,B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心,梳理与之相关的知识可知。
9.【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中共中央”、“黄百韬”可知这次战役是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军队在作战,地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包括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联系所学,这是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C项正确;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排除A项;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使北平2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坏,排除B项;
1949年4月21日到23日,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战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大别山区”“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据此分析:
A: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排除A项。
B: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排除B项。
C:1949年1月,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排除C项。
D: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民解放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
11.【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文物是在淮海战役期间的,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之一,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主力的大决战,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北伐战争时期,淮海战役在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B.抗日战争时期,淮海战役在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D.抗美援朝时期,淮海战役在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在淮海战役,再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12.【答案】D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可知反映的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D符合题意;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地区,排除A;
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地区,排除B;
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流以北地区,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渡江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B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战略进攻”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符合题意;
转战陕北属于战略防御,位于图中的②处,排除A;
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
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位于图中的④处,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即可作答。
14.【答案】B
【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淮海战役支前民工”可知,题干反映了人民对解放军的支持;根据材料“露宿上海街头的解放军战士”可知,题干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秋毫无犯,赢得民心;因此两幅老照片共同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人民解放军赢得人民的支持和爱戴,B符合题意;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而淮海战役爆发时间是1949年11月,与材料无关,排除A;
图片反映的是人民的支持和解放军军纪严明,而不是作战原则,排除C;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答案】A
【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其中有一大批是国民党俘虏兵在与老战士朝夕相处的交流中被感化,改造成具有觉悟的解放军战士”可得出解放军重视思想教育,A符合题意;
题干涉及的是把俘虏的国民党兵改造成解放军战士,没有涉及党的领导问题,排除B;
“实行战略转移”是指长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
题干涉及的是解放军人数变化和对俘虏国民党士兵的改造,无法得知“集中优势兵力”的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6.【答案】(1)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缓和国际视线;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2)军事行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理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变化:从关注政府对解放军的应对措施,转变为欢迎解放军。
原因: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且人民解放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人民的支持。
【知识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渡江战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1)目的:根据材料一“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可得出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根据材料一“缓和国际视线”可得出缓和国际视线;根据材料一“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奷党作妥协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进行谈判的目的,除上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缓和国际视线外,还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2)军事行动:根据材料二“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原因: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变化:根据材料三“1949年4月下旬《南京日报》部分头条标题:对共军渡江要求,政府将加以拒绝。治安维持会成立,筹备欢迎解放军。百万市民夹道欢呼,解放军进入南京。我们的队伍来了!解放军真正好。”可得出南京市民从关注政府对解放军的应对措施,转变为欢迎解放军;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日报》头条标题的变化,是因为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且人民解放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人民的支持。
故答案为:
(1)目的: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缓和国际视线;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2)军事行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原因: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变化:从关注政府对解放军的应对措施,转变为欢迎解放军;原因: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且人民解放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人民的支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重庆)(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长江岸边,木帆船、渔船是百姓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这充分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  )
A.人民战争的胜利 B.先进武器的胜利
C.经济实力的胜利 D.国际声援的胜利
【答案】A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长江岸边,木帆船、渔船是百姓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 ”可知,人民百姓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A符合题意;
先进武器的胜利与史实不符,排除B;
经济实力的胜利,题干未涉及,排除C;
国际声援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渡江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分析选项即可作答。
2.(2024·乌鲁木齐模拟)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土地政策,将抗战时的政策改为(  )
A.三三制政策 B.减租减息的政策
C.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农业互助组政策
【答案】C
【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抗战胜利后策改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C符合题意;
三三制是政权组织原则,不是土地政策,排除A;
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B;
农业互助组政策广泛推广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难度适中,掌握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2022八上·岳池期末)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粉碎全面进攻后,国民党军队开始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时党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时,人民解放军通过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对山东的重点进攻,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连续组织了与国民党主力战略决战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歼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因此,图示所给战役均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D选项正确;
旧民主主义革命指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与材料信息无关,A选项错误;
国民大革命指的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与材料信息无关,B选项错误;
抗日战争时期指的是1931.9.18-1945.9 ,与材料信息无关,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并掌握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4.(2024九下·长春月考)1948年秋天,解放区有约1亿农民分得了3.75亿亩土地。这一事件起到的作用是(  )
A.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答案】A
【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据题干“1948年秋天,解放区有约1亿农民分得了3.75亿亩土地。”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A项正确;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B项;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排除C项;
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认识。
5.(2024·长春模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发动的某战役以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并举的方法取得了完全胜利,使北平这个文化古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场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解放战争时期,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神速动作,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分割包围,截断了国民党军从海上南撤和西逃的通道。之后,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争取和各方面的推动下,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平和平解放,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免遭战火,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古迹和几十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ABD三项均与北平的和平解放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北平和平解放及学生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及意义。
6.(2024八下·江油开学考)“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加解放军,山东有5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运弹药……”这说明(  )
A.解放军武器比国民党先进 B.解放军采取了正确的战术
C.解放军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 D.国民党的后勤补给不足
【答案】C
【知识点】解放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中共中央及时、果断的战略决策、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等。而国民党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加解放军,山东有5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运弹药……”这说明解放军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7.”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故C符合题意,C项正确;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红军与敌人相比,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取蘑菇战术,进行了多次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A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1947年6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歼敌5.6万余人,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故B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的相关史实。
8.(2023·龙东一模)八年级历史学习小组计划在假期开展一次红色主题研学活动,实地了解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史实。他们应该选择去(  )
A.北京 B.南京 C.锦州 D.徐州
【答案】B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设在南京,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由此可知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心是在南京,分析可知A、C、D不符合题意,错误,B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心,梳理与之相关的知识可知。
9.1948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给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的电报称:”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从北面威胁徐州……”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中共中央”、“黄百韬”可知这次战役是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军队在作战,地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包括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联系所学,这是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C项正确;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排除A项;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使北平2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坏,排除B项;
1949年4月21日到23日,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战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024·新邵)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方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这次军事行动(  )
A.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B.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答案】D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大别山区”“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据此分析:
A: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排除A项。
B: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排除B项。
C:1949年1月,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排除C项。
D: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民解放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
11.(2022八上·佛山期末) 下图是某同学在“研学旅行·红色记忆”考察活动中,拍摄的一件革命文物。这一文物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淮海战役中农民支援前线用的独轮车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文物是在淮海战役期间的,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之一,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主力的大决战,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北伐战争时期,淮海战役在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B.抗日战争时期,淮海战役在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D.抗美援朝时期,淮海战役在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在淮海战役,再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12.(2023八上·湘潭期末)“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是毛泽东同志为庆祝一次重要战役胜利而作,这次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可知反映的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D符合题意;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地区,排除A;
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地区,排除B;
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流以北地区,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渡江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2023八上·徐闻期末)下面解放战争的示意图中,③处应填写(  )
A.转战陕北 B.跃进大别山 C.百团大战 D.渡江
【答案】B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战略进攻”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符合题意;
转战陕北属于战略防御,位于图中的②处,排除A;
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
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位于图中的④处,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即可作答。
14.(2023八下·电白开学考)老照片能从一个侧面见证历史的变迁。下面两幅老照片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人民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解放军的作战原则 D.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答案】B
【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淮海战役支前民工”可知,题干反映了人民对解放军的支持;根据材料“露宿上海街头的解放军战士”可知,题干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秋毫无犯,赢得民心;因此两幅老照片共同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人民解放军赢得人民的支持和爱戴,B符合题意;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而淮海战役爆发时间是1949年11月,与材料无关,排除A;
图片反映的是人民的支持和解放军军纪严明,而不是作战原则,排除C;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2023八上·南海期末)1946-1949年,解放军从127万人上升到358万人, 其中有一大批是国民党俘虏兵在与老战士朝夕相处的交流中被感化,改造成具有觉悟的解放军战士。这反映解放军(  )
A.重视思想教育 B.加强党的领导
C.实行战略转移 D.集中优势兵力
【答案】A
【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其中有一大批是国民党俘虏兵在与老战士朝夕相处的交流中被感化,改造成具有觉悟的解放军战士”可得出解放军重视思想教育,A符合题意;
题干涉及的是把俘虏的国民党兵改造成解放军战士,没有涉及党的领导问题,排除B;
“实行战略转移”是指长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
题干涉及的是解放军人数变化和对俘虏国民党士兵的改造,无法得知“集中优势兵力”的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八上·廉江月考)人民解放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具体谈判。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25日)
材料三 下面是1949年4月下旬《南京日报》部分头条标题。
4月20日 对共军渡江要求,政府将加以拒绝。
4月24日 治安维持会成立,筹备欢迎解放军。
4月25日 百万市民夹道欢呼,解放军进入南京。
4月26日 我们的队伍来了!解放军真正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蒋介石进行谈判的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事变”所指的军事行动,并说明“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日报》头条标题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答案】(1)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缓和国际视线;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2)军事行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理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变化:从关注政府对解放军的应对措施,转变为欢迎解放军。
原因: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且人民解放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人民的支持。
【知识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渡江战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1)目的:根据材料一“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可得出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根据材料一“缓和国际视线”可得出缓和国际视线;根据材料一“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奷党作妥协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进行谈判的目的,除上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缓和国际视线外,还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2)军事行动:根据材料二“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原因: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变化:根据材料三“1949年4月下旬《南京日报》部分头条标题:对共军渡江要求,政府将加以拒绝。治安维持会成立,筹备欢迎解放军。百万市民夹道欢呼,解放军进入南京。我们的队伍来了!解放军真正好。”可得出南京市民从关注政府对解放军的应对措施,转变为欢迎解放军;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日报》头条标题的变化,是因为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且人民解放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人民的支持。
故答案为:
(1)目的: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缓和国际视线;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2)军事行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原因: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变化:从关注政府对解放军的应对措施,转变为欢迎解放军;原因: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且人民解放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人民的支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