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论证要合理
【写作】
学写议论文,观点要统一,论证要严密。
明确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使用的材料能够支持观点。
鼓励使用多种形式的论证方法,使文章结构合理。
写作目标
技
法
指
导
一、思考:什么是论证要合理?
所谓“论证要合理”是指写议论文时,要遵照议论的一般逻辑,按照一般讲道理规矩讲道理。
技
法
指
导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读一读陶行知《创造宣言》中的几段文字,说一说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技
法
指
导
读一读陶行知《创造宣言》中的几段文字,说一说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有人说”错误观点
批驳的靶子
荒谬
举例论证,以古今中外的名人在平凡单调的环境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的事例
“平凡单调”只不过
是懒惰者的借口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论证要合理,要求选用恰切的论据,运用适当的方法,准确阐发论据与观点间的逻辑关联。
技
法
指
导
二、讨论:如何做到合理论证?
首先,论证要合乎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
其次,使用材料(论据)要能支撑论点,避免出现论据不相干,或者论据不足。
再次,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
此外,还要注意论证结构合理,论证思路清晰。
技
法
指
导
论证是用道理和事实对观点进行证明和推理,必须符合逻辑规律。在论证时,要避免出现逻辑错误。
如在《怀疑与学问》一文中,中心观点始终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常见逻辑错误:以偏概全、自相矛盾、倒因为果、模棱两可、不当类比等。
1.论证要符合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
技
法
指
导
①下面这段话的论证合理吗?为什么?
好奇心是促进人们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动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努力探索,可以使梦想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面对这个神奇美妙而又复杂多变的世界,有的人漠不关心,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人充满幻想,鼓足干劲、孜孜进取。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前者将一无所有,后者将根植梦想,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明天。
示例
不合理。论题是“好奇心”,但后边的论证中,无论是举反面例子,还是举正面例子,都强调“进取”,完全脱离了“好奇心”这一中心,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技
法
指
导
②在以“中学生要不要学习地理”为话题写作时,有学生这样论述的:
我认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某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主张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来说更方便。因为这样做所占时间较少,而获得的效果却很好。否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国家的地理归地理,历史归历史,各管各的,不能互相联系起来。
提问:这段论述是否合理 试分析其原因。
示例
这段话论述者最初提出的话题是“中学生没有必要学地理”,而随后所论述的论题是“应将历史课与地理课合并”,从而明白这段论述论点和论述过程以及结论不一致,不合逻辑,因此论证不合理。
技
法
指
导
我认为中学生有必要学习地理。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我们所存活的地球,更深入地了解生养我们的祖国。学习和了解国家的地形、位置、人口等,更能激发我们中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所以我认为中学生有必要学习地理。
改后例文展示
示例
技
法
指
导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要和论点之间有必然、合理、充分的联系。还要通过必要的分析、阐释,使读者明白二者之间的联系。
例如《敬业与乐业》中,作者提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观点,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证。其中引用孔子的两句话,都分别做了阐释,以切合论证的需要。
2.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避免出现论据不相干或论据不足的情况。
技
法
指
导
①这段论述是否合理 试分析其原因。
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活用知识。约翰·谷登堡制造出了合金活字印刷机,成功研制了油脂性印刷油墨,还设计出了金属活字的铸字盒和冲压字模,约翰·谷登堡用这种印刷机,印刷出了《圣经》等书籍。此后,书籍开始大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多的人能够读到书,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通过书籍得到了广泛传播。印刷机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示例
这段话论述者的话题是“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活用知识”,而随后为论述此话题所引用的材料是“约翰·谷登堡发明的铅活字印刷技术及在欧洲的划时代影响”。所以这段论述论点和所选用的论据材料不一致,材料不能支撑论点,因此论证不合理。
改后例文展示
技
法
指
导
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活用知识。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谷登堡。他将原来毫不相干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他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给几个硬币打制器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他在纸上打印出花来呢 ”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示例
技
法
指
导
②在下面的语段中,论点和论据间缺少了什么?尝试进行修改。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磨难,能历练人生》选段
示例
改后例文展示
技
法
指
导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示例
语段经过修改后,结合不同人物的不同背景,加以适当的分析,加强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技
法
指
导
初学写作议论文,常常简单地采用观点加例子的论证方式,方法较为单一。
实际上,除了讲道理和摆事实外,还有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方法。
写作中,要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论证方法,能增强说服力,增加表达的丰富性。
3.要选择适当的论证方法。
技
法
指
导
示例
举例论证:它是观点+事例+议论:准确、不容怀疑。
(摆事实)
(作议论)
①说说下面的语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抓住了机遇就抓住了成功的钥匙。牛顿抓住了上帝给他的机遇,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拿破仑抓住了展示自我的机遇,荣立战功,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他们为何能收获成功 是因为他们及时抓住了机遇。如果上帝的眷顾是门,而抓住机遇的手就是打开这门的钥匙。让我们抓住机遇,推开那扇成功之门吧!
(亮观点)
技
法
指
导
示例
比喻论证:形象、浅显易懂。
②说说下面的语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信念是夸父逐日时不停的脚步,信念是雨中航行时对岸不灭的灯塔,信念是狂风肆虐时苍鹰不停歇的身姿。拥有信念,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星空;拥有信念,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装点整个春天;拥有信念,一叶小小的偏舟,可以惊动一片海洋。
技
法
指
导
示例
对比论证:突出、说服有力。
③说说下面的语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了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的争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了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同是帝王,为何结局如此不同 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技
法
指
导
示例
类比论证: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④说说下面的语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技
法
指
导
一、总分总式结构
二、并列式论证结构
三、递进式论证结构
四、对照式论证结构
4.论证结构要合理,思路要清晰。
《敬业与乐业》的论证结构:
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第1段)
分论点一:有业的重要性。(第2—5段)
分论点二:敬业的重要性。(第6—7段)
分论点三:乐业的重要性。(第8段)
总结: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第9段)
“总分总式”论证结构
其结构模型是: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提出至少两个以上的分论点从不同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最后总结提高,照应开头。“总分式”“分总式”是“总分总式”结构模型的变式。
并列式
论证结构
主体论证部分是对中心论点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分别进行论述,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文章的论点。运用这种结构模式关键是要从并列的几个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知事物。文字呈现形式有“首先”“其次”“再次”等。
“首先”
“其次”
“再次”
中心论点
多角度观察、分析、认识事物
事物的性质
事物的特点
并列
递进式
论证结构
也叫纵式、层进式结构,它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纵向思维、逐层深入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论证结构模式。呈现的思维形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中心论点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对照式
论证结构
在中心论点提出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目的是通过两方面的对照,突出论述其中的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起烘托、陪衬作用。
对照式的论证,即可以是论点对照,也可以是论据对照。
作文试题
(一)
写
作
实
践
《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指出,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请你也写一段文字论证这个观点。200字左右。
提示:
1.可以用相关事例、名言等材料作为论据,论证题目中的观点。
2.要对所用的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不要只是简单的“观点+材料”。
首先弄明白要论证的观点,“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读懂后才能进行论证。其次看清楚写作要求,“写一段文字论证”,“200字左右”。
200字实在太少,要精选事例或者道理,注意语言简练。此外,即便是一小段,也要注意语言的条理结构。
需要强调的是,《怀疑与学问》一文中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了分析论证,我们要跳出作者已有的思维定式,从另外的角度证明,才可以写出新意,才能符合要求。
审题指导
写
作
实
践
例文展示
写
作
实
践
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
为什么要如此?因为时代不断发展,生活不断变迁,社会不断进步。古人认为正确的观点,今天可能就过时了;古人支撑观点的论据,今天可能不存在了。如果,我们还一味的盲从迷信,这怎么可以呢?
举个例子说,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在古代科技不发达时代,人们无法走到天涯海角,也无法对地球进行测量。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发现地球是圆的,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一个星体,宇宙是浩瀚无边的。因此,天圆地方的观点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如果,我们还一味照搬古人,坚持天圆地方观点,当然就是错了。
例文展示
写
作
实
践
【点评】
首先提出观点“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接下来分析“为什么要如此”,先讲道理论证,然后,再举例论证。观点明确,论证明白,条理层次清楚,论证非常合理。
作文试题
(二)
写
作
实
践
提示:
1.在标题或者文章的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3.注意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
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试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要求围绕“知足与长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写好本题要了解话题作文的一般特点,以及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拟题等等有关常识和技巧。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话题,作文内容必须在所给话题范围内。比如,本题要“围绕知足与长乐”,作文内容不能离开这个话题中心。
话题作文所给的话题往往非常开放,范围很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缩小话题开口,从小处落笔。审题、立意、拟题,都应该如此,才能更好把握话题,写出中心明确具体的文章。
针对本题,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是什么,可以赞成知足常乐,也可以不赞成知足常乐,但是必须观点明确。其次,观点明确了,我有哪些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先在自己的脑海中搜寻一番。有了这些材料,然后才能下笔成文。最后,列出提纲,安排好结构层次,就可以下笔写作文了。
审题指导
写
作
实
践
例文展示
写
作
实
践
如何知足才长乐
俗话说“知足常乐”。意思是说人若懂得满足就可以常乐。真的是这样吗?
对于经历过从前一穷二白时代,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来讲,第一要务是解决温饱问题。温饱有余了,就知足了,自然就常乐了。这是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渴望,也是精神上的追求,一旦物质知足,精神上也知足了,从而也就能常乐了。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今天物质生活已经越来越“知足”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就不一定能长乐了,毕竟,人还有精神追求。单纯物质知足还不够,必须精神生活上和物质生活上都“知足”,才可能真正“长乐”。现在社会上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凭借父辈积累的财富,早已是坐享其成的富人,要什么有什么,物质上已经绝对“知足”。但其中很多人,却精神空虚,吸毒赌博,无所事事,甚至颓废自杀者也大有人在。更有人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变成了“败家子”,虚度时光。这样的事例还少吗?
例文展示
写
作
实
践
所以,物质满足后,人要有精神追求,积极向上,才能真正变得快乐。
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新中国成立就已经名满天下,功成名就了。有很高的级别,享受离休老干部待遇,物质上应该非常“知足”了。可是,90高龄的她,到广州兴办了郭兰英艺术学校,培养年青一代演艺人才。每天忙忙碌碌,日子过得充实而又快乐。
还有SOHO中国董事长、著名地产商人潘石屹。当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国家石油部工作,大学文化,年青有为,前途无量,人人羡慕。只要踏踏实实做下去,今后出人头地,提拔升迁是毫无悬念的。可是,他不满足于现实,不久就辞职下海经商。如今,早已是名满天下的成功人士……
郭兰英、潘石屹的事例,不满足于物质充实,做到精神充实,积极向上,才能带来“长乐”吗?
由此可见,对于“知足常乐”,我们现代人应当历史地看,用发展的眼光看。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物质生活还极度贫穷,“知足常乐”的要求层次很低。但随着
例文展示
写
作
实
践
时代进步,物质上越来越富有,单纯物质上知足就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了。现代人不应仅是物质上“知足”,我们应与时俱进,在精神生活上和理想追求上也做到“知足”——让理想追求填满我们的心胸,这样才能长乐,才能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如何知足才常乐?就是要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我们每一个人才能真正地知足常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更有希望!
【点评】本文拟题围绕话题,缩小开口,用提问的方式拟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开篇从一般人都都知道的老话“知足常乐”起笔,指出“知足常乐”要历史地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提出观点,知足不仅仅是物质上知足,更要精神上知足。并通过举例子——用郭兰英、潘石屹的事例,来证明精神富足给人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最后,再分析,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要求我们物质、精神都要“知足”。文章结尾用一个问句呼应题目,提请读者思考,有问有答,总结全文。全文观点鲜明,论证合理,条理清晰,让人信服。
作文试题
(三)
写
作
实
践
提示:
1.梳理驳论的写法,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批驳,同时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
2.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
3.根据你的观点和材料列一个提纲,与同学交流,互相补充论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作文。
中国有句俗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 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驳论文。不少于600字。
题目写作要求是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这首先就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态度鲜明了,然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题目还有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驳论文。”这个要求包含三个要素:(1)自定立意,就是表明自己的观点;(2)自拟题目,就是要有个鲜明的题目;(3)写成驳论文。
“写一篇驳论文”这个要求非常关键。它要求我们必须熟悉驳论文的写法、一般行文结构,按照驳论文的形式写。否则,你写出的议论文尽管非常不错,却不是驳论,也就不符合要求了。
审题指导
写
作
实
践
如何写驳论呢?我们知道驳论文有固定的套路:树立靶子→批驳→结论,这三部分是所有驳论文必须具备的,也是写驳论固定的套路格式。
树立靶子简明扼要,要用三言两语把敌论的论点摆出来。进行批驳的时候,则可以根据情况采用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这些措施。相信这些都是老师们在课堂上讲过的,同学们应该有点印象。
我们一般同学写驳论文最常犯的毛病通常是在树立靶子的时候,表述不清楚,不准确,语言拖沓。其次是在驳斥的时候,不能很准确地抓住敌论的要害进行批驳。到底是驳论点,驳论据,还是驳论证,往往搞不清楚。
审题指导
写
作
实
践
同时,行文缺乏必要的层次条理,逻辑混乱。
这是因为平时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学的议论文就比较少,作文训练也以写人记事为主,议论说理比较次要,驳论就更少了。训练不足,自然就很难写好了。为了应对中考作文中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我们要加强驳论文的写作训练。
审题指导
写
作
实
践
写
作
实
践
例文展示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说经常和好的事物或者人接触,就会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反过来,经常接触坏的人或事物,就会往坏的方向发展。这句话说明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会随着环境改变。
但我却认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为什么?因为有一句话“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还有一种说法,叫“酒不误人人自误。”
池塘里的淤泥够黑吧?可是,淤泥中却长出了亭亭玉立、清新可人的莲花来。莲花为什么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因为它的本性。同样,长在莲花旁边的水草,尽管天天接近莲花,永远也开不出莲花一样的的花朵。这就告诉我们,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关键在于事物本身的性质如何。
例文展示
写
作
实
践
一只苍蝇,即使把它放在香水瓶里,依然是只肮脏的苍蝇;一颗钻石,即使落入臭水坑中,只要没有淹没,依旧是熠熠生辉。
植物、动物是这样,人又何尝不如此?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有很多地下工作者,长年战斗在敌人心脏中,他们终日与那些卑鄙小人打交道,言谈举止都和敌人一个样子,他们最后变黑了吗?叛党叛国了吗?还有今天,那些工作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人员,时刻接触西方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有谁变黑了呢?地下党员他们胸中装着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外交工作人员,心中装着党和全国人民,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所以,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
例文展示
写
作
实
践
这不正是近墨者未必黑的证明吗?经验和事实证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并不准确。赤与不赤,黑与不黑,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如何。如果一个人能胸怀大志,时刻想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无论处在怎样一种环境中,他都能始终保持着做人的本色,不会变质。相反,如果他考虑的是个人私利,缺乏理想信念,那么即使再近赤也不会赤,即使不近黑也会黑,这就是本性使然。
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青年人来说,都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远大的志向,始终把祖国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上,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这样才能无惧环境影响。
例文展示
写
作
实
践
【点评】
作者开篇树立靶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紧接着,针锋相对提出自己的观点“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这是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接下来,作者从水塘里莲花谈起,证明可以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者未必黑,近朱者也未必赤。再由动物、植物说到人,举革命战争年代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和今天的外交工作人员为例,证明近墨者未必黑,从而证明“赤与不赤,黑与不黑,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如何。”最后得出结论,并发出号召,青年人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才能无惧环境影响。
随
堂
测
试
《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指出,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请你也写一段文字论证这个观点。350字左右。
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①高尔基有言:“要想把问题弄清楚,就不要急着去相信,知识的力量就在于怀疑。”②
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②③举例论证。用从反面假设的形式,连举笛卡儿、伽利略、钟南山三人的事例,构成排比,在简要的分析中,进一步论证了观点。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增强了说服力。
随
堂
测
试
如果没有怀疑精神,笛卡儿屈从于神学的权威,就不会在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辉煌成绩;如果没有归疑精神,伽利略不会在比萨斜塔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就不会揭开物体运动的秘密;如果没有怀疑精神,钟南山院士就不会质疑医学权威认为的非典病毒为衣原体兴毒,就不会为救治病人立下大功。③怀疑精神对于治学就如氧气之于生命,失去了怀疑,学问也就失去了进步的可能。④
④类比论证。紧扣“怀疑与治学”的关系作结,将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同氧气与生命作类比,更容易让人信服。
课
堂
小
结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以本学期所学的议论文为例,分析了什么是合理的论证,明确了怎样做到论证的合理。在明确方法之后,又进行了写作实践,并给了样例示范。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形成一篇材料使用合理、论证方法得当、思路清晰的议论文。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提高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