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5 23:17:47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时练
一、选择题
1.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徐悲鸿——《愚公移山》 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D.鲁迅——《骆驼祥子》
2.(2022八上·龙岗期末)20世纪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塑造了许多妇孺皆知的形象(列举部分,如下表)。其广为流传的原因是(  )
作品塑造形象
《阿Q正传》 在封建势力压榨下的落后的农民形象
《子夜》 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象
《骆驼祥子》 城市贫民(北平车夫)形象
《华威先生》 国民党官僚的腐败形象
《小二黑结婚》 解放区新型农民的形象
A.写作手法高度统一 B.传统文化挖掘充分
C.积极顺应时代潮流 D.借鉴欧美创作风格
3.(2022八上·佛山月考) 鸦片战争后,中国教育进入大变革时代。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的标志是(  )
A.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B.谕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
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D.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学堂章程,统一学制
4.(2023八上·湘潭期末) 他认定了写实主义的艺术目标, 一往无前为之呐喊、传播和奋斗; 他创作了《田横五百士》 《愚公移山》等精品,表现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他是(  )
A.徐悲鸿 B.齐白石 C.冼星海 D.聂耳
5.(2023八上·徐闻期末)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中描述中国废科举前后的情况说:“以前是读古书的,现在不能 不注意一些世界大势了。以前是圣贤书外无学问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些科学知识了"。由 此看来,废除科举制度(  )
A.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B.使民众受到民主与科学洗礼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利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
6.(2023八上·博罗期末)歌曲是用音符记录的历史,每个时代都有歌曲反映当时的时代主题。聂耳于1935年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了《黄河大合唱》。上述两首歌曲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英勇抗战 B.土地革命 C.近代探索 D.解放战争
7.(2023八上·衡南期末)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
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D.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8.(2023八上·成都期末)“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乐章响彻中华大地,汇成时代的最强音。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  )
A.变法图强 B.三民主义 C.打倒列强 D.民族救亡
9.(2023八上·嵩明期末)它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发展。它是1897年创办于上海的(  )
A.中华书局 B.商务印书馆 C.生活书店 D.新华书店
10.(2023八上·沧州期末)《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奔马图》《愚公移山》等作品共同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A.抗日救亡 B.实业救国 C.探索西学 D.和平建国
11.(2023八上·栾城期末) 1897-1900 年,武昌的旧式书院增加了地理、数学、体育等新课程。1902年以后,又增办了小学、中学和外语、理、工、农、医、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这反映了(  )
A.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 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12.(2023八上·巧家期末)以下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维新思想的传播 B.民族工业的起步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近代教育的发展
13.(2023八上·巧家期末)“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由此可知《申报》的创办(  )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报业的顺利发展
C.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来源 D.推动了中国出版业发展
14.(2024八上·从江期末)张之洞提道:“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事、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15.(2023八上·中山期末)下图为1931~1940年中国专科以上学校工科生人数变化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高等教育趋于完善 B.人才培养适应战时需求
C.高等教育偏重工科 D.工科毕业人数大幅攀升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八上·潮南期末)中国媒体的发展,既是一部文化史,也是一部政治史,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后,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教士,一种是商人。前者宣传宗教道德伦理观,创办了教会报刊,从精神、文化上进行渗透;后者注重赢利,创办了商业性报刊,从传播业上进行扩张。
——摘编自刘兴豪《报刊舆论与近代中国政治:从维新变法说起》
材料二 清政府在经历两次战争的失败后,推行了洋务运动。在此期间,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在中国大地上次第诞生,它们对洋务派所举办的“自强新政”予以积极鼓吹。……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后开始了办报活动。他们办的报纸致力于介绍西方新知识,评论国内外形势,为变法维新制造舆论。梁启超主持的《时务报》,痛陈中国面临危亡的紧迫形势,系统地宣传了改良派要求变法、设议院、仲民权和发展民族经济等主张。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刊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新思潮为中心的报刊开始出现,在中国报刊界形成了一个反封建的思想斗争热潮。
——摘编自刘兴豪《报刊舆论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等
材料三 1919年《申报》广告中国货商标的命名别具深意。丹药类商品有“盖日牌”纯丹、孚记药房的“日快丸”等,香烟品牌中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自由钟、大长城、爱国牌等。
——摘编自向娟《民族主义语境下的国货运动与〈申报〉广告(1912—192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中国办报的共同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诞生的背景并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申报》广告中国货商标命名有何“深意”?
(4)综上所述,报刊作为媒体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鲁迅与《骆驼祥子》搭配错误,选择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20世纪初以后中国的文艺创作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可知,《阿Q正传》《小二黑结婚》等作品塑造了在封建势力压榨下的落后的农民、解放区新型农民等真实形象,顺应了20世纪的发展方向和时代潮流,所以广为流传,C项正确;
图表中的作品出自不同作家,写作手法各具特色,排除A项;
《子夜》中的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近代产生的新阶级,不是传统文化中的内容,排除B项;图表展示的内容只能反映这些作品塑造的形象,无法反映出其是否借鉴欧美创作风格,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献作品与时代关系的认识。
3.【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这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故A符合题意;
谕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是1905年,排除B项;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的内容,排除C项;
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教育的认识。
4.【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著名画家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鸿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A符合题意;
齐白石擅长画虾,排除B;
冼星海的成就在音乐方面,如《黄河大合唱》,排除C;
聂耳的成就在音乐方面,如《义勇军进行曲》,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文学艺术。难度较低,掌握我国近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即可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以前是读古书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一些世界大势了。以前是圣贤书外无学问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些科学知识了”可知,废除科举制度利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D项正确;
“民主共和观念”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A;
“民主与科学”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B;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基本事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6.【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气势恢宏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两首歌曲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中华儿女英勇抗战。
A项英勇抗战是《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两首歌曲反映的时代主题,符合题意;
B项土地革命是1927到1937年,不符合题意;
C项近代探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不符合题意;
D项解放战争是1946-1949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文化艺术成就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聂耳和冼星海的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905年是新旧中国(教育发展)的分水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9月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标志1300多年的封建科举制度结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分水岭”,选项B符合题意;
而选项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1898年;
选项C《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1904年;
选项D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洋务运动时期,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8.【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抗日救亡。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由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D项正确;
变法图强与戊戌变法有关,排除A项;
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有关,排除B项;
打倒列强与北伐战争有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中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抗日救亡。
9.【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B项正确;
中华书局于1912年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排除A项;
1926年,章锡琛、章锡珊兄弟在上海正式成立生活书店,排除C项;
1937年4月24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成立新华书店,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商务印书馆的相关史实。
10.【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 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气势磅礴,表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等; 《奔马图》《愚公移山》表达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所以这些作品的共同时代心声是抗日救亡,A项正确;
张謇提出“实业救国”,排除B项;
洋务运动是探索西学的开始,排除C项;
《双十协定》主张和平建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抗日救亡的认识。
11.【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A项不符合题意;
B:1915—1923新文化运动,B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1897—1900年,武昌的旧式书院增加了地理、数学、体育等新课程。1902年以后,又增办了小学、中学和外语、理、工、农、医、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和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教育的发展,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识记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12.【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派出第一批留学生”“京师大学堂”“废止科举制的诏书”,这体现了晚期时期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体现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步发展起来,D项正确;
只有“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期间创办的,排除A项;
题干图片信息涉及的是教育方面内容,并未涉及民族工业与社会社会生活变迁的信息,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教育发展的认识。
13.【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可知,反映了《申报》刊登的内容比较广泛,这有利于丰富民众的信息来源,C项正确;
题干并未涉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内容,排除A项;
材料体现不出报业顺利发展的信息,排除B项;
材料体现不出《申报》对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申报》的认识。
14.【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 ”,可以看出,1895年以后,很多人开始创办报馆,翻译报纸,进行评议,从上海开始,流行各省,这表明 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题干中没有提及新式学堂创办,不符合题意;
C. 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题干中没有提及国民革命蓬勃开展,不符合题意;
D.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题干中没有提及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为服务于抗战大局,培养抗战人才,在校人数增多,B符合题意;
高等教育趋于完善,仅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排除A;
高等教育偏重工科,题干未体现,排除C;
工科毕业人数大幅攀升,题干信息未体现,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教育的知识。难度适中,准确分析题干图片信息,掌握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6.【答案】(1)以办报为手段打开中国门户;通过办报向中国进行渗透、扩张;便于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等。
(2)历史背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学习趋势: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3)深意:面对民族危亡,呼吁民众反对侵略,抵制日货等。
(4)作用:唤醒民众觉悟,推动思想解放,丰富民众精神生活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前者宣传宗教道德伦理观,创办了教会报刊,从精神、文化上进行渗透;后者注重赢利,创办了商业性报刊,从传播业上进行扩张。”可知,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中国办报的共同目的是以办报为手段打开中国门户,通过办报向中国进行渗透、扩张,便于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等。
(2)根据材料二“清政府在经历两次战争的失败后,推行了洋务运动。在此期间,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在中国大地上次第诞生”和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促进了“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诞生。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技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3)根据材料三“1919年《申报》广告中国货商标的命名别具深意。丹药类商品有‘盖日牌’纯丹、孚记药房的‘日快丸’等,香烟品牌中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自由钟、大长城、爱国牌等。”和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提倡用国货,抵制日货,反映了中国人民面对民族危亡,呼吁反对侵略,抵制日货,呼吁自由、团结,爱国主义精神等。
(4)根据上述材料可知,近代中国报刊有利于唤醒民众觉悟,推动思想解放,丰富民众精神生活。
故答案为:
(1)共同目的:以办报为手段打开中国门户;通过办报向中国进行渗透、扩张;便于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等。
(2)历史背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趋势: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3)深意:面对民族危亡,呼吁民众反对侵略,抵制日货等。
(4)作用:唤醒民众觉悟,推动思想解放,丰富民众精神生活。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近代报刊的发展,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时练
一、选择题
1.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徐悲鸿——《愚公移山》 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D.鲁迅——《骆驼祥子》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鲁迅与《骆驼祥子》搭配错误,选择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20世纪初以后中国的文艺创作的相关史实。
2.(2022八上·龙岗期末)20世纪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塑造了许多妇孺皆知的形象(列举部分,如下表)。其广为流传的原因是(  )
作品塑造形象
《阿Q正传》 在封建势力压榨下的落后的农民形象
《子夜》 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象
《骆驼祥子》 城市贫民(北平车夫)形象
《华威先生》 国民党官僚的腐败形象
《小二黑结婚》 解放区新型农民的形象
A.写作手法高度统一 B.传统文化挖掘充分
C.积极顺应时代潮流 D.借鉴欧美创作风格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可知,《阿Q正传》《小二黑结婚》等作品塑造了在封建势力压榨下的落后的农民、解放区新型农民等真实形象,顺应了20世纪的发展方向和时代潮流,所以广为流传,C项正确;
图表中的作品出自不同作家,写作手法各具特色,排除A项;
《子夜》中的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近代产生的新阶级,不是传统文化中的内容,排除B项;图表展示的内容只能反映这些作品塑造的形象,无法反映出其是否借鉴欧美创作风格,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献作品与时代关系的认识。
3.(2022八上·佛山月考) 鸦片战争后,中国教育进入大变革时代。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的标志是(  )
A.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B.谕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
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D.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学堂章程,统一学制
【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这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故A符合题意;
谕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是1905年,排除B项;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的内容,排除C项;
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教育的认识。
4.(2023八上·湘潭期末) 他认定了写实主义的艺术目标, 一往无前为之呐喊、传播和奋斗; 他创作了《田横五百士》 《愚公移山》等精品,表现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他是(  )
A.徐悲鸿 B.齐白石 C.冼星海 D.聂耳
【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著名画家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鸿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A符合题意;
齐白石擅长画虾,排除B;
冼星海的成就在音乐方面,如《黄河大合唱》,排除C;
聂耳的成就在音乐方面,如《义勇军进行曲》,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文学艺术。难度较低,掌握我国近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即可作答。
5.(2023八上·徐闻期末)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中描述中国废科举前后的情况说:“以前是读古书的,现在不能 不注意一些世界大势了。以前是圣贤书外无学问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些科学知识了"。由 此看来,废除科举制度(  )
A.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B.使民众受到民主与科学洗礼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利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以前是读古书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一些世界大势了。以前是圣贤书外无学问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些科学知识了”可知,废除科举制度利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D项正确;
“民主共和观念”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A;
“民主与科学”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B;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基本事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6.(2023八上·博罗期末)歌曲是用音符记录的历史,每个时代都有歌曲反映当时的时代主题。聂耳于1935年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了《黄河大合唱》。上述两首歌曲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英勇抗战 B.土地革命 C.近代探索 D.解放战争
【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气势恢宏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两首歌曲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中华儿女英勇抗战。
A项英勇抗战是《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两首歌曲反映的时代主题,符合题意;
B项土地革命是1927到1937年,不符合题意;
C项近代探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不符合题意;
D项解放战争是1946-1949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文化艺术成就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聂耳和冼星海的知识。
7.(2023八上·衡南期末)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
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D.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905年是新旧中国(教育发展)的分水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9月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标志1300多年的封建科举制度结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分水岭”,选项B符合题意;
而选项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1898年;
选项C《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1904年;
选项D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洋务运动时期,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8.(2023八上·成都期末)“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乐章响彻中华大地,汇成时代的最强音。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  )
A.变法图强 B.三民主义 C.打倒列强 D.民族救亡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抗日救亡。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由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D项正确;
变法图强与戊戌变法有关,排除A项;
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有关,排除B项;
打倒列强与北伐战争有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中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抗日救亡。
9.(2023八上·嵩明期末)它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发展。它是1897年创办于上海的(  )
A.中华书局 B.商务印书馆 C.生活书店 D.新华书店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B项正确;
中华书局于1912年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排除A项;
1926年,章锡琛、章锡珊兄弟在上海正式成立生活书店,排除C项;
1937年4月24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成立新华书店,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商务印书馆的相关史实。
10.(2023八上·沧州期末)《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奔马图》《愚公移山》等作品共同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A.抗日救亡 B.实业救国 C.探索西学 D.和平建国
【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 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气势磅礴,表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等; 《奔马图》《愚公移山》表达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所以这些作品的共同时代心声是抗日救亡,A项正确;
张謇提出“实业救国”,排除B项;
洋务运动是探索西学的开始,排除C项;
《双十协定》主张和平建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抗日救亡的认识。
11.(2023八上·栾城期末) 1897-1900 年,武昌的旧式书院增加了地理、数学、体育等新课程。1902年以后,又增办了小学、中学和外语、理、工、农、医、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这反映了(  )
A.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 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A项不符合题意;
B:1915—1923新文化运动,B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1897—1900年,武昌的旧式书院增加了地理、数学、体育等新课程。1902年以后,又增办了小学、中学和外语、理、工、农、医、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和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教育的发展,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识记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12.(2023八上·巧家期末)以下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维新思想的传播 B.民族工业的起步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近代教育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派出第一批留学生”“京师大学堂”“废止科举制的诏书”,这体现了晚期时期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体现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步发展起来,D项正确;
只有“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期间创办的,排除A项;
题干图片信息涉及的是教育方面内容,并未涉及民族工业与社会社会生活变迁的信息,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教育发展的认识。
13.(2023八上·巧家期末)“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由此可知《申报》的创办(  )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报业的顺利发展
C.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来源 D.推动了中国出版业发展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可知,反映了《申报》刊登的内容比较广泛,这有利于丰富民众的信息来源,C项正确;
题干并未涉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内容,排除A项;
材料体现不出报业顺利发展的信息,排除B项;
材料体现不出《申报》对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申报》的认识。
14.(2024八上·从江期末)张之洞提道:“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事、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 ”,可以看出,1895年以后,很多人开始创办报馆,翻译报纸,进行评议,从上海开始,流行各省,这表明 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题干中没有提及新式学堂创办,不符合题意;
C. 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题干中没有提及国民革命蓬勃开展,不符合题意;
D.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题干中没有提及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2023八上·中山期末)下图为1931~1940年中国专科以上学校工科生人数变化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高等教育趋于完善 B.人才培养适应战时需求
C.高等教育偏重工科 D.工科毕业人数大幅攀升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为服务于抗战大局,培养抗战人才,在校人数增多,B符合题意;
高等教育趋于完善,仅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排除A;
高等教育偏重工科,题干未体现,排除C;
工科毕业人数大幅攀升,题干信息未体现,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教育的知识。难度适中,准确分析题干图片信息,掌握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八上·潮南期末)中国媒体的发展,既是一部文化史,也是一部政治史,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后,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教士,一种是商人。前者宣传宗教道德伦理观,创办了教会报刊,从精神、文化上进行渗透;后者注重赢利,创办了商业性报刊,从传播业上进行扩张。
——摘编自刘兴豪《报刊舆论与近代中国政治:从维新变法说起》
材料二 清政府在经历两次战争的失败后,推行了洋务运动。在此期间,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在中国大地上次第诞生,它们对洋务派所举办的“自强新政”予以积极鼓吹。……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后开始了办报活动。他们办的报纸致力于介绍西方新知识,评论国内外形势,为变法维新制造舆论。梁启超主持的《时务报》,痛陈中国面临危亡的紧迫形势,系统地宣传了改良派要求变法、设议院、仲民权和发展民族经济等主张。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刊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新思潮为中心的报刊开始出现,在中国报刊界形成了一个反封建的思想斗争热潮。
——摘编自刘兴豪《报刊舆论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等
材料三 1919年《申报》广告中国货商标的命名别具深意。丹药类商品有“盖日牌”纯丹、孚记药房的“日快丸”等,香烟品牌中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自由钟、大长城、爱国牌等。
——摘编自向娟《民族主义语境下的国货运动与〈申报〉广告(1912—192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中国办报的共同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诞生的背景并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申报》广告中国货商标命名有何“深意”?
(4)综上所述,报刊作为媒体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答案】(1)以办报为手段打开中国门户;通过办报向中国进行渗透、扩张;便于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等。
(2)历史背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学习趋势: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3)深意:面对民族危亡,呼吁民众反对侵略,抵制日货等。
(4)作用:唤醒民众觉悟,推动思想解放,丰富民众精神生活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前者宣传宗教道德伦理观,创办了教会报刊,从精神、文化上进行渗透;后者注重赢利,创办了商业性报刊,从传播业上进行扩张。”可知,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中国办报的共同目的是以办报为手段打开中国门户,通过办报向中国进行渗透、扩张,便于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等。
(2)根据材料二“清政府在经历两次战争的失败后,推行了洋务运动。在此期间,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在中国大地上次第诞生”和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促进了“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诞生。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技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3)根据材料三“1919年《申报》广告中国货商标的命名别具深意。丹药类商品有‘盖日牌’纯丹、孚记药房的‘日快丸’等,香烟品牌中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自由钟、大长城、爱国牌等。”和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提倡用国货,抵制日货,反映了中国人民面对民族危亡,呼吁反对侵略,抵制日货,呼吁自由、团结,爱国主义精神等。
(4)根据上述材料可知,近代中国报刊有利于唤醒民众觉悟,推动思想解放,丰富民众精神生活。
故答案为:
(1)共同目的:以办报为手段打开中国门户;通过办报向中国进行渗透、扩张;便于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等。
(2)历史背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趋势: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3)深意:面对民族危亡,呼吁民众反对侵略,抵制日货等。
(4)作用:唤醒民众觉悟,推动思想解放,丰富民众精神生活。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近代报刊的发展,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