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测试(一)
一、选择题
1.(2022八上·达州期中)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的国家是( )
A.俄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2.(2023·营口)有人评价“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香港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此战”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
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2021·苏州)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
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D.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4.(2024·苍溪模拟)“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这里“一巴掌 ”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2024·凤凰模拟)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具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2024九下·麒麟月考)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和自然经济遵到了破坏。材料评价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7.(2024八下·江油开学考)1861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大败洋枪队,洋枪队头领被击成重伤,不久毙命。这头领是( )
A.华尔 B.戈登 C.阿古柏 D.史蒂文
8.(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造成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时间 历史大事件
1851年 金田起义
1853年 定都天京
1856年 天京事变
1864年 天京沦陷
A.天京事变 B.安庆陷落 C.定都天京 D.北伐失败
9.(2023·郴州期中)下列哪个文献中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时,友谊同窗,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
A.《天朝田亩制度》 B.《南京条约》
C.《资政新篇》 D.《北京条约》
10.(2022八上·龙岗期末)据统计,英国输华货物总值,1837年为90万英镑,1843年增加到145.6万英镑,1845年竟达239.4万英镑。这主要是因为(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虎门销烟的胜利
C.《资政新篇》的实践 D.总理衙门的设立
11.(2023八上·廉江期中)英法联军司令额尔金的私人秘书说:“圆明园原是清帝的一个统治中枢……焚毁圆明园,对于清帝的骄倨和情感两方面,准定是一个大打击。”这反映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目的是( )
A.迫使清帝屈服 B.掩盖掠夺行径
C.继续进行战争 D.破坏中国文化
12.(2024·常德模拟)以“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英法两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其真实企图是( )
A.使清政府害怕,同意与之合作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C.进驻北京,取代皇帝
D.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3.(2023八上·天元月考)下图是一座名为《较量》的雕塑,主题是“怒折烟枪 ”,表现了中国人坚决的反侵略决心。这一雕塑最 可能坐落在( )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14.(2023八上·徐闻期末)《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5.(2022八上·广州期末)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欧美海权国家一步一步地从广州向北推进至上海再至北京,而陆上国家俄罗斯则从西伯利亚满洲边界向南推进到北京。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
A.促进了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B.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的独立主权
C.进一步加剧了中华民族危机 D.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高峰
16.(2023八上·博罗期末)太平军在金田崛起并北上进军后,各地掀起抗清高潮,如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广东、广西等地爆发天地会起义,山东、河南等地爆发捻军起义。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
A.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D.激发广大人民的反清意识
17.(2023八上·和平期末)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迫使清政府投降,接受了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它铭刻着中国社会在列强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8.(2023八上·株洲期末)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根据所学内容,“内乱毁梦”应该是指:( )
A.创立、宣传拜上帝教 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19.(2023八上·衡南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沙俄
20.(2024·阿坝模拟)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B.清朝军备落后
C.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D.清政府的军事组不当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八上·长沙月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英、法等急于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它们片面地认为,商品难以在中国打开销路是因为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三国两次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由于此时清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心怀疑惧,又认为外国公使进京有损“天朝尊严”,因此拒绝了“修约”的要求,英、法就决定用战争手段迫使清王朝屈服,达到重新“修约”、扩大侵略的目的。
材料三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时报》1860 年 10 月 9 日
(1)材料一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法为什么要向清政府提出“修约” “用战争手段”指的是后来发生的哪一场侵略战争
(3)材料三中的“那里”指的是什么地方 参与这场洗劫的强盗是谁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材料中涉及的事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22.(2023八上·香洲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1850年春夏间,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1851年1月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摘编自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洪秀全发动此次农民起义的开始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哪部著作里?根据材料二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
(3)材料三所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一个销量庞大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中国输出茶叶和生丝,生丝价值在一百万镑以上,没有生丝,我们这一门极重要的、迅速增长着的制造业便将大大地瘫痪了。(因此,备忘录提呈人)以最迫切的心情呈请不列颠政府施展保护(英商的)威力,(我们认为)如果直接和中国最高政府接触,将会比通过广州那批低级官吏之迂回而又腐化的中介更有效得多。
—曼彻斯特商会上首相迈尔本与外交大臣巴麦尊备忘录(1836年)
【材料二】
鸦片战争海战 《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英国曼彻斯特商会对英国政府的建议及其理由。
(2)点燃材料二中所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南京条约》中中国割让了什么地方给英国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在政治、经济方面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据题干关键信息“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可知,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史实。
2.【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香港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可知,题干反映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
鸦片战争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A项;
鸦片战争未涉及领海问题,排除B项;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但这不是战争的主要影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A. 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不符合题意;
B. 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这类知识点的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4.【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的这场战争,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项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题干里“一巴掌”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符合题意;
B项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符合题意;
C项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5.【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A项《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
6.【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和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C项;
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7.【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借师助剿,由美国华尔组织的洋枪队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860年,太平军在李秀成的领导下,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了华尔,严惩了洋枪队。故1861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大败洋枪队,洋枪队头领被击成重伤,不久毙命。这头领是华尔,选项A正确;
选项BCD都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太平军在慈溪击毙华尔.
8.【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强盛走向衰落的关键转折点,A项正确;
安庆陷落发生在太平天国衰落时期,但并不是造成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排除B项;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定都天京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排除C项;
1853年,太平军开始北伐,北伐失败发生在天京事变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9.【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宣布废除一切土地私有权,实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遵照“无处不均匀”平均主义原则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A项《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时,友谊同窗,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史实。要求具备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10.【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同时规定协定关税,有利于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所以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迅速增加,A项正确;
虎门销烟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反对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而发起的运动,打击了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行为,这与英国贸易额的迅速上升无关,排除B项;
《资政新篇》是1859年太平天国提出的革命纲领,与题于中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增长无关,排除C项;
总理衙门设立于1861年,不可能推动1843年和1845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的增长,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的认识。
11.【答案】A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焚毁圆明园,对于清帝的骄倨和情感两方面,准定是一个大打击 ”,可以看出, 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目的是迫使清帝屈服,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掩盖掠夺行径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继续进行战争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破坏中国文化,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符合题意;
使清政府害怕,同意与之合作,仅仅是表象,不是真实企图,排除A;
进驻北京,取代皇帝,与史实不符,排除C;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说法错误,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即可作答。
13.【答案】D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鸦片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上海,《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的城市之一,不符合题意;
B.南京,清政府在这里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符合题意;
C.福州,《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的城市之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包括图片和文字,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是虎门销烟回答。
14.【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840年到1842年,进行了鸦片战争,中国主权受到损害,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开始了,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B符合题意;
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排除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C;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在1937年,此时清政府已经灭亡,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欧美海权国家一步一步地从广州向北推进至上海再至北京,而陆上国家俄罗斯则从西伯利亚满洲边界向南推进到北京。”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中华民族危机,C项正确;
促进了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说法错误。排除A项;
中国没有丧失了完整的独立主权,排除B项;
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高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重点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6.【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太平军在金田崛起并北上进军后,各地掀起抗清高潮,如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广东、广西等地爆发天地会起义,山东、河南等地爆发捻军起义”可知,全国各地响应起义反清,说明了太平天国运动激发了广大人民的反清意识。
A项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的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
B项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材料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项激发广大人民的反清意识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
17.【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题干中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它铭刻着中国社会在列强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鸦片战争是题干中描述的战争,符合题意;
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题干中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它铭刻着中国社会在列强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甲午中日战争和题干中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它铭刻着中国社会在列强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及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
18.【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者享乐腐化、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争权夺利,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结果韦昌辉杀了杨秀清,韦昌辉被处死,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出走,太平军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这就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指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A项创立、宣传拜上帝教对应宗教构梦,不符合题意;
B项定都天京,军事全盛对应战争追梦,不符合题意;
C项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对应政策筑梦,不符合题意;
D项天京事变,由盛转衰应该是“内乱毁梦”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天京事变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19.【答案】D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D项正确;
经上述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沙俄,而不是英国、法国、美国,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0.【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清朝的政治制度腐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A项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是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是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21.【答案】(1)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变化:使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英法联军。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根据材料“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和所学可知,该条约为1842年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 19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英、法等急于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它们片面地认为,商品难以在中国打开销路是因为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三国两次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和所学可知,其修约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 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法联军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根据材料“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和所学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4)本题可以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等角度进行作答,如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故答案为:
(1)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变化:使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
(3) 圆明园。英法联军。
(4)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2.【答案】(1)背景: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自然灾害严重;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阶级矛盾。标志:金田起义。
(2)著作:《资政新篇》。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反对清朝统治;实现国家富强。
(3)事件:天京陷落;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根据材料一“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归纳出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据材料一“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归纳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阶级矛盾;根据材料一“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归纳出自然灾害的影响。根据材料一“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可知,洪秀全发动此次农民起义的开始标志是金田起义。
(2)本题考查《资政新篇》的知识。根据材料二“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结合所学可知,洪仁环写的著作是《资政新篇》;根据材料二“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可知,洪仁环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是:振兴太平天国;反对清朝统治;实现国家富强。
(3)本题考查太平天国的灭亡。根据材料三“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可知,材料三所叙述的是天京陷落;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故答案为:
(1)背景: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自然灾害严重;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阶级矛盾。标志:金田起义。
(2)著作:《资政新篇》。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反对清朝统治;实现国家富强。
(3)事件:天京陷落;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3.【答案】(1)建议:向中国最高政府施压。理由:中国输出的茶叶和生丝是英国极重要的必需品。
(2)虎门销烟。香港岛。
(3)政治:电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国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了一个销量庞大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中国输出茶叶和生丝,生丝价值在一百万镑以上,没有生丝,我们这一门极重要的、迅速增长着的制造业便将大大地瘫痪了。(因此,备忘录提呈人)以最迫切的心情呈请不列颠政府施展保护(英商的)威力,(我们认为)如果直接和中国最高政府接触,将会比通过广州那批低级官吏之迂回而又腐化的中介更有效得多”可知,鸦片战争前英国曼彻斯特商会这一呈文的主要目的是要求英国政府保护英国商人,对英国政府的建议是向中国最高政府施压,其理由是中国输出茶叶和生丝成为英国重要的必需品。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图片中的“这场战争”指鸦片战争,导火线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3)1840年英国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主权丧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故答案为:
(1)建议:向中国最高政府施压。理由:中国输出的茶叶和生丝是英国极重要的必需品。
(2)虎门销烟。香港岛。
(3)政治:电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测试(一)
一、选择题
1.(2022八上·达州期中)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的国家是( )
A.俄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答案】A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据题干关键信息“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可知,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史实。
2.(2023·营口)有人评价“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香港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此战”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
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香港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可知,题干反映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
鸦片战争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A项;
鸦片战争未涉及领海问题,排除B项;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但这不是战争的主要影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2021·苏州)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
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D.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A. 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不符合题意;
B. 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这类知识点的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4.(2024·苍溪模拟)“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这里“一巴掌 ”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的这场战争,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项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题干里“一巴掌”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符合题意;
B项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符合题意;
C项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5.(2024·凤凰模拟)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具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A项《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
6.(2024九下·麒麟月考)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和自然经济遵到了破坏。材料评价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和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C项;
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7.(2024八下·江油开学考)1861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大败洋枪队,洋枪队头领被击成重伤,不久毙命。这头领是( )
A.华尔 B.戈登 C.阿古柏 D.史蒂文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借师助剿,由美国华尔组织的洋枪队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860年,太平军在李秀成的领导下,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了华尔,严惩了洋枪队。故1861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大败洋枪队,洋枪队头领被击成重伤,不久毙命。这头领是华尔,选项A正确;
选项BCD都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太平军在慈溪击毙华尔.
8.(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造成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时间 历史大事件
1851年 金田起义
1853年 定都天京
1856年 天京事变
1864年 天京沦陷
A.天京事变 B.安庆陷落 C.定都天京 D.北伐失败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强盛走向衰落的关键转折点,A项正确;
安庆陷落发生在太平天国衰落时期,但并不是造成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排除B项;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定都天京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排除C项;
1853年,太平军开始北伐,北伐失败发生在天京事变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9.(2023·郴州期中)下列哪个文献中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时,友谊同窗,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
A.《天朝田亩制度》 B.《南京条约》
C.《资政新篇》 D.《北京条约》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宣布废除一切土地私有权,实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遵照“无处不均匀”平均主义原则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A项《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时,友谊同窗,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史实。要求具备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10.(2022八上·龙岗期末)据统计,英国输华货物总值,1837年为90万英镑,1843年增加到145.6万英镑,1845年竟达239.4万英镑。这主要是因为(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虎门销烟的胜利
C.《资政新篇》的实践 D.总理衙门的设立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同时规定协定关税,有利于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所以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迅速增加,A项正确;
虎门销烟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反对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而发起的运动,打击了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行为,这与英国贸易额的迅速上升无关,排除B项;
《资政新篇》是1859年太平天国提出的革命纲领,与题于中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增长无关,排除C项;
总理衙门设立于1861年,不可能推动1843年和1845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的增长,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的认识。
11.(2023八上·廉江期中)英法联军司令额尔金的私人秘书说:“圆明园原是清帝的一个统治中枢……焚毁圆明园,对于清帝的骄倨和情感两方面,准定是一个大打击。”这反映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目的是( )
A.迫使清帝屈服 B.掩盖掠夺行径
C.继续进行战争 D.破坏中国文化
【答案】A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焚毁圆明园,对于清帝的骄倨和情感两方面,准定是一个大打击 ”,可以看出, 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目的是迫使清帝屈服,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掩盖掠夺行径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继续进行战争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破坏中国文化,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2024·常德模拟)以“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英法两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其真实企图是( )
A.使清政府害怕,同意与之合作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C.进驻北京,取代皇帝
D.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符合题意;
使清政府害怕,同意与之合作,仅仅是表象,不是真实企图,排除A;
进驻北京,取代皇帝,与史实不符,排除C;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说法错误,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即可作答。
13.(2023八上·天元月考)下图是一座名为《较量》的雕塑,主题是“怒折烟枪 ”,表现了中国人坚决的反侵略决心。这一雕塑最 可能坐落在( )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答案】D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鸦片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上海,《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的城市之一,不符合题意;
B.南京,清政府在这里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符合题意;
C.福州,《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的城市之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包括图片和文字,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是虎门销烟回答。
14.(2023八上·徐闻期末)《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840年到1842年,进行了鸦片战争,中国主权受到损害,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开始了,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B符合题意;
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排除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C;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在1937年,此时清政府已经灭亡,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2022八上·广州期末)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欧美海权国家一步一步地从广州向北推进至上海再至北京,而陆上国家俄罗斯则从西伯利亚满洲边界向南推进到北京。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
A.促进了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B.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的独立主权
C.进一步加剧了中华民族危机 D.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高峰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欧美海权国家一步一步地从广州向北推进至上海再至北京,而陆上国家俄罗斯则从西伯利亚满洲边界向南推进到北京。”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中华民族危机,C项正确;
促进了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说法错误。排除A项;
中国没有丧失了完整的独立主权,排除B项;
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高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重点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6.(2023八上·博罗期末)太平军在金田崛起并北上进军后,各地掀起抗清高潮,如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广东、广西等地爆发天地会起义,山东、河南等地爆发捻军起义。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
A.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D.激发广大人民的反清意识
【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太平军在金田崛起并北上进军后,各地掀起抗清高潮,如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广东、广西等地爆发天地会起义,山东、河南等地爆发捻军起义”可知,全国各地响应起义反清,说明了太平天国运动激发了广大人民的反清意识。
A项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的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
B项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材料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项激发广大人民的反清意识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
17.(2023八上·和平期末)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迫使清政府投降,接受了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它铭刻着中国社会在列强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题干中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它铭刻着中国社会在列强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鸦片战争是题干中描述的战争,符合题意;
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题干中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它铭刻着中国社会在列强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甲午中日战争和题干中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它铭刻着中国社会在列强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及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
18.(2023八上·株洲期末)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根据所学内容,“内乱毁梦”应该是指:( )
A.创立、宣传拜上帝教 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者享乐腐化、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争权夺利,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结果韦昌辉杀了杨秀清,韦昌辉被处死,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出走,太平军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这就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指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A项创立、宣传拜上帝教对应宗教构梦,不符合题意;
B项定都天京,军事全盛对应战争追梦,不符合题意;
C项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对应政策筑梦,不符合题意;
D项天京事变,由盛转衰应该是“内乱毁梦”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天京事变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19.(2023八上·衡南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沙俄
【答案】D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D项正确;
经上述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沙俄,而不是英国、法国、美国,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0.(2024·阿坝模拟)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B.清朝军备落后
C.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D.清政府的军事组不当
【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清朝的政治制度腐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A项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是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是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八上·长沙月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英、法等急于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它们片面地认为,商品难以在中国打开销路是因为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三国两次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由于此时清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心怀疑惧,又认为外国公使进京有损“天朝尊严”,因此拒绝了“修约”的要求,英、法就决定用战争手段迫使清王朝屈服,达到重新“修约”、扩大侵略的目的。
材料三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时报》1860 年 10 月 9 日
(1)材料一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法为什么要向清政府提出“修约” “用战争手段”指的是后来发生的哪一场侵略战争
(3)材料三中的“那里”指的是什么地方 参与这场洗劫的强盗是谁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材料中涉及的事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答案】(1)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变化:使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英法联军。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根据材料“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和所学可知,该条约为1842年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 19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英、法等急于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它们片面地认为,商品难以在中国打开销路是因为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三国两次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和所学可知,其修约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 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法联军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根据材料“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和所学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4)本题可以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等角度进行作答,如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故答案为:
(1)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变化:使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
(3) 圆明园。英法联军。
(4)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2.(2023八上·香洲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1850年春夏间,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1851年1月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摘编自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洪秀全发动此次农民起义的开始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哪部著作里?根据材料二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
(3)材料三所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1)背景: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自然灾害严重;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阶级矛盾。标志:金田起义。
(2)著作:《资政新篇》。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反对清朝统治;实现国家富强。
(3)事件:天京陷落;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根据材料一“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归纳出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据材料一“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归纳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阶级矛盾;根据材料一“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归纳出自然灾害的影响。根据材料一“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可知,洪秀全发动此次农民起义的开始标志是金田起义。
(2)本题考查《资政新篇》的知识。根据材料二“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结合所学可知,洪仁环写的著作是《资政新篇》;根据材料二“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可知,洪仁环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是:振兴太平天国;反对清朝统治;实现国家富强。
(3)本题考查太平天国的灭亡。根据材料三“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可知,材料三所叙述的是天京陷落;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故答案为:
(1)背景: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自然灾害严重;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阶级矛盾。标志:金田起义。
(2)著作:《资政新篇》。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反对清朝统治;实现国家富强。
(3)事件:天京陷落;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一个销量庞大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中国输出茶叶和生丝,生丝价值在一百万镑以上,没有生丝,我们这一门极重要的、迅速增长着的制造业便将大大地瘫痪了。(因此,备忘录提呈人)以最迫切的心情呈请不列颠政府施展保护(英商的)威力,(我们认为)如果直接和中国最高政府接触,将会比通过广州那批低级官吏之迂回而又腐化的中介更有效得多。
—曼彻斯特商会上首相迈尔本与外交大臣巴麦尊备忘录(1836年)
【材料二】
鸦片战争海战 《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英国曼彻斯特商会对英国政府的建议及其理由。
(2)点燃材料二中所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南京条约》中中国割让了什么地方给英国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在政治、经济方面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1)建议:向中国最高政府施压。理由:中国输出的茶叶和生丝是英国极重要的必需品。
(2)虎门销烟。香港岛。
(3)政治:电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国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了一个销量庞大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中国输出茶叶和生丝,生丝价值在一百万镑以上,没有生丝,我们这一门极重要的、迅速增长着的制造业便将大大地瘫痪了。(因此,备忘录提呈人)以最迫切的心情呈请不列颠政府施展保护(英商的)威力,(我们认为)如果直接和中国最高政府接触,将会比通过广州那批低级官吏之迂回而又腐化的中介更有效得多”可知,鸦片战争前英国曼彻斯特商会这一呈文的主要目的是要求英国政府保护英国商人,对英国政府的建议是向中国最高政府施压,其理由是中国输出茶叶和生丝成为英国重要的必需品。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图片中的“这场战争”指鸦片战争,导火线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3)1840年英国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主权丧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故答案为:
(1)建议:向中国最高政府施压。理由:中国输出的茶叶和生丝是英国极重要的必需品。
(2)虎门销烟。香港岛。
(3)政治:电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