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二)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6 14:58:38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二)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筠连期中)1901年起,这个地方忍受着被迫允许外国公使进驻的无奈,也背负着不准中国人居住的耻辱。该地方是(  )
A.圆明园 B.东交民巷 C.威海卫 D.大沽炮台
2.(2017八上·河北月考)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
A.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 B.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3.(2021·四川)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895~1945年50年间,台湾离开了祖国怀抱。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4.(2020八上·唐山月考)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学试。材料评述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5.(2024·东兴模拟)1888年广州海关《贸易报告》称:“洋纱供应大量增加,造成对洋布的需求削减,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这说明土布的生产和销售(  )
A.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B.受到官办企业严重挤压
C.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D.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
6.(2024·湖南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清晰地表明了中国毫无希望的军事劣势……16至17世纪,欧洲的军舰和大炮已得到巨大发展,而中国人的军事技术仍停留在比阿兹特克人的技术高不了多少的水平上。为了缩短这一差距,清政府进行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7.(2022八上·佛山期末) 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  )
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 B.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
C.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 D.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
8.(2023八上·织金期末)如下图所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警醒我们青少年要(  )
A.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C.具有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D.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
9.(2024·毕节模拟)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A.太平天国运动;新文化运动 B.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D.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10.(2024·毕节模拟)下列不属于“戊戌六君子”的维新派人士是(  )
A.康广仁 B.谭嗣同 C.杨深秀 D.康有为
11.(2023八上·衡南期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洋务运动在“自强”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下列属于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织布局
12.(2023八上·内江期末)1898年,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的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13.(2023八上·岳池期末)1903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小王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小张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小李说:“我家现在住在东交民巷。”小孙说:“我在准备科举考试。”他们四人中最可能在说谎的是(  )
A.小王 B.小张 C.小李 D.小孙
14.(2023八上·巴中期末)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材料说明(  )
A.变法成为朝廷上下共识 B.变法的阻力因素很大
C.变法效果成效显著 D.变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5.(2023八上·自贡期末)《近代中国八十年》中指出:“这一条约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已经完全确定下来。”“这一条约”是(  )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二十一条”
16.(2023八上·嵩明期末)1895年春,清政府派出议和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材料描述的是《马关条约》的(  )
A.背景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17.(2023八上·青县期末)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办洋务必须以恪守传统制度为前提,其目的是(  )
A.要掀起中国早期的近代化发展历程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C.广泛传播西方民主共和的思想主张
D.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18.(2023八上·清苑月考)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变革,改革措施中能够推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是(  )
A.设铁路矿物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
B.改用西洋军事训练,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等
C.拆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D.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19.(2023八上·伊犁哈萨克期末)“虽然这些人的思想和实践没有向政治改革继续前进,但他们确实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为社会进步的部分质变和量变创造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状况。1895—1898年报刊的高频词语最有可能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改良、维新 D.革命、三民主义
20.(2023八上·南京月考)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一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甲午战后列强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英贸易,1781年到1790 年,中国销往英国商品一项就达9 600万元。而1781年到1793年,英国销往中国的全部工业品只有1 600万元。所以,英国人要用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二: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
时 间 输华鸦片量
1800—1801年 4 570 箱
1821—1822年 5 959 箱
1830—1831年 21 849 箱
1838—1839年 35 500 箱
——摘编自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魏源辑录《海国图志》、徐继畬编著了《瀛寰志略》,他们试图通过了解外部世界以达到“制夷”,即抵抗西方侵略的目的,但这些著作并没有在国内流行。1845 年,俄国政府因清政府赠送藏文《大藏经》,回赠各类图书355种共计800余册(幅),另有天文、地理仪器和工具。 这些图书可分为 21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理藩院在收到这些书后,仅译出书名,便束之高阁了。——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四:1842年到1846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1倍,丝出口增长近5倍。 1846年到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长了3倍多。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扩大了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中商品经济作物的比重,减少了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这些产品成为工业国的重要原料。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两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2)材料三、四能从侧面说明鸦片战争对中国具有怎样的影响?
(3) 将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对图片进行分类(只写序号),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22.(2024·邵阳模拟)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材料二: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赔款2亿两白银,允许其在中国开设工厂……。
材料四:“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陈天华《猛回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
(2)材料四中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屡次遭受侵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从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有益的历史教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1901年起,这个地方忍受着被迫允许外国公使进驻的无奈,也背负着不准中国人居住的耻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方”是东交民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B符合题意;
1860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洗劫并火烧皇家园林圆明园,排除A;
1895年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排除C;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即可作答。
2.【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不是洋务运动的影响,因为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无关;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指的是戊戌变法;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活动的共同点。
故答案为D。
【点评】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领导人、过程、结果及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3.【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割台湾澎湖列岛等给日本,这造成了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D.《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4.【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学试”可知,此内容评述的是洋务运动。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是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故B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5.【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可知,由于土布便宜且耐用,使得土布销量增加,说明土布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A项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受到官办企业严重挤压错误,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涉及官办企业,不符合题意;
C项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错误,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体现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不符合题意;
D项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错误,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阐释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土布的生产和销售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6.【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16至17世纪,欧洲的军舰和大炮已得到巨大发展,而中国人的军事技术仍停留在比阿兹特克人的技术高不了多少的水平上。为了缩短这一差距,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A项洋务运动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B项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缩短清朝和欧洲军事技术上的差距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无法缩短清朝和欧洲军事技术上的差距,不符合题意;
D项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缩短清朝和欧洲军事技术上的差距无关,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洋务运动的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894年,日本为了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制造舆论,这些舆论处处显示出为了解救中国人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完全是侵略战争,这种舆论完全是要掩盖发动侵略真正的本质,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C. 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 ,题干中没有显示,不符合题意;
D. 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 ,不是题干要表达的意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其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要注意理解。
8.【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签订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我们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必须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青少年也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B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传统文化,民族自信心,民族多元化的信息,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9.【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D符合题意;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排除A;
义和团运动是反抗帝国主义的爱国组织,排除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的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0.【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康有为不属于“戊戌六君子”,D符合题意;
康广仁属于戊戌六君子,排除A;
谭嗣同属于戊戌六君子,排除B;
杨深秀属于戊戌六君子,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1.【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工业有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C项正确;
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均为民用企业,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12.【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898年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光绪帝1898年,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识记戊戌变法的史实。
13.【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A: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A项不符合题意;
B:19世纪末甲午战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这样的形势下,1898年10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义和团运动是一场自发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对阻止列强瓜分中国起到了一定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北京的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允许中国人居住,C项符合题意;
D: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难度中等。
14.【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表明维新变法阻力很大,这是维新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社会性质的变化、民用工业的出现,排除AC项;
变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5.【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方面,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已经完全确定下来”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条约指的是《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中没有增开通商口岸,没有规定割让领土,但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A项正确;
《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赌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排除B项;
《北京条约》中主要内容就是割地、赔款、开放商埠等,排除C项;
“二十一条”指的是日本政府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于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21条秘密条款,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侵略战争和签订条约的相关知识。
16.【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马关条约》要素的区分。根据题干“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C项正确;
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议和,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此为《马关条约》的背景,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马关条约》的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之一,排除B项;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为《马关条约》的影响,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7.【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D符合题意;
要掀起中国早期的近代化发展历程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排除A;
洋务运动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排除B;
辛亥革命广泛传播西方民主共和的思想主张,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即可作答。
18.【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A项设铁路矿物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是经济方面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B项改用西洋军事训练,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等是军事方面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C项拆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是政治方面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D项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能够推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理解并识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9.【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剧,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通过改良维新挽救民族危机。
A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出的主张,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自强、求富是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的口号,不符合题意;
C项改良、维新最有可能是1895—1898年报刊的高频词语,符合题意;
D项革命、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维新变法的知识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20.【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迫使中国签订了允许日方在华投资办厂的《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对华的资本输出,试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题干中,甲午前后,列强侵华方式由“贸易+特权”向“投资+特权”的转变,反映了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D项符合题意;
AC两项是中国人为了救国进行的探索,不合题意;
列强瓜分中国的方式是抢占中国土地,划分势力范围,B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以列强对中国侵略方式的转变为切入点,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21.【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材料二反映了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出鸦片。 联系: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以攫取暴利。
(2)材料三说明鸦片战争的失败促进了部分中国人的觉醒,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但并没有让清政府觉醒,改变其自大的心态,学习西方。材料四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顺序:①④②③⑤。依据:①②③为屈辱史(或侵略史);④⑤为抗争史。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太平天国运动;火烧圆明园;义和团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根据材料一“中英贸易,1781年到1790 年,中国销往英国商品一项就达9 600万元。而1781年到1793年,英国销往中国的全部工业品只有1 600万元。所以,英国人要用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可知,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根据材料二“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可知,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出鸦片。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以攫取暴利。
(2)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根据材料三“鸦片战争后,魏源辑录《海国图志》、徐继畬编著了《瀛寰志略》,他们试图通过了解外部世界以达到‘制夷’,即抵抗西方侵略的目的,但这些著作并没有在国内流行。”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失败促进了部分中国人的觉醒,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但并没有让清政府觉醒,改变其自大的心态,学习西方。根据材料四“1842年到1846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1倍,丝出口增长近5倍。 1846年到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长了3倍多。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扩大了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中商品经济作物的比重,减少了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这些产品成为工业国的重要原料。”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侵略与反抗的事件。结合所学可知,①《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②圆明园被毁在1860年;③旅顺大屠杀在1894年;④金田起义在1851年;⑤义和团运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此,先后顺序为:①④②③⑤。结合所学可知,①②③为一类,反映的屈辱史(或侵略史);④⑤为一类,反映的是抗争史。
故答案为: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材料二反映了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出鸦片。 联系: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以攫取暴利。
(2)材料三说明鸦片战争的失败促进了部分中国人的觉醒,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但并没有让清政府觉醒,改变其自大的心态,学习西方。材料四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顺序:①④②③⑤。依据:①②③为屈辱史(或侵略史);④⑤为抗争史。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中国近代的侵略与反抗。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答案】(1)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
(2)《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政治经济落后。
(5)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这项政策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造成了近代的落后挨打.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国的国门被的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
(2)根据材料四“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可知,这反映了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主要是由于《辛丑条约》签订造成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即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等.
【点评】本题掌握闭关政策和近代历史上的侵华战争相关知识.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二)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筠连期中)1901年起,这个地方忍受着被迫允许外国公使进驻的无奈,也背负着不准中国人居住的耻辱。该地方是(  )
A.圆明园 B.东交民巷 C.威海卫 D.大沽炮台
【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1901年起,这个地方忍受着被迫允许外国公使进驻的无奈,也背负着不准中国人居住的耻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方”是东交民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B符合题意;
1860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洗劫并火烧皇家园林圆明园,排除A;
1895年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排除C;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即可作答。
2.(2017八上·河北月考)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
A.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 B.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不是洋务运动的影响,因为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无关;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指的是戊戌变法;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活动的共同点。
故答案为D。
【点评】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领导人、过程、结果及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3.(2021·四川)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895~1945年50年间,台湾离开了祖国怀抱。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割台湾澎湖列岛等给日本,这造成了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D.《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4.(2020八上·唐山月考)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学试。材料评述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学试”可知,此内容评述的是洋务运动。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是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故B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5.(2024·东兴模拟)1888年广州海关《贸易报告》称:“洋纱供应大量增加,造成对洋布的需求削减,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这说明土布的生产和销售(  )
A.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B.受到官办企业严重挤压
C.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D.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可知,由于土布便宜且耐用,使得土布销量增加,说明土布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A项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受到官办企业严重挤压错误,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涉及官办企业,不符合题意;
C项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错误,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体现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不符合题意;
D项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错误,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阐释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土布的生产和销售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6.(2024·湖南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清晰地表明了中国毫无希望的军事劣势……16至17世纪,欧洲的军舰和大炮已得到巨大发展,而中国人的军事技术仍停留在比阿兹特克人的技术高不了多少的水平上。为了缩短这一差距,清政府进行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16至17世纪,欧洲的军舰和大炮已得到巨大发展,而中国人的军事技术仍停留在比阿兹特克人的技术高不了多少的水平上。为了缩短这一差距,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A项洋务运动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B项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缩短清朝和欧洲军事技术上的差距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无法缩短清朝和欧洲军事技术上的差距,不符合题意;
D项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缩短清朝和欧洲军事技术上的差距无关,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洋务运动的知识。
7.(2022八上·佛山期末) 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  )
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 B.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
C.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 D.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894年,日本为了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制造舆论,这些舆论处处显示出为了解救中国人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完全是侵略战争,这种舆论完全是要掩盖发动侵略真正的本质,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C. 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 ,题干中没有显示,不符合题意;
D. 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 ,不是题干要表达的意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其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要注意理解。
8.(2023八上·织金期末)如下图所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警醒我们青少年要(  )
A.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C.具有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D.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签订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我们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必须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青少年也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B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传统文化,民族自信心,民族多元化的信息,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9.(2024·毕节模拟)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A.太平天国运动;新文化运动 B.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D.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D符合题意;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排除A;
义和团运动是反抗帝国主义的爱国组织,排除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的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0.(2024·毕节模拟)下列不属于“戊戌六君子”的维新派人士是(  )
A.康广仁 B.谭嗣同 C.杨深秀 D.康有为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康有为不属于“戊戌六君子”,D符合题意;
康广仁属于戊戌六君子,排除A;
谭嗣同属于戊戌六君子,排除B;
杨深秀属于戊戌六君子,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1.(2023八上·衡南期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洋务运动在“自强”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下列属于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织布局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工业有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C项正确;
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均为民用企业,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12.(2023八上·内江期末)1898年,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的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898年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光绪帝1898年,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识记戊戌变法的史实。
13.(2023八上·岳池期末)1903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小王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小张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小李说:“我家现在住在东交民巷。”小孙说:“我在准备科举考试。”他们四人中最可能在说谎的是(  )
A.小王 B.小张 C.小李 D.小孙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A: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A项不符合题意;
B:19世纪末甲午战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这样的形势下,1898年10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义和团运动是一场自发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对阻止列强瓜分中国起到了一定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北京的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允许中国人居住,C项符合题意;
D: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难度中等。
14.(2023八上·巴中期末)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材料说明(  )
A.变法成为朝廷上下共识 B.变法的阻力因素很大
C.变法效果成效显著 D.变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表明维新变法阻力很大,这是维新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社会性质的变化、民用工业的出现,排除AC项;
变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5.(2023八上·自贡期末)《近代中国八十年》中指出:“这一条约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已经完全确定下来。”“这一条约”是(  )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二十一条”
【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方面,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已经完全确定下来”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条约指的是《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中没有增开通商口岸,没有规定割让领土,但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A项正确;
《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赌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排除B项;
《北京条约》中主要内容就是割地、赔款、开放商埠等,排除C项;
“二十一条”指的是日本政府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于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21条秘密条款,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侵略战争和签订条约的相关知识。
16.(2023八上·嵩明期末)1895年春,清政府派出议和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材料描述的是《马关条约》的(  )
A.背景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马关条约》要素的区分。根据题干“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C项正确;
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议和,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此为《马关条约》的背景,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马关条约》的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之一,排除B项;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为《马关条约》的影响,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7.(2023八上·青县期末)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办洋务必须以恪守传统制度为前提,其目的是(  )
A.要掀起中国早期的近代化发展历程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C.广泛传播西方民主共和的思想主张
D.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D符合题意;
要掀起中国早期的近代化发展历程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排除A;
洋务运动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排除B;
辛亥革命广泛传播西方民主共和的思想主张,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即可作答。
18.(2023八上·清苑月考)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变革,改革措施中能够推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是(  )
A.设铁路矿物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
B.改用西洋军事训练,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等
C.拆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D.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A项设铁路矿物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是经济方面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B项改用西洋军事训练,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等是军事方面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C项拆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是政治方面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D项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能够推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理解并识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9.(2023八上·伊犁哈萨克期末)“虽然这些人的思想和实践没有向政治改革继续前进,但他们确实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为社会进步的部分质变和量变创造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状况。1895—1898年报刊的高频词语最有可能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改良、维新 D.革命、三民主义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剧,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通过改良维新挽救民族危机。
A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出的主张,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自强、求富是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的口号,不符合题意;
C项改良、维新最有可能是1895—1898年报刊的高频词语,符合题意;
D项革命、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维新变法的知识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20.(2023八上·南京月考)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一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甲午战后列强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迫使中国签订了允许日方在华投资办厂的《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对华的资本输出,试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题干中,甲午前后,列强侵华方式由“贸易+特权”向“投资+特权”的转变,反映了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D项符合题意;
AC两项是中国人为了救国进行的探索,不合题意;
列强瓜分中国的方式是抢占中国土地,划分势力范围,B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以列强对中国侵略方式的转变为切入点,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英贸易,1781年到1790 年,中国销往英国商品一项就达9 600万元。而1781年到1793年,英国销往中国的全部工业品只有1 600万元。所以,英国人要用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二: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
时 间 输华鸦片量
1800—1801年 4 570 箱
1821—1822年 5 959 箱
1830—1831年 21 849 箱
1838—1839年 35 500 箱
——摘编自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魏源辑录《海国图志》、徐继畬编著了《瀛寰志略》,他们试图通过了解外部世界以达到“制夷”,即抵抗西方侵略的目的,但这些著作并没有在国内流行。1845 年,俄国政府因清政府赠送藏文《大藏经》,回赠各类图书355种共计800余册(幅),另有天文、地理仪器和工具。 这些图书可分为 21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理藩院在收到这些书后,仅译出书名,便束之高阁了。——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四:1842年到1846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1倍,丝出口增长近5倍。 1846年到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长了3倍多。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扩大了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中商品经济作物的比重,减少了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这些产品成为工业国的重要原料。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两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2)材料三、四能从侧面说明鸦片战争对中国具有怎样的影响?
(3) 将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对图片进行分类(只写序号),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材料二反映了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出鸦片。 联系: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以攫取暴利。
(2)材料三说明鸦片战争的失败促进了部分中国人的觉醒,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但并没有让清政府觉醒,改变其自大的心态,学习西方。材料四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顺序:①④②③⑤。依据:①②③为屈辱史(或侵略史);④⑤为抗争史。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太平天国运动;火烧圆明园;义和团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根据材料一“中英贸易,1781年到1790 年,中国销往英国商品一项就达9 600万元。而1781年到1793年,英国销往中国的全部工业品只有1 600万元。所以,英国人要用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可知,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根据材料二“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可知,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出鸦片。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以攫取暴利。
(2)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根据材料三“鸦片战争后,魏源辑录《海国图志》、徐继畬编著了《瀛寰志略》,他们试图通过了解外部世界以达到‘制夷’,即抵抗西方侵略的目的,但这些著作并没有在国内流行。”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失败促进了部分中国人的觉醒,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但并没有让清政府觉醒,改变其自大的心态,学习西方。根据材料四“1842年到1846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1倍,丝出口增长近5倍。 1846年到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长了3倍多。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扩大了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中商品经济作物的比重,减少了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这些产品成为工业国的重要原料。”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侵略与反抗的事件。结合所学可知,①《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②圆明园被毁在1860年;③旅顺大屠杀在1894年;④金田起义在1851年;⑤义和团运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此,先后顺序为:①④②③⑤。结合所学可知,①②③为一类,反映的屈辱史(或侵略史);④⑤为一类,反映的是抗争史。
故答案为: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材料二反映了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出鸦片。 联系: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以攫取暴利。
(2)材料三说明鸦片战争的失败促进了部分中国人的觉醒,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但并没有让清政府觉醒,改变其自大的心态,学习西方。材料四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顺序:①④②③⑤。依据:①②③为屈辱史(或侵略史);④⑤为抗争史。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中国近代的侵略与反抗。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2024·邵阳模拟)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材料二: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赔款2亿两白银,允许其在中国开设工厂……。
材料四:“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陈天华《猛回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
(2)材料四中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屡次遭受侵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从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有益的历史教训?
【答案】(1)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
(2)《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政治经济落后。
(5)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这项政策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造成了近代的落后挨打.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国的国门被的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
(2)根据材料四“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可知,这反映了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主要是由于《辛丑条约》签订造成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即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等.
【点评】本题掌握闭关政策和近代历史上的侵华战争相关知识.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