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测试(二)
一、选择题
1.(2023·北京)一位美国教育家于1919年5月来华,6月他在北京给女儿写信: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材料说明这场运动( )
A.以《新青年》作为重要阵地 B.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C.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D.引发实业救国的热潮
2.(2024九下·毕节月考)在近代中国一系列的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救、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新文化运动引思想,使中国逐渐融入近代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 )
A.完善了中国近代民主制度 B.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
C.完成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取得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3.(2023·西宁) 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获取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下面图片中的实物史料见证了( )
A.近代科技的发展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国共两党的合作 D.渡江战役的盛况
4.(2024·朝天模拟)制作学习卡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关于学习卡中①所对应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5.(2024·市中区模拟)五四运动发生时的政府是( )
A.清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中华民国
6.(2023·衡阳)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7.(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从1918年起,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人物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董必武 D.周恩来
8.(2023·郴州期中)浙江嘉兴的南湖公园被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
B.新文化运动在这兴起。
C.北伐军曾在这誓师
D.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
9.(2022·内江)1922年7月,中共二大宣言指出:“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中共提出了( )
A.民主革命纲领 B.党的中心工作
C.抗日民主政权 D.工农武装割据
10.(2022·河北)1920年7月,一些日本议员针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留日学生问题,在向国会提出的《关于中华民国留日学生之质询书》中说:“来日之中华民国留学生们归国之后,多成为排日论者……对此现状,政府将采何种方针?”由以上材料可见,五四运动( )
A.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 B.受到了日本政府的抵制
C.引发了留日学生的归国浪潮 D.激发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情感
11.(2024·阿坝模拟)民国初年,倡导新思想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到1920年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侵略的加剧 B.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C.政府政策的转变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2.(2023八上·双流期末) 1918年,汉语有了“她”字,“她”字诞生的背景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戊戌变法的实施
C.新文化运动发展 D.农民运动的兴起
13.(2023·成都)国民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是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它们都坚持( )
A.三民主义 B.君主立宪 C.反帝反封建 D.人民民主
14.(2024·六盘水模拟)下侧示意图反映出五四运动( )
A.是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主力的爱国运动
B.是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15.(2023八上·清苑月考)1920年,先进的知识分子陆续创办了《劳动者》《劳动音》等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工人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这些刊物的创办( )
A.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D.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
16.(2023九上·崇阳开学考)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该单元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D.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17.(2023八上·江城期末)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言:“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这段话中“种种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18.(2024八上·潮南期末)五四运动前夕,我国产业工人有200万人左右,手工业及店员工人有1000万左右,1912-1919年举行的罢工有130多次。这表明当时( )
A.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B.阶级矛盾逐步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C.中国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D.发动工人运动成为中共中心任务
19.(2023八上·梅县区期末)五四运动中,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不是仅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地区,而是全国性的。据此可知,五四运动时期( )
A.运动中心不变 B.斗争对象改变
C.斗争任务改变 D.群众普遍觉醒
20.(2024八上·大埔期末)五四运动爆发后,有学者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五四运动的( )
A.民主科学精神 B.爱国主义精神
C.民主法治精神 D.民主革命精神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郴州期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
(1)材料一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有哪些?这些政治运动都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作者认为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说明这伟大力量所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中通过“第一个党纲”的大会是什么?概括该党纲所确定的奋斗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
22.(2023·郴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 ,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 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 ,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 —— 陈独秀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请分别举出材料一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宣传这“两位先生”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说说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胜利果实被谁窃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19年”“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据此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五四运动,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阵地,不合题干信息,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故B项正确;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青年学生直到了领导责任,没有体现五四运动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青年学生直到了领导责任,与实业救国热潮无关,不合题意,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材料分析解读,主要知识考点五四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历史知识。
2.【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B项正确;
完善了中国近代民主制度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完成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取得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3.【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中共一大上海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望志路法租界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所以史料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项正确;
图片所反映的是史实是中共一大的召开,与近代科技发展无关,排除A项;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排除C项;
1949年渡江战役后,标志着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结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的认识。
4.【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中国革命新的领导力量,因此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符合题意;
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不符合题意;
C项五四运动是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符合题意;
D项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清政府于1912年灭亡,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被袁世凯所窃取,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C项正确;
清政府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南京国民政府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中华民国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爆发的时期。五四运动发生时处于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6.【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技术的反应”指的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制度的反应”指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观念的反应”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组织的反应”指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A正确;
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排除B;
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排除C;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7.【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也都是李大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A项正确,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李大钊相关知识的掌握。
8.【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是浙江嘉兴的南湖公园被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项新文化运动在这兴起错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为标志,掀起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
C项北伐军曾在这誓师错误, 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错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9.【答案】A
【知识点】全国工人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中共二大提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A项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0.【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我国国内,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体现了中国人民怀揣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据“1920年7月”“来日之中华民国留学生们归国之后,多成为排日论者……”可知,五四运动激发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情感。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题干“民国初年,倡导新思想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到1920年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说明了思想文化的迅猛发展,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新文化的洗礼。
ACD三项都不是题干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是题干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12.【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她”字首次出现在《新青年》杂志上,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开始,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C项正确;
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
戊戌变法的时间是1898年,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
农民运动一般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开展的革命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才成立,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熟练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13.【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指的是民族、民权和民生,排除A;
B.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等人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
C.根据材料可知,“打倒列强”“外争主权”都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除军阀”“内除国贼”都体现了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由此可见,两者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故C正确;
D.材料无法得出人民民主的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在第一阶段以青年学生为主,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第二阶段五四运动以工人阶级为主,说明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斗争的主力阶级。A项表述错误;B项是戊戌变法的作用,C项在示意图中没有体现,所以ABC项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
五四运动是以爱国学生为主力的爱国运动,排除A项;
题干未说明五四运动是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排除B项;
题干未说明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15.【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传播到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创办《劳动者》《劳动音》《劳动周刊》等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工人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
A项辛亥革命宣告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不符合题意;
B项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不符合题意;
C项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不符合题意;
D项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6.【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所以该单元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项正确;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排除A项;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排除C项;
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17.【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陈独秀《敬告青年》”“新文化运动中的‘种种之思想’”,结合所学分析:
A: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举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开启近代化,排除A项。
B:戊戌变法,倡导兴民权,开国会,定宪法,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变法图强,排除B项。
C:实业救国,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辛亥革命后成为中国当时社会两大主要思潮之一,排除C
D: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兴起,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的旗号,答题题意,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文化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8.【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五四运动前夕,我国产业工人有200万人左右,手工业及店员工人有1000万左右,1912—1919年举行的罢工有130多次。”可知,中国无产阶级的数量不断增多,出现了一系列罢工斗争,说明工人阶级力量已经壮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
C: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C项不符合题意;
D:1921年中共一大上确立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相关史实。
19.【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中,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不是仅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地区,而是全国性的”可知,学生、工人等人民群众参与到了五四运动中,这说明人民大众的民族意识觉醒,D项正确;
五四运动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排除A项;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斗争的对象和斗争的任务,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20.【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民主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可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民主法治精神,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民主革命精神,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精神,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相关知识。
21.【答案】(1)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理由: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伟大力量:成为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2、推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促进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3)1、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
2、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4)必然性: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知识点】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而失败。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依据材料一“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可知,作者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依据材料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可知,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成为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领导阶级,推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依据材料二“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结合所学可知,这股伟大力量促进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这次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共一大会议上确定的党纲,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
故答案为:(1)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理由: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伟大力量:成为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2分) 促进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3)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4)必然性: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等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等知识。
22.【答案】(1)自强:洋务运动;
变法: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百日维新 );
革命:辛亥革命。
(2)民主、科学。
《新青年》或北京大学。
(3)三民主义。
袁世凯。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一些开明的官员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开展了自强的洋务运动,1898年,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开展了戊成变法运动;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所以,材料一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为自强:洋务运动。变法:戊戌变法。革命: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和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所以,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民主、科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初, 陈独秀接受新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不久也迁往北京。《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3)根据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故答案为:(1)自强:洋务运动;变法: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百日维新 );革命:辛亥革命。
(2)民主、科学。《新青年》或北京大学。
(3)三民主义。袁世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进入深入分析即得出答案。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测试(二)
一、选择题
1.(2023·北京)一位美国教育家于1919年5月来华,6月他在北京给女儿写信: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材料说明这场运动( )
A.以《新青年》作为重要阵地 B.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C.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D.引发实业救国的热潮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19年”“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据此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五四运动,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阵地,不合题干信息,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故B项正确;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青年学生直到了领导责任,没有体现五四运动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青年学生直到了领导责任,与实业救国热潮无关,不合题意,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材料分析解读,主要知识考点五四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历史知识。
2.(2024九下·毕节月考)在近代中国一系列的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救、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新文化运动引思想,使中国逐渐融入近代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 )
A.完善了中国近代民主制度 B.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
C.完成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取得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B项正确;
完善了中国近代民主制度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完成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取得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3.(2023·西宁) 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获取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下面图片中的实物史料见证了( )
A.近代科技的发展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国共两党的合作 D.渡江战役的盛况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中共一大上海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望志路法租界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所以史料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项正确;
图片所反映的是史实是中共一大的召开,与近代科技发展无关,排除A项;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排除C项;
1949年渡江战役后,标志着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结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的认识。
4.(2024·朝天模拟)制作学习卡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关于学习卡中①所对应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中国革命新的领导力量,因此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符合题意;
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不符合题意;
C项五四运动是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符合题意;
D项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2024·市中区模拟)五四运动发生时的政府是( )
A.清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中华民国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清政府于1912年灭亡,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被袁世凯所窃取,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C项正确;
清政府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南京国民政府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中华民国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爆发的时期。五四运动发生时处于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6.(2023·衡阳)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技术的反应”指的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制度的反应”指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观念的反应”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组织的反应”指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A正确;
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排除B;
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排除C;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7.(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从1918年起,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人物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董必武 D.周恩来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也都是李大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A项正确,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李大钊相关知识的掌握。
8.(2023·郴州期中)浙江嘉兴的南湖公园被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
B.新文化运动在这兴起。
C.北伐军曾在这誓师
D.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是浙江嘉兴的南湖公园被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项新文化运动在这兴起错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为标志,掀起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
C项北伐军曾在这誓师错误, 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错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9.(2022·内江)1922年7月,中共二大宣言指出:“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中共提出了( )
A.民主革命纲领 B.党的中心工作
C.抗日民主政权 D.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A
【知识点】全国工人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中共二大提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A项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0.(2022·河北)1920年7月,一些日本议员针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留日学生问题,在向国会提出的《关于中华民国留日学生之质询书》中说:“来日之中华民国留学生们归国之后,多成为排日论者……对此现状,政府将采何种方针?”由以上材料可见,五四运动( )
A.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 B.受到了日本政府的抵制
C.引发了留日学生的归国浪潮 D.激发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情感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我国国内,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体现了中国人民怀揣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据“1920年7月”“来日之中华民国留学生们归国之后,多成为排日论者……”可知,五四运动激发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情感。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11.(2024·阿坝模拟)民国初年,倡导新思想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到1920年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侵略的加剧 B.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C.政府政策的转变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题干“民国初年,倡导新思想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到1920年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说明了思想文化的迅猛发展,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新文化的洗礼。
ACD三项都不是题干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是题干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12.(2023八上·双流期末) 1918年,汉语有了“她”字,“她”字诞生的背景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戊戌变法的实施
C.新文化运动发展 D.农民运动的兴起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她”字首次出现在《新青年》杂志上,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开始,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C项正确;
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
戊戌变法的时间是1898年,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
农民运动一般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开展的革命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才成立,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熟练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13.(2023·成都)国民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是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它们都坚持( )
A.三民主义 B.君主立宪 C.反帝反封建 D.人民民主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指的是民族、民权和民生,排除A;
B.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等人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
C.根据材料可知,“打倒列强”“外争主权”都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除军阀”“内除国贼”都体现了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由此可见,两者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故C正确;
D.材料无法得出人民民主的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2024·六盘水模拟)下侧示意图反映出五四运动( )
A.是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主力的爱国运动
B.是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在第一阶段以青年学生为主,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第二阶段五四运动以工人阶级为主,说明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斗争的主力阶级。A项表述错误;B项是戊戌变法的作用,C项在示意图中没有体现,所以ABC项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
五四运动是以爱国学生为主力的爱国运动,排除A项;
题干未说明五四运动是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排除B项;
题干未说明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15.(2023八上·清苑月考)1920年,先进的知识分子陆续创办了《劳动者》《劳动音》等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工人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这些刊物的创办( )
A.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D.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传播到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创办《劳动者》《劳动音》《劳动周刊》等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工人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
A项辛亥革命宣告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不符合题意;
B项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不符合题意;
C项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不符合题意;
D项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6.(2023九上·崇阳开学考)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该单元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D.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所以该单元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项正确;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排除A项;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排除C项;
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17.(2023八上·江城期末)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言:“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这段话中“种种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陈独秀《敬告青年》”“新文化运动中的‘种种之思想’”,结合所学分析:
A: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举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开启近代化,排除A项。
B:戊戌变法,倡导兴民权,开国会,定宪法,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变法图强,排除B项。
C:实业救国,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辛亥革命后成为中国当时社会两大主要思潮之一,排除C
D: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兴起,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的旗号,答题题意,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文化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8.(2024八上·潮南期末)五四运动前夕,我国产业工人有200万人左右,手工业及店员工人有1000万左右,1912-1919年举行的罢工有130多次。这表明当时( )
A.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B.阶级矛盾逐步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C.中国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D.发动工人运动成为中共中心任务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五四运动前夕,我国产业工人有200万人左右,手工业及店员工人有1000万左右,1912—1919年举行的罢工有130多次。”可知,中国无产阶级的数量不断增多,出现了一系列罢工斗争,说明工人阶级力量已经壮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
C: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C项不符合题意;
D:1921年中共一大上确立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相关史实。
19.(2023八上·梅县区期末)五四运动中,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不是仅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地区,而是全国性的。据此可知,五四运动时期( )
A.运动中心不变 B.斗争对象改变
C.斗争任务改变 D.群众普遍觉醒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中,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不是仅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地区,而是全国性的”可知,学生、工人等人民群众参与到了五四运动中,这说明人民大众的民族意识觉醒,D项正确;
五四运动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排除A项;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斗争的对象和斗争的任务,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20.(2024八上·大埔期末)五四运动爆发后,有学者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五四运动的( )
A.民主科学精神 B.爱国主义精神
C.民主法治精神 D.民主革命精神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民主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可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民主法治精神,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民主革命精神,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精神,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相关知识。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郴州期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
(1)材料一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有哪些?这些政治运动都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作者认为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说明这伟大力量所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中通过“第一个党纲”的大会是什么?概括该党纲所确定的奋斗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
【答案】(1)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理由: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伟大力量:成为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2、推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促进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3)1、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
2、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4)必然性: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知识点】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而失败。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依据材料一“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可知,作者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依据材料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可知,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成为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领导阶级,推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依据材料二“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结合所学可知,这股伟大力量促进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这次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共一大会议上确定的党纲,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
故答案为:(1)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理由: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伟大力量:成为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2分) 促进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3)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4)必然性: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等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等知识。
22.(2023·郴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 ,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 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 ,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 —— 陈独秀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请分别举出材料一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宣传这“两位先生”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说说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胜利果实被谁窃取?
【答案】(1)自强:洋务运动;
变法: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百日维新 );
革命:辛亥革命。
(2)民主、科学。
《新青年》或北京大学。
(3)三民主义。
袁世凯。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一些开明的官员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开展了自强的洋务运动,1898年,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开展了戊成变法运动;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所以,材料一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为自强:洋务运动。变法:戊戌变法。革命: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和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所以,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民主、科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初, 陈独秀接受新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不久也迁往北京。《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3)根据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故答案为:(1)自强:洋务运动;变法: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百日维新 );革命:辛亥革命。
(2)民主、科学。《新青年》或北京大学。
(3)三民主义。袁世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进入深入分析即得出答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