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盐试题 高考化学考前专项复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硫酸盐试题 高考化学考前专项复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5-08 11:2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硫酸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确定某溶液中一定有SO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先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
B.先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C.先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硫酸沉淀不消失
D.先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少量浓NaOH溶液并微热,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变蓝 溶液中一定含有NH
B 向Na2SiO3溶液中通CO2气体 产生白色沉淀 非金属性:Si>C
C 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SO
D 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溶液中一定含有CO
A.A B.B C.C D.D
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保暖贴”在发热过程中应用的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B.医学上常采用硫酸钡作为钡餐,因为硫酸钡难被盐酸溶解
C.纯碱可以用作锅炉除垢时的转化剂
D.明矾可用作净水剂和消毒剂
4.下列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先加入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
B.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若火焰成黄色,则原溶液中有,无
C.加入足量浓溶液,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
D.先加适量的盐酸将溶液酸化,再加入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
5.某白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和,取少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离心分离;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溶液,有沉淀生成。
该样品中一定存在的是
A.、 B.、
C.、 D.、
6.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结论
A 溶液X的焰色试验呈黄色 X中含不含
B 向过量氯水中滴入几滴淀粉-KI溶液,溶液不变色 Cl2的氧化性弱于I2
C 向溶液W中加入KSCN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氯水后溶液出现红色 W中一定含有Fe2+
D 向溶液Z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 Z中一定含有
A.A B.B C.C D.D
7.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氯水,振荡,再加萃取,观察层颜色变化 的还原性强于
B 将缓慢通入滴有酚酞的溶液中,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具有漂白性
C 将稀盐酸滴入硅酸钠溶液中,振荡,观察现象 的非金属性强于
D 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振荡,观察有无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含有
A.A B.B C.C D.D
8.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某钠盐溶于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 该钠盐一定是Na2CO3
B 某溶液中滴加了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 验证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AgNO3,有白色沉淀出现 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在煤气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一定有钠元素,可能有钾元素
A.A B.B C.C D.D
9.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SO2通入盛有2mL新制氯水的试管中 新制氯水褪色 SO2有漂白性
B 常温下,将铁片、铜片分别插入浓硫酸中 铁无明显变化铜片剧烈反应 金属活动性:Cu>Fe
C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试纸变蓝 溶液中含有
D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几滴盐酸酸化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
A.A B.B C.C D.D
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 火焰呈黄色 溶液为钠盐溶液
B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先加入BaCl2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 溶液中含有
C 将新制氯水和KI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色 氧化性:Cl2<I2
D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再加入氯水 开始无现象,后溶液变红色 溶液中含有Fe2+
A.A B.B C.C D.D
二、判断题
11.取少量试样溶液,先加入稀硫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含有SO。(__)
12.用BaCl2溶液鉴别SO和SO。(_____)
13.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_______)
14.用Ba(NO3)2溶液鉴别Cl-、和。(_______)
15.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__)
三、解答题
16.小组同学用FeSO4·7H2O晶体和蒸馏水配制0.5mol·L 1FeSO4溶液(pH为3.3)。1h后,溶液变黄。24h后,产生黄褐色沉淀,测得上层清液pH为1.4。
(1)取少量黄色溶液, (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黄色溶液中含有Fe3+。
(2)取黄色溶液,加入铁粉振荡,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探究溶液变黄的原因。
①实验证实,溶液变黄是因为空气中的O2将Fe2+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用FeSO4和稀硫酸配制不同溶液,进一步探究影响溶液变黄的其他因素,实验如下。
实验编号 Ⅰ Ⅱ Ⅲ Ⅳ
c(FeSO4)/(mol·L 1) 0.5 0.25 0.5 0.25
溶液pH 3.3 3.5 2.9 2.9
初始颜色 浅绿色 浅绿色,比Ⅰ浅 浅绿色,同Ⅰ 浅绿色,同Ⅱ
0.5h颜色 浅绿色 黄绿色 浅绿色 浅绿色
5h颜色 黄色 黄色 浅黄色 浅黄色(比Ⅲ浅)
a.实验Ⅲ和Ⅳ说明 对溶液变黄快慢有影响。
b.实验Ⅱ比Ⅰ更快变黄的原因是 。
(4)检验黄褐色沉淀的成分。
①通过下列实验证实,黄褐色沉淀中含有SO。
a.证实黄褐色沉淀中含有SO的证据是 。
b.洗涤黄褐色沉淀的目的是 。
②进一步实验证实黄褐色沉淀为Fe(OH)SO4.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并将完整的方程式转移至答题卷 :
Fe3++___________+___________=Fe(OH)SO4↓+___________。
17.化学实验是学习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它以其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化学学习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室欲配制100 mL 1 mol·L-1的Na2CO3溶液。
(1)配制上述溶液,下列没有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填字母)。
A.烧杯 B.大试管 C.胶头滴管 D.100 mL容量瓶
(2)除上述仪器外,还一定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3)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10H2O固体的质量为 g,从下表中选择称量Na2CO3·10H2O固体所需要的仪器 (填字母)。
名称 托盘天平(带砝码) 烧杯 坩埚钳 玻璃棒 药匙 量筒
仪器
标号 a b c d e f
(4)下列情况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如何变化?
①未洗涤溶解Na2CO3·10H2O的烧杯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
②容量瓶使用前用蒸馏水洗过,内壁附有水珠 。
③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了刻度线,将多出的液体吸出 。
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
Ⅱ.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浓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甲与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
(5)请填写下列空白,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序号 实验步骤 简述实验操作(不必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① 溶解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的浓硫酸,

③ 稀释(沉淀)
④ 过滤
⑤ 向④的过滤器中注入少量蒸馏水,使液面没过沉淀物,待液体滤出后,再次加蒸馏水洗涤,重复2~3次
⑥ 检验沉淀是否洗净
18.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粗食盐常含有少量 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实验室提供的试剂如下: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图:
(1)欲除去溶液I中的杂质,写出A所代表的多种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 NaOH; ; (填化学式)。
(2)操作a、b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和 (填仪器名称),操作c的名称为 。
(3)如何对操作b所得到的沉淀进行洗涤: 。
(4)经过操作b后,如何检验所得溶液中的已除去: 。
(5)若上述流程中未进行操作b,即直接向溶液1中加盐酸到pH为4~5,过滤,得到沉淀X和溶液Y,则沉淀X为 (写化学式)。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先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该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原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B、滴加硝酸,若有亚硫酸根离子会被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和Ba(NO3)2溶液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当然,白色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银,故B错误;C、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钡、亚硫酸钡,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二者均能为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钡,原溶液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C错误;D、先加盐酸酸化,没有明显现象,排除了碳酸根、亚硫酸根、银离子等的干扰,后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能确定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在检验离子时必须排除干扰离子,保证检验方案的严密性。要理解和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有SO42-。
2.A
【详解】A.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微热,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说明生成了NH3,则说明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A正确;
B.向Na2SiO3溶液中通CO2气体生成硫酸沉淀,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非金属性C>Si,B错误;
C.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或硝酸银,原溶液中含有SO或Ag+,C错误;
D.溶液中加入盐酸后,产生了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证明溶液中含有CO或SO或HCO或HSO,不能确定就是CO,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A.“保暖贴”在发热过程中应用的是原电池加快氧化反应速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A正确;
B.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因此常用作医学上X射线检查的钡餐,B正确;
C.因为溶解度CaCO3D.明矾溶于水时,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可以吸附杂质作净水剂,但是不能用作消毒剂,D错误;
答案选D。
4.C
【详解】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硝酸,沉淀不消失,生成的沉淀也可能为AgCl,如检验SO42-,应先加入盐酸酸化,如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如生成沉淀,则可说明含有SO42-,故A错误;
B、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若火焰成黄色,则原溶液中有钠元素,不能确定是否有钾元素,故B错误;
C. 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符合铵根离子的检验操作及现象,故C正确;
D. 先加适量的盐酸将溶液酸化,再加入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大量的,也可能是盐酸中的Cl-,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侧重考查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如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铵根离子等,易错点:在离子检验时必须排除干扰离子,做到检验方案的严密性。
5.B
【详解】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溶于水且相互之间能共存;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说明固体中存在Na2S2O3,发生反应S2O+2H+=S↓+H2O+SO2↑,离心分离;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沉淀为BaSO4,说明固体中存在Na2SO4,不能确定是否有Na2SO3和Na2CO3,Na2SO3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Na2CO3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这些现象可以被Na2S2O3与过量盐酸反应的现象覆盖掉;
综上分析,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Na2SO4、Na2S2O3;
故选B。
6.C
【详解】A.观察K的焰色需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滤去黄光,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知,X中含Na+,不能确定是否含K+,故A错误;
B.向KI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生成了碘单质,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碘单质,故B错误;
C.先加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可知不含铁离子,再滴入氯水,溶液变红,则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故C正确;
D.白色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或氯化银,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知,Z中不一定含有,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氯水中含有Cl2,可以氧化Br-、Fe2+,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氯水,CCl4无明显现象,说明无Br2生成,说明的还原性强于,选项A正确;
B.将缓慢通入滴有酚酞的溶液中, SO2与NaOH反应,使酚酞褪色,说明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选项B错误;
C.将稀盐酸滴入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白色胶状物H2SiO3,说明盐酸的酸性大于硅酸的酸性,但由于HCl不是Cl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说明的非金属性强于,选项C错误;
D.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振荡,若有沉淀生成可能是BaCO3或BaSO3或BaSO4,不能证明溶液中就一定含有,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8.D
【详解】A.碳酸氢盐、碳酸盐均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现象可知该钠盐可能是NaHCO3,故A错误;
B.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也可能是亚硫酸钡或氯化银等,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故B错误;
C.先加稀盐酸除去OH-,引入了氯离子,因此再加AgNO3,有白色沉淀出现,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l-,故C错误;
D.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一定有钠元素,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因此可能有钾元素,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9.C
【详解】A.二氧化硫能与氯气发生SO2+Cl2+2H2O=2HCl+H2SO4,新制氯水褪色,体现二氧化硫有还原性,A错误;
B.常温下Fe遇浓硫酸发生钝化,Cu与浓硫酸常温下也不反应,不能比较金属性的强弱,B错误;
C.+OH-NH3↑+H2O,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得到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C正确;
白色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或AgCl,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D错误;
故答案为:C。
10.D
【详解】A.焰色试验为元素的性质,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则溶液为NaOH或钠盐溶液,故A错误;
B.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先加入BaCl2溶液,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该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或硫酸钡,则原溶液中可能含SO或银离子,故B错误;
C.将新制氯水和KI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色,说明生成碘单质,是氯气氧化了碘离子,说明氧化性:Cl2>I2,故C错误;
D.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再加入氯水,开始无现象,后溶液变红色,说明生成了铁离子,遇KSCN溶液为红色,则溶液中含有Fe2+,故D正确;
故选D。
11.错误
【解析】略
12.错误
【详解】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在溶液中都能与钡离子生成硫酸钡和亚硫酸钡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用氯化钡溶液甲苯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故错误。
13.错误
【详解】若溶液中含有Ag+,也会有不溶解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产生,故错误。
14.错误
【详解】和与Ba(NO3)2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故错误;
15.错误
【详解】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根离子为硫酸根离子,故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判断为错误。
16.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 2Fe3++Fe=3Fe2+ 4Fe2++O2+4H+=4Fe3++2H2O FeSO4的浓度 实验Ⅱ的pH较实验Ⅰ高,加快了反应的进行 向沉淀溶解后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 除去黄褐色沉淀表面粘有的SO,以免影响后续实验 Fe3++H2O+SO=Fe(OH)SO4↓+H+
【详解】(1)为验证溶液中含有Fe3+,可以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
(2)Fe3+具有氧化性,可以和Fe反应生成浅绿色的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3)①O2具有氧化性,可以将Fe2+氧化成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
②a.对比实验Ⅲ和Ⅳ,两组实验只有FeSO4的浓度不同,因此,FeSO4的浓度对溶液变黄的快慢有关系;
b.对比实验Ⅱ和Ⅰ,两组试验的FeSO4浓度和溶液pH不同,单独只看浓度的话实验Ⅱ的颜色变色要比实验Ⅰ浅,但由于实验Ⅱ的pH较实验Ⅰ高,加快了反应的进行;
(4)①a.向沉淀溶解后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则说明黄褐色沉淀中含有SO;
b.黄褐色沉淀过滤后表面会粘有少量的SO和其他离子,洗涤黄褐色沉淀是为了除去SO,以免影响后续实验;
②根据题干信息,FeSO4溶液静置24h之后产生黄褐色沉淀,溶液pH降低,说明生成沉淀的时候有大量的H+生成,因此可以推测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Fe3++H2O+SO=Fe(OH)SO4↓+H+。
17.(1)B
(2)玻璃棒
(3) 28.6 abe
(4) 偏小 不变 偏小 偏大
(5) 充分搅拌,直至固体不再溶解 过滤 将②中所得滤液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析出全部固体 洗涤沉淀 用小试管收集少量⑤中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入BaCl2溶液,若没有沉淀,说明沉淀已洗净,否则还要继续洗涤
【详解】(1)在实验室欲配制100 mL 1 mol·L-1的Na2CO3溶液,应该在烧杯中进行溶解,并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当溶液恢复至室温后,用玻璃棒引流转移至已经查漏的100 mL的容量瓶中,再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每次的洗涤液都转移至容量瓶中,再加入水,当凹液面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然后上下颠倒、反复摇匀。可见不使用大试管,故合理选项是B。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除上述仪器外,还一定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3)n(Na2CO3)=1 mol/L×0.1 L=0.1 mol,根据钠、碳元素守恒,可知需Na2CO3·10H2O的物质的量也是0.1 mol,其质量m(Na2CO3·10H2O)=0.1 mol×286 g/mol=28.6 g。
Na2CO3·10H2O会腐蚀托盘天平,因此称量该固体需使用烧杯盛药品,用药匙取药品,称量需使用托盘天平,故合理选项是abe。
(4)①未洗涤溶解Na2CO3·10H2O的烧杯,导致溶质减少,因而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②容量瓶使用前用蒸馏水洗过,内壁附有水珠,不影响溶质的质量及溶液的体积,因此对配制溶液的浓度无影响;
③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了刻度线,将多出的液体吸出,导致溶质损耗,最终使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小;
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少,最终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大。
(5)①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的浓硫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直至固体不再溶解;
②过滤,分离出沉淀是化合物乙;
③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溶解化合物甲的浓硫酸时,应将②中所得滤液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析出全部固体,该固体是化合物甲;
④过滤分离出化合物甲;
⑤然后向④的过滤器中注入少量蒸馏水,使液面没过沉淀物,待液体滤出后,再次加蒸馏水洗涤,重复2~3次,将化合物甲的沉淀洗涤干净;
⑥若沉淀甲洗涤干净,则最后一次洗涤液中不含,因此可利用BaSO4的不溶性进行检验,方法是用小试管收集少量⑤中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入BaCl2溶液,若没有沉淀,说明洗涤液中不含,沉淀已洗净,否则还要继续洗涤。
18.(1) BaCl2 Na2CO3
(2) 玻璃棒 蒸发浓缩
(3)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没过沉淀,待洗涤液自然流干后,重复操作2~3次
(4)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则证明已除去,反之则未除去
(5)BaSO4
【分析】粗食盐在水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向溶液I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量NaOH溶液、过量Na2CO3溶液除去杂质,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值,加热溶液II中,蒸发浓缩、冷却得到NaCl晶体。
【详解】(1)溶液I中的杂质主要是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用过量BaCl2溶液除去Na2SO4,用过量NaOH溶液除去MgCl2,用过量Na2CO3溶液除去CaCl2和多余的BaCl2,不能使用K2CO3溶液除杂,会引入钾离子,因此要除去溶液I中的杂质A所代表的多种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 NaOH;BaCl2;Na2CO3;故答案为:BaCl2;Na2CO3。
(2)操作a溶解需要使用玻璃棒、烧杯,b中过滤需要使用漏斗、玻璃棒、烧杯,因此a、b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操作c是从溶液中得到晶体,其操作名称为蒸发浓缩;故答案为:玻璃棒;蒸发浓缩。
(3)操作b所得到的沉淀进行洗涤方法是: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没过沉淀,待洗涤液自然流干后,重复操作2~3次;故答案为: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没过沉淀,待洗涤液自然流干后,重复操作2~3次。
(4)经过操作b后,检验所得溶液中的已除去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则证明已除去,反之则未除去;故答案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则证明已除去,反之则未除去。
(5)若上述流程中未进行操作b,即直接向溶液1中加盐酸到pH为4~5,过滤,由于操作b得到的沉淀是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都与盐酸反应,而硫酸钡不与盐酸反应,因此得到沉淀X为BaSO4;故答案为:BaSO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