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考点复习: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锡是“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具有质地柔软、熔点低和无毒等优良特性。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氧化物(如锡石,主要成分为)和硫化物(如硫锡石,主要成分为SnS)的形式存在。宋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锡的冶炼:“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点铅勾锡……”常温下,锡露置于空气中能保持金属光泽,但易被酸腐蚀。锡与氯气反应生成的四氯化锡()可用于生产FTO导电玻璃,用来制作液晶显示屏。以锡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金属工艺品以色如银、亮如镜、声如磬、色泽历久常新的特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锡还广泛用于电子信息、化工冶金及航天工业等。
(1)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 形式存在(填“单质”或“化合物”)。
(2)炼锡时“鼓入足量空气”与碳反应,来提高炉温,同时“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与锡形成合金,使其较易熔化流出,其理论依据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锡通常为银白色
B.锡常温下不易被空气氧化
C.硫锡石炼锡过程中可能会产生
D.锡制品能够盛放含有柠檬酸的饮料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最近关于水果打蜡的报道很多,引发了许多疑问。
问题1:水果能打蜡吗
根据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使用规定的、适量的食用蜡对鲜水果进行处理。食用蜡原料主要来自于动植物,如蜂蜡、棕榈蜡等,蜂蜡中的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C16H32O2)与三十烷醇(C30H62O)形成的脂类。人体少量接触食用蜡不会产生危害,偶尔食用也可排出体外。
问题2:为什么给水果打蜡
给水果打蜡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鲜。下图是农科院王日葵等人对夏橙的研究结果。
问题3:如何分辨水果是否打了工业蜡
用工业蜡加工水果,其中的重金属成分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下面提供几种分辨方法。一是看,工业蜡多含有染色剂,使用湿纸巾擦拭水果表面,如有较重的颜色可能是工业蜡;二是闻,经工业蜡处理的水果会发出轻微的刺鼻味;三是刮,经工业蜡处理的水果用手指甲或水果刀一刮,会看到一层白色的蜡状物。
问题4:打蜡的水果如何清洗
热水清洗:蜡遇热会熔化,把打蜡水果放到热水中,水中浮起一层蜡。
食盐洗:食盐的小颗粒能增强摩擦,也可以杀菌消毒。
另外,建议购买时令水果,少购买反季节及长途运输的水果,以减少买到打蜡水果的几率。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给水果打蜡的主要目的是 。
(2)研究人员对夏橙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
(3)根据热水清洗,可以得出蜡的物理性质有 。
(4)C16H32O2与C30H62O两种物质具有的相同点是 。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分为无定形碳、过渡态碳和晶形碳三大类,如图1。
石墨是制铅笔芯的原料之一,在16世纪被发现后,曾被误认为是含铅的物质。直到18世纪,化学家将石墨与KNO3共熔后产生CO2,才确定了它是含碳的物质。
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本质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综合性能优异。目前,我国已形成碳纤维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应用等产业链,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分布如图2。
科学界不断研发出新型碳材料,碳气凝胶就是其中一种。碳气凝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环境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碳气凝胶样品,比较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他们在不同压强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对混合气体中CO2吸附的选择性值,实验结果如图3。图中选择性值越高,表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材料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属于 (填字母)。
a.无定形碳b.过渡态碳c.晶形碳
(2)石墨与KNO3在高温条件下共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钾、CO2和另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3)由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 。
(4)对比图3中三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同一温度下制备的碳气凝胶,在压强越大的情况下,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② 。
4.爆炸是一种极为迅速的能量释放过程,按产生的原因和性质不同,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等。物理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如锅炉爆炸、轮胎爆炸等;化学爆炸由化学变化引起,如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等,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粉尘爆炸也时有发生,如图为粉尘爆炸实验:将蜡烛点燃放入金属筒内,盖上塑料盖,鼓气将面粉吹起,瞬间发生爆炸,塑料盖被冲开,蜡烛熄灭。面粉加工厂的车间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粉尘爆炸除了与粉尘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粉尘颗粒的大小、粉尘的浓度和氧气的含量等因素有关。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盛装氧气的钢瓶受热爆炸属于 变化。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爆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中粉尘爆炸发生的原因是 ,从燃烧的条件分析,粉尘爆炸实验中蜡烛所起的作用是 ,爆炸后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4)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
①金属桶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小塑料桶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5)加油站、面粉厂等场所张贴的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5.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胃酸指胃液中分泌的盐酸。胃持续分泌胃酸,且呈昼夜变化,入睡后几小时达高峰,清晨醒来之前最低。胃酸(的盐酸)能杀死食物里的细菌,确保胃和肠道的安全,同时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帮助消化,但若胃酸分泌过高,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引起胃的炎症或溃疡,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主要是抗酸药,能直接与胃酸反应,常见的抗酸药有①碳酸氢钠、②氢氧化铝、③氧化镁、④氢氧化镁和⑤碳酸钙等。胃溃疡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
依据文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几种抗酸药,都能直接与胃酸反应,这些反应均属于 (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其中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的有 (填序号)。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适量使用碳酸钙可治疗胃酸过多,同时还可为人体补充常量元素钙
B.在使用抗酸药时不是用量越多越好
C.胃酸能帮助人体消化吸收食物,所以胃液的越小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茶”知多少
我国茶文化渊源流长。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苏轼有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饮茶不但可以提神,还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这些功效来源于茶叶中含有的600多种化学成分。茶叶中的咖啡碱是构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喝茶能提神解乏、兴奋消倦,其原因就是咖啡碱能使人体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强心作用。茶多酚是茶叶中30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在茶叶的药效中起主导作用。
茶树适宜生长在pH4.5~6.5的土壤中,并且品种和环境不同,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不同。大叶种含的茶多酚较小叶种多。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光线越强的地方,所种的茶中茶多酚较多。通常而言,在500米海拔以上,相对低海拔所产的茶比高海拔产的茶所含的茶多酚要多。
茶的品质和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主要取决于茶水浸出物中茶多酚的含量。茶汤越浓、刺激性越强、收敛性越明显、越苦涩、回甘越好就说明茶汤中含的茶多酚浓度越大。不同的泡茶方法影响着茶多酚的溶解。以龙井茶为例进行研究,下图为水温及浸泡时间对茶多酚溶解率的影响。
除了控制水温和浸泡时间外,多次浸泡也可提高茶多酚的溶解率。
茶虽有多种保健功效,但有些人是不宜饮茶的。如:缺铁性贫血的人;溃疡病患者;发热病人;经常失眠的人在睡前不宜饮茶;儿童不宜饮浓茶;高血压病人不宜多饮茶。
请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茶叶中能起到提神解乏、兴奋消倦的物质是 。
(2)茶树适宜生长在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茶杯中的滤网可使茶叶与茶水分离,其分离方法相当于实验基本操作中的 。
(4)洗茶应采用低温水(50℃左右)短时间快速冲洗的方法,目的是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在茶叶的药效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茶多酚
B.南方茶产区种的茶比北方茶产区种的茶所含茶多酚相对含量要高
C.分析上图得到的结论是:泡茶时水温越高,时间越长,茶多酚溶解越多
D.为使茶多酚溶解率达到80%以上,冲泡龙井茶水温首选90℃,并至少浸泡10min后再饮用
7.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酒精,又名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液体,有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乙醇用途广泛,可用于制造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
工业上常用淀粉发酵法制酒精,其主要流程如下:
医用酒精主要用于消毒、杀菌。酒精浓度过高时,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不能彻底杀死细菌;浓度过低时,不能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无法将细菌杀死。因此,浓度适当的酒精溶液,才能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经实验测定,酒精杀菌效果较好的浓度范围是50%-80%,常用的医用酒精浓度为75%。下表是不同浓度酒精杀灭细菌所需的时间。
酒精浓度 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大肠杆菌
40% 4小时 2分钟 2分钟
50% 2小时 20秒 20秒
60% 30分钟 10秒 20秒
70% 5分钟 10秒 30秒
80% 2分钟 10秒 1小时
90% 30分钟 5分钟 15小时
100% 7天 15分钟 24小时
乙醇还可以通过各种植物纤维发酵制得,将其按一定比例与汽油混合,即成为一种新型替代能源——乙醇汽油。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的物理性质有 。
(2)淀粉发酵法制酒精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酒精浓度为 时,杀灭大肠杆菌速度最快。
(4)酒精杀灭溶血性链球菌所需时间与其浓度的关系是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酒精用途广泛,发展前景广阔
B.淀粉发酵法制酒精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使用酒精做消毒剂时,其浓度越大杀菌速度越快
D.乙醇汽油的使用,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有一定作用
E.使用同一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三种细菌所需的时间均不同
8.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为应对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
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
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等资源,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3)写出矿石碳化过程中氧化钙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大气中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也会造成酸雨
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的排放
9.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碳元素的研究不曾间断。研究表明: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见,同种元素能组成不同的物质。
金刚石硬度大,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利用这一性质,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价格昂贵,难以满足需求,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方法。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石墨很软,有滑腻感。石墨的导电性比一般非金属矿高一百倍。导热性超过钢、铁、铅等金属材料。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石墨可以成为良好的绝热体。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碳元素只有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单质,随着对碳元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到本世纪80年代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1985年,美国莱斯大学的H W Kroto等人用大功率激光照射石墨等科技手段得到了C60, 其组成和结构也通过质谱及X射线分析等得到证明。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形似足球,因此又称足球烯。C60是单纯由碳原子结合形成的稳定分子,它具有60个顶点和32个面(其中12个为正五边形,20个为正六边形)。目前,人们对C60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通过金属钾与C60化合反应制得球碳盐,实验测知该物质具有良好的超导性能。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以新的形态存在的碳单质相继被发现,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厚度与一个碳原子直径相当,仅为0.335nm,因此石墨烯具有薄且坚硬、透光率好、结构稳定等特性。石墨烯凭借其优良的特性,在智能手机、电脑、车载显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新兴领域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的用途将不断扩大。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可以用来切割玻璃是因为 。
(2)石墨可以制成良好绝热材料的原因是 ,
(3)C60是由 (填 “分子”“原子”或“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4)金属钾和C60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型化合物,该化合物由 元素组成(填元素符号)。
(5)石墨烯透光率好的主要原因是 。
10.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碳元素的研究不曾间断。研究表明: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见,同种元素能组成不同的物质。
金刚石硬度大,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利用这一性质,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价格昂贵,难以满足需求,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方法。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石墨很软,有滑腻感。石墨的导电性比一般非金属矿高一百倍。导热性超过钢、铁、铅等金属材料。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石墨可以成为良好的绝热体。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碳元素只有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单质,随着对碳元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到本世纪80年代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1985年,美国莱斯大学的H W Kroto等人用大功率激光照射石墨等科技手段得到了C60,
其组成和结构也通过质谱及X射线分析等得到证明。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形似足球,因此又称足球烯。C60是单纯由碳原子结合形成的稳定分子,它具有60个顶点和32个面(其中12个为正五边形,20个为正六边形)。目前,人们对C60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通过金属钾与C60化合反应制得球碳盐,实验测知该物质具有良好的超导性能。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以新的形态存在的碳单质相继被发现,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厚度与一个碳原子直径相当,仅为0.335nm,因此石墨烯具有薄且坚硬、透光率好、结构稳定等特性。石墨烯凭借其优良的特性,在智能手机、电脑、车载显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新兴领域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的用途将不断扩大。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可以用来切割玻璃是因为 。
(2)石墨可以制成良好绝热材料的原因是 ,
(3)C60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4)金属钾和C60化合而成的球碳盐中含有 元素。
(5)石墨烯透光率好的主要原因是 。
(6)下面四幅图中表示石墨烯结构的是 (填标号)。
11.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化学上有一种气体,只要你闻到它就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因此人们称它为“笑气”。笑气的化学式是N2O,无色有甜味气体,是一种可以“得氧”的物质,但在室温,下稳定。它最早由英国化学家戴维通过加热硝酸铵分解制得,他在制得N2O的同时也得到了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
由于吸入它会感到愉快,并伴有轻微麻醉作用,所以早期被用于牙科手术的麻醉,现在你可以在手术室、面包店、咖啡馆听到这个名字。
近年网络中流行的“奶油气弹”“笑气子弹”其实就是放置“笑气”的耐压钢瓶。一位20岁的大学生,独自在京求学,在酒吧参加生日聚会时,看到同行有人在吸食笑气而加入,随着吸食剂量越来越大,出现了头疼、四肢无力等症状。鉴于“笑气”可能存在的风险,警方表示这可能是一种新型毒品。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任务:
(1)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将N2O从耐压钢瓶释放到气球中的微观变化是 。
(3)戴维制得N2O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根据以上的短文,下列有关N2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2O可能是一种新型毒品,应禁止其使用
B N2O可发生氧化反应
C N2O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
12.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剧烈竞争中,中国的芯片技术正逐渐崭露头角。华为发布的新款手机中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已经有世界展示了中国芯片的实力和潜力。
芯片的主要材料由高纯度单晶硅(化学式为Si)制作,工正上用粗硅经两步反应制得单品硅。第一步:粗硅和氯化氢在300℃发生反应,生成三氯硅烷(化学式为SiHCl3)和氢气。第二步:三氯硅烷和氢气在1000℃时发生反应,生成单品硅和氯化氢。
石墨烯最有潜力成为硅的替代品,它是目前已知材料中电子传导速率最快的。石墨烯是将石墨逐层剥离,直到最后形成一个单层,厚度只有一个碳原子的单层石墨。
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1)硅元素在地壳里含量较高。写出地壳里含量最高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
(2)从原子结构来分析,单晶硅和石墨烯化学性质都很稳定的原因是 。
(3)石墨烯由 微粒构成。石墨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4)三氯硅烷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显负价,则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5)石墨烯代替硅制作电子产品的重要意义是 。
13.【科普阅读】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可支持三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航天员在轨的每一天都离不开环控生保系统。首先,环控生保系统的再生生保系统利用循环水电解制氧气,保证航天员氧气需求,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特种反应器中进行催化反应,从而降低舱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其次,环控生保系统的水处理系统主要是将水蒸气、汗液、尿液和生活废水等进行处理,经过该系统处理的水达到饮用水标准,且水的回收率达80%以上,回收的水用于航天员生活用水和电解制氧。
(1)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
(2)再生生保系统利用循环水电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则X的化学式为 ,参与反应的CO2与H2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4)宇航员呼吸产生的废气首先进入装有活性炭的滤网除去臭气,这一过程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5)水果为航天员提供的基本营养素主要是 。
(6)环控生保系统的水处理系统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1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陆东林,原文有删改)。
牛奶富含蛋白质、脂肪和钙等营养成分,在促进人体骨格发育和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食品工业中常采用的牛奶杀菌技术主要有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灭菌。
巴氏杀菌技术使鲜牛奶通过72~75℃、15~20秒的热处理,杀死牛奶中有害微生物,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营养物质。这种牛奶大多采用简单的塑料袋或塑料瓶、玻璃瓶、屋顶盒包装,需要冷藏贮运,保质期不超过7天。
超高温灭菌技术使鲜牛奶在135~150℃的条件下保持几秒钟,杀死其中绝大部分微生物,然后在无菌状态下包装于容器中。这种牛奶多采用复合塑料袋(枕型等)或纸盒包装,常温保存,保质期30~180天不等。
不同的杀菌方法对牛奶的营养成分有明显的影响,数据如下表所示。乳清蛋白含量以氮元素质量计。
表1 不同杀菌方法对牛奶中营养成分的影响
乳清蛋白含量 (mg/100g) 乳果糖含量 (mg/100g) 维生素C损失率(%) 叶酸损失率 (%)
巴氏杀菌 80.8 0.1 10.0 11.5
超高温灭菌 38.8 0.3 17.7 19.6
此外,温度对牛奶中的钙也有影响。1kg牛奶中含有1g钙,其中1/3是可溶性钙。牛奶经高温后,一部分可溶性的钙变成不溶性钙,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巴式杀菌奶对原料奶的要求高于超高温灭菌奶,而超高温灭菌奶由于工艺要求严格,设备和包装材料需要进口等原因,综合成本更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牛奶中富含的营养成分包括 。
(2)牛奶是补钙佳品,这里的“钙”指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钙元素 B.钙原子 C.钙单质
(3)超高温灭菌牛奶的保质期长于巴氏杀菌牛奶,原因是 。
(4)与超高温灭菌法相比,巴氏杀菌法能更多地保留牛奶中的营养成分。表1中支持这一观点的数据有 (填数字序号)。
(5)下列关于牛奶杀菌方法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巴氏杀菌技术在各方面均优于超高温灭菌技术
B.在冷藏设备不完备的地区,不适宜生产巴氏杀菌奶
C.超高温杀菌技术会影响牛奶中可溶性钙的含量
D.某牛奶的保质期是三个月,该牛奶可能是巴氏杀菌奶
1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
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依据文章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 (填“吸收”或“释放”)CO2;写出用NaOH吸收CO2的化学方程式 。
(2)“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控制 。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 ,请写出一条有助于碳中和的建议: 。
(3)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 (填物质名称)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
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关心。下表列举了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污染源 污染物
建筑材料 NH3、甲醛(CH2O)、苯(C6H6)、甲苯(C7H8)、石棉纤维等
家具 甲醛(CH2O)、甲苯(C7H8)等
办公用品 O3、电磁辐射等
烹饪 CO、NO2、SO3、PM10等
室内微生物 结核杆菌、霉菌等
从上表看出室内污染物种类繁多,其中室内甲醛污染已被列入对公众健康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之一。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自于人造板材料制作的家具、地板以及胶黏剂等。这些材料用的越多,甲醛在室内空气中的浓度越高。甲醛的释放期非常长,人们打开人造板家具柜门时,闻到的刺激性气味主要是甲醛的气味。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有很多。
通常情况下,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方法。运用功能性装饰材料也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研究表明硅藻泥也可以净化空气。硅藻泥的主要成分是硅藻土,是由水生浮游类生物沉积而成。电子显微镜显示,硅藻土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功能与活性炭相似。正是这种多孔的结构,使硅藻泥成为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内墙装饰材料。
“光触媒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材料,具有强烈的催化分解功能。图一就是“光触媒”技术应用于分解甲醛、氨气、甲苯等有害物质的原理图。空气净化器是净化室内空气的重要设备。
如图二是某品牌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图,其中a、b、c是甲醛随开机时间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
为满足人们对健康住宅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生活由舒适型向健康型方向发展,人们正在不断优化新的技术。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求甲醛(CH2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2)一氧化碳的污染源是 。
(3)“光触媒技术”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依据图一写出该反应的条件: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甲醛易挥发
b硅藻泥通过吸附污染物净化了空气
c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5)依据图二提出一条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建议: 。
17.海上超级充电宝一“南鲲”号
2023年6月,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鯤”号,在广东省珠海市投入试运行。
“南鲲”号采用“三边形”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使装置接受各个方向的海浪冲击,做到最大化吸收和利用波浪能。整套装置包括半潜平台、液压系统、发电系统、控制系统以及锚泊系统,利用半潜平台“吸收”波浪,再通过电能变换系统,从而实现从波浪能到液压能再到电能的三级能量转换。
波浪能作为一种蕴含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因其可再生性和绿色环保的优点,已成为一种亟待开发的新能源。“南鲲”号的试运行标志着我国波浪能发电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1)“南鲲”号采用“三边形"设计的优点是什么 “浪"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写一条) 。
(2)假设生成的电能用锂离子电池存储,根据下图所示锂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锂离子的符号 。由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还可得出什么信息 。
(3)利用“南鲲”号产生的电能及海水可以生产氢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与煤、石油等传统能源相比,波浪能的优点是什么(写一条)
18.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都需要水,关于它的传闻有很多。
传闻1:自来水中有余氯,不能饮用
自来水从自来水厂到用户家可能需要经过几十公里的管道,为了保证水质,必须在水里加入一些消毒剂以防止细菌滋生。最常用的消毒剂就是氯气(Cl2),此外还有氯胺和二氧化氯(ClO2)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余氯标准推算,如果氯全部来自于饮用水,则自来水中氯的允许含量为5mg/L.而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厂出厂水中余氯不得高于4mg/L.由于传输损失,管网末端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为维持消毒效果,国家规定管网末端自来水中余氯下限为0.05mg/L。
传闻2:煮过很多次的水有毒
有研究对多次煮沸水中亚硝酸盐情况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的数据如表所示。
表1 不同煮沸次数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mg/L)
水样类型 亚硝酸盐含量
一次沸水 0.0008
二次沸水 0.0020
三次沸水 0.0028
人体长时间摄入超标的亚硝酸盐,会增加患癌症的可能性。但是在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到,即使三次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比我国天然矿泉水中亚硝酸盐标准(0.1mg/L)还低不少。从饮用水健康的角度来看,相比对开水中亚硝酸盐的忧虑,我们更应该注意如果不将水煮开,或者密封、储存方法不当,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的隐患。
传闻3:常喝“富氧水”能够抗衰老
富氧水原是医学界为了研究生物细胞厌氧性和好氧性的研究用水,是通过人为地往纯净水里充入更多的氧气制成的。
对于富氧水对健康的影响,学术界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若水中氧含量过高或常喝富氧水会加速氧化,使人体衰老。无论是吸氧还是喝氧,对健康人都是弊多利少。人们在“喝氧”的问题上应采取慎重态度,勿作非明智的选择。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水质,可用的自来水消毒剂包括 。
(2)判断传闻1真假,并说明理由: 。
(3)依据文中数据,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是 。
(4)传闻3的资料中,反映出的氧气性质有 。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如果自来水中含氯量过低,水中细菌就可能超标
B.因为多次煮沸的水含有亚硝酸盐,所以有毒而不能饮用
C.“富氧水”中富含氧气,适合多喝。
19.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北京冬奥会的火炬由火炬外壳和燃烧装置组成。其中,火炬外壳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使其呈现出“轻、固、美”的特点。另外,在此次火炬材料的研制中,高校、科研院所和科创企业协同努力,攻克了一系列难题,解决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瓶颈,实现了火炬外壳在高于800℃的氢气燃烧环境中正常使用,同时破解了火炬外壳在1000℃高温制备过程中起泡、开裂等难题。
(1)碳纤维复合材料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填一种元素符号即可):
(2)北京冬奥会的火炬使用氢气作为燃料,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请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0.科普阅读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2022年1月,在埃及举行的第二十七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上,讨论的核心是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CO2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挑战,对CO2的综合利用也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如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尿素、甲醇等资源;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可将水中溶解的CO2转化成CO和O2;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首次实现了利用CO2直接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的里程碑式的突破,将为人类解决粮食问题做出贡献。
(1)煤、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
(2)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可将水中溶解的CO2转化成CO和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直接人工合成淀粉”的意义: (写一条即可)。
2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葡萄酒的配料表中经常看到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什么作用呢?
酿酒葡萄采摘后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腐烂变质。在低温环境下,添加二氧化硫作为保鲜剂可有效减缓酿酒葡萄的腐烂。4℃时采用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对酿酒葡萄进行预处理,经过4周的储藏,酿酒葡萄的腐烂率如图所示。
葡萄酒的生产过程包括葡萄除梗、榨汁和葡萄汁发酵等步骤。葡萄汁的发酵由酵母菌来完成,但在发酵过程中会滋生某些杂菌,添加的二氧化硫作为灭菌剂可有效抑制这些杂菌的滋生。
由于二氧化硫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在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应控制其用量。下表是中国和欧洲对葡萄酒中SO2最高限量的标准。
葡萄酒类型 含糖量/(g/L) SO2限量(mg/L)
中国 非甜型葡萄酒 — 250
甜型葡萄酒 — 400
欧洲 红葡萄酒 <5 150
≥5 200
白葡萄酒 <5 200
≥5 250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腐烂变质的原因是 。
(2)在低温(4℃)条件下,酿酒葡萄储存一周时,腐烂率最高的是 (填序号)。
A.未添加SO2 B.添加低浓度SO2 C.添加高浓度SO2
(3)二氧化硫在葡萄汁发酵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
(4)欧洲标准中,含糖量相同的红葡萄酒比白葡萄酒SO2的限量要 (填“高”或“低”)。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葡萄汁发酵发生了化学变化
B.二氧化硫作为食品添加剂时应控制用量
C.用高浓度SO2处理的葡萄,腐烂率一定小于低浓度SO2处理的葡萄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化学式为O3)是淡蓝色且比氧气有更强助燃性的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放电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①物理性质: 。
②化学性质: 。
③用途: 。
(2)氧气和臭氧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
(4)铁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相同,请写出铁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葡萄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由于葡萄果皮薄、果肉柔软,难以保存。葡萄的保鲜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冰温高湿保鲜法、SO2保鲜法等。
冰温高湿保鲜法。在贮藏过程中,葡萄中的糖(C6H12O6)、VC(C6H8O6)、水份等含量会因温度和湿度的波动而变化。将葡萄贮藏在其冻结点(0℃以下)的范围内、湿度保持在90%以上,能使其生理活性降至最低,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采摘时的成熟度对葡萄的保鲜也有一定影响。研究人员以巨峰葡萄为研究对象,将温度和湿度控制在-1.5℃和95%,观察其坏果率(如图1)。
SO2保鲜法。SO2气体对葡萄贮藏中常见的真菌有抑制作用,还能降低葡萄的呼吸强度。但SO2使用时间过长,会对葡萄造成漂白伤害。
表1不同葡萄品种出现漂白伤害的时间(0℃)
红宝石 红地球 玫瑰香 龙眼
时间(天) 24 32 58 72
贮藏过程中,SO2会通过不同路径进入葡萄果肉。依据图2果皮中SO2的残留量明显高于果肉,推测出“果皮到果肉”是一条路径。
葡萄的保鲜方法很多,不同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葡萄品种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保鲜方法。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不易保存的原因是 (答1条即可)。
(2)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C6H12O6)和VC(C6H8O6),两种物质中氧元素含量较高的是 。
(3)依据图1分析,将温度和湿度控制在-1.5℃和95%的条件下,影响巨峰葡萄坏果率的因素有 。
(4)由表1可知,在0℃贮藏60天不出现漂白伤害的葡萄品种为 。
(5)结合图2推测SO2进入果肉的另一路径是 (填序号,下同)。
A 穗轴→果梗→果刷→果肉
B 果刷→果梗→穗轴→果肉
C 果梗→穗轴→果刷→果肉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O2对葡萄的贮藏有益无害
B葡萄的保鲜效果与温度、湿度无关
C葡萄的保鲜效果与葡萄品种有关
2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尿素,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式为CO(NH2)2,属于有机物,它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化学肥料。
尿素是蛋白质在体内代谢的产物。早在1737~1785年,德国医生博哈夫和法国实验员鲁埃分别通过蒸发尿液获得了尿素。
1811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将一氧化碳和氯气(Cl2)的混合物暴露在日光中,获得光气(COCl2),再将光气与氨作用合成尿素。目前工业上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
尿素在土壤中酶的作用下,转化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尿素在转化前是分子态的,不能被土壤吸附,应防止随水流失。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尿素中含有 种元素。
(2)蒸发尿液可获取尿素,由此可以推断尿素的性质是 。
(3)英国化学家戴维将光气与氨作用合成尿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l2 + 4NH3 = CO(NH2)2
+ 2 。
(4)合成尿素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之一为尿素
B.尿素施用在土壤中,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
C.尿素是一种含氮有机物
2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氨(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氨主要来自于人工合成。1909年,弗里茨 哈伯成功地利用氮气、氢气合成出氨。为了找到合成氨反应合适的催化剂,人们做了6500多次实验,发现铁触媒效果较好。1913年第一座合成氨工厂建立。如今全球合成氨年产量超千万吨,其中大约85%的氨用于生产氮肥,缓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庞大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
(1)工业上合成氨的原料是氢气和 。
(2)科学家研究合成氨反应催化剂的目的是 。
(3)氨可用于制造氮肥,下列肥料属于氮肥的是____。
A.NH4NO3 B.KCl C.NaNO3 D.Ca3(PO4)2
26.阅读科普短文
木糖醇
木糖醇(C5H12O5 )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甜味剂,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木糖醇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极易溶于水,溶解时会吸收一定热量。
木糖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牙齿的清洁,但是过度食用也有可能带来腹泻等副作用,这一点也不可忽视。木糖醇是一种五碳糖醇,其甜度与砂糖相同,但热量却只有砂糖的 75%。木糖醇是人体糖类代谢的正常中间体,它的代谢不同于一般糖类,主要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热量,被人利用。
部分消费者误认为:“木糖醇本身能护齿”“含量越高效果越好”。而有关专家则指出,木糖醇只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糖代用品,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的护齿作用主要源于唾液。也就是说,具有护齿作用的是咀嚼无糖口香糖而增加的“唾液”,而非木糖醇本身。木糖醇的含量多少并不影响口香糖的护齿作用,过量摄取木糖醇会引起健康问题,如腹泻、肥胖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木糖醇是由 三种元素组成的,它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木糖醇的物理性质有 ;木糖醇入口有清凉感觉的原因是 ;
(3)木糖醇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经常食用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
27.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为应对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
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等资源,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
(2)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3)写出利用CO2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甲醇(CH3OH)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4)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有分子筛膜、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也会造成酸雨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
28.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太空中,如何补充宇航员吸入的氧气和处理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是科学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空间站中,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能,通过电解水制备氧气,利用分子吸附技术,吸收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时利用舱内外压强差实现二氧化碳的脱附,将其排入太空。
北京时间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轨道,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工作,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神舟十七载人飞船座舱通过专用风机将座舱空气引入净化罐,利用无水氢氧化锂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锂和水,然后净化后的空气再重新流回舱。
(1)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采用液氧加煤油作为推进剂。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发动机点火后煤油燃烧,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点火的作用是 ;航天煤油是从石油分离出来的,石油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飞船太阳能帆板工作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 。
(3)文中提到的氧化物有 (填化学式)
(4)宇航员呼出的气体中除CO2外,还含有 (填1种即可)。
(5)请写出LiOH吸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9.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回首中国百年征程,科技为中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图1)
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所用燃料主要是四氧化二氮(N2O4)和偏二甲肼(C2H8N2),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偏二甲肼(C2H8N2)属于 (填“无机物”“有机物”“氧化物”之一);偏二甲肼(C2H8N2)分子中氮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中国科学家在磁性芯片高精度检测领域取得新突破!(图2)
磁性芯片生产过程中,需将纳米磁性薄膜均匀铺在晶圆(制作硅半导体集成电路所用的衬底)上。6月24日,北航集成电路学院科研人员利用其研发的晶圆级磁光克尔测试仪,通过微小的磁性针尖在5个原子层厚的纳米磁性薄膜上写下“100年,中国‘芯”,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这台仪器在测试精度和速度等方面进行了技术革新,实现了自主创新突破。晶圆是由石英砂(主要成分SiO2)提纯的硅制作的,现有120吨SiO2,其中含有硅元素的质量为 吨。
(3)中国能源装备领域获重大突破!(图3)
今年我国首台套天然气长输管道国产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成功鉴定验收。该机组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对于实现能源核心装备自主可控、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天然气被称为清洁能源的原因是 。
30.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我国青年学者姜雪峰教授被IUPAC遴选为硫元素代言人。硫是一种黄色晶体,所以又称作硫磺,易溶于二硫化碳,一部分自然硫是由火山爆发产生的富硫气体(主要含硫蒸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凝结”而成的。
含硫物也存在于许多食物中,如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添加少量二氧化硫,可防止其变质。大蒜中的大蒜素(C6H12S2O),虽然气味不太令人愉快,但其对一些病毒和细菌有独特的抑制和杀灭作用3CH2SH)的气味极臭,可用于煤气泄漏的“臭味报警”。但是如果超限量使用含硫类食品添加剂,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可能会引起咳嗽、咽喉肿痛及消化系统疾病, 也可能会对人体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潜在危害,随着科学的发展 ,硫元素的神奇性质将会被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1)请你概括硫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一条即可)
(2)富硫气体“凝结”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指的是 。当空气中富硫气体过多时,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3)甲硫醇或者乙硫醇掺进煤气和液化石油气里,可充当报警员,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填标号)。
A.可用二硫化碳清洗沾有硫单质的试管
B.含硫物能杀菌、杀蜗、杀虫,因此添加越多越好
C.含硫物在药物、食品、材料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化合物
(2)铅能与锡形成合金,使其熔点降低
(3)A;B;C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 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氧化物(如锡石,主要成分为)和硫化物(如硫锡石,主要成分为SnS)的形式存在。氧化物和硫化物都属于化合物, 故填:化合物;
(2)炼锡时“鼓入足量空气”与碳反应,来提高炉温,同时“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与锡形成合金,使其较易熔化流出,其理论依据是:铅能与锡形成合金,使其熔点降低
(3)A、根据短文可知,锡通常是银白色的,选项正确;
B、常温下,锡露置于空气中能保持金属光泽,说明锡常温下不易被空气氧化,选项正确;
C、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氧化物(如锡石,主要成分为SnO2)和硫化物(如硫锡石,主要成分为SnS)的形式存在。由于硫锡石的主要成分为SnS,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硫锡石炼锡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环境,选项正确;
D、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锡排在氢前,是活泼金属,锡制品能够与含有柠檬酸的饮料反应,所以锡制品不能够盛放含有柠檬酸的饮料,选项错误;
故选:ABC。
【分析】根据短文内容分析解题。
2.【答案】(1)使水果保鲜
(2)涂蜡能降低夏橙的腐烂率及减少维生素C的流失
(3)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较低
(4)都由三种元素组成
【解析】【解答】(1)给水果打蜡的主要目的是使水果保鲜;(2)通过对比两幅图分析得出:涂蜡能降低夏橙的腐烂率及减少维生素C的流失;(3)根据“蜡遇热会熔化,把打蜡水果放到热水中,水中浮起一层蜡”分析可知,蜡的物理性质有: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较低;(4) C16H32O2与C30H62O两种物质从元素组成可知都由三种元素组成。
【分析】(1)给水果打蜡可以保鲜
(2)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解答
(3)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4)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
3.【答案】(1)c
(2)C+KNO3 K2O+N2+CO2
(3)工业应用
(4)压强一定时,600℃制备的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最好
【解析】【解答】根据金刚石的结构、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进行分析;对比图3中三条曲线,分析碳气凝胶对CO的吸附性。
(1)从图1可知金刚石属于晶形碳;
故答案为:c。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物是石墨和硝酸钾,反应条件是高温,生成物是氧化钾、二氧化碳和氮气;
故填:C+KNO3 K2O+N2+CO2
(3)从图2图可看出,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工业应用;
故填:工业应用。
(4)本题的实验目的是文章第 4段中“我国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碳气凝胶样品,比较其对 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故对比分析题图3 中的三条曲线所得结论时,应首先保持压强相同,然后找出哪种温度制备的碳气凝胶对 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最好或最差,或将几种温度的吸附性能做一个排序。
故填:压强一定时,600℃制备的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最好。
【分析】(1)根据金刚石的结构进行分析
(2)根据文字描述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分析
(3)根据图示进行分析
(4)根据曲线的变化进行分析
4.【答案】(1)物理
(2)
(3)面粉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隔绝氧气
(4)①②
(5)A
【解析】【解答】(1)盛装氧气的钢瓶受热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物理;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故填: ;
(3)图中粉尘爆炸发生的原因是:面粉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面粉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所以粉尘爆炸实验中蜡烛所起的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爆炸后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隔绝氧气;
故填: 面粉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 隔绝氧气 ;
(4)①金属桶不加盖时形不成密闭空间,不会发生爆炸;②蜡烛不点燃时面粉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会发生爆炸;③将面粉换成干燥煤粉,同样是具有可燃性的粉尘,混入空气时遇到明火也会发生爆炸;
故填: ①② ;
(5)汽油、面粉都属于易燃物质,应禁止烟火。A为“禁止烟火”的图标;
故选:A。
【分析】(1)根据有无新物质产生来分析;
(2)根据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灭火的三个原理:移除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根据爆炸和燃烧的条件分析;
(5)根据常见的安全标志来分析。
5.【答案】(1)复分解反应;①⑤
(2)A;B
6.【答案】(1)咖啡碱
(2)酸性
(3)过滤
(4)减少茶多酚流失
(5)A;B;C;D
【解析】【解答】(1)因为咖啡碱能使人体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强心作用,所以茶叶中能起到提神解乏、兴奋消倦的物质是 咖啡碱;
(2)pH4.5~6.5的土壤属于 酸性;
(3)茶杯内的纱网能滤去茶叶,和过滤器除去水中泥沙原理是一样的;
(4)洗茶应采用低温水(50℃左右)短时间快速冲洗的方法,目的是 减少茶多酚流失;
(5)A、茶多酚是茶叶中30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在茶叶的药效中起主导作用,故正确;
B、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光线越强的地方,所种的茶中茶多酚较多。所以南方茶产区种的茶比北方茶产区种的茶所含茶多酚相对含量要高,故正确;
C、分析上图得到的结论是:泡茶时水温越高,时间越长,茶多酚溶解越多,故正确;
D、由图中的信息知,为使茶多酚溶解率达到80%以上,冲泡龙井茶水温首选90℃,并至少浸泡10min后再饮用,故正确。
【分析】(1)阅读文章可知: 咖啡碱能使人体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强心作用。
(2) 茶树适宜生长在pH4.5~6.5的土壤中, pH<7显酸性;
(3) 茶杯中的滤网作用和滤纸的作用一样,分离方法相当于过滤;
(4)随着时间的进行,茶多酚在水中溶解的越多;洗茶的时间要短;
(5)A.阅读文章可知: 茶多酚是茶叶中30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在茶叶的药效中起主导作用。
B. 相对低海拔所产的茶比高海拔产的茶所含的茶多酚要多。 南方的海拔普遍低于北方;
C.随着时间的进行,茶多酚在水中溶解的越多;
D.90℃热水,浸泡10min,可使茶多酚溶的多;
7.【答案】(1)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液体,有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CO2;分解
(3)50%~60%
(4)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所需时间随浓度变大而减小,当浓度过大时,所需时间反而变大
(5)A;D
【解析】【解答】(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态味、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乙醇的物理性质有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液体,有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碳、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6、12、6,反应前碳、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4、12、2,则另一种生成物为二氧化碳CO2;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由图表可知,酒精浓度为50%~60%时,杀灭大肠杆菌速度最快。
(4)由题干表格可知,酒精杀灭溶血性链球菌所需时间与其浓度的关系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所需时间随浓度变大而减小,当浓度过大时,所需时间反而变大。
(5)A、酒精用途广泛,发展前景广阔,正确;
B、淀粉发酵法制酒精的过程物质的状态和种类都变,不但伴随化学变化还伴随物理变化,不正确;
C、由题干资料可知,使用酒精做消毒剂时,不是其浓度越大杀菌速度越快,不正确;
D、乙醇汽油的使用,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有一定作用,正确;
E、由题干资料可知,使用40%、50%的酒精溶液杀灭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所需的时间相同,不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图表中数据,酒精浓度为50%~60%时,杀灭大肠杆菌速度最快。
(4)根据题干表格可知,酒精杀灭溶血性链球菌所需时间与其浓度的关系。
(5)根据题目给出的资料,进行分析。
8.【答案】(1)石油;不可再生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
(4)温度为210℃,有分子筛膜
(5)C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烧短时间内不可获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氧化钙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图中信息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210℃,有分子筛膜。
(5)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故错误;
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但不会造成酸雨,故错误;
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故正确;
故选:C。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和不可再生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分析;
(4)根据图像信息分析;
(5)根据题干信息、酸雨的成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做法分析。
9.【答案】(1)金刚石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2)石墨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分子
(4)K、C(或钾、碳)
(5)石墨烯的厚度与一个碳原子直径相当,仅为0.33nm
【解析】【解答】(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所以金刚石可以用来切割玻璃;故填:金刚石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2)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石墨可以制成良好绝热材料;故填:石墨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C60是由C60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故填:分子;(4)金属钾是由钾元素组成的,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金属钾和C60化合而成的球碳盐中含有碳和钾两种元素;故填:K、C(或钾、碳);(5)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的厚度与一个碳原子直径相当,仅为0.33nm,所以石墨烯透光率好;故填:石墨烯的厚度与一个碳原子直径相当,仅为0.33nm。
【分析】(1)根据金刚石是纯天然最硬的物质分析
(2)根据石墨的导热系数分析
(3)根据 C60是由 分子构成的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5)根据 石墨烯的厚度与一个碳原子直径相当,仅为0.33nm 分析
10.【答案】(1)硬度大(金刚石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2)石墨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分子
(4)K、C或钾、碳
(5)厚度与一个碳原子直径相当,仅为0.33nm(合理答案均可)
(6)A
【解析】【解答】(1)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2)石墨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石墨可以成为良好的绝热体。(3)C60是由分子构成的。(4)金属钾和C60化合而成的球碳盐中含有钾、碳元素。(5)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故石墨烯透光率好。(6)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
故答案为:A。
【分析】(1)根据金刚石的硬度大分析;
(2)根据石墨的导电性分析;
(3)根据 C60是由 分子构成的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5)根据石墨烯厚度小透光率好分析;
(6)根据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分析。
11.【答案】(1)+1
(2)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3)
(4)BC
【解析】【解答】(1)由N2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可推得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
(2)将N2O从耐压钢瓶释放到气球中是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N2O的体积增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3)由题目信息“它最早由英国化学家戴维通过加热硝酸铵分解制得,他在制得N2O的同时也得到了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知产物中除了N2O外,还有水,所以反应物是硝酸铵,生成物是氧化氮和水,所以方程式是: ;
(4)A、N2O现在虽然存在风险,但是警方并没有将其列入新型毒品,所以A不正确,
B、N2O中可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可发生氧化反应,说法正确;
C、N2O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6×1)= 7:4,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C。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2)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隔分析;
(3)根据硝酸铵分解生成N2O和水分析;
(4)根据N2O不属于毒品、可发生氧化反应及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12.【答案】(1)Al
(2)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
(3)碳原子;
(4)+2
(5)电子产品运行速度加快(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地壳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铝的元素符号为,故填:;
(2)硅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碳原的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它们既难失去又难得到电子,所以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3)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故填:碳原子;;
(4)三氯硅烷的化学式为,氢元素化合价为价,氯元素显负价,则显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解得,故填:;
(5)石墨烯代替硅制作电子产品可以使电子产品运行速度加快。
【分析】(1)地壳里含量前五位的元素为氧、硅、铝、铁、钙;
(2)决定物质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是其原子结构中的最外层电子数;
(3)石墨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实质是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4)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石墨烯最有潜力成为硅的替代品,它是目前已知材料中电子传导速率最快的”。
13.【答案】(1)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
(2)
(3)H2O;11:2
(4)吸附
(5)维生素
(6)可以节约用水
【解析】【解答】(1)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含有1个C、8个H、2个O,生成物中含有1个C、4个H,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X中含有2个H、1个O,故X为H2O;参与反应的CO2与H2的质量比为(12+32):(4×2)=44:8=11:2。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除去臭气。
(5)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水果为航天员提供的基本营养素主要是维生素。
(6)环控生保系统的水经过处理后可再利用,其优点是可以节约用水。
【分析】(1)根据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2)根据反应原理和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化学方程式中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比=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之比,进行分析;
(4)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5)根据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及其食物来源分析;
(6)根据处理后的水可回收利用分析。
14.【答案】(1)蛋白质、脂肪、钙
(2)A
(3)杀死了绝大部分微生物,且在无菌状态下包装(或类似表述)
(4)①③④
(5)A;D
【解析】【解答】(1)由题中信息可知,牛奶中富含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钙等;(2)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3)由题中信息可知,超高温灭菌牛奶的保质期长于巴氏杀菌牛奶,原因是杀死了绝大部分微生物,且在无菌状态下包装;(4)由表中数据可知,与超高温灭菌法相比,巴氏杀菌法能更多地保留牛奶中的营养成分。表1中支持这一观点的数据有乳清蛋白含量要高,维生素C损失率和叶酸损失率要低,故选①③④;(5)A、巴氏杀菌技术在乳果糖含量方面低于超高温灭菌技术,错误;B、巴氏杀菌技术生产的牛奶需要冷藏贮运,故在冷藏设备不完备的地区,不适宜生产巴氏杀菌奶,正确;C、牛奶经高温后,一部分可溶性的钙变成不溶性钙,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故超高温杀菌技术会影响牛奶中可溶性钙的含量,正确;D、巴氏杀菌奶保质期不超过7天。某牛奶的保质期是三个月,该牛奶可能是巴氏杀菌奶,错误。故选AD。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分析,六大营养素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根据元素定义分析,牛奶中的成分中钙指的是钙元素。
15.【答案】(1)释放;
(2)二氧化碳的排放;碳替代;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合理即可)
(3)氨基乙酸钾
【解析】【解答】(1)燃烧放热,因此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热量,故填:释放;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2)“碳中和”是指消耗过多排放的二氧化碳;
如图所示,碳替代贡献率是47%,比例最大,故填:碳中和;
化石燃料中含有碳元素,燃烧后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是目前二氧化碳中的主要来源,故填: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合理即可 )
(3)如图2所示, 当烟气流速相同时 , 氨基乙酸钾 的曲线点在最上面,说明其对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脱除效果最好。
【分析】根据化石燃料燃烧后对空气的影响,以及碳中和的方法分析,根据曲线图分析相关问题。
16.【答案】(1)40%
(2)烹饪
(3)光、TiO2
(4)abc
(5)工作时间在1~2小时,降低甲醛的浓度效果显著
【解析】【解答】(1)甲醛(CH2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2)烹饪可产生有毒有害气体:CO、NO2、SO3、PM10等,所以一氧化碳的污染源是:烹饪。(3)“光触媒技术”可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在光、TiO2条件作用下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则该反应的条件:光、TiO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易挥发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正确;
b、硅藻泥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功能与活性炭相似,可以通过吸附污染物净化了空气;正确;
c、甲醛挥发有毒物质,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正确;
故答案为:abc。(5)有图像可知,空气净化器在开始工作时,有毒有害气体会迅速降低,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建议:工作时间在1~2小时,降低甲醛的浓度效果显著,不需要长时间开启空气净化器,浪费电能。
【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2)根据烹饪可产生有毒有害气体:CO、NO2、SO3、PM10等分析;
(3)根据图一中物质的转化过程分析;
(4)根据甲醛的挥发性、硅藻泥粒子的结构及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分析;
(5)根据图像中空气净化器工作时间在1~2小时,降低甲醛的浓度效果显著分析。
17.【答案】(1)最大化吸收和利用波浪能(合理即可);刮风( 合理即可)
(2)Li+;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合理即可)
(3)水氢气+氧气
(4)绿色环保(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装置接受各个方向的海浪冲击,做到最大化吸收和利用波浪能;海浪形成有三种情况。一、是由海面上的风引起的,风力推动水面向上,而重力又把它拉回来,海水由高向低就形成了海浪。二、其他地方的海水涌灌到海岸处,撞击海岸形成海浪。三、海岸和大海气温不同,造成大气压力的改变使得把海水挤到温度高的地方;
(2)、Li+ ;原子结构图中可知,锂原子质子数为3,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3,核外电子数为3;
(3)、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氢气+氧气;
(4)、波浪能的优点是绿色环保;
【分析】(1)、根据绿色化学及题干介绍进行分析;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3)、根据电解水的原理进行分析;
(4)、根据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18.【答案】(1)氯气、氯胺和二氧化氯
(2)假的,用户家中自来水的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值得上线
(3)在实验范围内,煮沸的次数越多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
(4)可溶(氧化性)
(5)B;C
【解析】【解答】(1)最常用的消毒剂就是氯气(Cl2),此外还有氯胺和二氧化氯(ClO2)等,故填:氯气、氯胺和二氧化氯。
(2)而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厂出厂水中余氯不得高于4mg/L,由于传输损失,管网末端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故填:假的,用户家中自来水的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值得上线。
(3)由表1 不同煮沸次数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可知煮沸的次数越多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故填:煮沸的次数越多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
(4)富氧水原是通过人为地往纯净水里充入更多的氧气制成的,说明氧气可溶,故填:可溶。
(5)A 、自来水中含氯是为了杀菌消毒,如果量过低,水中细菌就可能超标,正确。
B、即使三次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比我国天然矿泉水中亚硝酸盐标准(0.1mg/L)还低不少,故能饮用,B错。
C、有研究认为若水中氧含量过高或常喝富氧水会加速氧化,使人体衰老。无论是吸氧还是喝氧,对健康人都是弊多利少C错。
故答案为:BC。
【分析】根据所给资料分析,由资料中内容确定所给具有消毒,自来水的成分及煮沸时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等。
19.【答案】(1)C
(2);化合
【解析】【解答】(1)碳纤维复合材料中一定含有碳元素,符号为C。
故答案为:C。
(2)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化合。
【分析】(1)根据常见物质的组成元素分析。
(2)根据氢气燃烧的反应分析回答。
20.【答案】(1)太阳能或地热能或风能或海洋能等
(2)2CO22CO+O2
(3)缓解全球的粮食危机
【解析】【解答】(1) 煤、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或地热能或风能或海洋能等。
(2)二氧化碳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方程式为: 2CO22CO+O2 。
(3)“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直接人工合成淀粉”的意义: 缓解全球的粮食危机 。
【分析】 (1)根据新能源有太阳能或地热能或风能或海洋能来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氧气来解答;
(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利用二氧化碳直接人工合成淀粉可以缓解全球的粮食危机。
21.【答案】(1)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2)C
(3)有效抑制发酵过程中某些杂菌的滋生
(4)低
(5)A;B
【解析】【解答】(1)葡萄腐烂变质的原因是因为葡萄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腐烂变质。
(2)根据题目中图像纵坐标腐烂率可知,在低温(4℃)条件下,酿酒葡萄储存一周时,腐烂率最高的是添加高浓度二氧化碳的,
故答案为:C。
(3)二氧化硫在葡萄汁发酵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在发酵过程中会滋生某些杂菌,添加的二氧化硫作为灭菌剂可有效抑制发酵过程中某些杂菌的滋生。
(4)欧洲标准中,含糖量相同的红葡萄酒二氧化硫的限量为150~200,含糖量相同的红葡萄酒比白葡萄酒SO2的限量为200~250,所以含糖量相同的红葡萄酒比白葡萄酒SO2的限量要低。
(5)A、葡萄汁发酵,会生成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故正确;
B、二氧化硫有毒,二氧化硫作为食品添加剂时应控制用量 ,故正确;
C、根据图像可知,用高浓度SO2处理的葡萄,腐烂率不一定小于低浓度SO2处理的葡萄,故错误;
故答案为:AB。
【分析】(1)根据题目中“酿酒葡萄采摘后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腐烂变质”,进行分析。
(2)根据题目中图像,横坐标中找出储存时间为一周对应的图像,在最上面的表示腐烂率最高的,进行分析。
(3)根据题目中“但在发酵过程中会滋生某些杂菌,添加的二氧化硫作为灭菌剂可有效抑制这些杂菌的滋生”,进行分析。
(4)根据题目中表格的数据,进行分析。
(5)根据化学变化、二氧化硫的毒性,进行分析。
22.【答案】(1)淡蓝色气体;助燃性(合理即可);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等
(2)分子构成不同
(3)
(4)
【解析】【解答】(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①物理性质:淡蓝色气体;
②化学性质:助燃性或具有强氧化性;
③用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2)氧气(O2)和臭氧(O3)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4)铁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所以铁在臭氧中燃烧产物是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物理性质主要包括:色态味、密度、溶解性等;
常见的化学性质有: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2)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分析。
(4)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
(5)铁在臭氧中燃烧产物是四氧化三铁。
23.【答案】(1)葡萄的果皮薄等
(2)VC
(3)成熟度和时间
(4)龙眼
(5)C
(6)AB
【解析】【解答】(1)由于葡萄果皮薄、果肉柔软,难以保存。
(2)葡萄糖(C6H12O6)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VC(C6H8O6) 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通过比较可知VC中氧元素的含量高。
(3)从图表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长坏果率增多,且9-10成成熟的葡萄明显坏果率高,所以影响巨峰葡萄坏果率的因素有成熟度和时间;
(4)由表1可知,在0℃贮藏60天不出现漂白伤害的葡萄品种为龙眼,在贮藏72天后才出现漂白伤害;
(5)由图2各部位二氧化硫含量推测SO2进入果肉的另一路径是:果梗→穗轴→果刷→果肉,
故答案为:C。
(6)A. SO2使用时间过长,会对葡萄造成漂白伤害,故不正确;
B. 在贮藏过程中,葡萄中的糖(C6H12O6)、VC(C6H8O6)、水份等含量会因温度和湿度的波动而变化,所以葡萄的保鲜效果与温度、湿度有关,故不正确;
C. 表1不同葡萄品种出现漂白伤害的时间不同,可知葡萄的保鲜效果与葡萄品种有关,故正确;
故答案为:AB。
【分析】(1)根据给出的资料,进行分析葡萄难以保存的原因。
(2)在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 。
24.【答案】(1)4
(2)可溶于水
(3)NH4Cl
(4)2NH3+CO2 CO(NH2)2+H2O
(5)A;C
【解析】【解答】(1)根据尿素的化学式CO(NH2)2,尿素中含有碳、氧、氮、氢4种元素。(2)蒸发尿液可获取尿素,推测尿素可溶于水。(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量不变,反应前后应都有1个C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氯原子、4个氮原子和12个氢原子,故可推出生成物为NH4Cl。(4)根据图示内容书写化学方程式:2NH3+CO2 CO(NH2)2+H2O。(5)A、根据文中第二段第一句话可知尿素是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正确;
B、根据文中的第四段可知尿素在土壤中酶的作用下,转化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错误;
C、根据尿素的化学式以及有机物的定义可知,尿素是一种含氮有机物,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尿液中含有尿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尿素在转化前是分子态的,不能被土壤吸附进行分析。
25.【答案】(1)氮气##N2
(2)提高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
(3)A;C
【解析】【解答】(1)氨气中含有氮、氢元素,故工业上合成氨的原料是氢气和氮气;
(2)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科学家研究合成氨反应催化剂的目的是提高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
(3)A、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B、氯化钾中不含有氮元素,不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D、磷酸钙中不含氮元素,不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催化剂特点分析;
(3)根据化肥种类分析。
26.【答案】(1)碳、氢、氧;有机物
(2)木糖醇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极易溶于水;木糖醇溶解时会吸收热量
(3)
(4)引起健康问题,如腹泻、肥胖等
【解析】【解答】(1)由化学式可知,木糖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填碳、氢、氧;
由化学式可知,木糖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符合有机物的特点,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
(2)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由题文可知,木糖醇的物理性质有木糖醇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极易溶于水,故填木糖醇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极易溶于水;
由题文可知,木糖醇入口有清凉感觉的原因是木糖醇溶解时会吸收热量,故填木糖醇溶解时会吸收热量。
(3)木糖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热量,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C5H12O5 +11O2=10CO2+12H2O。
(4)由题文可知,经常食用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过量摄取木糖醇会引起健康问题,如腹泻、肥胖等,故填过量摄取木糖醇会引起健康问题,如腹泻、肥胖等。
【分析】(1)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种类,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判断;
(2)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
(3)书写方程式时注意配平;
(4)根据资料综合分析。
27.【答案】(1)石油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3:1:4
(4)温度为210℃
(5)D
【解析】【解答】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所以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并会引起海水酸化。
(3)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结合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另一种生成物是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醇(CH3OH)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16=3 :1:4。
(4)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有分子筛膜、温度为210℃。
(5)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故错误;
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不会造成酸雨,故错误;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CO2的排放,故正确;
故选:D。
【分析】 (1)根据化石燃料包含的种类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性质分析;
(3)根据反应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进行分析;
(4)根据图像上甲醇产率最高的点对应的条件分析;
(5)根据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元素,CO2对环境的影响,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使用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CO2的排放,进行分析。
28.【答案】(1)氧分子##氧气分子##O2;升高温度达到煤油的着火点;不可再生
(2)电能
(3)CO2、H2O
(4)氮气(合理即可)
(5)
【解析】【解答】(1)液氧是液态氧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故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氧分子;发动机点火后煤油燃烧,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点火的作用是升高温度达到煤油的着火点,使其燃烧;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由题干信息可知,飞船太阳能帆板工作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文中提到的物质中,CO2、H2O属于氧化物;
(4)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故宇航员呼出的气体中除CO2外,还含有氮气、稀有气体等;
(5)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燃烧的条件以及能源的分类分析;
(2)根据能量转化的形式分析;
(3)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4)根据空气的组成分析;
(5)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分析。
29.【答案】(1)H2O;有机物;1:4
(2)56
(3)3:1;不排放污染物
【解析】【解答】(1)根据四氧化二氮(N2O4)和偏二甲肼(C2H8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方程式左边有2个C、8个H、6个N、8个O,右边有2个C、6个N、4个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右边还少8个H、4个O,则X的化学式为H2O;偏二甲肼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一个偏二甲肼分子中含有2个N、8个H,则氮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2)120吨SiO2,其中含有硅元素的质量为:120吨×
(3)CH4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3:1;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可直接应用于生活、生产的能源,CH4燃烧后生产CO2和H2O,没有污染物排放,CH4属于清洁能源。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有机物、无机物的概念解答;根据化学式进行相关计算;
(2)根据硅元素的质量守恒计算;
(3)物质的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系数的乘积之比。
30.【答案】(1)难溶于水或易溶于二硫化碳
(2)硫蒸气凝结成固体硫;酸雨
(3)甲硫醇或者乙硫醇分子在不断运动
(4)A;C
【解析】【解答】(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故由科普短文可知,硫的物理性质有:难溶于水或易溶于二硫化碳;
故答案为:难溶于水或易溶于二硫化碳;
(2)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性质,故富硫气体“凝结”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指的是:硫蒸气凝结成固体硫;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当空气中富硫气体过多时,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酸雨;
故答案为:硫蒸气凝结成固体硫;酸雨;
(3)甲硫醇或者乙硫醇掺进煤气和液化石油气里,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可充当报警员,故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甲硫醇或者乙硫醇分子在不断运动;
故答案为:甲硫醇或者乙硫醇分子在不断运动;
(4)A、硫易溶于二硫化碳,因此可用二硫化碳清洗沾有硫单质的试管,故A符合题意;
B、含硫物能杀菌、杀蜗、杀虫,但是如果超限量使用含硫类食品添加剂,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也可能会对人体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潜在危害,故B不符合题意;
C、含硫物在药物、食品、材料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1)根据硫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富硫气体”凝结“过程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分子的运动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含硫物质的用途及危害进行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