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如何让文章感情真挚(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如何让文章感情真挚(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7 17:0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中考作文指导:如何让文章感情真挚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是《论语·为政》中关于“孝”的论述,大意是孔子认为“孝”难在子女对待父母和颜悦色。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若有了酒食,让年长者先吃,这还不算真正的“孝”。
请以“孝”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结合孔子的论述,选好角度,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一步,正确认识“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古人讲究“孝”,由此才有了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等感人至深的尽孝故事。
材料中的“子夏问孝”强调行孝应当在表情上做到和颜悦色。这里最重要的一个词是“色难”,其意思是指在侍奉父母的时候,想要长期保持着和颜悦色的状态很难。大家都知道,凡事都可以勉强,唯有面色不大容易伪装,因为人的神情是由心理决定的。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父母有着深切笃定的孝心,才会由衷地表现出愉悦的神色。所以说,一个人若能在父母面前一直保持着和悦的神色,便可视为真正的孝顺。
第二步,围绕主题选材。
这道作文题是一篇谈“孝”的话题作文。考生要围绕“孝”精心选择素材,围绕自己或者他人如何对待长辈的问题思考,表达自己对孝的认识。
选材既要围绕主题立意,又要遵循“小、真、新”的原则。
“小”指的是平淡生活中具有闪光点的、细腻的、平凡的小事,这些小事既能彰显人物的特点,又能凸显作文主题。
“真”则强调素材的真实性和情感真挚,无论这件事曾经让你喜悦还是愤怒,只要它曾深深触动过你的内心。
“新”则意味着选材应具备创新性,要选择别人不常写的细节或素材。因此,我们应认真观察、思考、积累,写出有生活情趣的作文。
第三步,体现真情实感。
“感情真挚”是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重要的一项标准。
何谓“感情真挚”?简言之,就是对情感的抒写要真实、自然,要发自内心,抒情要恰如其分。写作最忌虚情假意。真挚的情感应以“真”为基础,并臻于“善”和“美”之至境。
我还能做的事
有一天放学回家,爸爸对我说,爷爷病情加重了,很有可能……我的泪水不由顺着脸颊淌下。树欲静而风不止,我记得我跟爷爷说过,等以后大学毕业有工作了,我要给他买好多东西,好好孝顺他,让他开心,没想到……(开篇有点随意,表达不简洁。)
我赶紧跑到医院去看爷爷。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晚上。台灯下,我呆呆地望着投下的影子,听着窗子那边传来的咳嗽声,心情复杂了许多。他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悄悄看去,能看到一只苍白枯瘦的手放在腹部,大拇指上夹着个东西,有一条线遮挡了我的视力,耳边是他房间传来的滴滴声,时而长缓,时而急促。我怕,我怕有一天它停止了发声。(交代爷爷生病的情况,“我怕”营造感伤的情感氛围。)
我最终还是走了进去,站在病床前,不知所措地看着这个熟悉的老人,端详着他的面容。花白的头发中倔强地藏着几根黑发,脸颊下的胡子也已经长得不像样。(“胡子已经长得不像样”为下文的“刮胡子”情节做铺垫。)
想到以前,我看到他在刮胡子,便总是嚷嚷着我也要刮,在一顿胡乱操作后,我也像他一样,站在镜子前,用小剪刀刮着涂满牙膏的脸。总是刮到一半,他看着我,我看着他,笑了。我笑他相貌奇怪,他笑我天真可爱。(这段插叙童年经历,起到串联今昔的作用。)
他曾经也是个能吃的人啊,(这句话的出现有些突兀,与上文缺乏衔接;可在之前加入关于“吃”的文字。)我们总是一起出门下馆子,他说吃饺子,我硬要吃快餐,在软磨硬泡中,我们还是走进了肯德基。他吃着从未吃过的汉堡,我啃着美味无比的鸡翅,爷孙俩再次面面相觑。他笑了,说道:“没想到这洋玩意也不赖嘛!”说罢,笑得更欢了,脸上的纹路堆积在鼻子周围,一舒一放像个皮球一样。(“像个皮球一样”未必不形象,但是情感味道却比较模糊,要注意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
可他现在躺在病床上。原来满面的容光早已无影无踪,现在的他面色苍老又惨白,没有一丝血色,如同一个面具一般。(这段与上段爷爷壮年时的面容形成对比,注重了前后情节的铺垫与呼应,但是“如同面具一般”的修辞仍然表现不出“我”对爷爷的深情。)爸爸这时端着个盆子进来了,里面盛满了热水,他低下身子看了一会,伸手拿起毛巾,浸湿拧干,开始为爷爷一点一点地擦拭身体,从头到脚。“爸!”我轻声叫道。
“怎么了?”
“爷爷的胡子好久没刮了,我能不能……”
“嗯,去拿刮胡刀吧!”
我再一次地站起身来,飞一般地冲进爷爷房间。(“再一次站起身来”于文无据,或删除或增加前文的铺垫;“飞一般地冲进爷爷房间”这一情节固然能表现“我”的急切心情,但是用在安静的病房中仍觉突兀。)我知道,这是我现在唯一可以帮爷爷做的事,这一回,没有孩时的幼稚,没有牙膏加小剪刀,我所用的,是一片真挚的心意,一片不求回报的心意。(结尾的语言很有分寸,又饱含深意,给读者留有解读与想象的空间。)
点评
文章通过记叙“我”为病榻上的爷爷刮胡子的情节,表达了浓厚的祖孙情。
重点情节比较注意前后照应,使得文笔十分集中;同时前后情节在照应中又呈现出爷爷形象的变化,在今昔对比中,无声地写出了“我”对爷爷被病魔纠缠的痛惜之情。
但是文章的细节部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刮胡子”本该重笔描绘,却被作者一笔带过,呼应部分的欠缺,致使文章整体的情感流程在最关键的一环上未得到强化。
此外,文章整体记叙有些太过简略,“色难”主题也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这篇文章总体完成得不错,作者比较注重以情节和细节来打动人,全文的情感力量比较充足;但是在关键情节上作者对前呼后应的安排表达不够充分,使得文章呈现出前紧后松、前繁后简的不平衡格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升格:
首先,加大前呼后应的力度,用伏笔与呼应来掌控叙事的节奏。比如童年追忆的部分,可进一步详写,补充细节,强调曾经的爷孙同心、无忧无虑,充分为下文的情节转折来蓄势;而结尾部分可增加“我”给爷爷刮胡子的细节描写,进一步强调“时移世易,唯亲情永恒”的道理。
其次,强调关于主题“色难”(对长辈始终和颜悦色才是最难得的孝)的表现。“孝”虽是总话题,但是作文材料却用“色难”为“孝”指出了高境界,因此,应当将文章主题设置为“色难为孝”。我们可以在最后“刮胡子”的情节中写出“我”的和颜悦色,完成人物情感从“不知所措”到“和颜悦色”的转变。
最后,注意语言表达要准确。修改“像皮球一样”“如同一个面具一般”等细节,使得细部语言与全文的情感相协调,起到用细节为情感增色的作用。
我还能做的事
台灯下,我呆呆地望着灯光投下的影子,听着窗子那边传来的咳嗽声,心情复杂了许多。
他在那躺着,一动也不动。我悄悄看去,只能看到一只苍白枯瘦的手放在腹部,他大拇指上夹着个东西,一条导线延伸到我视力无法触及的地方,耳边是他房间传来监护仪的滴滴声,时而长缓,时而急促。
我怕——我怕有一天它停止了发声。(用“苍白枯瘦的手”“监护仪”等细节,迅速勾勒出爷爷病重的情境;用接连两个“我怕”写出了“我”对爷爷的深厚情意。)
忍不住地,还是走了进去,站在病床前,不知所措地看着这个熟悉的老人。他已经失去了言语的气力,每天静静地躺在床上;我也只能这样默然地端详着他的面容。只见他花白的头发中倔强地藏着几根黑发,脸颊上的胡子也已经长得不像样。(爷爷和“我”双双沉默,为下文向“色难”转折而张本;“胡子已经长得不像样”为后文的刮胡子情节做出铺垫。)
想到以前,我看到他在刮胡子,便总是嚷嚷着我也要,在一顿胡乱操作后,我也像他一样,站在镜子前,用小剃刀刮着涂满牙膏的脸。总是刮到一半,他看着我,我看着他,笑了。我笑他相貌奇怪,他笑我天真可爱。(从儿童视角写出昔日的祖孙情意,非常有趣、感人。)
如今躺在床上的老人,长长的胡须下明显能看出脸颊瘦削不堪;他久已不能咀嚼吞食,每天只靠一点流食来维持。(增加爷爷“脸颊瘦削”的描写,使得之后写“吃”的情节有了照应点。)他曾经也是个能吃的人啊,我们总是一起出门下馆子,他说吃饺子,我硬要吃快餐,在软磨硬泡中,我们还是走进了快餐店。他吃着从未吃过的汉堡,我啃着美味无比的鸡翅,爷孙俩再次相视而笑。他一边嚼一边说道:“没想到这洋玩意也不赖嘛!”说罢,笑得更欢了,脸上的纹路汇集在鼻子周围,一舒一放像跃动的小鱼一样。(改动后的比喻修辞更契合人物间的深厚情感。)
可他现在躺在病床上。原来满面的红光早已无影无踪,现在的他面色苍老又惨白,没有一丝血色,如同戴着一个皱缩的面具一般。(此处的比喻修辞表现了“我”对爷爷被病痛折磨的疼惜之情。)
爸爸这时端着个盆子进来了,里面盛满了热水,他低下身子看了一会,伸手拿起毛巾,浸湿拧干,开始为爷爷一点一点地擦拭身体,从头到脚。爸爸沉默无言,我知道他做这些是毫无怨言的。(增加“沉默无言”的语言描写,为主题“色难”的表现再次做出预伏。)
“爸!”我轻声叫道。
“怎么了?”
“爷爷的胡子好久没刮了,我能不能……”
“嗯,去拿刮胡刀吧!”(这里首次出现人物语言,为病房中近乎凝固的空气撬开了一点缝隙。)
我立刻站起身来,迅速拿了剃刀又冲回到爷爷房间。我把剃须膏仔细地抹在爷爷的下巴上,爷爷的脸又像记忆中那样生动了,我微笑着说:“爷爷,从前我总是给您捣乱,这次让我给您认认真真地刮一次胡子吧……”爷爷的脸颊微微动了一下,似乎想做出一个表情。(“我”与爷爷的对话终于出现,爷爷“想做出一个表情”的回应令人动容。)突然,我的眼眶有些湿润,但我努力控制住情绪,平静地向爷爷追述那些时光,轻柔地为爷爷修剪出病中容光。我知道,这是我唯一可以帮爷爷做的事。这一回,没有孩时的幼稚,甚至不单用剃须膏加小剃刀,我所用的,是一片心意,一片无法言语的真挚心意。(结尾再次叠加现在与童年的镜头,感情达到高潮,韵味无限。)
点评
这篇升格文章给我们写作的启示,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主题为主帅。审题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如上述作文题中“色难”一词),在主题的引领下去选择材料,在确定材料后再选用前后照应的关键情节或细节(如本文的“刮胡子”和“说话”等情节),这样才能符合照应要为主题服务的原则。
第二,结构或情节要呼而有应。本文除了主线情节“刮胡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照应即“说话”;文章始终注意对“沉默”与对话的书写,一点一点打破了宁静的氛围,让祖孙三代的情感不再阻滞,顺利流淌出来。
第三,要有真情实感。修改升格后的文章进一步对细节雕琢,将原作中的以情动人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写作如何才能做到“感情真挚”呢?
首先,要让语言“有情”,让作文的表达走出“无情无义”的情感荒漠困境。常用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情感语气词的调遣,疑问句、感叹句、对比句等句式的调配,排比、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它们都能帮助作文跨越“表达无情”的藩篱。
其次,用细节“求真”。我们要写真实的体会与感受、真诚的意愿与感知、真切的思考与感悟。我们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情感历程,唯有如此,才能真实地抒发自己的感悟,真实地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做到有感而发,发而真挚,最终因其真挚而感动读者。
最后,记叙、抒情时要让自己的表达缘事而发、缘情而发。“缘事而发”就是对感情的抒写要有据,要立足于真实(也包括艺术真实)的“事”上 ;“缘情而发”指的是要抒发写作者真实、真切的情感体验,是为情造文,而不是为文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