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7 15:1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和理解,学生能够感受并表达《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诗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3)通过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生字、生词,以及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诗人苏轼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如何通过诗句展现这种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1)展示西湖美景,引发情感共鸣
①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湖不同天气下的图片,如晴天波光粼粼的湖面、雨天朦胧的山色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②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湖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西湖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兴趣。
(2)巧设疑问,引入新课内容
① 教师提问:“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形容西湖的美,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西湖的美景。
②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看看诗人苏轼是如何用他独特的语言来描绘西湖的。”
(3)朗读课题,感知韵律之美
① 教师首先示范朗读课题,注意语调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② 邀请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尝试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诗歌的情感和节奏。
(4)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
① 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②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5)巧妙过渡,进入新课学习
①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肯定学生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② 教师提出:“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和句子,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从而顺利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深入解读文本,扎实字词基础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生字生词
① 教师首先展示《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全文,并鼓励学生们大声朗读,要求他们标注出不认识的字词。
② 学生们各自朗读,并尝试自行查找和理解生字生词的读音和意义。
③ 学生们分组交流,互相分享自己找到的字词,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2)教师精准讲解,强化字词记忆
①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逐一呈现生字生词,并详细讲解其读音、意义和用法。例如:“亦”字,读作yì,表示“也”的意思,用于连接两个相同的动作或状态。
②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加深对生字生词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用“亦”字造句:“湖光山色亦相宜,犹如画中景。”
③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形象记忆生字生词,增强学习效果。
(3)互动游戏,巩固字词掌握
① 教师设计一款名为“字词大挑战”的互动游戏,将生字生词作为游戏内容,通过抢答、连线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字词。
② 学生们积极参与游戏,通过竞争与合作,共同提高字词掌握水平。
③ 教师根据学生的游戏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4)总结提升,拓展字词应用
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生字生词,总结其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应用。
② 教师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引导他们学会运用所学字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③ 教师布置一项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生字生词写一篇短文或日记,以检验和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三)启发思考与情感共鸣
(1)探索诗中美景及其特点
① 引出问题,激发兴趣
教师提问:“同学们,读完《饮湖上初晴后雨》,你们能找出诗中描述的西湖美景吗?它们各有什么独特之处?”
② 学生思考并分享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回答。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给予肯定和补充。
③ 深入解析,感受意境
结合诗句,如“水光潋滟晴方好”,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西湖晴天时的波光粼粼、美丽非凡;又如“山色空蒙雨亦奇”,让学生想象雨中山色朦胧、别有一番韵味的景象。
(2)理解诗人情感表达方式
① 分析景色与情感的关联
教师继续提问:“诗人是如何通过描绘这些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引导学生思考景色与诗人情感之间的联系。
②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从诗句中找出表达诗人情感的关键词或句子。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点拨。
③ 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结合诗句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热爱。同时,让学生体会“淡妆浓抹总相宜”所蕴含的诗人对西湖无论何种天气下都美丽的赞叹。
(3)填空题互动,巩固理解
① 教师出示填空题,学生思考作答
例如:“诗中提到‘______’展现了西湖晴天的水光之美,‘______’则描绘了雨中山色的朦胧之美。”
② 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评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③ 设计目的与效果
通过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巩固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加深对诗人情感表达方式的体会。这种教学方式既有趣味性,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四)字词解释与句子分析
(1)关键词语解析
① “水光潋滟晴方好”中的“潋滟”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美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际生活中的湖泊,感受“潋滟”的意境。
② “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空蒙”表达了雨中山色朦胧、若隐若现的感觉。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或观看相关视频,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这一意境。
(2)重点句子赏析
①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句是诗人苏轼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也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我们可以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西湖的美,然后比较与诗人苏轼的描绘有何异同。
② 通过对比赏析,让学生感受诗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要用“西子”来比喻西湖,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其他事物来比喻西湖,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生字生词教学
在字词解释与句子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还将重点关注生字生词的教学。比如,“亦”字表示“也”的意思,“妆”字则与打扮、化妆有关。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形象的图片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这些生字生词。
(4)双边互动与课堂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与学生的双边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比如,可以邀请学生上台绘制自己心中的西湖美景,或者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五)朗读欣赏与意境体会
(1)教师示范朗读与语调指导
① 教师首先以富有感情的语调为学生示范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特别是在描述西湖美景的部分,语调应显得轻快、明媚,而在描述雨后西湖的部分,语调则应转为柔和、含蓄。
②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朗读中的节奏和停顿,通过示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跟读与模仿
①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跟读,尝试模仿教师的语调和节奏。
②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
(3)分组朗读比赛与评选
①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其他学生作为评委,根据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掌握以及感情的传达等方面进行评分。
② 比赛结束后,评选出最佳朗读者,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对表现不够理想的小组,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学生明白通过努力可以取得进步。
(4)意境体会与分享
①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想象诗中描述的西湖美景,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西湖画面。
② 通过分享和交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增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目的:通过朗读欣赏与意境体会的教学过程,旨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营造出一个充满乐趣和活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成长。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基本能够掌握《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生字、生词,以及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但在深入体会诗人情感和创作意图方面仍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创造性思考,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课后作业
1. 背诵并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
2. 选择诗中的一句或几句进行赏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3. 收集有关西湖的其他诗词或文章,进行阅读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