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7 18:1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新课导入
有人戏称中国古代的某一个朝代是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这是形容的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呢?
大明王朝
放牛
和尚
乞丐
皇帝
布衣崛起成帝王
草根皇帝——朱元璋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从放牛娃到男人的巅峰
——明朝的建立
阅读材料,说说元末出现了什么景象?
1.背景: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至元通行宝钞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官吏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
元末红巾军起义
一、明朝的建立
2.经过:
放牛
要饭
做和尚
朱元璋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逐步强大,先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最终统一全国。
当皇帝
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斯寒微之至极也!
——朱元璋
一、明朝的建立
3.建立:
阅读教材P66,找出元朝建立的相关信息
建立者:
明朝疆域图(1433年)
时间:
都城: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今南京)
一、明朝的建立
4. 疆域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明史·地理志》
为了加强统治,
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难该如何巩固统治
东北征服女真族
北控蒙古
西有西域
西南方管辖西藏,并在青藏等地区
设有羁縻卫所
一、明朝的建立

最是无情帝王家
——朱元璋强化皇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材料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三: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粗略统计,洪武一朝,起义多达一百八十余次。 起义的范围遍及山东、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材料一:(明初)胡惟庸进左丞相……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官员的升降),或不奏径行(直接执行)。
——《明史》
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明初存在什么社会问题?
难题1:丞相权力过大
难题2 :地方分权严重
难题3 :地方农民起义不断
材料分析
1.背景: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要强化皇权?
朱元璋认为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 地方分权 和 朝臣权力 过大所致。
朕很是烦恼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朱元璋强化政权
(一)全面改革官制,加强皇权(政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真实情境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相权威胁皇权
(1)在中央: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皇明祖训》
任务一:阅读教材,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真实境
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1)在中央:
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朱元璋
秦朝设立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皇帝
中书省
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实质:反映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②分散兵权,设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皇帝
皇帝
大都督府
(军事)
大都督府是明初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
兵部
后军
都督府
左军
都督府
右军
都督府
中军
都督府
统兵权
调兵权
五军都督府
前军
都督府
阅读教材P67,归纳朱元璋在中央采取的措施
全面改革官制——在中央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作用:削弱地方权力,以巩固皇室统治。
(2)地方
废行省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驻地监控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我们藩王是皇帝在地方上的军政代表呢~
藩王可在
封地上……
拥有军队
建立王府
设置官署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3.措施:厂卫特务机构
那些大臣们表面上毕恭毕敬,但他们在朝堂之外都 在干什么?会不会结党营私?
怎么办?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作用:监察百官,加强君主专制。
特务机构
监察
锦衣卫(明太祖)
东厂(明成祖)
西厂(明宪宗)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加强皇权。
4.影响: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利:(权利的分散与制衡)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弊:政策皆出于皇帝,容易出现失误,皇帝权力过大,易形成专权恐怖统治。

明朝的高考制度
——科举考试的变化
那些读书人表面上不敢说什么,但如果他们自以为是,思想上生出大逆不道的想法怎么办?
改革科举考试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科举制的发展回顾
阅读教材P68,说说明朝的科举考试
考试范围:
文体格式: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易经》《尚书》
《诗经》《礼记》
《春秋》
答题观点:
“四书”、“五经”
以南宋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八股文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真实情境
阅读教材,谈谈顾炎武抨击八股文的理由?
材料:顾炎武抨击过八股文说:“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郊……”
弊:①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②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不利于选贤任能;
③阻碍中国思想文化科技的进步。
利:①加强了君主专制;
②标准化、规范化的考试制度对以后有借鉴意义。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振兴大明的经济
——明朝经济的发展
四、经济的发展
老百姓吃不饱,天天饿肚子怎么办?
甘薯(番薯、地瓜、甜薯)
玉米(苞谷、番麦)
马铃薯(洋芋、土豆)
西红柿(番茄、洋柿子)
辣椒(番椒)成熟周期短、产量高
花生(番豆)
1.农业: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新品种作物
思考:为何明朝得以引进美洲作物?从作物名称上能发现什么特点?
明代初年在籍人口数为6600余万,明末达到1亿以上,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增至4.1亿。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岳麓版)
解决了粮食紧张的问题
辣椒(番椒)
四、经济的发展
真实情境
(2)手工业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四、经济的发展
真实情境
(3)商业方面
商品经济的繁荣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城市的繁荣,二是商人的增多。
当时全国性的贸易城市有哪些?
北京
南京
明朝哪里的商帮最有名呢?
山西的晋商和安徽的徽商
红顶商人胡雪岩
徽州民居
四、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废除丞相制度15年后,明太祖得意的总结道“我朝罢相设五府、六等荷门,分理天下庶各被此顿烦,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尖录》
如何评析“控制欲飙升的明朝皇权”?
材料二:明朝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官员的晋升或默免完全取决于朱元璋的好恶,并不真正取决于自己的德才……派遣锦衣卫的大批人员,严密监视臣下的一举一动。臣僚一旦稍有过失,即滥加诛戮,甚至施行廷杖,活活打死在殿廷之上。
——陈梧桐《朱元璋对人才的使用与摧残》
利:①有利于巩固统治,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扼杀了创造力,阻碍文化、科技的发展。
弊:①导致君主效率低下,皇权高度集中容易形成专权,决策易出错,易使权力滥用;
②君主对社会各阶层进行严密控制,厂卫机构造成社会恐怖,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随堂训练:
1.“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
A. 注重考查诗赋 B. 打破门第限制
C. 采用八股取士 D. 考生任意发挥见解
2.明朝时,大臣宋濂请客,第二天上朝时被朱元璋询问请的都是谁,宋濂回答不敢有丝毫差错。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臣宋濂对皇帝十分忠诚 B. 锦衣卫无孔不入
C. 东厂士兵神通广大 D. 朱元璋善于收买大臣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