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全球化成为特定的‘美国式’的世界秩序的威胁,世界出现了多中心现象,‘这些中心并不仅仅是政治中心,它们可以是法兰克福或好莱坞;有些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特定的有形的地点’。”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世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 B.知识经济受到各国重视
C.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多极化 D.欧洲经济领域合作加强
2.美国对外援助一直具有很强的地缘政治目标。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发展中国家加入亚投行后,美国政府会相应加大对这些国家的援助力度。这一做法旨在( )
A.通过经济效益引导应对外部挑战 B.缓和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劣势地位
3.下表呈现了二战后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的贸易谈判概况。据此可推知( )
谈判地点 年份 谈判主题 参与国家和地区数量
日内瓦(3次)、阿纳西、托基 1947-1961 关税 126(含历次谈判中重复出现的国家)
日内瓦 1964-1967 关税和反倾销措施 62
东京、日内瓦 1973-1979 关税、非关税措施、框架协议 102
日内瓦 1986-1994 关税、关税措施、规则、服务、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纺织品、农业、WTO成立等 123
A.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碍 B.霸权主义决定参与国家的数量
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参与国家存在多元利益的博弈
4.根据联合国的资料,2005年世界移民的总数达到1.91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与此同时,移民接纳国对吸引技术移民更加重视,共有30个国家推出了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的政策。这表明( )
A.联合国主导人才的有序流动 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
C.移民文化认同感的普遍增强 D.技术移民成为世界移民主体
5.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与西欧分别提出了“拉美的欧洲选择政策”和“西欧重返拉美”的政策,双方接触和往来频繁;都想利用对方的经济优势来为己方经济发展服务,到70年代末,欧共体已成为拉美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表明( )
A.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拉美意图摆脱美国控制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拉美更加依赖外来资本
6.下图为全球100强非金融性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资产、销售和就业上占总公司的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
A.区域经济集团化迅速发展 B.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
C.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增加 D.全球化是人口迁徙的动力
7.有学者认为,对非西方的民族国家来说,文化寻根可视为对全球化的逆向反应,用社会学家罗兰·罗伯森的术语,又可称为“全球地方化”的具体表现。这个词由“全球化”与“地方化”两个词组合而成,浓缩了相辅相成的两种倾向之间的张力,具有辩证的说服力,可以避免单向思维的偏执和盲视。据此判断,该学者主张( )
A.抵制全球化以保护民族文化的传统
B.逆全球化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C.当代文化发展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弘扬本土文化
D.全盘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基本价值取向
8.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智慧聚集—美国创造—资本推动一全球应用”的可持续发展体系。自2008年尤其是2015年以来,中国围绕新经济陆续出台涵盖“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人工智能、双创等领域的一系列政策,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目标,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上述现象反映了 ( )
A.传统经济取代新经济发展模式 B.世界各国跨人到知识经济时期
C.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 D.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
9.下表为1990—2017年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参与度演变示意图。据此可知,发展中国家( )
注:图中圆点代表当年样本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参与度均值,区间线为当年均值的置信区间。价值链参与度数值越大,代表该国参与全球价值链贸易的程度越高。
A.参与度仍受霸权国家主导 B.贸易发展一直呈上升态势
C.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较小 D.科技发展推动了贸易发展
10.由于战争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拉丁美洲国家的边界地区至今仍是一片片“雷区”,地雷数目极其惊人。据不完全统计,仅秘鲁和厄瓜多尔边界就有三万多枚反人道主义地雷。为了彻底清除地雷,美洲国家组织出台了“扫雷工程”,向那些地雷隐患较大的国家提供专家、技术和资金支持,使美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雷区”。“扫雷工程”( )
A.稳定了拉丁美洲社会秩序 B.利于推进区域贸易自由化
C.强化美国对拉美社会控制 D.有效缓和了国际冷战局势
11.《2020年美国国家贸易评估报告》确定的主要数字贸易壁垒包括数据本地化、数据跨境流动和网络广告等多个方面,涉及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美国在数字领域高举“数字自由主义”大旗,强调自由开放,但却以威胁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和经济为借口,禁止与中国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应用程序有关的交易。这可用来说明( )
A.非经济要素严重制约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冷战影响经济发展与技术交流
C.新技术革命引发美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 D.旧国际经济秩序依然根深蒂固
12.1991年日本向海湾地区派出扫雷部队,这是日本首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1992年日本国会通了《协助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法案》,从法律上确定自卫队可以出国执行联合国主持的国际维和行动。20世纪90年代,日本共派出共20余批、2000多人次到海外执行各种任务。对这一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日本( )
A.转嫁经济泡沫破灭所带来的危机 B.强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C.利用国际形势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自卫队职能发生根本变化
13.1991年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成立。其组织机构有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欧洲中央银行等。2022年3月,欧盟机构批准“战略指南针”行动计划,规划欧盟未来10年安全和防务政策。这表明( )
A.欧盟逐渐地向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迈进
B.欧盟的正式成立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C.欧盟的成立极大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欧盟的发展消除了成员国间的政治分歧
14.如图所示是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整理得出的2001—2010年“金砖四国”(“金砖四国”是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GDP总额及占世界GDP比例。这可用来印证这一时期(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 B.经济全球化趋势初显
C.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D.世界多极格局的构成
15.1974年,美国颁布贸易法,允许总统与他国签订贸易协定,以协调、降低或消除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同时又授予总统对他国贸易行使报复的权力,规定总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而反对他国在双边贸易中的不公正行为。该贸易法的制定基于( )
A.美国世界经济霸权增强 B.世界多极力量的成长
C.自由放任政策弊端显现 D.世界经济旧秩序瓦解
二、材料分析题
16.国际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21年新西兰画家大卫·洛创作了漫画《无尽的赔偿》。画中的马代表德国,马车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手持马鞭的法国总理白里安说:“也许让马骑着地它会跑得更快一些,”1921年,希特勒说道“仇恨!我们拥有仇恨!”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材料三: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主导了国际关系。……“二战”之前,许多西方领导人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政权既恐惧又憎恨。虽然西方和东方最终在“二战”时结成同盟并成功地打败了纳粹德国,但是从许多方面来说,战时的经历确定了而不是减轻了战前的彼此怀疑。1945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材料四: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1992年1月—1996年12月在任)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
(2)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关系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走向冷战的原因并列举冷战期间多极化力量发展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
17.法德关系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的邦有不同的《国籍法》,这大大限制了邦与邦之间人口的自由流动,从而使煤铁资源丰富的少数工业中心难以得到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各邦不同的货币、不同的度量衡制度和不同的工商业法律阻碍着商品的流通;由于诸邦林立,缺乏集中而强大的国家政权去保护海外贸易;更重要的是,国家分裂阻碍德意志开拓海外市场,建立海外殖民地。因此,德意志资产阶级对于统一的要求是十分强烈的。……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终于完成。国家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此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便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并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导致了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958年9月14—15日,戴高乐在科隆贝双教堂村接待了阿登纳,这是法德关系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晤,……戴高乐认为,“由于欧洲统一的重要性——这种统一首先要求巴黎和波恩合作,我认为必须尝试把历史的进程颠倒过来,使我们两个民族言归于好,并使它们的力量和才能联合起来”。阿登纳认为,“德法两国必须结成紧密的友谊,只有德法两国之间的友谊才能拯救西欧。”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意志统一的必要性。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德意志统一的主要影响。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人为推动欧洲一体化所做的努力。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离不开其所实施的各类翻译政策。表3为某学者在研究“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时,整理的20世纪以来美国对外文化战略中的翻译政策与实践。
下表
阶段 措施 简介
二战前 民间机构的“译入”政策 19世纪末美国介入亚太地区,需要了解东方文化以服务其国家利益,各类私立基金会如洛克菲勒基金会等民间机构开始对美国的对外文化政策施加影响。洛克菲勒基金会制定了多项资助翻译世界各国文献的策略和措施。在1935—1938年,资助了大量对中国或东方文献的翻译。还资助国际教育局翻译了涉及40多种语言的欧洲及拉丁美洲儿童文学作品。
二战期间 官方机构的“译出”政策与针对欧洲的文化传播战略 二战期间,欧洲文化遭到德国法西斯的破坏,美国政府趁机通过广播、报纸、杂志及图书等媒介对欧洲进行美国文化“译出”,践行了“通过文化实力引领世界”的对外文化战略目标。“美国之音”专门介绍美国文化;在法国发行了报纸《战争中的美国》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风俗;翻译出版了3636074册图书。
二战后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译出”和“译入”的双重政策与美国的全球文化战略 在1948年通过的史密斯—蒙德特法的授权下,联邦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书籍“译出”政策。成立了新闻署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对外翻译政策。据统计,仅1953年到1956年就有2900册美国书籍被翻译成46种语言,在全球的发行量高达2.8亿册,内容主要是美国社会、政治制度、日常生活及思想观念等。民间非营利性机构富兰克林图书项目也实施对外文化翻译战略,涉及到中东、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译出”的同时,也实施了文化“译入”政策。译入世界各国文化经典目的是帮助美国人了解世界各国文化。洛克菲勒基金会主要负责拉丁美洲文学的翻译。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官方机构的“译入”政策与维持文化霸权战略 随着文化霸权的形成,世界各国开始主动翻译美国的文学和学术著作,美国的官方和民间机构不再实施对外“译出”政策。为了应对世界各国对美国文化霸权的批评并维持和巩固其霸权地位,美国官方机构积极实施“译入”政策,以展示美国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包容,维持并巩固美国文化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该学者在研究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时运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美国是如何通过翻译政策的不断演进来实施对外文化战略的
(3)结合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实施谈谈你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一种历史叙事模式,“西方中心论”把西方文明说成唯一正确的文明,把西方历史等同于世界史,未能呈现世界历史的完整性以及文明的多元性、等价性。长期以来,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我们教科书的编写内容跳不出以西方为中心,多数研究项目也跳不出西方话语体系,知识结构多取自西方历史书,由此而导致错误的历史认知不胫而走。要破除“西方中心论”,构建中国自己的世界史理论体系,关键在于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形成”的理论,这个理论强调:“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形成的机制一方面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方式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是各地、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最终打破了彼此间的壁垒。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既是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过程,也是从分散到整体的融合结果。
——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全球化成为特定的‘美国式’的世界秩序的威胁,世界出现了多中心现象”“这些中心并不仅仅是政治中心……他们根本就没有特定的有形的地点”及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出现多中心现象,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冲及了“美国式”的世界秩序,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对多极化的推动,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其他中心对“美国式”的世界秩序的威胁,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而非世界经济的竞争,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竞争的关系,没有涉及知识经济是否被重视的问题,且B项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没有涉及欧洲经济合作的内容,不能得知欧洲经济领域合作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美国对外援助一直具有很强的地缘政治目标,也就是通过周边国家遏制对其有潜在威胁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建立亚投行后,美国政府会相应加大对这些国家的援助力度,说明其以经济手段遏制中国发展所带来的挑战,A项正确;美国此做法的目的在于稳定其国际霸主的地位,而非缓和利益失衡,排除B项;美国此举的目的就是维护其传统的优势地位,而非构建合理的新秩序,排除C项;美国的外交出发点是从本国利益出发,而非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劣势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至1994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关贸总协定的主要议题,从单一的关税逐步扩展到关税、非关税措施、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纺织品、农业、WTO成立等领域,参与国家和地区数量不断增加,体现了参与国家存在多种不同利益的竞争,D项正确;材料表明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而不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碍,排除A项;“霸权主义决定参与国家的数量”说法不符合史实,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参与谈判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加,排除B项;此时国际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5年的世界。据材料可知,世界移民规模较大,而且不少国家重规吸引技术移民人才,说明随着国际竞争的激烈化,各国对高端技术的重视,体现了全球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联合国与当前移民活动之间的联系,无法得出“主导”的结论,排除A项;移民吸纳国是通过制定政策吸纳高端技术人才,而非通过文化认同,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技术移民成为世界移民主体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和拉美)。根据材料,拉美和西欧经济影响力扩大,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项正确;世界经济新秩序还未建立,排除A项;材料没涉及拉美摆脱美国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没对比,看不出拉美更依赖外来资本,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题干图示,1990年以来,非金融性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占总公司的资产、销售量和就业比重均逐渐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它们将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C项正确;区域经济集团化在地理位置上临近,材料反映的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跨国公司推动了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反映的是全球化的发展,与多极化趋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跨国公司的发展,没有涉及人口迁徙的情况,材料只能反映全球化的发展,不能反映全球化推动人口迁徙,排除D项。故选C性。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文化寻根可视为对全球化的逆向反应”“这个词由‘全球化’与‘地方化’两个词组合而成,浓缩了相辅相成的两种倾向之间的张力,具有辩证的说服力,可以避免单向思维的偏执和盲视。”可知,该学者主张在积极支持全球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地方化,即保护本土文化或本民族文化,保持地区特色,C项正确;材料中该学者是支持全球化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逆全球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弘扬本土文化,并非全盘接收西方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今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智慧聚集—美国创造—资本推动—全球应用”指的是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手段推进新经济发展,陆续构建起互联网、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具有原创特点的新经济行业。“2008年尤其是2015年以来……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表明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世界竞争,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传统经济升级为新经济,排除A项;“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目标, 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不代表世界各国,排除B项;“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目标,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无法判断是否国家干预模式占主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冷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冷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参与度加深,即贸易整体上有所发展,这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D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霸权国家的主导,排除A项;贸易发展不是一直上升态势,排除B项;2008年后价值链参与度下降,可知依然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美洲)。根据材料可知,西半球区域贸易自由化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美洲国家间开放程度的提升和开放格局的扩大, “扫雷工程”推动了美洲国家之间的边界走向开放,B项正确;稳定了拉丁美洲社会秩序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美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雷区”,强化美国对拉美社会控制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有效缓和了国际冷战局势与拉美贸易自由化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0年(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在当今大国经济博弈中,美国在军事、外交、人权、文化等传统的非经济要素方面动作不断。美国积极抢占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的主导权,推动美式数字规则,这反映出美国的经济霸权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做法,A项正确;材料所述为2020年,而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新技术革命对美国国民经济结构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旧国际经济秩序,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991年以后日本。根据材料可知,日本参与维和行动并宣传维和行动的成果,是在利用当时的国际形势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并不能转嫁经济泡沫破灭所带来的危机,排除A项;此时两极格局已经瓦解,排除B项;材料表明日本利用国际形势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1年后的欧洲。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欧盟的组织机构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欧洲中央银行和规划欧盟未来10年安全和防务政策,表明欧盟逐渐地向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发展,A项正确;此时两极格局已经瓦解,排除B项;欧盟的成立使欧洲逐渐联合在一起,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排除C项;“欧盟的发展消除了成员国间的政治分歧”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01—2010年世界。根据题干统计图可知,2001—2010年“金砖四国”GDP总额及占世界GDP比例从8%左右增加到近25%,金砖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包括贸易自由化、投资全球化、生产经营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等,与材料所述不符,且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而非趋势初显,排除B项;世界经济区域化的重要表现是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比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金砖四国”不是同一区域的临近国家,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排除C项;世界多极化目前只是趋势,多极格局尚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又授予总统对他国贸易行使报复的权力,规定总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而反对他国在双边贸易中的不公正行为”可知,美国授予总统对他国贸易行使报复的权利,说明有其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美国形成挑战,所以这一贸易法的制定是基于世界多极力量的成长,B项正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由于世界多极力量的成长,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是在衰落的,排除A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已经不再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排除C项;世界经济旧秩序尚未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
16.(1)特点:欧洲逐渐成为世界中心,在世界历史中居突出地位,20世纪初称霸全球。
(2)《凡尔赛和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对战败国德国进行了无情的宰割,激起德国复仇心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3)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或者西方对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的恐惧和憎恨);美苏在国家利益上存在严重冲突;美苏在国家战略上的冲突(美国希望称霸世界,视苏联为最大障碍;苏联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战时的经历进一步确定了美苏在战前的彼此怀疑。表现: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中国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兴起等。
(4) 积极影响: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得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世界。根据材料“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突出地位。……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可得出欧洲逐渐成为世界中心,在世界历史中居突出地位,20世纪初称霸全球。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的世界。理由:根据材料“胜利者的蠢事”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凡尔赛和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根据材料“《无尽的赔偿》”“仇恨!我们拥有仇恨!”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战胜国对战败国德国进行了无情的宰割,激起德国复仇心理;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3) 本问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原因:根据材料“许多西方领导人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政权既恐惧又憎恨”可概括出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或者西方对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的恐惧和憎恨);根据材料“1945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可概括出美苏在国家利益上存在严重冲突;根据材料“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可概括出美苏在国家战略上的冲突(美国希望称霸世界,视苏联为最大障碍;苏联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根据材料“但是从许多方面来说,战时的经历确定了而不是减轻了战前的彼此怀疑”可概括出战时的经历进一步确定了美苏在战前的彼此怀疑。
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欧洲国家之间的联合及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使得欧洲国家在国际上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二战后,日本制定适合国情的策略,促进本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逐渐成为国际上不可忽视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中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经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国际地位提高,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掀起不结盟运动,也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4)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积极影响:根据材料“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可概括出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根据材料“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可概括出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会;根据材料“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可概括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根据材料“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可概括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得分)
17.(1)必要性:①不同的《国籍法》限制了人口自由流动,导致劳动力缺乏;②货币、度量衡和工商业法律不同阻碍商品流通;③缺乏强大的国家政权保护海外贸易;④国家分裂阻碍德意志开拓海外市场。
影响:①法国失去欧洲大陆霸主地位,加速法德矛盾的激化,使世界动荡不安;②结束了分裂状态,形成统一的市场,促进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③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德国成为欧洲强国。④为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2)观点:戴高乐和阿登录都认为法国和联邦德国有合作的必要性。
努力:①1967年成立欧共体;②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扩大。③1973年欧共体提出用一个声音说话。④1975年成立欧洲议会
【详解】(1)本题第一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德意志)。第一小问必要性:据材料一“不同的邦有不同的《国籍法》,这大大限制了邦与邦之间人口的自由流动,从而使煤铁资源丰富的少数工业中心难以得到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得出不同的《国籍法》限制了人口自由流动,导致劳动力缺乏;据材料一“各邦不同的货币、不同的度量衡制度和不同的工商业法律阻碍着商品的流通”,得出货币、度量衡和工商业法律不同阻碍商品流通;据材料一“由于诸邦林立,缺乏集中而强大的国家政权去保护海外贸易”,得出缺乏强大的国家政权保护海外贸易;据材料一“更重要的是,国家分裂阻碍德意志开拓海外市场,建立海外殖民地”,得出国家分裂阻碍德意志开拓海外市场。
本题第二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70年(德意志)。影响,我们可以从欧洲大国德国、法国、法德、世界等方面来思考,得出法国失去欧洲大陆霸主地位,加速法德矛盾的激化,使世界动荡不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据材料“国家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可得出结束了分裂状态,形成统一的市场,促进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据材料“此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便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并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导致了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可得出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德国成为欧洲强国。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二中戴高乐和阿登纳的观点,得出戴高乐和阿登录都认为法国和联邦德国有合作的必要性。第二小问紧扣设问中“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人为推动欧洲一体化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967年成立欧共体;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扩大,1973年欧共体提出用一个声音说话,1975年成立欧洲议会。
18.(1)方法:考据法;历史比较法;统计法。
(2)二战期间美国政府通过媒介传播美国文化,“通过文化实力引领世界”,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风俗;二战后成立专门机构与民间机构相结合的“译出”政策推行美国的社会、政治制度、日常生活及思想观念;以“译出”和“译入”的双重政策强化美国文化的先进性,实施对外文化战略;通过“译入”政策展示美国文化的包容性,进而维持美国文化的全球主导地位。
(3)要坚持弘扬本国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侵略;要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也应注意文化只有在交流互鉴中才能得到发展;文化也是各国间交流的手段之一。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9世纪后的美国。方法:根据材料“某学者在研究‘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时,整理的20世纪以来美国对外文化战略中的翻译政策与实践”,可得出采用了考据法;根据材料对美国的文化政策做了阶段整理,可知采用了历史比较法;根据材料对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了较详细的整理,可知采用了统计法。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20世纪后的美国。根据材料“二战期间,欧洲文化遭到德国法西斯的破坏,美国政府趁机通过广播、报纸、杂志及图书等媒介对欧洲进行美国文化‘译出’,践行了‘通过文化实力引领世界’的对外文化战略目标”,可得出二战期间美国政府通过媒介传播美国文化,“通过文化实力引领世界”,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风俗;根据材料“成立了新闻署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对外翻译政策和内容主要是美国社会、政治制度、日常生活及思想观念等。民间非营利性机构富兰克林图书项目也实施对外文化翻译战略”,可得出二战后成立专门机构与民间机构相结合的“译出”政策推行美国的社会、政治制度、日常生活及思想观念;根据材料“在‘译出’的同时,也实施了文化‘译入’政策。译入世界各国文化经典目的是帮助美国人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可得出以“译出”和“译入”的双重政策强化美国文化的先进性,实施对外文化战略;根据材料“‘译入’政策,以展示美国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包容,维持并巩固美国文化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可得出通过“译入”政策展示美国文化的包容性,进而维持美国文化的全球主导地位。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题。时空是:20世纪后的世界。本题是认识类,对于文化作为一种侵略手段来看,要注意其对本国的影响,但也要认识到文化要发展需要交流,可得出如:要坚持弘扬本国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侵略;要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也应注意文化只有在交流互鉴中才能得到发展;文化也是各国间交流的手段之一。
19.论题:打破“西方中心论”,构建科学的世界史理论体系。
论述:“西方中心论”把西方文明等同于世界文明,未能呈现世界文明的多元性与完整性,这是荒谬的、不科学的。最初的人类文明分布在西亚、北非、东亚等地,呈现出相对独立、多元交辉的发展特征。早期帝国的文明扩张与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西亚的农耕、冶铁技术传播到欧洲,希腊的雕刻艺术受到埃及文化的英雄。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开始走向整体的世界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密切世界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 成。二战后,全球贸易及外汇交易的显著增加,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由此可见,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文明的交融互鉴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交往的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大及加深。
综上所述,“西方中心论”叙事模式下的世界史并不能展现人类历史的发展的真实过程,研究世界史,应当打破“西方中心论”,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形成”的理论,重视除少数几个大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和文明的历史,构建科学、完整的世界史理论体系。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近现代(西方)。设问要求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据材料“‘西方中心论’把西方文明说成唯一正确的文明,把西方历史等同于世界史,未能呈现世界历史的完整性以及文明的多元性、等价性”可知,西方中心论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据材料“构建中国自己的世界史理论体系,关键在于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形成’的理论”可知,我们要构建科学的世界史理论体系。据此可概括论题:打破“西方中心论”,构建科学的世界史理论体系。在进行论述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西方中心论的内容、不同时期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西方之外地方在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等角度进行说明。具体可采用文明产生之初、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亚洲、非洲、美洲等地推动文明发展的史实。可进行论述如下:“西方中心论”把西方文明等同于世界文明,未能呈现世界文明的多元性与完整性,这是荒谬的、不科学的。最初的人类文明分布在西亚、北非、东亚等地,呈现出相对独立、多元交辉的发展特征。早期帝国的文明扩张与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西亚的农耕、冶铁技术传播到欧洲,希腊的雕刻艺术受到埃及文化的英雄。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开始走向整体的世界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密切世界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 成。二战后,全球贸易及外汇交易的显著增加,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由此可见,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文明的交融互鉴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交往的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大及加深。最后进行总结:“西方中心论”叙事模式下的世界史并不能展现人类历史的发展的真实过程,研究世界史,应当打破“西方中心论”,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形成”的理论,重视除少数几个大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和文明的历史,构建科学、完整的世界史理论体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