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7 21:5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0年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简称慕安会)主题是“西方缺失”,慕安会主席表示,如今西方阵营正在变得不那么“西方”,世界也没那么“西方”了。“西方缺失”是指一种被广泛感受的不安,这种不安源于“西方”持久目标的不确定性和“西方”共同立场的缺失。“西方缺失”折射出( )
A.多边主义大势 B.单边主义抬头
C.霸权主义横行 D.民族主义兴起
2.据统计,1982-2021年间美国先后退出了17个国际组织或国际条约,其中存在退了又返、返了又退的情况,比如美国二进二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反映了美国( )
A.对世界的控制在减弱 B.主导的世界秩序崩溃
C.灵活利己的外交本质 D.在主动适应多极世界
3.学者萨义德认为,强调冲突.分裂和对抗无益于改善世界上各个国家间的关系,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制造骇人听闻的矛盾,而是要强调新环境下文明间的协作。材料意在说明( )
A.人类命运共同体使文明丰富多彩 B.结盟与合作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C.多极化趋势避免了文明间的冲突 D.合作共生的文明有利于世界稳定
4.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8条款“关于经济项目自由兑换”的金融开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国际金融投机猖獗等问题,但IMF仍然致力于第8条款的推行,对抑制、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这表明( )
A.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国际经济秩序亟需调整
C.“滞胀”引起通货膨胀 D.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5.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对一些关键技术的封锁越来越严格,如:面对华为在5G通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美国高通、韩国三星、欧洲爱立信等西方科技巨头们封锁华为通向6G技术的前进道路。这反映了( )
A.科技全球化道路的艰难曲折 B.全球市场秩序遭到毁灭性破坏
C.美国全球战略面临严重挑战 D.科技创新的国际环境荡然无存
6.据《世界投资报告》统计,2001年国际直接投资7350亿美元,其中5053亿美元流入发达国家(美国1240亿美元,其次是英国、法国),2050亿美元流入发展中国家,其余270亿美元流入中欧和东欧转型经济体国家。这反映出( )
A.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逆全球化趋势逐渐增强
C.大国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 D.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7.如表为战后大国国际组织外交创新实践的典型路径,据此表能够说明( )
中国新时期外交
国家(地区) 美国 西欧、日本 中国
时期 二战后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代表性国际组织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关贸总协定 欧共体、亚开行 国际竹藤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
组织目标及行动 战后世界秩序 地区发展 发展中国家集中地区的发展
组织结构 大国贡献与大国优先 大国贡献与大国优先 大国贡献与平等对话
A.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自主外交 B.积极创新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C.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构建协调合作、均衡发展大国关系
8.2023年8月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特别记者会宣布,邀请沙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正式成为金砖大家庭成员,成员身份将于2024年1月1日生效。金砖国家历史性扩员( )
A.标志政治多极化格局初步形成 B.意在建设全球利益和命运共同体
C.顺应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D.致力于探索和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9.如表所示,2004~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多次提及“合作”“共同”“促进”等词,这表明我国致力于( )
2004~2013年新年贺词“合作”“共同”“促进”的搭配词表
项目 搭配词
合作 交流互利友好日益依存积极携手文化旗帜
共同 愿望繁荣借此机会利益促进应对作出
促进 多边主义文明全球化一道和平人类和谐社会发展经济
A.深化睦邻友好关系 B.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完善
C.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D.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自2023年10月1日起,全球首个“碳关税”在欧盟开始实施。按新规的规定,欧盟对从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的钢铁、水泥、铝和化肥等商品征收“碳关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在考虑效仿。由此可见,“碳关税”( )
A.健全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机制 B.保障了进出口双方的平等
C.推动了欧盟经济全面绿色转型 D.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实施
11.2003年,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夕,在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的情况下,坚称伊拉克“实质性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441号决议等国际性法案,但这一说法引发了国际舆论乃至受到了法学界的强烈谴责。由此可知( )
A.战争重塑地缘政治格局 B.霸权主义背离历史潮流
C.联合国缺乏强制执行力 D.美国掌握国际法解释权
12.据统计,在当前的国际信息网络中,90%以上为英文信息,中文信息不足0.4%。今天,以“CNN”“时代华纳”“美国在线”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软力量”,几乎畅通无阻地在世界各国泛滥。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美国利用互联网进行文化输出 B.美国主导了全球网络文化
C.美国是互联网中强势文化群体- D.美国的信息霸权主义凸显
13.美国拜登政府执政以来, 一方面大力打造开放的高技术移民政策体系,吸引全球留学生和高 技术人赴美工作。但另一方面,限制与“军民融合战略”相关实体有关联的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入境。材料说明美国( )
A.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 B.人才政策受国际局势影响
C.打通国际高级人才市场 D.移民的主体是高科技人才
14.2023年10月17-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这充分反映了( )
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②国际社会互联、共荣、共存
③和平发展仍是世界主流 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2年5月,美国前总统在日本东京宣布正式启动建立印太经济框架进程。美国政府威逼利诱印太框架成员国限制对华出口,加强芯片、关键矿物等基本材料的供应链,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美国的这一做法( )
A.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B.表明冷战中心转移到亚洲
C.给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严重冲击 D.推进了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南方是指经历了非殖民化、冷战和冷战后全球化,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赢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并在百年变局中浮现出来的全球性新兴经济与政治力量。
全球南方国家共有殖民化与非殖民化时代的历史记忆,它们“遭遇”过西方现代性的冲击,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又在非殖民化进程中持续“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联合国为基石的战后国际秩序彻底否定了殖民扩张的合法性,全球南方的前身“第三世界”在非殖民化进程中,追求独立并按照现代民族国家的方式组织起来。
全球南方的浮现过程中,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上追求战略自主,其立场不受意识形态所左右。广大全球南方国家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拒绝参与西方大国主导的对俄制裁与孤立。诞生于“万隆时代”的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组织仍然存续,一些新的磋商机制也在不断产生与拓展。这些国家试图充当整合南北政策的桥梁角色,越来越强调自己的文明国家身份。可以说全球南方的浮现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处于不断演进之中。
——摘编自李东琪《全球南方的源流辨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全球南方”浮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球南方”浮现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南方”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原则。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大陆对战争的坦然接受甚至喝彩似的欢迎……每一个欧洲国家,都教育儿童们要以他们的历史传统为荣,要尊重被认为是独特的国家美德。这种民族显耀和民族独尊的教育极易导致偏激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信念,并使青年人不是畏惧,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向往战争。自然界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达尔文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错误理解和应用。欧洲以往的局部和短暂的战争成为人们想象未来战争的范例,从而对即将爆发的战争可能产生的后果严重估计不足。
——摘编自张盛发《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若干思考写在一战爆发100周年之际》
材料二 就整个欧洲而言,经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以欧洲为主战场的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说明,几个世纪以来形成和发展的欧洲民族国家至上的思想,走向了极端,造成了欧洲自身的多次自相残杀和地位的衰落。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欧洲人心中对主权的民族国家的迷信偶像受到了严重冲击,传统的民族主义力量遭到了削弱。这种大战引起的欧洲人心理状态的变化,成为战后欧洲联合运动蓬勃兴起的重要的深层原因。
——黄正柏《阿登纳的欧洲联合政策及早期实施,兼谈德国对二战的反思》
材料三 关于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南北差距扩大、贫困国家和地区社会动荡,引发矛盾冲突和恐怖活动;冷战结束后,原来被掩盖的民族、宗教、领土矛盾和冲突凸显,没有及时得到解决,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鼓动、利用乃至直接进行恐怖袭击;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不满刺激了恐怖主义恶性膨胀;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激化了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势力的反西方情绪,使某些恐怖袭击直接指向西方国家。
——摘编自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争被喝彩似的欢迎”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一战爆发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欧洲有关“民族国家”的思想演变历程。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当前世界局势,请推介中国方案及其举措,并阐述其文化内涵。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期,亚洲区域内劳工跨国流动的主要方向是西亚石油输出国家。劳工多数是集中在采矿、建筑、交通等领域的非熟练劳工。例如,巴基斯坦向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派遣的劳工由1975年的1.9万人增至1980年代初期的12万人。印度劳工数量也由1976年的4200人跃至1980年的23万人,韩国输送了8万多劳工,印尼有10万,泰国为8万多。值得关注的是,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人口在持续向外迁移的同时,也因为非熟练岗位的增多而吸引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劳工。
——《全球化视野下亚洲科技人才移民美国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 美国的技术移民来源及其百分比统计表(亚洲局部)
(单位:%)
国家 1965年之前 1965-1979 1980-1989 1999-2000
印度 1.5 7.7 9.2 16.6
韩国 1.0 4.5 3.5 2.7
日本 4.6 2.1 1.2 2.8
——据《美国的技术移民与土生劳工:经济竞争的辩论及其之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洲内部移民流向的变化,概述亚洲内部移民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国家对美技术移民趋势进行阐释。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19世纪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存在重大局限,随着研究的深入,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希腊和古代印度文明史都大大往前推。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编写致力于破除“西方中心论”,力图揭示世界历史从古代的多中心,到近代的单一中心,再到现代和当今的多中心的发展进程。近代以西方作为中心,共4个单元。欧洲国家依靠强大的实力,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这种极不合理的状态,在欧洲内部遭到马克思主义的揭露批判和工人运动的冲击,在世界上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坚决反抗。同时欧洲广泛吸收和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
——摘编自晏绍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
材料三 中国历史始终是世界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是回答“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课题,这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的顶层设计,又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动中,中国这样定位角色:中国是①世界和平的建设者;②全球发展的贡献者;③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中国的方案更加丰富多彩和完整。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晏绍祥《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文明发展的特征。指出除文献外,人们还可以依据哪些史料突破对古代文明史认识的局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全球联系的角度扼要分析“近代以西方为中心”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提供的线索,联系20世纪的史实,简析现当代是如何进入“多中心的发展进程”的。
(3)选择材料三中的任意角色,以“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是____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标题完整,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0年(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西方缺失”是指一种被广泛感受的不安,这种不安源于“西方”持久目标的不确定性和“西方”共同立场的缺失,折射出多边主义大势,A项正确;“西方缺失”是指一种被广泛感受的不安,这种不安源于“西方”持久目标的不确定性和“西方”共同立场的缺失,未体现单边主义,排除B项; 霸权主义是指大国、强国、富国欺侮、压迫、支配、干涉和颠覆小国、弱国、穷国,不尊重他国的独立和主权,进行强行的控制和统治,材料未能体现霸权主义横行,排除C项;“民族主义”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材料没有透露出民族主义兴起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2年至2021年(美国)。据本题材料“美国先后退出了17个国际组织或者国际条约,其中存在退了又返,返了又退的情况,美国二进二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描述体现的是美国固守“中心论”“例外论”,随意毁约退群,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这反映出美国灵活利己的外交本质,C项正确;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美国外交路线是以建立以美国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随意毁约退群的现象,而非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在减弱,排除A项;由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存在,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随意毁约退群的现象,排除B项;材料内容描述的是美国外交的利己主义的本质,而不是主动适应多极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内容,强调冲突、分裂和对抗无益于改善世界上各个国家间的关系,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制造骇人听闻的矛盾,而是要强调新环境下文明间的协作,说明学者强调协作互利有利于世界稳定,D项正确;选项没有直接涉及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结盟不一定能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而且材料的重点也不在于结盟,排除B项;多极化趋势可以减少霸权,但不能完全避免文明间的冲突,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根据材料“出现了国际金融投机猖獗等问题,但IMF仍然致力于第8条款的推行,对抑制、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可知,金融投机猖獗,IMF也未发挥应有职能这说明现行金融货币体系存在问题,国际经济秩序需要调整,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美国相关信息,排除A项;“滞胀”引起通货膨胀在材料中也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主旨反映国际经济秩序存在问题,并非反映全球化,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对一些关键技术的封锁越来越严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技术封锁被认为是一种战略举措,旨在保护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技术优势。而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一些关键技术的封锁越来越严格体现了其受到新兴国家科技发展的冲击,美国的全球战略受到挑战,C项正确;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是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反映,不是科技全球化,排除A项;“全球市场秩序遭到毁灭性破坏”夸大了“科技封锁”的作用,排除B项;“科技创新的国际环境荡然无存”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1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2001年国际直接投资的7350亿美元,绝大多数流入发达国家,少部分流入发展中国家,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A项正确;“逆全球化”即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材料未体现这一趋势,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未体现多边主义等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二战后以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倡导构建大国贡献和大国优先的国际组织,而中国则倡导构建积极构建大国贡献与平等对话的国际组织,如国际竹藤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等,这体现中国积极创新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B项正确;中国的确倡导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自主外交,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不仅仅体现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如亚投行参与国已有一百多个国家,排除C项;构建均衡发展说法错误,中国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3年(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金砖国家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代表,金砖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新成员的加入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凝聚力增强,致力于探索和改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D项正确;政治多极化格局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排除A项;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金砖国家想要建设全球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排除B项;金砖国家的成员遍及亚洲、欧洲、非洲等,其并非区域集团,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1世纪初(中国)。据材料新年贺词“合作”“共同”“促进”的搭配词表分别是“积极携手”、“促进应对”、“全球化……人类和谐”,可以看出中国强调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和合作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的积极态度和推动作用,B项正确;通过“合作”与“交流”、“互利”、“友好”等词的搭配,可以看出中国强调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共赢,但不仅限于邻国,还涉及到更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排除A项;虽然“合作”和“共同”等词暗示了某种平衡和协调,但材料并没有明确提及均衡发展格局的构建,排除C项;材料中的搭配词更多地强调了合作、共同发展和促进全球和平稳定,而并没有直接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由材料“欧盟对从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的钢铁、水泥、铝和化肥等商品征收‘碳关税’”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碳关税”实质上是一种在气候变化新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即发达国家通过“碳关税”来抵制碳排放量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D项正确;“碳关税”本质是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压制,不是对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的完善,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碳关税”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压制,两者不平等,排除B项;材料主旨“贸易保护主义”,而“欧盟经济全面绿色转型”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3年(世界)。根据材料“在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的情况下,坚称伊拉克‘实质性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441号决议等国际性法案”可知,美国以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第1441号决议等国际性法案为借口,发动伊拉克战争,这说明美国在推行霸权主义,而霸权主义违背历史潮流,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伊拉克战争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联合国对于伊拉克战争采取的行动,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国际法解释权的归属,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互联网的控制不仅体现在技术上,还体现在文化上,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美国语言、思想、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这实质上是美国的信息霸权主义的体现,D项正确;美国利用互联网进行文化输出,这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A项;目前美国并未主导全球网络文化,排除B项;美国是互联网中的强势文化群体并非问题的实质,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拜登政府一方面大力吸引全球留学生和高技术人赴美工作,另一方面却“限制与‘军民融合战略’相关实体有关联的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入境”,这体现了美国人才政策受国际局势影响,既要维护自己的技术优势,又要遏制中国技术发展,B项正确;材料说明美国人才政策受国际局势影响,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美国对移民优先考虑高级人才,但是不能据此认为美国打通了国际高级人才市场,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美国拜登政府大力吸引全球留学生和高技术人赴美工作,但不能说明移民的主体是高科技人才,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主要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材料可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可知本次论坛是由中国发起的,这凸显出中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提高,①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有100多个国家,说明当今国际社会互联、共荣、共存,②项正确;据所学可知,世界上多个国家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为了共谋合作发展大计,这反映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③项正确;④项错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未退出历史舞台,故本题选A项。
15.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2022年(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推出所谓“印太经济框架”,试图以推动亚太区域“去中国化”,遏制中国的发展﹐这一协定不仅不利于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而且将对经济全球化造成冲击,C项正确。“美国政府威逼利诱印太框架成员国限制对华出口”不利于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排除A项;美国的做法并不能说明冷战中心转移到亚洲,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美国扰乱全球经济发展秩序不利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推进﹐排除D项,故选C项。
16.(1)背景:欧美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对峙;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多极化趋势的发展;非殖民化成为世界潮流;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任答3点)
(2)特点:越来越呈现出战略自主的姿态;注重维护联合国在国际秩序中的核心作用;兼顾历史基础与现实发展情况(传统性与创新性并存);重视从文明角度进行自身的价值定位;动态演变。(任答3点)
(3)原则:独立自主;合作共赢;和平发展;顺应潮流,结合国情。(任答2点)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背景:据材料“经历了……冷战”得出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对峙;据材料“经历了……冷战后全球化”得出经济全球化;据材料“经历了非殖民化”得出非殖民化成为世界潮流;据材料“赢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新兴经济与政治力量”得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长,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结合所学,“全球南方”体现了发展中国家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其背景应当是旧秩序的存在和变革,故可得出欧美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特点:据材料“在国际事务上追求战略自主,其立场不受意识形态所左右”得出越来越呈现出战略自主的姿态;据材料“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得出注重维护联合国在国际秩序中的核心作用;据材料“诞生于‘万隆时代’的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组织仍然存续,一些新的磋商机制也在不断产生与拓”得出兼顾历史基础与现实发展情况(传统性与创新性并存);据材料“越来越强调自己的文明国家身份”得出重视从文明角度进行自身的价值定位;据材料“处于不断演进之中”得出动态演变。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原则:据材料“追求独立”“追求战略自主”得出独立自主;据材料“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拒绝参与西方大国主导的对俄制裁与孤立”“新的磋商机制”得出反对冷战思维,主张合作共赢,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据材料“经历了非殖民化、冷战和冷战后全球化”得出顺应全球化、多极化潮流;据材料“发挥比较优势”“强调自己的文明国家身份”得出结合国情。
17.(1)原因: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社会达尔文主义造成对人性的冷漠;对战争的残酷性估计严重不足。
根源: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使其加紧对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争夺)是一战爆发的根源。
(2)伴随着民族国家的产生,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一战前,极端民族主义成为世界大战爆发的诱因之一;一战后,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国际公理的象征,极端民族主义危害仍然存在;二战后,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遭到削弱,联合运动蓬勃兴起。
(3)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举措:一带一路;亚投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文化内涵: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本问无替代性答案)。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一战期间世界。原因:据材料一“长期片面的民族优越性宣扬和爱国主义教育”可得出,长期片面的教育造成偏激民族主义的泛滥:“自然界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达尔文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错误理解和应用”可得出,机械理解优胜劣汰造成对人性的冷漠:“欧洲以往的局部和短暂的战争成为人们想象未来战争的范例,从而对即将爆发的战争可能产生的后果严重估计不足”可得出,对战争的残酷性估计严重不足。根源:据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一战的根源,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使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争夺,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上半期世界。发展历程:据材料二及所学材料可知,可得出,15世纪前后,通过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和宗教改革,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几个世纪以来形成和发展的欧洲民族国家至上的思想,走向了极端,造成了欧洲自身的多次自相残杀和地位的衰落”可得出,一战前,极端民族主义成为世界大战爆发的诱因之一;一战后,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国际公理的象征,极端民族主义危害仍然存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欧洲人心中对主权的民族国家的迷信偶像受到了严重冲击,传统的民族主义力量遭到了削弱”可得出,二战后,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遭到削弱,联合运动蓬勃兴起。
(3)本题是特点类、启示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中国方案:根据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到欧洲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影响导致了战争的爆发,这反映了在国际关系中,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可能成为冲突的根源。而材料二则展示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开始反思民族国家至上的思想,并寻求通过联合来避免再次的自相残杀。这两段材料共同揭示了国际合作与团结的重要性。中国方案及其举措:中国方案: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旨在强调各国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共同责任,通过合作来应对全球性的挑战。举措:中国通过一系列实际行动来推进这一理念。例如,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亚投行则为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则通过文化交流与对话,增进各国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文化内涵:中国的这些方案和举措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首先,“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强调和谐与和平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是最佳选择。其次,“和而不同”则强调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同点,实现和谐共处。这一思想在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帮助各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尊重他国的利益,实现共同发展。
18.(1)变化:移民方向由西亚石油输出国家到某些东亚国家和地区。
影响:促进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推动亚洲内部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亚洲地区稳定;提升亚洲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等。
(2)阐释示例:印度:趋势:增长显著。
原因:印度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人口增长;国内教育发展;美国的移民政策吸引;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美国高新技术发展对人才需求增加。
影响:促进美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本国人才流失;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的亚洲。变化: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期,亚洲区域内劳工跨国流动的主要方向是西亚石油输出国家”,可得出移民方向由西亚石油输出国家到某些东亚国家和地区。
影响:根据材料“劳工多数是集中在采矿、建筑、交通等领域的非熟练劳工”,可得出促进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中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人口在持续向外迁移的同时,也因为非熟练岗位的增多而吸引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劳工”,可得出推动亚洲内部经济文化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移民有利于亚洲地区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升亚洲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等。
(2)阐释示例:依据表格选择国家印度。趋势:根据图表,可得出增长显著。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向美国移民增多的主要原因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教育、政策,美国需求等关系进行论述,如:印度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人口增长;国内教育发展;美国的移民政策吸引;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美国高新技术发展对人才需求增加。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技术移民促进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技术移民造成本国人才流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技术移民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19.(1)特征:多元发展;帝国兴起使文明区逐渐连接;史料:遗址(遗迹)器物、史诗、传说等,如有其他正确亦可;(任写3点)
(2)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简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第三世界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写到“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第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等关键词)
(3)标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阐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解决。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综上,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征:由材料“ 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可得出多元发展;由材料“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可得出帝国兴起使文明区逐渐连接。第二小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依据遗址(遗迹)器物、史诗、传说等史料突破对古代文明史认识的局限。
(2)本题是原因、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的世界。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欧洲国家依靠强大的实力,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及所学可得出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由材料“这种极不合理的状态,在欧洲内部遭到马克思主义的揭露批判和工人运动的冲击,在世界上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坚决反抗。”可得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第二小问简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殖民体系走向瓦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方面说明。
(3)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题,时空是当代中国。首先,根据材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是回答‘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课题,这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的顶层设计,又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动中,中国这样定位角色:中国是①世界和平的建设者;②全球发展的贡献者;③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中国的方案更加丰富多彩和完整。”及所学可得出标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冷战结束后的时代特征;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等方面说明,例如: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解决。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