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7 22:0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9世纪末,中国造纸术沿“丝绸之路”传入非洲后,埃及开罗设立了非洲第一家植物纤维造纸厂,并在原有造纸原料中加入本地盛产的棉花,生产出品质精良的“开罗纸”.这表明( )
A.开罗棉花种植业前景广阔 B.古代中非文明交流互鉴
C.非洲对人类具有独特贡献 D.埃及成为非洲造纸中心
2.6世纪时,东斯拉夫人主要生活在森林、河流、沼泽和湖泊边上,以矛、盾和弓箭为武器,重大事情由部落会议决定。由此推断,当时东斯拉夫人的生活状况( )
A.孕育东欧渔猎文明 B.体现民族好战性格
C.处于氏族公社阶段 D.打破原始民主制度
3.9世纪时,阿拉伯帝国的一些金银兑换钱庄开始经营放款、汇兑业务。帝国商人设计出完善的支票和信息用票,支票持有者可以在帝国的遥远城市兑换现金。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阿拉伯帝国( )
A.商品经济比较繁荣 B.国际贸易特别兴盛
C.工商业是主导产业 D.纸币受到民众欢迎
4.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①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 ②考古成果为研究提供了证据
③非洲具有辉煌的文明成就 ④非洲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兴起了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国,它们产生的背景包括( )
①农业生产的进步 ②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
③伊斯兰教的传入 ④马里和桑海等的衰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伊凡四世登基之初,有人向他进献的书籍记载了奥斯曼帝国政府拜占庭情况,书中说由于拜占庭贵族们的自私和对国家不忠,使得皇帝无法抵抗入侵;奥斯曼君主则按照功勋而非血统选拔官吏和将领,并采取严厉的手段立威施政。伊凡四世执政措施中,集中体现上述内容的是( )
A.创立中央行政部门 B.没收教会土地
C.实行特辖领地制度 D.打开国门学习西方
7.中世纪后期,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11世纪末,意大利首先出现了第一所世俗大学——博洛尼亚大学。13世纪,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维也纳大学等相继在欧洲成立。这一现象( )
A.伴随着城市兴起产生 B.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C.体现了人文主义复兴 D.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8.下图是中世纪绘画作品《中古西欧社会的“三种人”》:居中的骑士顶盔戴甲,右边的农民手执铁锹,两者目光都看向左边的僧侣,僧侣似乎正与骑士交谈,农民则在角落聆听。这一画作说明了中世纪西欧(  )
A.社会结构等级森严 B.基督教与各阶层和睦相处
C.世俗王权逐渐崛起 D.骑士与市民阶层走向联合
9.美国史学家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说:“在8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这一时期,说阿拉伯语的人民,是全世界文化和文明火炬的主要举起者。古代科学和哲学的重新发现、修订增补、承先启后,这些工作都要归功于他们。”该观点得出的主要依据是阿拉伯人民( )
A.发明了全新的阿拉伯数字 B.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
C.完成了西亚地区的希腊化 D.传播并保存了东西方文化
10.德川幕府将朱子学奉为官学,注重以君臣关系和家族关系维持社会秩序。德川家康曾亲自邀请“日本朱子学之祖”藤原惺窝为诸侯公卿讲授“四书”。这反映德川幕府( )
A.强化统治的思想基础 B.推崇中国儒家思想
C.重视忠义和孝行品性 D.善于学习外来文化
11.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具有骑士身份的贵族极具日耳曼军人的野蛮、残暴特征。进入封建社会盛期(1050-1350),贵族文明意识提高,大量骑士文学作品,特别是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的英雄事迹,大力弘扬优秀骑士的行为准则。这一变化( )
A.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B.根源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冲击了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D.凸显了文化嬗变的选择困境
12.在古代非洲,东非建立了一系列城市国家,西非先后崛起了加纳、马里和桑海几个大帝国,南北非洲出现了以建筑“石头城”闻名的津巴布韦文化。这表明古代非洲( )
A.各地区文明独立发展 B.各地区文明缺乏共性
C.文明发展具有区域性特征 D.文明发展具有一定扩散性
13.世界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如图所示是其中一个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图。根据地图你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地中海成为罗马人的内海 B.亚历山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
C.阿拉伯商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奥斯曼人对欧亚商路上的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14.15世纪末16世纪初,统治着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和约600万人口的印加帝国国王拥有行政、立法、军事大权。全国被划分为四大行政区,每个行政区下分若干省,每省再分成若干艾卢。各地方可以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地方长官每隔一定时期被召集到中央汇报工作。国君常往全国各地巡视,了解情况并检查工作。这表明,当时印加帝国( )
A.出现民主政治的雏形 B.形成比较系统的管理体系
C.政府的行政效率较高 D.国君独揽了国家行政大权
15.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主义造成了无数小的半独立的政府,以致纷争不断,商业受到严重阻碍。由此可知,西欧封建主义( )
A.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 B.束缚了庄园经济的发展
C.阻碍了地方势力的发展 D.推动了依附关系的瓦解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 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二 哈里发政府鼓励和扶植商业,鼓励自由贸易。首先,他们在伊斯兰教世界以巴格达为中心修建许多重要商道,形成了一个交通网络。其次,阿拉伯人有重视商业的传统,所以从来不蔑视商人,商人的社会地位相对要高于中世纪的西欧。第三,阿拉伯人主张完全的自由贸易,专卖是被禁止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第二版)上
材料一反映出阿拉伯经济的什么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封君封臣制度示意图
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欧洲的中古时期也被称为中世纪,在西方文明史上指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的欧洲历史。欧洲的中世纪表面上看是板着面孔的、非常严肃的、阴森森的一千年,但实际上却是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中世纪后期。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中世纪后期是“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时期”。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域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淡逸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二:在中古时期的西欧,称雄一方的封建领主掌握着城市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他们想方设法地加强对城市的挖取和勤索。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古时期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反对封建割据。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大主教和封建贵族的军队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换得多项特权,其中之一是行会成员和市民在迪克斯穆达混和格雷夫林斯的港口享有免税权。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后市民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罗马帝国境内各个地方社群间的差异较多。罗马不仅将这些千差万别的区域联结成一个整体,更是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塑造出了这些区域间的很多共性。基督教席卷全国,取代了很多地方性宗教传统。各地行政机构和军队都在同一套高层机构统御下,税务系统则几乎影响着每一个人,一些文化上的差异逐渐缩小,如高卢的地方语言大概在5世纪时失传。人们认为自己是统一的罗马世界的一分子,这种想法不仅存在于城市精英的头脑里。也存在于乡野村夫的意识中,
——摘编自[英]西蒙。普莱斯等著《古典欧洲怕的诞生一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
材料二: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其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阿拉伯帝国建立后,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测。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充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方式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中国造纸术传入非洲后,与埃及当地的文化和资源相结合,产生了新的发展。这不仅是一个技术上的融合,也是文化上的交流和互鉴,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开罗棉花种植业在世界市场的比重,无法得出“前景广阔”的结论,排除A项;非洲对人类具有独特贡献表现为“古埃及文明”等,但是材料主要体现中西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材料主旨“古代中非文明交流”,而“埃及成为非洲造纸中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重大事情由部落会议决定”相符合。在氏族公社阶段,社会通常是由各个家族组成的,而决策往往是通过集体讨论和投票来做出的。这表明东斯拉夫人可能处于这种社会组织阶段,C项正确;虽然东斯拉夫人生活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但仅凭这些信息无法确定他们是否特别孕育了渔猎文明,这个说法过于笼统,排除A项;然他们使用了矛、盾和弓箭作为武器,但这并不足以证明他们具有好战性格。这些武器可能只是用于自卫和打猎,排除B项;描述中提到重大事情由部落会议决定,这实际上是一种民主制度的体现,而不是打破它,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境内钱庄经营放款和汇兑业务,并有完善的支票,而这些体现了当时阿拉伯境内的商品经济比较繁荣,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境内的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看不出工商业占据主导,排除C项;材料中看不出受到民众欢迎,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可知欧洲殖民者的立场和偏见影响了历史解释,①正确;根据“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可知考古成果为研究提供了证据,②正确;津巴布韦巨石建筑群说明非洲具有辉煌的文明成就,③正确;津巴布韦不是城市国家,因此不能说明非洲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国家,④说法有误。故本题选择A项。
5.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非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东非沿海地区兴起了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国,它们产生的背景包括农业生产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①②③正确;马里和桑海是西非国家,它们的是否衰落和东非国家的兴衰无关,④说法有误。故本题选择A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俄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有人认为奥斯曼君主按功勋而非血统选拔官员和将领,拜占庭贵族们自私和对国家不忠导致奥斯曼帝国征服拜占庭,结合所学知识,特辖领地制是俄国沙皇伊凡四世在位时,于1564年开始推行的一项打压大贵族,加强君权的措施,这与材料中的“贵族们的自私和对国家不忠”“按照功勋而非血统选拔官员和将领”相符,C项正确;材料没有创立中央行政部门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教会,排除B项;据材料“贵族们的自私和对国家不忠”“按照功勋而非血统选拔官员和将领”可知是找出伊凡四世执政措施中打击贵族的措施,“打开国门学习西方”与打击贵族、加强君权无太大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后期(欧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众多大学的成立,有利于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的传播和发展,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B项正确;这些大学的成立得益于中世纪的城市自治,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这一现象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未涉及人文主义复兴,排除C项;这一现象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并不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根据材料可知,中古时期西欧的三种人,骑士和农民都看向僧侣,体现出僧侣的中心地位;而农民在角落中,看着僧侣骑士交流,体现出农民地位的地下,这符合中古时期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化特征,A项正确;“基督教与各阶层和睦相处”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是,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且国王不属于骑士、僧侣和农民这三个阶层,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市民阶层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依据材料“古代科学和哲学的重新发现、修订增补、承先启后,这些工作都要归功于他们”,可知希提强调了阿拉伯人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即他们对古代科学和哲学进行了传承、增订,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传播并保存了东西方文化,D项正确;阿拉伯人传播了印度发明的数字,并未发明全新数字,排除A项;材料并未对比,无法得知阿拉伯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排除B项;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西亚地区的希腊化,“完成了西亚地区的希腊化”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川幕府将朱子学奉为官学,并且注重以君臣关系和家族关系来维持社会秩序,这表明他们是在利用朱子学来强化其统治;而朱子学强调的君臣、家族关系与幕府想要维持的社会秩序是一致的,这反映了德川幕府强化统治的思想基础,用朱子学巩固统治,A项正确;推崇中国儒家思想是其现象,不是其实质,排除B项;德川幕府通过推崇理学的封建伦理秩序来维护其统治,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德川幕府将来自中国的理学奉为官学,仅据此只能得知德川幕府学习了外来文化,但不能得知其“善于”学习外来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欧洲(中世纪)。根据材料“进入封建社会盛期(1050-1350),贵族文明意识提高,大量骑士文学作品,特别是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的英雄事迹,大力弘扬优秀骑士的行为准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封建社会盛期,随着城市兴起、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安定和有序发展的渴望促进了贵族文明意识的提高,经济发展为骑士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支持自己的军事活动和文化生活,B项正确;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传播开启于文艺复兴时期,并且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本”,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A项;“大力弘扬优秀骑士的行为准则”是在维护骑士阶层,也是对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的赞扬,排除C项;材料主旨“西欧的经济与社会文化”,而“文化嬗变的选择困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据题意可知,在古代非洲,东非、西非和南北非洲出现的文明各有特色,说明具有区域性的特征,C项正确;虽然非洲各地的文明各具特色,但并不能说明各地区的文明是独立发展和缺乏共性,排除AB项;材料仅体现了非洲各地文明的特点,并没有体现其具有扩散性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此图为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不符合罗马帝国的版图信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图片信息不符合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信息,排除B项;1453 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到16 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图片信息不符合奥斯曼帝国的版图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句,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印加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印加帝国设置行政区、省、艾卢进行管理,地方长官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国君巡视各地进行检查,说明帝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帝国的管理体系,没有多数人掌权的内容,体现不出民主政治的特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行政的效果,不能得出“效率较高”的结论,排除C项;“各地方可以有某种程度的自由”体现出地方长官有一定权力,国君没有独揽国家行政大权,排除D项。故选B 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无数半独立政府纷争不断,严重阻碍了商业发展等,反映出西欧封建主义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封建主义对商业和市场的影响,并未列举其束缚庄园经济发展的表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西欧封建主义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地方势力的发展”与材料“无数小的半独立的政府”“纷争不断”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西欧封建主义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材料信息和依附关系瓦解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6.特点:商业繁荣,尤其是对外贸易/中转贸易发达。
原因:哈里发政府鼓励和扶植商业,鼓励自由贸易,构建商业交通网络;商人社会地位高;阿拉伯帝国地处亚欧非交界处,疆域广阔。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第一小问特点,结合材料一“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可得出商业繁荣,尤其是对外贸易/中转贸易发达。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二“哈里发政府鼓励和扶植商业,鼓励自由贸易。首先,他们在伊斯兰教世界以巴格达为中心修建许多重要商道,形成了一个交通网络”可得出哈里发政府鼓励和扶植商业,鼓励自由贸易;根据材料二“阿拉伯人有重视商业的传统,所以从来不蔑视商人,商人的社会地位相对要高于中世纪的西欧”可得出商人社会地位高;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抵触亚欧非三洲交界处,疆域广阔。
17.(1)特点: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依靠效忠来维系;层层分封,封君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层级间相对独立,不能越级管理;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影响:维护了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秩序和稳定,促进西欧社会发展;封君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理解:中世纪后期,欧洲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政治上,世俗王权得到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城市兴起并获得自治,市民阶层兴起,自由、平等、民主、权利的意识逐步觉醒;教育上,兴办大学,发展世俗教育,促进思想解放,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了准备。所以说中世纪后期是“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时期”。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依靠效忠来维系;层层分封,封君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根据材料一“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和所学知识可知,层级间相对独立,不能越级管理;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第二小问影响,可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作答,根据材料一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这种金字塔结构下,封君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实现了权力的平衡,有利于维护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秩序和稳定,促进西欧社会发展;根据材料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和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二“欧洲的中世纪表面上看是板着面孔的、非常严肃的、阴森森的一千年,但实际上却是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中世纪后期”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后期,欧洲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推动了欧洲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作答,如政治上,世俗王权得到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城市兴起并获得自治,市民阶层兴起,自由、平等、民主、权利的意识逐步觉醒;教育上,兴办大学,发展世俗教育,促进思想解放,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了准备。所以说中世纪后期是“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时期”。
18.(1)原因: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机会。途径: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或者赎买);武装斗争。
(2)内容:反对封建割据,支持集权统一;反对领主统治,争取城市自治;反对领主任意课税,要求减免赋税负担。积极作用:冲击了封建势力,推动了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利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市民政治地位上升,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有一定影响。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根据“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得出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根据“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得出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根据“为了更好地在域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淡逸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得出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机会。途径根据“ 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得出通过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或者赎买);武装斗争。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依据材料“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世纪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割据”、“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磅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换得多项特权”结合所学从反对封建割据,支持集权统一、反对领主统治,争取城市自治、反对领主任意课税,要求减免赋税负担等方面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后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内容。依据西欧城市兴起后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从冲击了封建势力,推动了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利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市民政治地位上升,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有一定影响等方面简析其积极作用。
19.(1)统治方式:建立行省制度进行统治;征收统一的税收;推行统一的宗教。影响:有利于加强统治区域内各地联系;导致地方性的宗教传统逐渐消失;各地在文化上趋同;人们从心理上认同罗马帝国;破坏了当时世界的文化多样性。
(2)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阔;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者的重视,翻译和研究其他文明的典籍与著作;阿拉伯商人的促进作用;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进行交流。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罗马。罗马帝国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方式根据“各地行政机构和军队都在同一套高层机构统御下”及所学知识可知,建立行省制度进行统治;根据“税务系统则几乎影响着每一个人”得出征收统一的税收;根据“基督教席卷全国,取代了很多地方性宗教传统”得出推行统一的宗教。 影响: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积极和消极角度进行分析,积极方面:根据“基督教席卷全国,取代了很多地方性宗教传统”得出导致地方性的宗教传统逐渐消失;根据“各地在文化上趋同”得出各地在文化上趋同;根据“人们认为自己是统一的罗马世界的一分子,这种想法不仅存在于城市精英的头脑里,也存在于乡野村夫的意识中”得出人们从心理上认同罗马帝国;结合上述内容分析可知,有利于加强统治区域内各地联系。消极方面:根据“如高卢的地方语言大概在5世纪时失传”得出:破坏了当时世界的文化多样性。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时期。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阔,而且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根据“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其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得出统治者的重视,翻译和研究其他文明的典籍与著作;根据“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测。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充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得出阿拉伯商人的促进作用;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进行交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