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2)第三单元课件:第9课《箱子岩》(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2)第三单元课件:第9课《箱子岩》(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17 16:44: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8张PPT。箱子岩沈从文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 凰沈从文故居
?? 来凤凰的人很多都是冲着沈老来的,故居不可不去。?沈老故居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 位于中营街10号。是典型的四合院,有天井,正房、厢房、前室10余间。故居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清静典雅,陈列着沈从文先生的影照及墨宝等。
作家介绍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以《边城》等作品享誉文坛,蜚声海外。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徒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自身来到北京,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于艰苦条件下自学写作。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作者简介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创作特色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不折不从 星斗其文 亦慈亦让 赤子其人
是藏尾诗 ---- 从 文 让 人 《箱子岩》写作背景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他相信“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所以,只有在这条承载着世世代代湘西儿女的哀乐悲欢、长达千里的沅水中,才能发现真正的湘西。那个位于沅水中段的特别著名神秘的悬崖?——箱子岩,就寄托了作家对湘西人民的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的苦苦思考。沈从文20岁(1922年)离开湘西,1934年又回到故乡,写成了一组记录自己所见所闻的游记散文《湘行散记》,《箱子岩》便是其中的一篇。 崭削( ) 高矗( )
烘炙( ) 石罅( )
膘( )壮 蹂躏( )
镀( )银 瘦削( )
角隅( ) 跛( )脚
抚恤( ) 痈疽( )
跳踯( ) 澧州( )州生字词xiāo chùzhìxiàbiāoróu lìndùyúxùyōng jūzhílǐxuebǒ泊停泊湖泊bópō《箱子岩》作品解析
本文写了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经历和不同的感受 。请将作者两次到箱子岩所耳闻目睹的情景(自然、人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不同之处?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作者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物:“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石壁半腰约百米高的石缝中,有古代巢居者的遗迹,石罅隙间横横的悬撑起无数巨大横梁,暗红色长方形大木柜尚依然好好的搁在木梁上。”
这一次他看到箱子岩畔青年们赛龙舟,人们在两岸大声呐喊助兴,好事者放鞭炮,人们半夜尽兴游玩,充满着节日浓烈的气氛。 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物:“没有太阳的阴沉酿雪天,气候异常寒冷。停船时还只下午三点钟左右,岩壁上藤萝草木叶子多已萎落,显得那一带斑驳岩壁十分瘦削。悬岩高处红木柜,只剩下三四具,其余早不知到哪儿去了。”
这次他看到的是老渔婆缩颈敛手在船头寒风中修补渔网,人们围坐在一起烤火,聊天,一派过年前夕冷寞、死气沉沉的气氛。
十五年
前端午
节鲜艳、
明丽热闹、
欢快观看赛
龙舟热情地
赞美十五年后
过年前夕寒冷、
破败、
单调、
萧条冷漠、死
气沉沉遇见一个
跛脚青年深深的
忧虑《箱子岩》作品解析 作者第一次到箱子岩的体会是什么? ????(1)感叹民族文化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这是节我所眼见的光景,或许就和两千年前屈原所见的完全一样。”“提起这件事,使人重新感到人类文字语言的贫俭。那一派声音,那一种情调,真不是用文字语言可以形容的事情。” ????(2)感叹乡民们与世无争、自然淳朴的生活。 ????“这些人根本上又似乎与历史进展毫无关系。从他们应付生存的方法与排泄感情的娱乐方式看来,竟好象今古相同,不分彼此。” 《箱子岩》作品解析 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划龙舟的热烈气氛?
作者极力渲染赛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是为了展示你追我赶、勇于向前、毫不让步和妥协的划龙船精神,与后文写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和污秽形成了对比,作者希望湘西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和热情,创造历史,改变历史。 他借写赛龙舟来表现传统的民族文化绵延已久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在当地人身上体现出的那种植根于湘西古老民族文化土壤的朴素的人性美,洋溢着勇敢、雄健、慷慨、诚实、热情的生命活力。 《箱子岩》作品解析 作者第二次到箱子岩的体会是什么?
????(1)感叹乡民继续过着简单而充实的日子。 ????“这些人每到大端阳时节,都得下河去玩一整天的龙船,平常日子…按照一种分定,很简单的把日子过下去。每日看过往船只摇橹扬帆来去,看落日同水鸟。” ????(2)感叹人的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 ????“然而从整个说来,这些人生活却仿佛同‘自然’已相互融合,很从容的各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惟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 (3)为当地人一成不变的古老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在“明天”的命运感到担忧。?“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对历史毫无担负,…另外尚有一批人,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一份新的日月,行将消灭旧的一切。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 ??(4)为受到外面世界玷污的乡民的精神世界感到深深的忧虑。 ????“生硬性痈疽的人,照旧式治疗方法,可用一星一点毒药敷上,尽它溃烂,到溃烂净尽时,再用药物使新的肌肉生长,人也就恢复健康了。这跛脚什长,我对他的印象虽异常恶劣,想起他就是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 作者描写跛脚青年这个形象有什么用意? ???? 在作者眼里“他就是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跛脚青年的所作所为显示了湘西人民生活中的痼疾和污秽。
作者借这个人物来批判外界社会日益败坏的世风对淳朴乡民的侵蚀与毒害。
作者写屈原和贺龙这两个人物的用意是什么? ???? 作者之所以写屈原和贺龙,因为这两个人都是三湘大地上出现的风云人物。
屈原毕生为民请命,关注民生疾苦,以他的政治和文学才能成为当地人们纪?念的伟大先贤。人们纪念他,体现出传统的民族文化有绵延已久的旺盛的生命力。
对贺龙,作者是充满敬佩和期待的。二十年前贺龙只是一个平常的马夫,二十年后?就成了统领千军万马的一方豪杰,“谁个人会注意这个小小节目,谁个人想象得到人类历史是用什么写成的”。作者又一次提到了“历史”,这样的感叹流露出期?盼,希望当地人民能像贺龙一样去创造一段新的历史。表现出作者对美好新生活的热烈期盼和希望。 如何理解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不同感受? ????
1.作者对湘西社会淳朴自然的民风既有由衷的赞叹,又有对湘西社会前途的担忧;
2.作者既希望乡民们能保持自然淳朴的民风,守住素朴道德的原始人性,又希望他们能保持旺盛的原始生命力,抵抗现实社会的侵蚀,使湘西社会能够充满活力地与外面的世界共同发展。
3.文中对湘西民风的赞叹,也包含着作者对外界?复杂、堕落的社会风气的强烈批判。 “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 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沈从文 你感受到了哪些“背后隐伏的悲痛”?爱乡土 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与污秽痛 划龙舟精神,建设湘西新生活。呼唤《箱子岩》主旨探寻 1、赞扬——对湘西社会淳朴自然的民风由衷的赞叹。 ????2、感慨——对民族文化旺盛持久的生命力的感慨。 ????3、担忧——对湘西社会前途的担忧 ????4、批判——对外界社会日益败坏的世风对淳 朴乡民的侵蚀与毒害的强烈批判。 ????5、期盼——对湘西人民创造更加美好新生活的热烈期盼和希望。 小结  作者记叙了相隔15年两次游览箱子岩的见闻,写出了湘西特有的风俗民情,流露出了作者对故土的热爱,蕴涵着作者敏锐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乡民生活中的痼疾和污秽的痛心;同时作者热切的呼唤乡民以赛龙舟的精神和热情,克服惰性,疗治痼疾,清除污秽,把生活装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