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以我观物 托物言志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设计人 学校
年级/册 七年级 下册 单元 第五单元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表达与交流”中,“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诵、概括、讲解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并“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表现手法、关键语句与情感主旨三个方面的内容。
【学情研判】
1.测试诊断
请判断:贾平凹的《落叶》和宗璞的《秋韵》,哪一篇文章体现了物与人的相似性,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情感主旨。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98位学生。)
(1)表现手法:46%的学生可以感知到《落叶》一文体现了物与人的相似性。
(2)关键语句:但仅13%的学生能从关键语句中抓住景物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物与人的相似性。
(3)情感主旨:62%的学生能够基本把握情感主旨,但仅16%的学生能够从物和人的关系中把握情感主旨。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托物言志类文章,但基本能够从文本中体悟到物与人的相似性,但仅仅停留在形象思维的感知上,无法从关键语句中抓住景物的特征,并从情感主旨上深入分析托物言志类文章。具体情况如下:45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46%)能够感知到《落叶》中的物与人的相似性,但只有10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13%)是基于景物特征上分析物与人的相似性;61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62%)能够基本把握情感主旨,但仅有16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16%)是基于物和人的关系来把握情感主旨。
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有一定的写景散文的阅读经验,但尚未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形成比较清晰的认知,对景物与情感的联系没有形成自觉的联想,思维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托物言志手法,引导学生从关键语句中把握景物与情感(“物”与“志”)的关联,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设计背景】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选编了两篇状物散文、两首抒情外国诗和五首古代诗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哲理之思”。单元要求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其中,《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为状物散文,即通过紫藤萝的外在情态与内在精神并举,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借助回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外国诗两首》通过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道路的哲思;《古代诗歌五首》用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生命、世界的感悟。
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撰写一篇‘听听我与花的故事’的主题征文,参加校园广播站的征稿活动”。这一核心任务属于写作,和本单元的课文和诗歌阅读对应性很强。学生可以通过分类梳理学习《古代诗歌五首》,了解“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手法;可以模仿《外国诗二首》的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可以模仿《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中景物描写方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总之,以单元课文为样例,通过求同存异的比较阅读分析,总结托物言志类诗文在景物特征描写、思想感情抒发、写作顺序安排等方面的写作规律,并转化为对学生主题征文写作的指导。
【学习目标】
1.品读文本,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语言之美;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发现作品中“物”与“我”内在关联;
3.比较阅读,整合探究,体悟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手法的异同。
4.习练类比联想及形象描摹景物的方法,从自然中获得人生智慧。
【核心任务】
撰写一篇“听听我与花的故事”的主题征文,参加校园广播站的征稿活动。
【课段安排】
【第一课段】18 紫藤萝瀑布(紫色花海,生命疗愈)(2课时)
【第二课段】19 一棵小桃树(穿越风雨的美丽)(2课时)
【第三课段】20 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生存智慧的诗意探究)(1课时)
20外国诗两首 未选择的路(生存智慧的诗意探究)(1课时)
【第四课段】21 古代诗歌五首(诗歌中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2课时)
【单元梳理】
课前预习
梳理五单元的重点字词,并按照以下表格将其归类,制作字词积累表。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字词积累
篇目 易错字音 易错字形 词语意思 备注
紫藤萝瀑布
一棵小桃树
外国诗两首
古代诗歌五首
篇目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导图)
紫藤萝瀑布
一棵小桃树
外国诗两首
古代诗歌五首
宗璞《紫藤萝瀑布》;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学习任务单一:读文,描物
紫藤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桃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品读课文,圈划文中描写“小桃树”/“紫藤萝”的词句,并完成表格。
紫藤萝 小桃树
形态
颜色
神态
动作
其他
《外国诗两首》
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把握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二 读花语,巧抒情
要求:共同点只列一点即可:不同点至少列出两点并具体分析。
比较要点参考:①景物描写(有/无);②创作背景;③表达情感;④诗歌哲理;⑤抒情方式。
知识学习:
抒情方式:抒情的方法一般分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胸臆是心意的意思,直抒胸臆,就是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它的特点是不要任何凭借物,也不讲究含蓄委婉,直截了当地宣泄,毫不遮掩地袒露。这种抒情方式,往往以坦率和真挚感动人心。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反,作者不直接宣泄或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渗透自己的感情。它的特点是含蓄婉转,耐人寻味。
古代诗歌五首 学习任务单三
诗歌 景物特点 情感 主要表现手法
《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乙亥杂诗》
知识学习: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作者抒发感情时借助依托的不是某一事物,而是自然风景。所抒的‘情’指的是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是情绪情感,而不是思想。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作者借以寄托思想的载体是动物、植物、物品等具体物象,诗文是‘物’而非‘景’,是咏物,而不是写景。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是作者借以表明的心迹,是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或者对生活的感悟。作者所选择的客观事物与他所表达的主观志趣必须契合交融,要能给人以艺术感染和思想启迪。
第18课 紫藤萝瀑布 第2课时
——紫色花海,生命疗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迸溅”“笼罩”“忍俊不禁”等常考词语。
2.朗读课文,品析具体词句,学习作者是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的。(重点)
3.勾画表现作者情感思绪的语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重点)
4.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上节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写景状物的妙处,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精读课文】
1.找出文中描摹紫藤萝的精彩语句,进行品析,体会它的神采风韵。
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品析,体会紫藤萝的神采风韵,并做批注。
①“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 像一条瀑布……也不见其终极。”
比喻,从总体形象上赞美花的繁盛。
②“紫色的大条幅上, 泛着点点银光, 就像迸溅的水花。”
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紫藤萝花生命的活力。
③“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拟人,富有动感和情趣。
④“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拟人,以动写静,生动地写出花的繁盛、生机盎然。
⑤“只是深深浅浅的紫, 仿佛在流动, 在欢笑, 在不停地生长。”
化动为静
拟人,三个动词使静态的花色跃动起来,表现出花的生趣盎然。
⑥“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出示图片:小船 紫藤萝
比喻,形象生动并且具体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也是作者喜悦心情的表现。
化静为动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⑦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花香本是嗅觉感受,而作者笔下的香气却是“浅紫色的”,是可看见的视觉感受。这里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与视觉互通,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通感
小贴士
通感,又叫“移觉”,是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不同感觉相互沟通、转化,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⑧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反复。
此时花与“我”仿佛交融在一起,共同感受生命的真谛。物我交融,使情感的抒发更强烈。
2.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紫藤萝的美,表现了它怎样的内在神韵?
紫藤萝不仅繁盛美丽,而且充满生机活力,顽强不屈,笑对苦难,表现出一种美好、饱满、蓬勃、强大的生命力。
3.这篇文章是单纯写紫藤萝瀑布吗?
不是。
本文虽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全文不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深受启迪,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由无数个个体生命构成的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价值。
4.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学生自由讨论
【活动探究】
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在上个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是不是也有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和同学讨论交流。
考点:分析托物言志的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考查形式:
(1)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技法:
阅读全文,找准所托之物
分析外在特征,展示内在品质
品读文章,提取所言之志
答题模式: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物的特征),表现了……的精神品质,表达……的志向(态度),委婉含蓄,富有表现力。
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在上个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是不是也有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和同学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
上个单元的《陋室铭》《爱莲说》也都属于典型的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志”依托在具体的“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托物言志的“物”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某种事物;托物言志的“志”不仅包含感情,一般还侧重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写作特色】
1.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紫色的大条幅”(比喻)
“仿佛在流动,在欢笑”(拟人)
“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向人的心底”(通感)
2.含蓄地表达情感。
本文作者对感情的表达很注意分寸,她没有将感情宣泄得慷慨激昂、大悲大喜。但是,作者这样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并不是感情不深沉、不真挚。作者的出身、性格、教养使她能节制、含蓄,而这种感情上的节制,使她能理性地深刻地洞察到生命的本质。
【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并由此领悟到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这一永恒的哲理,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鼓励人们珍爱生命,奋发进取、积极实现人生价值。
【板书设计】
【拓展阅读】
宗璞《好一朵木槿花》节选
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
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俯看着我。
……
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
紫藤树
李 白
紫藤挂云木,
花蔓宜阳春。
密叶隐歌鸟,
香风留美人。
[赏析]诗人以紫藤自喻,借紫藤挂于云木,写自己的理想抱负得以实现,并希望自己能荫庇万物,给人们带来欢乐。诗人融紫藤、花蔓、密叶、香风等事物于一体,予以生动的描绘,表现出诗人高度的概括力和艺术表现力。
【课后作业】
《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一树紫藤萝,展现了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昂扬起生命的激情。请你运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表达一种情感。(150字左右)
写作指导
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情从景出,议从景出。
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仔细观察,如本文既写一树花,又写一穗花、一朵花。
对景物要有感情,自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就会生动亲切。
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