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7 17:2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背景及诗意。
(2)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3)通过欣赏和分析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诗歌的大意。
(2)通过欣赏和分析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之初,为了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将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系列春天和自然的美丽图片或短视频。这些视觉材料将带领学生进入一个生机盎然的春日世界,让他们仿佛置身于花红柳绿的环境中,感受春天的气息。
紧接着,我将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认知。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可以了解他们对春天的初步印象,为接下来的诗歌教学做好铺垫。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将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语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这种双边互动不仅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诗歌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新课
(1)导入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
首先,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春天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好奇。接着,向学生介绍诗人杨万里及其诗歌特点,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风格。这一环节旨在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朗读与感受诗歌韵律
组织学生一起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逐渐熟悉诗歌的内容,为后续的分析理解打下基础。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朗读风格,增强课堂互动氛围。
(3)分析诗歌内容与讲解生字新词
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内容,讲解其中的生字新词。例如,“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篱落”指的是篱笆,“疏疏”形容稀疏,“径深”则是指小路深远。通过这样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深层含义。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深入探究诗歌意象与情感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的意象和情感。例如,提问学生:“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场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同时,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相关的拓展和延伸,如介绍相关诗句、赏析其他描写春天的诗歌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5)总结诗歌主题与启发思考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让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并背诵。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关注自然美、热爱大自然。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他们在阅读中收获成长。
(三)巩固练习与拓展思考
(1)诗歌背诵与朗诵比赛
① 互动背诵:老师首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宿新市徐公店》,随后邀请学生单独尝试背诵,鼓励学生大声朗诵,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② 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通过评选,选出最佳朗诵者,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练习题巩固与拓展
① 填空题:设计填空题,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填写缺失的词语,如:“篱落( )一径深,树头新绿( )成阴。”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诗歌内容的记忆。
② 选择题:提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选择题,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如:“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描绘了怎样的场景?(A)儿童在追逐黄色的蝴蝶(B)儿童在追赶黄色的车辆。”通过选择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3)问题探究与深化理解
① 问题提出:老师围绕诗歌内容提出四个问题,如:“诗中的‘篱落疏疏一径深’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为什么诗人会提到‘儿童急走追黄蝶’这个场景?”、“诗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读完这首诗后,你对乡村生活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感受?”
② 问题解答与讨论:老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拓展阅读与创作
① 拓展阅读:老师推荐与《宿新市徐公店》主题相似的其他诗歌或文章,让学生课后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对乡村生活和自然美的认识和体验。
②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宿新市徐公店》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与乡村生活或自然美相关的诗歌或短文。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以上巩固练习与拓展思考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四)课堂小结
(1)回顾诗歌内容与重点
回顾《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与学生共同总结诗歌描绘了怎样的乡村景色和儿童追逐黄蝶的生动场景。强调诗中的生字新词,如“篱落”、“疏疏”、“径深”等,以及它们的含义和在诗中的作用。
(2)总结诗歌意境与情感
引导学生回顾诗歌中表现的情感和意境,如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儿童天真活泼的赞美等。通过回顾诗歌的意象和深层含义,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的魅力,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强化诗歌理解与记忆
与学生一起回顾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韵律,强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鼓励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将诗歌融入心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4)拓展延伸与创意启发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类似场景,如农村的自然风光、童年的快乐时光等。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场景,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推荐一些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互动问答与总结提升
提出几个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如:“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这首诗让你想到了哪些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等。通过问答形式,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并引导他们在思考中深化对诗歌的认识。最后,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诗歌的奥妙。
(五)问答与展示
(1)生字新词解释与对比赏析
① 首先,针对诗中的生字新词,我会进行详细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例如,“篱落”表示篱笆,“疏疏”意为稀疏,“径深”则表示小路深远。通过这些解释,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词汇。
②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赏析。例如,比较“篱落疏疏”与“径深”两个词语,让学生感受它们在描述乡村景象时的独特韵味。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2)句子分析与情感体会
① 选取诗中的句子进行分析讲解,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首先,我会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儿童们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但当蝴蝶飞入菜花丛中时,他们就再也找不到了。然后,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想象自己也在追逐蝴蝶的场景,学生可以体会到儿童们的快乐、好奇和失望等情感。
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情感,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诗中的儿童,模拟追逐蝴蝶的场景,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实词虚词理解与句子翻译
① 在这首诗歌中,我会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并识记实词如“篱落”、“疏疏”、“径深”等,并讲解它们的用法。同时,也会解释一些虚词如“一径”中的“一”等,帮助学生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② 句子翻译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会选取诗中的一些句子进行翻译,让学生理解其含义。例如,“树头新绿未成阴”可以翻译为“树枝上的新叶还没有形成树荫”,通过这样的翻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4)重点句型与特殊句式赏析
① 在这首诗歌中,我会重点讲解一些重点句型如“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主谓宾结构,以及“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动宾结构等。通过讲解这些句型,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句法结构。
②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等,并讲解它们在表达情感和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例如,“飞入菜花无处寻”就是一个倒装句,通过这样的句式,诗人表达了儿童们失望的情感,并营造了一种乡村田园的宁静氛围。
通过这样的问答与展示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歌,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诗歌教学的魅力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讨论、问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欣赏和分析诗歌中感受到自然美的魅力。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待提高的地方,如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深层含义等。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课后作业
1. 背诵并默写《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歌。
2.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诗歌进行赏析,并写下你的感受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