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第12章盐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第12章盐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5-07 13:5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章盐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可行的是
A.除去MgCl2溶液中的CuCl2,可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B.为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可将其加水后滴加酚酞溶液
C.向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无变化,说明该NaOH溶液未变质
D.鉴别FeCl3、NaCl、NaOH、MgCl2四种溶液,不另加试剂,利用组内物质的颜色和相互反应就能鉴别
2.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对应的类别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类别 氧化物 盐 化合物 单质
物质 熟石灰 苏打 碳酸钙 硅
A.A B.B C.C D.D
3.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C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钾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D 除去锌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4.2019年1月22日,某高速公路上发生浓硫酸泄漏事故,救灾人员通过沙土堵截、石灰掩埋等措施,化解了险情。针对下列意外情况所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高层楼房发生火灾,立即乘电梯逃生
B.手上溅到少量浓硫酸,立即涂上石灰水
C.夜间发生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
D.误服氯化钡中毒,立即服用碳酸钠溶液
5.下列物质,属于盐类的一组是( )
A.食盐 碳酸氢钙 碱式碳酸铜 B.食醋 生石灰 氢氧化钙
C.纯碱 烧碱 干冰 D.氧化钡 硫酸钾 蔗糖
6.根据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向少量K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 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
现象 ① 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2KOH + CuSO4 =Cu(OH)2↓+ K2SO4 ②
A.①有蓝色沉淀
B.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 +BaCl2 =BaSO4↓+CuCl2
C.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
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A.H+、Ba2+、NO 、CO B.Ca2+、K+、NO 、Cl-
C.Na+、Ba2+、OH- 、SO D.Na+、Ba2+、OH- 、Cl-
8.下列离子中,能在澄清石灰水中大量共存的是
A.Fe3+ B.Mg2+ C.
D.
9.同学们学完初中化学后掌握了很多生活除渍或除垢的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盐酸除金属表面的铁锈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用烧碱溶液除去水垢
C.稀硫酸可以除去油烟机上的油污
D.洗碗时用洗洁精去油污的原理是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二、填空与简答
10.(1)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
①无色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②将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装置质量增加10.8g;
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有足量Ca (OH)2溶液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加13.2g.则该气体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种 。
(2)等质量的NaCl、KCl、CaCl2,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质量(用各物质化学式表示)的大小关系有以下猜测①NaCl= KCl=CaCl2②CaCl2 =NaCl> KCl③CaCl2> NaCl= KCl④NaCl >CaCl2> KCl,其中正确的是 。
11.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 ;
(2)画出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3)小苏打: ;
(4)温室气体 。
12.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铁粉 ②氢氧化钠 ③汽油 ④红磷 ⑤碳酸氢钠 ⑥石油 ⑦一氧化碳
(1)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
(2)能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综合应用的化石燃料是 。
(3)用于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是 。
(4)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的固体是 。
(5)有毒且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
13.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2)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填化学符号) 。
(3)常见化肥尿素CO(NH2)2,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保留一位小数),120g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 g。
(4)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石灰水变浑浊,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石灰水又由浑浊变澄清,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5)向稀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 (写化学式)生成,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 ,其中包含的化学方程式 。
14.渤海水西调入疆工程被中国科学院十多位院士和专家质疑可行性,认为该工程将会引发渤海和新疆的生态环境恶化。实验中学兴趣小组围绕“海洋资源与利用”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渤海的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则海水属于 (选“纯净物”或“混合物”)。
(2)从海水中获得粗盐,含有许多杂质,需经过下列操作步骤:①溶解,②沉淀,③ (填操作名称) ,④蒸发,可制得精盐。
(3)目前,大型海水淡化工厂普遍采用“多级闪急蒸馏法”,即将海水汽化,水蒸气经冷却而得到高纯度淡水,则说明蒸馏是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若要证明蒸馏得到的水为淡水的化学方法是 。
(4)兴趣小组同学模拟用1000g水配制成0.9%的生理盐水,需要纯净氯化钠的质量为 g(要求精确到0.1g)。
15.雾霾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防治雾霾是当前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如图一是一种鼻用空气净化器, 主要材料是硅胶。净化器中的硅胶结构疏松多孔,对PM2. 5的吸收率达99%。说明其具有 性。
(2)目前,国内重型柴油车尾气污染物减排的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 柴油车尾气先转化为NH3. NH3再与发动机排出的NO反应生成氮气和水。NH3与N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某同学收集了某地区的雾霾,将其溶于水后得到试样溶液,该试样溶液中可能含有NH4NO3、NaNO3 、NaCl 、MgCl2、 Na2SO4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试样溶液的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二所示实验。
图2
①白色沉淀D的化学式是 。
②沉淀B加入过量稀硝酸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③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该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上述五种物质中的 (写化学式,此空2分)。
16.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C、D为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B、E的元素组成相同,D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是 ,E的化学式是 。
(2)D→A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一)铁材料的有关知识
(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2)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3)钢铁露置在空气中易生锈,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 .
以下是同学对铁锈的成分、铁锈制草酸亚铁晶体及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研究.
(二)用上述铁锈制草酸亚铁晶体(FeC2O4·nH2O)
资料:①FeSO4遇到氧气氧化,会转化为Fe2(SO4)3.
②FeSO4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3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14.0 17.0 25.0 33.0 35.3 33.0 30.5 27.0
【制备流程】
(1)溶液加入过量铁粉,发生的反应有:Fe+Fe2(SO4)3=3FeSO4、 .充分反应后要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
(2)流程中产生草酸亚铁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制备过程中,溶液中通入氮气的作用是 .
(三)探究FeC2O4·nH2O热分解的产物及n的值
【实验装置】
资料:①FeC2O4·nH2O为淡黄色粉末;FeO和Fe3O4都是黑色固体,其中FeO易被氧气氧化.
②FeC2O4·nH2O加热至300℃完全失去结晶水;继续加热至400℃,剩余固体受热分解产生黑色固体、CO2和CO.
【实验分析】
(1)若通过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证明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产生CO,则需在B和C装置之间增加盛有 (填试剂名称)的洗气瓶.
(2)先鼓入氮气,再加热分解装置的原因是 .
(3)指出上述实验装置不足之处 .
(4)取3.60gFeC2O4·nH2O,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测得热分解装置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FeC2O4·nH2O中n的值为 .
②反应后,热分解装置中残留的黑色物质为 (填化学式).
③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 .
④若将图中1.44g固体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固体增加0.16g,此固体(铁的氧化物)为 。
三、科学探究题
18.为了深度学习初中酸、碱、盐的内容,我校化学兴趣小组根据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关系开展了项目 式学习。如图把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发现溶液显红色,决定继续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SO4、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可能有:
猜想 I:Na2SO4、NaOH;
猜想 II:Na2SO4
猜想 III: ;
猜想 IV:Na2SO4、NaOH、Na2CO3。
小雅同学提出以上猜想中有一个是不合理的,请问是猜想 不合理。
【实验探究 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 I 成立
【讨论与交流】
你认为小雅同学的设计和结论 (填“严谨”或“不严谨”),理由是 。
【实验探究 2】
为了确定溶质的成分,小礼同学重新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 猜想 IV 成立
② 继续向①试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拓展延伸】
结合上述实验结论,取烧杯内的混合溶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得到 4.4g 二氧化碳,则该溶液中碳酸钠有 g。
四、计算题
19.某小组同学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7.3%的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的稀盐酸的关系如图1所示(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图1中B点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写化学式)。
(2)该小组同学能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同时可得到CaCl2的质量为多少克?(列出方程式计算)
(3)该小组同学把制取气体后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6%的Na2CO3溶液,测得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数据如下:
Na2CO3溶液质量/g 10 20 30 40 50 60 70
沉淀质量/g 0 1 n 3 4 5 m
则m=______,加入10gNa2CO3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请在图2中画出向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时产生的沉淀的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的变化曲线。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除去Mg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可以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把氯化铜除去后又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实验方案的设计不可行;故不符合题意;
B、为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向固体中加水后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时溶液中必定有氢氧化钙,滴加酚酞溶液,一定会变红,实验方案的设计不可行;故不符合题意;
C、向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无变化,不能说明该NaOH溶液未变质;因为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等氢氧化钠反应完后才与碳酸钠反应,因此实验方案的设计不可行,故不符合题意;
D、不另加试剂,利用组内物质的颜色和相互反应可以鉴别FeCl3、NaCl、NaOH、MgCl2四种溶液;通过颜色鉴别出氯化铁为黄色,把氯化铁滴加到其他三种试剂中,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则是氢氧化钠,再将氢氧化钠滴加到剩余两种试剂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则为氯化镁,无现象的则为氯化钠。实验方案的设计可行;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含有钙、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B、苏打是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是由碳、钙、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硅是只由硅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A、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剩余固体只有碳酸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B、先加足量水溶解,碳酸钠能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
C、硫酸钾能与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和过量的硝酸钡,不符合除杂原则;
D、锌粉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A。
4.C
【详解】A. 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以防断电后被困电梯内,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选项错误;
B. 手上溅到少量浓硫酸,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选项错误;
C. 夜间发生燃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防止发生爆炸,选项正确;
D. 误服氯化钡中毒,可立即服用硫酸钠溶液,因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能与胃酸(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钡,使人中毒,选项错误。
故选C。
5.A
【分析】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
【详解】A、食盐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碱式碳酸铜由铜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符合题意;
B、食醋含有醋酸和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生石灰属于氧化物;氢氧化钙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C、纯碱是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钡属于氧化物;硫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蔗糖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属于盐,不符合题意。故选A。
6.D
【分析】向少量K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钾,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
【详解】A、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钾,则①有蓝色沉淀,故A正确;
B、②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化学方程式为
,故B正确;
C、两个反应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另两种化合物,则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
D、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气体、沉淀、水,故D不正确。故选D。
【点睛】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7.D
【详解】A、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且含有大量H+的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选项A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共存,但溶液中不存在可使石蕊变蓝的OH-,选项B错误;
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并且存在O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选项D正确。故选D。
8.C
【分析】澄清石灰水中含有大量的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详解】A、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B、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硝酸根离子、钙离子、氢氧根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D、钙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详解】A.盐酸可与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可溶于水,所以可以用盐酸除金属表面的铁锈,故A正确;
B.烧碱(氢氧化钠的俗称)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都不反应,不能除去水垢,可以用稀盐酸或醋酸除去水垢,故B错误;
C.烧碱溶液可以除去油烟机上的油污,稀硫酸不可以,故C错误;
D.用洗洁精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的道理,汽油或酒精去油污是溶解的道理,故D错误。
故选:A。
10. 3 ①②
【分析】浓硫酸吸收燃烧生成的水而氢氧化钙溶液用于吸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浓硫酸质量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都增加,说明燃烧既生成了水又生成了二氧化碳,结合可燃物完全燃烧的规律,可判断混合气体中含C、H元素。
【详解】(1)由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装置质量增加10.8g,可判断燃烧生成了10.8g水,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氢元素,且氢元素质量=10.8g××100%=1.2g;
由气体通过氢氧化钙溶液,装置质量增加13.2g,可判断燃烧生成了13.2g二氧化碳,说明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且碳元素质量=13.2g××100%=3.6g;
计算可知混合气体中C、H元素质量比=3.6g:1.2g=3:1,而甲烷气体中C、H元素质量比=12:(1×4)=3:1,因此可判断混合气体可能只有甲烷;也可能只含有CO和H2;也可能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同时存在,不可能含有甲烷和另外任何一种气体,因此有三种可能。
(2)氯化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1%;氯化钾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8%;氯化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4%;由于加入的NaCl、KCl、CaCl2质量相等,所以对应的氯元素质量最多的是氯化钙,其次是氯化钠最后是氯化钾。由于加入的硝酸银质量不确定,如果硝酸银过量,则三者得到的沉淀的质量顺序为CaCl2> NaCl> KCl。如果量很少,连氯化钾都不足以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NaCl=KCl=CaCl2;加入的硝酸银多一些,只能完全反应氯化钾,则生成的沉淀质量CaCl2=NaCl>KCl;如果氯化钠也完全反应,而氯化钙没有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沉淀质量CaCl2=NaCl>KCl。故选①②。
11.(1)He
(2)
(3)NaHCO3
(4)CO2
【详解】(1)氦气化学式为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He,故填:He。
(2)硅14号元素,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故填:。
(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填:NaHCO3。
(4)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故填:CO2。
12.(1)⑤
(2)⑥
(3)④
(4)②
(5)⑦
【详解】(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使糕点疏松,可用于焙制糕点,故应填:⑤;
(2)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能利用分馏法进行综合应用,故应填:⑥;
(3)红磷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铁粉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应填:④;
(4)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故应填:②;
(5)一氧化碳有毒,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故应填:⑦。
13. Al2O3 H2O 3:4:7:1 46.7% 56 化合反应 AgCl 不溶解
【详解】(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铝元素通常显+3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2)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水分子,分子用化学式表示,表示为:H2O;
(3)尿素中C、O、N、H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4×2):4=3:4:7:1;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0g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4)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石灰水又由浑浊变澄清,是因为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5)向稀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硝酸银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故有白色沉淀AgCl生成;
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 混合物 过滤 物理 取样并滴加AgNO3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说明蒸馏海水为淡水 9.1
【详解】(1)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水等多种物质,海水属于混合物。
(2)将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操作是过滤,从海水中获得粗盐的操作步骤:①溶解, ②沉淀, ③过滤, ④蒸发,可制得精盐。
(3)蒸馏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海水中含有氯离子,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可用此法验证氯离子。故证明蒸馏得到的水为淡水的化学方法是取样并滴加AgNO3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说明蒸馏海水为淡水。
(4)设需要纯净氯化钠的质量为x,
x≈9.1g,则需要纯净氯化钠的质量为9.1g。
15. 吸附 4NH3+6NO5N2+6H2O AgCl NH4NO3、MgCl2、Na2SO4
【详解】(1)硅胶结构疏松多孔,对PM2.5的吸收率达99%,说明其具有吸附性;
(2)NH3与NO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
(3)加入溶液M产生了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说明是硝酸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故M可能是碱,得到的沉淀部分溶解,说明一定生成了硫酸钡,故是硫酸钠反应生成的,则一定不含有氯化钡,加入的M是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与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从而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镁,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硝酸钠,溶液C中加入硝酸银产生的沉淀是氯化银;
①白色沉淀D是氯化银,可表示为:AgCl;
②沉淀B是氢氧化镁和稀硝酸生成硝酸镁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③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该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NH4NO3、MgCl2、Na2SO4。
16. Na2CO3 CO 复分解反应
【详解】D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所以D是碳酸钠。
BE同元素且可以相互转化。B能转化为D,所以E可能为CO,B可能为CO2;
B、C、D为不同种类的化合物。碳酸钠是盐、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二氧化碳无法转化为碱,所以C是酸,进一步判断C应为碳酸。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水)、碳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均可以转化为A。A为水。
所以A为水,B为二氧化碳,C为碳酸,D为碳酸钠,E为一氧化碳。
(1)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
(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水、氯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17. Al>Fe>Cu Fe+CuSO4====Cu+FeSO4 刷漆、涂油等 Fe+H2SO4=FeSO4+H2↑ 防止FeSO4因结晶而造成损失 (NH4)2C2O4+FeSO4=FeC2O4↓+(NH4)2SO4
或nH2O+(NH4)2C2O4+FeSO4=FeC2O4.·nH2O↓+(NH4)2SO4 防止FeSO4氧化成Fe2(SO4)3 氢氧化钠溶液 排出装置内原有气体,防止产生干扰(合理答案均可) 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2 FeO FeC2O4 2H2OFeO+CO↑+CO2↑+2H2O Fe2O3
【详解】(一)(1)人类使用金属越早,说明该金属越不活泼,因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l>Fe>Cu;
(2)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其原理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3)钢铁露置在空气中易生锈,刷漆、涂油等可以防止钢铁生锈;
(二)(1)溶液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Fe2(SO4)3=3FeSO4、Fe+H2SO4═FeSO4+H2↑;充分反应后要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防止FeSO4因结晶而造成损失;
(2)流程中产生草酸亚铁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C2O4+FeSO4=FeC2O4↓+(NH4)2SO4或(NH4)2C2O4+FeSO4+nH2O=FeC2O4 nH2O↓+(NH4)2SO4;
(3)制备过程中,溶液中通入氮气的作用是防止FeSO4氧化成Fe2(SO4)3;
(三)(1)若通过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证明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CO,则需在C和D装置之间增加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2)先鼓入氮气,再加热分解装置的原因是:排出装置内原有气体,防止产生干扰;
(3)上述实验装置不足之处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会导致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4)①结晶水质量为:3.60g﹣2.88g=0.72g
根据题意有144:18n=2.88g:0.72g
n=2
②3.60g晶体中铁元素质量为:3.60g×=1.12g
反应后,热分解装置中残留的黑色物质中铁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 =1:1,即热分解装置中残留的黑色物质是氧化亚铁,化学式为:FeO;
③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生成氧化亚铁、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2O4 2H2OFeO+CO↑+CO2↑+2H2O;
④若将图中1.44g固体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固体增加0.16g,说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0.16g,
此固体(铁的氧化物)中铁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 =2:3,即铁的氧化物是三氧化二铁。
18. Na2SO4、Na2CO3 二 不严谨 滴加稀盐酸太少,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 ,无明显现象 白色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0.6
【提出猜想详解】硫酸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后,溶液显红色,说明硫酸没有剩余,生成溶质有硫酸钠,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无法判断是否都存在,所以猜想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硫酸钠和碳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填:Na2SO4、Na2CO3;
小雅同学提出以上猜想中有一个是不合理的,硫酸钠溶液为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猜想二不成立;
【讨论与交流详解】取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由于无明显现象,该反应可能是滴加稀盐酸太少了,则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
【实验探究 2详解】
继续向①试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会使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稀盐酸与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则该反应实验现象为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以及有气泡产生;
【拓展延伸详解】解:设该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答:该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19.(1)CaCl2、HCl
(2)解:设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同时可得到CaCl2的质量为y
答: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2g,同时可得到CaCl2的质量为5.55g。
(3)5;
(4)
【分析】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溶液显中性;由图可知,恰好反应时盐酸质量为50g;最终加入稀盐酸60g,则把制取气体后的废液过滤,滤液中含有过量的稀盐酸和生成的氯化钙,向滤液中加入10.6%的Na2CO3溶液,碳酸钠首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再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详解】(1)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溶液显中性;图1中B点pH<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故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钙CaCl2和过量的盐酸HCl。
(2)见答案。
(3)由分析可知,加入10gNa2CO3溶液时,没有沉淀生成,反应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生成碳酸钙,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如果5.55g氯化钙全部反应生成碳酸钙质量为,分析表格可知,当加入60g碳酸钠溶液时已经生成5g碳酸钙,故此时氯化钙已经完全反应,那么m=5g。
(4)根据数据可知,前10g碳酸钠溶液加入没有沉淀,之后每10g碳酸钠溶液对应1g沉淀,到60g碳酸钠溶液加入沉淀完全;故向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时产生的沉淀的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的变化曲线为: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