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共4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共4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7 13:1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情境导入
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游览洞庭湖,留下许多歌咏洞庭湖秀丽景色的诗篇。今天,让我们乘洞庭之舟,与诗人张孝祥一起领略美景,抒发情怀……








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
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作者简介
张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奠基人之一。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他为人直率坦荡,气魄豪迈,作词时笔酣兴健,顷刻即成。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
写作背景
小结上阕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府、静江府、潭州等地的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次年在芜湖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写作背景
张孝祥从初登政治舞台起,就鲜明地站在主战派一边,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反对屈辱的“议和”,曾两度被朝中投降派弹劾罢职。乾道二年八月,他罢官北归,路过洞庭湖,写下这首著名词篇。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时年35岁。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qióng田三万顷,着zhuó我扁piān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yì西江,细斟zhēn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xián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
风势
镜子
美玉
附着,即漂浮
洁白的月亮
银河
里里外外
月光
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稀疏
泛舟
青色的水
舀水
长江
谁过? 什么时候过? 怎样过?(交通) 为什么过?
过洞庭时作者样子如何? 过洞庭时 看到什么? 过洞庭时 想到什么? 过洞庭时
做了什么?
张孝祥
近中秋
着我扁舟一叶
罢官北归,途经洞庭。
短发萧骚襟袖冷
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
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


怀





任务一:赏自然之美
让我们乘一叶小舟,观洞庭之景,赏自然之美。结合诗句,说说洞庭湖美在哪里?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近中秋”
“更无一点风色”
“洞庭青草”
美在万里无云、水波不兴
点明地点,照应题目。
点明时间,
秋高气爽。
营造了风平浪静,玉宇澄清的环境氛围。
思考:这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清澈透明。
万顷湖水和一叶扁舟,在一大一小的对比中,展示出洞庭的浩淼和广阔,也衬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比喻
对比
美在明净、开阔
夸张
“三万顷”:极言湖面之广阔。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这几句堪称千古名句,请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妙处。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炼句题”答题规范:
1.解读诗句内涵。
2.明确手法,分析效果。
3.点明意境情感(内容上),分析作用(结构上)。
1.从语言特点出发,把握句法
句子省略,有简洁凝练之美;句子倒装,有波澜起伏之美;
句子对仗,有整齐匀称之美;句子互文,有委婉含蓄之美。
2.从表达技巧出发,鉴赏特别之处
指出诗句的用词、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作用及效果。
3.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明确句子的作用
首句:①开篇点题,统领全诗;②渲染……气氛,为诗歌奠定……基调;③开篇设问,引起后文。
中间句:①过渡句,承上启下;②借景抒情,表达作者……情感。
尾句:①总结全诗/首尾呼应,升华主题;②卒章显志,表达情感;③以景衬情,用某景衬某情;④以景结情,使人沉浸某意境等。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描写方法:工笔、白描、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感官描写(视、听、嗅、味、触)、视角变化(远近、高低、时空等)、衬托、渲染、烘托、列锦(意象叠加)……
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以乐景衬哀情、即事/景抒怀、对写)……
结构技巧: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统领全篇、设置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卒章显志、重章叠句、抑扬结合、以小见大、比兴、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线索、突转、详略、主次……
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借代、用典、通感、双关、对偶/对仗、对比、设问、反问、互文、顶真、反语、叠字/词、反复、呼告……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①该句意思是“洁白的月亮分洒着光辉,天河(与月亮)的倒影都投映在湖面上,天空与湖水里里外外一片澄净清澈。”从秋月写到秋水。
②双关手法:“表里俱澄澈”,词人巧妙地将星月辉映,洁净清朗的洞庭月夜景色与作者澄澈纯净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
③借景抒情:借洞庭清净之景表现自己“肝肺皆冰雪”的高洁情怀。
④表达自己虽因谗言被贬,遭遇困境,但依然保持高洁品德,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美在水天辉映、上下通明
如何理解“表里俱澄澈”?
“表里俱澄澈。”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点明洞庭秋色美就美在“澄澈”上。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
“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凸显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等。
难与君说的“妙处”是指什么?为什么“难与君说“?
①景色美,体验妙。洞庭湖是澄澈的,词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这种美妙体验难以言说。这里不仅是指景,更重要的是指心物相融的美妙体验。所以,此种真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②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赏自然之美
美在万里无云、水波不兴
美在明净、开阔
美在水天辉映、上下通明
澄澈
小结上阕
①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以洞庭湖万里无云、水波不兴的景色,表达自己洒脱与开阔的胸襟。
②以比喻、夸张、对比写湖水的明净和湖面的广阔,小船行于其中,表达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③运用双关,“表里俱澄澈”,既指洞庭湖景光洁透明,也表明表里如一、光明磊落的高洁品质。
悟人格之美
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因遭馋毁而被罢官,北归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结合词的内容,分析作者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理解“孤光自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
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岭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时诗人也无需别人理解,只能与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
“孤光自照”,指词人被贬岭外这一年左右的为官生涯中,自己不同流合污,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怀。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肝肺皆冰雪”:比喻,尽管自己被免职,但仍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这也是词人高洁人格的象征。
美在光明磊落,心无纤尘
思考:这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萧条冷落,这里指头发稀疏。
借代手法,以部分代全体,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
襟袖
萧骚
官场黑暗浑浊,不免有萧条冷落之感。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思考:你读出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哪个字最有表现力?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美在身处风浪,从容沉稳
①“稳”字意为“平稳、沉稳”;
②作者平稳地泛舟于广阔的洞庭湖,只一“稳”字,可见诗人虽遭贬,但仍保持初心,坚持自我,心神无一丝动摇。
③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中的政治风浪安之若素的态度,展现出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和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
品词悟情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尽显豪放之气。
连用三个比喻,运用奇特的想象,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比作美酒,把北斗星比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词人的自信、豪迈及大无畏的浪漫主义精神。
此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请简要赏析。
美在气魄豪迈,境界高远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扣舷”写动作,“独啸”写声音,“不知今夕何夕”表明诗人完全沉醉于一片湖光月色之中。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直抒胸臆。作者此时已经完全沉醉在这湖光山色中,忘情地扣舷独啸,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美在物我两忘,超然物外
赏人格之美
澄澈
美在光明磊落,心无纤尘
美在身处风浪,从容沉稳
美在气魄豪迈,旷达洒脱
美在物我两忘,超然世俗
上片 景之澄澈
下片 人之澄澈
“澄澈” (词眼)
情景交融,
物我两忘。
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说的就是做人要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作者心会的是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








对比阅读
本词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写到洞庭湖,诗人抒发的感情一样吗?请简要分析。
对比阅读
杜诗作者由洞庭湖的壮阔恢宏,联想到自身病老之悲,进而抒发了对国家安危和时局动荡的忧思,有着心系天下的胸怀。

张词通过“悠然”“妙处”抒发了诗人愉快的心情,而“肝肺皆冰雪”“稳泛”“独啸”则彰显了他磊落的胸怀和豪迈气概,以及虽受冷落却依然旷达的气度。

对比阅读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和苏轼的《赤壁赋》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异同。
对比阅读
相同点
不同点
二人均驾一叶扁舟在阔大的水面上畅游,有自由飘逸之感。张孝祥面对美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苏轼面对“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美景有“凌万顷之茫然”之感受,二者均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
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扣舷独啸”表达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而苏文用“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更多地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思想。








《念奴娇.过洞庭》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且难以诉诸言语的句子是“ , ”。
《念奴娇.过洞庭》中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极言湖面之广阔、明净的句子是“ , ”。
《念奴娇.过洞庭》用比喻表达自己光明磊落、肝胆照人的句子是“ , ”。
《念奴娇.过洞庭》写招待客人时所用酒水与酒器都很不凡的句子是“ , ”。
《念奴娇.过洞庭》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来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 , ”。
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
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
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
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 , 。”两句,写词人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
《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万物为友,用奇崛想象之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描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的词句是“ , , 。”
“ , 。”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引出下片抒情,回顾岭海一年。
苏轼《前赤壁赋》有“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则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
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
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
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
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