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期
课题 2.行进间运球
教科书 书 名:人教版义务教育教师用书《体育与健康》3至4年级全一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 出版社
教学目标
1.运动能力:全体学生通过比赛,能了解比赛规则,初步体验用所学的运球动作完成比赛,并发展学生运球能力,提高自身的速度、力量、灵敏。 2.健康行为:学生通过比赛,能与同伴协作学习,并养成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意识。 3.体育品德:全体学生在比赛中遵守比赛规则,正确看待自己的成绩。
教学内容
行进间运球——小篮球行进间运球的比赛运用 教学重点:比赛中的运球能力 教学难点:在比赛中,合理运用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动作
教学过程
课的部 分 教学内容 教与学活动运动负荷 组织形式与要求时间强度 开始部 分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并报告老师。 2.宣布本课内容以及强调在体育课中的安全常规。 教师: 1.教师对学生的精神面貌进行评价; 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 学生快静齐按要求集合 看、听、想结合,清楚本课的内容; 2 60-80次/分钟组织队形: 四列横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 1.快、静、齐的程度。 2.认真听讲的表现。 准备部 分原地拉伸 看信号运球 设计意图: 本课围绕行进间运球,通过看信号,提高学生在运球时候的观察能力,为学生在比赛中的运用,打下基础。教师: 1.学生充分利用篮球场的宽度,根据老师的指令来做出相应的动作 2.评价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不干扰同伴的练习 学生: 1.有序地在场地内进行运球,仔细听老师的评价和提示; 2.模仿老师动作,积极参与。 7 125~135次/分钟组织队形:散点练习 要求: 1.组织准备活动有序。 2.节奏正确,激情活跃 基本部 分一.一对一运球积分赛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技术动作 教学难点:比赛时观察防守位置、场地,寻找到正确的运球方式 问题一:学生在进攻中始终不能通过防守人。 原因:与防守人的距离远、运球的路线错误、不合理的运球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一对一的比赛,让运球同学体验在有人防守下可以灵活运用运球动作。 比赛规则:两个学生一组,在规定的范围内,一人行进间运球通过同伴的防守到达设置的得分区域(攻防同学不违反篮球规则) 二.二对一运球积分赛 教学重点:能够在比赛规则下提高运球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防守下运用所学运球动作突破防守者 问题二:在2对1的比赛中如何可以有效的得分。 原因:场上攻防同学的站位、运球时不观察。 设计意图:通过多打少,进一步的让学生感受在场上有防守球员、无球同伴的情况下,如何运用运球动作与同伴配合,从而发展学生的运球能力。 预计:有部分学生在有一定强度的防守下,会抱球,或者造成违例,提醒孩子们不埋头运球,提前观察防守人的位置以及同伴的位置,提前做到在抱球前或者违例前将球传给同伴或者提醒无球队员主动上来去接球。 比赛规则:在规定的范围内设置一个圆形禁区,攻防三人都不允许进入,只能绕着禁区运球或者移动。两人进攻一人防守,防守者可以用手去抢球,每次进攻15秒,进攻球员通过防守达到指定的得分区域。 三、二对二比赛 比赛规则:规定的场地内设置蓝色圆形保护区,此保护区只能进攻球员进入,当进攻球员进入到保护以后,防守人只能在外进行防守,保护区外防守者正常进行防守。在规定的进攻时间下,遵守篮球规则,得分多者便获胜。 学习提示:在攻防人数一样的情况下,合理运用保护区的规则,运球往得分区域推进的过程中,与同伴相互配合,提前预判防守位置同伴位置。 体能练习:阻力运球 练习规则:两人一组,第一种方式:一人用两手面向同伴肩膀,第二种方式:一人用手拉住同伴的髋部,通过两种方式阻止同伴运球往前,运球学生大力控球,全身协调发力。教师: 1.教师讲解比赛的规则和要求 2.组织各小队到达指定位置 3.评价学生通过防守时,所运用的运球动作 学生: 1.熟悉规则 2.到达指定位置 3.按老师的方法进行体验并思考。 教师: 1.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增加防守的难度以及场地内的人数 2.分组自行挑战 3.教师观察并评价学生在比赛中对于球的控制以及合理利用运球的动作 学生: 1.学生认真倾听,熟悉规则 2.自行尝试练习 3.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适合自己运球动作 教师: 1.讲解二对二比赛的规则,保护区的改变 2.提出对于学生的要求 3.评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 学生: 1.积极参与,敢于挑战 2.内化教师的讲解和要求 教师: 1.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 2.组织各小组开始练习,点评小组练习的效果,规则遵守。 学生: 1.内化练习的规则,做好准备。 2.通过自己的努力,尽最大能力去挑战。 6 8 8 5 145~150次/分钟 150~155次/分钟 160~165次/分钟 155~160次/分钟 组织队形:两人一组 1 2 1 要求: 1.快速、高效开展。 2.互不干扰。 组织队形: A A X 得分区 1 2 1 1.有序进行练习 2.选出适合自己运球动作。 组织形式同上 要求: 1.有序练习,找到适合自己练习的节奏。 2.积极思考老师的提问。 3.总结出的窍门进行挑战。 组织形式 两人一组,散点 要求; 1.认真倾听习惯。 2.相互配合,遵守规则 结束部 分1.放松练习 2.小结本课 3.下课 教师: 1.在音乐伴奏下老师带领学生做放松练习 2.提醒学生深呼吸,放松身体,充分拉伸 3.学习小结,整理器材 4.安排课后练习 5.同学们再见 学生: 1.认真跟老师一起做放松练习 2.按老师的要求做放松 3.认真和老师一起小结本课 4.老师再见 3 120—130次/分钟组织队形:散点站立 要求: 1.完成放松的效果。 2.本课目标的达成。 安全措 施1.课前检查场地、器材有无安全隐患。 2.课前询问有无生病的孩子,提前做好安排。 3.本课为比赛,提前与孩子们沟通注意事项,防止孩子们练习过程中发生冲突。预计负荷平均心率:145次/分钟 运动密度:75% 场地器 材若干个小篮球 教师用球1个 得分牌12个 标志盘、标志垫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