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选择题
1.《陕西通志》载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这一社会现象直致导致了( )
A.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崇祯皇帝自缢而亡
C.吴三桂引清军人关 D.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2.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大宦官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李自成针对以上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 B.均田免赋,发放钱粮
C.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D.攻占北京,北拒满洲
3.明末,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纷纷举行起义。李自成领导的队伍迅速发展成为起义的主力军。其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之一是提出了( )
A.耕者有其田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均田免赋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4.下图是小明制作的学习卡片,图中小明遗漏的①、②内容分别是( )
A.努尔哈赤,皇太极 B.铁木真,忽必烈
C.阿骨打,耶律阿保机 D.康熙,乾隆
5.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温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四起。据此可知,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是( )
A.天灾不断 B.政治腐败 C.土地兼并 D.法纪松弛
6.某同学在探究明朝历史时,收集了下面三幅绘画作品。从中可看出他探究的主题是( )
A.明朝统治者的生活 B.明朝老百姓的生活
C.明朝英雄人物故事 D.明朝灭亡的原因
7.明末农民起义可以说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的“人祸”是指( )
①政治腐败 ②财政危机 ③陕北大旱 ④加派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崇祯帝在临终前写下遗诏:“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材料中的“逆贼”指的是( )
A.安禄山 B.皇太极 C.李自成 D.吴三桂
9. 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 )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吴三桂 D.徐达
10. “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李自成起义
C.黄巢起义 D.黄巾起义
11.下列明末清初发生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吴三桂降清 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③明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 ④李自成逃离北京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12.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朝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军占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清统治者迁都北京
二、填空题
13.李自成起义概况:
⑴起义军提出“ ”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⑵1644年, 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三、材料分析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表
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 7万顷;明熹宗时,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 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 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 1/3。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 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 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 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摘自《豫变纪略》
材料二:起义军起义过程中,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攻占西安后,又以“贵贱均田”及“五年不征”相号召。在河南等地到处传播“不当差、不纳粮”“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等民谣。
材料三:如下图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怎样的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的民谣反映了什么情况?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列举材料三中①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材料三中②里的“他”指谁?
15.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然而,因种种原因,使它逐步走向覆亡。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皇帝一览表。
皇帝 在位时间 皇帝特点
明武宗 1505-1521年 好玩乐
明世宗 1521-1566年 好神仙
明穆宗 1566-1572年 懒惰
明神宗 1572-1620年 奢侈
明光宗 1620年 在位约一个月
明熹宗 1620-1627年 好木工
明思宗 1627-1644年 多疑惑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土地集中情况。
时期 土地集中情况
明神宗时 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顷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材料三: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了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先后投奔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材料四: 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
材料五:1644年,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 又从关外杀进来一个皇帝。
(1) 从材料一、二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材料三中的口号与材料二中的现象有何联系
变式:材料四中的现象与材料三中的口号又有何联系
(3)材料五中自杀的皇帝和逃跑的皇帝分别指谁 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是哪一民族的首领
16.17世纪中期的中国,硝烟弥漫,出现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战乱和动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时,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的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材料二: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了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先后投奔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材料三:“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材料四: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又从关外杀进来一个皇帝。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均田免赋”的含义。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不同史实之间有什么关系
(3)材料四中“自杀的皇帝”是谁,他的死宣告了什么 “逃跑的皇帝”是谁,他的结局如何 “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是谁,他是哪一民族的首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陕西通志》载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这一社会现象直接导致了李自成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其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成为起义的主力,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豪强富户占有大量土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这种局面,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并且为穷苦人民发放钱粮,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严明军纪,不许妄杀 ,不是针对土地问题提出的,不符合题意;
C.建立政权,国号大顺,不是针对土地问题提出的,不符合题意;
D. 攻占北京,北拒满洲 ,不是针对土地问题提出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识记李自成提出的解决方法回答。
3.【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末,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纷纷起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他领导的队伍迅速发展成为起义的主力军,故C符合题意;
孙中山最先提出耕者有其田,陈胜吴广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解析】【分析】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1636年,他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A项努尔哈赤,皇太极分别是图中小明遗漏的①、②内容,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示意图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清建立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清朝的建立时间和人物。
5.【答案】A
【解析】【分析】据材料“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温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四起”可知,整个明末灾害不断,且气温下降,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A项天灾不断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准确解读材料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说明明末政治腐败,统治者贪图享乐,明代《流民图》说明明末农民生活艰难,被迫流亡,“李自成像”说明的是明末爆发了农民起义;从所收集的作品看,他探究的主题是明朝灭亡的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其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成为起义的主力。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ABC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他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灭亡的原因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朝衰亡的原因和史实。
7.【答案】B
【解析】【分析】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广大农民纷纷起义。①②④正确,其中的“天灾”是指陕北大旱错误,排除。
B项①②④是其中的“人祸”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自成起义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李自成提出“均钱免粮”口号的作用。
8.【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赋税沉重,加上陕西北部连年灾荒,李自成发动起义,提出“均田免赋”口号;1644年,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4月,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明代末帝崇祯自缢。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起义最后失败。故材料中的“逆贼”指的是李自成。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李自成是材料中的“逆贼”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灭亡的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朝的衰弱与灭亡。
9.【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明朝灭亡”“山海关”“引清军入关”“夹击李自成”等信息可判断出应该是吴三桂,结合所学可得出,在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在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并与其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导致其失败,C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徐达为明朝开国功臣,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的关键是准确明末清初的历史。
10.【答案】B
11.【答案】C
【解析】【分析】A:②①③④排序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B:①②③④排序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明朝灭亡以后,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44年4月,李自成率军占北京,崇祯自缢,明王朝被推翻了;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所以按时间先后排序为②③①④,C项符合题意;
D:③②①④排序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明末清初发生的历史事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B
【解析】【分析】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1644年4月,李自成率军占北京,崇祯自缢,明王朝被推翻了,B项符合题意;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清统治者迁都北京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灭亡的标志,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均田免赋;李自成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故答案为:
均田免赋;李自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李自成起义相关知识的掌握。
14.【答案】(1)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农民流离失所;官府不断加派赋税,农民生活困苦。
(2)材料二中的民谣反映了李自成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原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符合人民的要求;李自成 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得到人民拥护。
(3)材料三中①人物是努尔哈赤,他基本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材料三中②里的“他”是指皇太极。
【解析】【分析】(1)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时,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反映了明朝末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致使农民流离失所。材料一“(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反映了明朝末年官府不断加派赋税,农民生活困苦。(2)材料二中的民谣“不当差、不纳粮”“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反映了李自成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起义军英勇善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3)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定都赫图阿拉,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汗位,改女真为满洲。1636年,他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故答案为:(1)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农民流离失所;官府不断加派赋税,农民生活困苦。
(2)材料二中的民谣反映了李自成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原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符合人民的要求;李自成 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得到人民拥护。
(3)材料三中①人物是努尔哈赤,他基本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材料三中②里的“他”是指皇太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存在的社会问题,李自成起义,清朝的建立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存在的社会问题,李自成起义,清朝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15.【答案】(1)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皇帝沉迷亨乐,疏于朝政;土地兼并严重。
(2)由于材料二中土地兼并严重,所以材料三中李白成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变式:由于材料三中“均田免赋”的口号符合农民要求,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所以才出现材料四中李自成受到农民欢迎的现象。
(3)崇祯:李自成。满洲(或满族)。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皇帝一览表”可知,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皇帝沉迷亨乐,疏于朝政。根据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土地集中情况”可知,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
(2)根据材料三“均田免赋”和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材料二中土地兼并严重,所以材料三中李白成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3)根据材料五“1644年,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 又从关外杀进来一个皇帝。”和结合所学可知,1644年4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崇祯皇帝自缢,明王朝被推翻了。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当时的皇帝是清朝顺治皇帝,是满族人。
故答案为:
(1)信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皇帝沉迷亨乐,疏于朝政;土地兼并严重。
(2)联系:由于材料二中土地兼并严重,所以材料三中李自成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变式:由于材料三中“均田免赋”的口号符合农民要求,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所以才出现材料四中李自成受到农民欢迎的现象。
(3)自杀的皇帝:崇祯;逃跑的皇帝:李自成。民族:满洲(或满族)。
【点评】本题以五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明朝灭亡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回答。
16.【答案】(1)明末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均田免赋”就是要平均分配土地,免除赋税。因为有了材料二中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所以才有了材料三中百姓热烈欢迎李自成起义军的情况,二者是因果关系。
(3)“自杀的皇帝”是指明朝崇祯皇帝,他的死宣告了明朝的灭亡。“逃跑的皇帝”是指李自成,他领导的起义最终失败。“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是指清朝顺治皇帝,他是满洲的首领。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时,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的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可知权贵王室大量占有土地,反映了明朝末年土地兼现象非常严重。
(2)含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免赋”就是要平均分配土地,免除赋税。
根据材料三“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自成“均田免粮”反映了人民对土地和废除赋税的愿望,使农民起义获得了人民的支持,由此可知,正是因为有了材料二中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所以才有了材料三中百姓热烈欢迎李自成起义军的情况,二者是因果关系。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社会动荡,朝代更替,斗争激烈,所以“自杀的皇帝”是指明朝崇祯皇帝,他的死宣告了明朝的灭亡。“逃跑的皇帝”是指李自成,他领导的起义最终失败。“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是指清朝顺治皇帝,他是满洲的首领。
故答案为:
(1)明末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均田免赋”就是要平均分配土地,免除赋税。因为有了材料二中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所以才有了材料三中百姓热烈欢迎李自成起义军的情况,二者是因果关系。
(3)“自杀的皇帝”是指明朝崇祯皇帝,他的死宣告了明朝的灭亡。
“逃跑的皇帝”是指李自成,他领导的起义最终失败。
“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是指清朝顺治皇帝,他是满洲的首领。
【点评】(1)本小题考查了土地兼并现象,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与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关键有效信息,结合学生自身知识积累,即能得出正确答案。
(2)本小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末李自成起义的“均田免赋”,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均田免赋”提出的时代环境,结合材料理解运用。
(3)本小题考查了明末清初,改朝换代,政权变更的历史现象,是对学生基础识记的检测,解题关键是掌握明清之际朝代更替方面的基本史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