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 小升初语文备考真题重组卷 部编版
一、选择题
1.(2023·河南驻马店·小升初真题)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落难(nàn) 确凿(zāo) 触目伤怀(cù) 长吁短叹(xū)
B.称职(chèn) 勾当(gōu) 百鸟啾啾(jiū) 大彻大悟(chè)
C.嗤笑(chī) 倒坍(tā) 一抔黄土(póu) 苦心孤诣(yì)
D.绮丽(qí) 执拗(niù) 影影绰绰(chuō) 味同嚼蜡(jué)
2.(2023·河南南阳·小升初真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恍然大悟 狂风怒号 应接不暇 众星拱月
B.囫囵吞枣 技高一愁 一丝不苟 震天动地
C.排山倒海 无影无踪 滔滔不决 不解之缘
D.窃窃私语 自做自受 兴高采烈 悬崖峭壁
3.(2023·河南南阳·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涛的幽默表演逗得我哄堂大笑起来。
B.他是校篮球队主力,技术很好,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球。
C.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课堂上我听得入了迷,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
4.(2023·河南驻马店·小升初真题)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我们已从幼稚的孩童成长为翩翩少年。________明天就要毕业,_________我们不会忘记这六年成长的点点滴滴:我们_______记得老师的谆谆教诲,__________记得同学间的深厚友谊。无论何时何地,________母校一声召唤,我们_________会立刻投入她的怀抱。
A.因为 所以 不仅 还 不管 都 B.虽然 但是 不仅 还 只要 就
C.因为 所以 不管 都 只要 就 D.虽然 但是 只要 就 不管 都
5.(2023·河南漯河·小升初真题)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
B.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C.“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
D.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们俩了。”
6.(2023·河南信阳·小升初真题)下列各项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二、书写
7.(2023·河南驻马店·小升初真题)看拼音,写词语。
三、填空题
8.(2023·河南平顶山·小升初真题)看拼音,写词语。
(1)平时要尽力解决学习中的(yí wèn) ,(bì miǎn) 把希望(jì tuō) 在一蹴而就上,这种想法已经被(zhèng shí) 是行不通的。
(2)对待错误要进行(chè dǐ) 的(pī píng) ,这样才能有利于改正。(hán hú) 其辞,(wéi kǒng) 别人下不来台,这样的做法与想法都不合适。
9.(2023·河南南阳·小升初真题)日积月累,按所学内容填空。
(1)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时光匆匆而过,一去不复返,这让我想到了《长歌行》中的名句“百川东到海, ”和朱自清写的“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如薄雾, ”;感谢老师的教导,当我做事钻牛角尖时,老师用“穷则变, ,”教导我要学会通融、屈伸;当我因犯错而受到批评时,老师又会用“,忠言逆耳利于行”来劝诫我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与同学分别在即,我不禁想到用高适《别董大》中的“ , ”表达对朋友的劝慰。
(2)读书相遇伟大的品格。郑燮用“千磨万击还坚劲, 为表达坚定的意志;于谦用“粉骨碎身浑不怕, ”书写坚贞不屈的品格,他们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榜样。
(3)一年之计在于春,很多诗人为春天写下最美的诗篇,韩愈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 ”,这是早春的朦胧;白居易赞道“日出江花红胜火, ”,这是春的灿烂;黄庭坚问道“ ,唤取归来同住”,这是对春的迷恋。
(4)日初出大如车盖,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使弈秋诲二人弈, ,惟弈秋之为听。
四、句子训练
10.(2023·河南驻马店·小升初真题)按要求完成练习。
(1)难道坚持阅读并积累好词好句,不能提高写作水平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下面一段话。(一处错字,一处错标点符号,两处语病)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盛名。书中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等众多人物性格,内容生动有趣,让人读了爱不失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失足”一词的不同意思造句。
①行走时不小心跌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喻人堕落或犯严重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一走,我就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蒙上头,大气都不敢喘。(仿照例句,运用动作描写表现某种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11.(2023·河南平顶山·小升初真题)综合实践。
毕业在即,光明小学六年级(1)班准备开展一次“难忘童年,惜别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邀请你参与进来。
(1)【制做班级纪念册】①请你给纪念册起一个别致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准备为班级纪念册设计哪几个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毕业联欢】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难忘童年,惜别校园”毕业联欢会拟写一段结束语。(不少于5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情赠言】面临分别,请你写几句话送给你的老师或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2023·河南南阳·小升初真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家徽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兄弟四个,个个都是人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里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着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兄弟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来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厨房的旮旮旯晃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兄弟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这时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来,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得残废不可。”
④贼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吧,它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些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⑤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⑥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马上他醒悟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⑦自此以后,我家门环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着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⑧于是,我们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家徽。
12.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主要情节,完成填空。
——放贼——送鱼—— .
1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第二自然段提到“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兄弟四个,个个都是人高马大的男子汉”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些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全文,说说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言文阅读
(2023·河南驻马店·小升初真题)材料一 读书要三到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 )(1)暗记,只是要多诵数( )(2)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6.在(1)(2)(3)处填入合适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qiǎng shù xiàn B.jiàng shǔ jiàn C.qiáng shū xiàn
17.“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出自( )
A.宋代·朱熹 B.宋代·欧阳修
C.《三国志》 D.唐代·颜真卿
18.根据文意理解文言词。
余:( ) A.我 B.余数 C.剩;多余 D.姓
尝:( ) A.曾经 B.姓 C.经历
八、书面表达
19.(2023·河南平顶山·小升初真题)习作百花园。
人说“睹物思人却物是人非”,在你的心中,一定也有一样珍贵的东西,令你看到它就想起生命中一个对你很重要的人,他或许是朋友,或许是亲人,或许是陌生人……
请以“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卷面整洁,书写规范;
②内容真实、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不少于45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触目伤怀(cù)——chù;
B.勾当(gōu)——gòu;
C.倒坍(tā)——tān;
D.绮丽(qí)——qǐ,影影绰绰(chuō)——chuò,味同嚼蜡(jué)——jiáo。
故选D。
2.A
【详解】考查字形易错字。
B.技高一愁——技高一筹。
C.滔滔不决——滔滔不绝。
D.自做自受——自作自受。
故选A。
3.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形容一个人不合适。
B.随心所欲:随:随着;欲:想要。意思是指随着自己心里想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多含贬义。
C.聚精会神: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用来形容集中精神,专心一意。
D.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故选A。
4.B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
虽然……但是……:表达转折关系。
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
只要……就……:表示条件关系。其中 “只要”是“就”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不管……都……表示条件关系,表示的是“无条件”,即无论出现什么条件,结果都只有一个。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句子“明天就要毕业”与“我们不会忘记这六年成长的点点滴滴”之间是转折关系,应使用关联词“虽然……但是……”;
句子“记得老师的谆谆教诲”与“记得同学间的深厚友谊”之间是递进关系,关系更近一层,故应使用关联词“不仅……还……”;
句子“母校一声召唤”与“我们会立刻投入她的怀抱”之间,前句是后句的充分非必要条件,表示条件关系,应使用关联词“只要……就……”。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
A.“……”“等等”都表示省略,使用一项即可,故可以去掉省略号。
C.提示语在中间,“想”后用逗号。
D.引语在后面,提示语在前面,应在提示语后面加上冒号。
故选B。
6.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沙比作雪,把月比作弯钩。解释: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故选B。
7.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同时注意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写在田字格中间四周留白,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其中“戒、熬、颤、徊、喊、峻、绑”容易写错,注意书写。
8. 疑问 避免 寄托 证实 彻底 批评 含糊 唯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疑、避、托、底、糊、唯”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何时复西归 被微风吹散了 被初阳蒸融了 变则通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任尔东西南北风
要留清白在人间
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来江水绿如蓝 若有人知春去处 及其日中如探汤 其一人专心致志
【详解】考查诗句理解。
(1)出自汉乐府的《长歌行》,注意“川、海、复、西、归”等字的书写笔画。
出自朱自清的《匆匆》,注意“薄、雾”等字的书写笔画。
“穷则变,变则通”的意思是事物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必然有所变化,变化则能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高适的《别董大》,注意“愁、己”等字的书写笔画。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注意“磨、击还、劲”等字的书写笔画。
“粉骨碎身浑不怕,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明朝于谦的《石灰吟》,注意“骨、碎、浑”等字的书写笔画。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注意“润、酥、遥、无”等字的书写笔画。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注意“胜、绿”等字的书写笔画。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注意“若、处、唤”等字的书写笔画。
(4)“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出自《两小儿辩日》,意思是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5)“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出自《学弈》,意思是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
10. 坚持阅读并积累好词好句,一定能提高写作水平。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盛名。书中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等众多人物形象,内容生动有趣,让人读了爱不释手。 小亮失足,幸亏叔叔及时拉住他,才没有使他滑到。 对失足青少年,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关心。 过生日的时候,我得到了期盼已久的玩具。我不停地挥舞着新玩具,迫不及待地蹦蹦跳跳到小伙伴家里,向他们炫耀。
【详解】(1)本题考查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反问句改陈述句: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最后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去掉。
故改句子为:坚持阅读并积累好词好句,一定能提高写作水平。
(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标点符号错误,“西游记”是书籍,要用书名号。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法令、歌曲等的名称。
搭配不当,《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其中一部,应在“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后加“之一”。
搭配不当,“唐僧、孙悟空”是人物形象,不是性格。
错别字,“爱不失手”应改为“爱不释手”。爱不释手:形容很喜欢,舍不得放手。
(3)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①行走时不小心跌倒,可造句为:那只小鹿失足掉落了悬崖。
②比喻人堕落或犯严重错误,可造句为:一次失足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结合题干中“打”、“钻”、“蒙”都是动词,体现了害怕的心情。
可仿句为:望着奥运赛场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我紧握拳头,不停地挥动手里的小红旗,心中暗想:此生身在华夏是多么幸福!
11. 岁月如歌或葱茏时光或匆匆那年 留影珍藏、才艺集萃、毕业赠言、所获荣誉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聚。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即将启程,登上“未来号”高铁,迎接灿烂的未来! 亲爱的老师,几年来是您带领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是您引领我放飞理想。即将分别,我想对您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实践。
(1)①根据班级特点写一个有创意的、别致的班级纪念册名字即可。
示例:《七彩的梦》。
②设计内容可以根据班级特点和班级活动、荣誉等方面来写。
示例:我准备为班级纪念册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班级简介、照片墙、班级活动。
(2)围绕“难忘童年,惜别校园”写一段结束语即可,注意语句通顺,表达出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
示例:记忆的长河中,我们留下一长串欢笑与悲伤的浪花,未来的天空里,回忆和思念是一片飘逸动人的彩霞。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再见了!
(3)围绕对老师的感恩和同学之间的友情表达情感即可。
示例:一起欢笑,一起歌唱,一起紧张,一起备战的日子,化作零碎的星星,点缀着我空白的青春纪念册。不会忘记,花开的瞬间,闪烁着你们这群可爱的精灵的身影。
12. 捉贼 刻鱼 13.“人高马大”指人身材高大健壮,说明父亲兄弟四个人有足够的力量制服贼人,为下文贼人被发现时的恐惧做了铺垫。 14.“塞”为动词,表示直接把东西放进别人的衣服里,在这里写出了祖父对其帮助真诚,同时也写出了祖父担心别人看见,怕其无法离开的心理,表现了祖父对人的宽厚和怜悯。 15.①从他能知道贼人藏身,就能看出祖父是一个经验老道、细心睿智的人。②祖父是一个为人宽厚的人。不但没有把贼送官,还放走了贼,并且塞给其铜钱,让他改邪归正。
【解析】12.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本文主要描写的是父亲小时候夜间起来小解时,发现一个偷窃的贼人窜进厨房,于是兄弟几个起来捉贼。后来祖父不但放走了贼人还塞给贼一串铜钱,让他今后做个小生意,不要再做贼人。贼人的后代为了报恩,一直给父亲家送鱼。后来我家就把鱼刻在门上,作为家徽。
故文章的主要情节是:捉贼——放贼——送鱼——刻鱼。
13.考查句子理解。
“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兄弟四个,个个都是人高马大的男子汉。”句子中的“人高马大”指人身材高大健壮,与下文贼人的瘦小形成对比,从而说明父亲兄弟四个人有足够的力量制服贼人,为下文贼人被发现时的恐惧做好了铺垫。
14.考句子理解。
结合第④自然段“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些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句子中的“塞”为动词,表示祖父直接把钱塞进了他,写出了祖父对他真诚帮助,同时也写出了祖父担心别人看见,怕其无法离开的心理,表现了祖父对人的宽厚和怜悯。
15.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结合第③自然段“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可知他能知道贼人藏身之处,说明祖父是一个经验老道、细心睿智的人。②祖父是一个善良、慈悲、善于教育后代的人。当祖父知道送鱼是贼的报恩方式后,担心吃垮人家,便在门板上刻下鱼代替送鱼。结合第④自然段“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些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可知祖父不但放走了贼,还塞给其铜钱,让他改邪归正。说明祖父是一个宽厚的人。
16.A 17.A 18. A A
【解析】16.考查词语的字音。
通读文章,结合句子语境分析。不可牵强暗记:不可以勉强硬记。强:勉强,读音:qiǎng;多诵数遍:多读几遍。读音:shù;其义自见:它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见:显现,读音:xiàn。
17.考查文章作者。
出自宋代朱熹。“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意思是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18.考查字词解释。
结合文章理解句子,再解释词语。“余尝谓”意思是我曾经说过。“余”是我的意思;“尝”是曾经的意思。
【点睛】参考译文:凡是读书,必须要读得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读书的遍数多了,它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急迫最要紧。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19.例文:
美好的回忆
每个周末,只要我一有空,就会习惯性地拿出珍藏已久的相册,它虽然已经不是崭新的了,但它可是我的宝贝哦!因为它能勾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这次也不例外,我又不由自主地拿出了它,细细地回忆着,品味着其中的每一个场面——这张照片令我重温到童年的快乐、自由。
这张照片是我八岁那年拍的,照片上的迷人景色虽然已经相隔了四年之久,但是在我的脑海之中仍然是记忆犹新。那是凉风习习的秋天,我们几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突发奇想去郊外野餐,妈妈陪着我们一起来到了“世外桃源”。等我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太阳正慢慢地从西方落下,晚霞满天,朵朵浮云像块块红绸,微风拂过我们的脸庞,那轻柔的风没有冬天狂风的刺骨,也没有春天的那种泥土味,而是那样的舒服!一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稻地就宛如是一片金黄的汪洋,翻滚着浪花。当时幼稚的我们,一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都兴奋极了。因为我们每天生活在被汽车尾气污染的、热闹而喧哗的、人潮拥挤的城市之中,但是这里却是和城市中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空气新鲜极了,周围又是那样的安谧!于是我们在火红火红的枫树下玩捉迷藏,丢手绢;在河塘里捉鱼、摸虾;用草编制成戒指……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我们是那样的无忧无虑,我们是那样的天真烂漫……
看到照片中的我们,手拉着手在枫树下,笑得是那样的自然,丝毫没有拘束,笑得是那样的甜美,心中满是愉快!在夕阳照耀下,脸蛋上都泛起了一道道红晕!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本次作文为命题作文,要求以“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作文。人说“睹物思人却物是人非”,在你的心中,一定也有一样珍贵的东西,令你看到它就想起生命中一个对你很重要的人,他或许是朋友,或许是亲人,或许是陌生人……结合自己,选取对你有意义,印象深刻的去写。写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最后总结,照应前文。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开头:开门 见山,开篇点题,交代背景。
中间:详细叙述事件,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重抓住细节,突出人物特点。要把人写真,除了对写作对象进行语言、行为和外貌的描写外,有时还要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结尾:首尾呼应,写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收获或是再次抒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