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小升初语文备考真题重组卷 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意思及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掺和(huo) 无济于是 通国之善弈者(通过)
B.褴褛(lǚ) 悬崖绝壁 赴汤蹈火(滚开的水)
C.温馨(xīn) 换然一新 固若金汤(汤池,指护城河)
D.呜咽(yàn) 精益求精 山穷水尽(达到极端)
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居高临下 身临其境 B.时鸣春涧中 好雨知时节
C.声泪俱下 面面俱到 D.盈盈一水间 眉眼盈盈处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上,王翔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全班同学为他感到高兴。
B.那些嚣张的犯罪分子终于受到了法律的严惩,真是死得其所。
C.王大爷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实践才能出真知。”
D.百年树人,师恩难忘。我感谢田老师的培育之恩,他却谦虚地说:“我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
4.请为下列语段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
强调背和记,( )限制创造,( )打牢基础。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 )记住了前人的东西,( )可能进一步创新。
A.不是……而是……只要……就…… B.不是……就是……只有……才……
C.不是……而是……只有……才…… D.不是……就是……只要……就……
二、填空题
5.根据拼音写词语。
探索太空lǐng yù( ),是航天人的梦想;dǐ yù( )敌人来犯,是军人的天职;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的zé rèn( )。迎接未来挑战,我们无需pái huái( ),不必kǒng jù( ),众志成城,共谱时代华章。
6.填字成词,并根据语境选择合适。
①全神( )注 ②见微知( ) ③斩钉( )铁 ④追悔莫( )
(1)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的词语是 (填序号)。
(2)我们要有敏锐的眼光,从生活细节中 ,就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填序号)
三、修改病句
7.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发射成功。桂海潮,这位像名星一样的航天英雄,吸人眼球。他来自大山,从小非常特别勤奋刻苦,并在心里埋下一颗探索未知的种子。作为科学家和航天员,他的壮举飞天不仅给了无数追梦者一份奋勇拼搏的榜样力量,所以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天道酬勤》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上面这段话中的错误,可以这样修改:
①将“ ”字改为“ ”字;
②删去“ ”一词;
③将“ ”调至“ ”后面;
④将“ ”改为“ ”;
⑤将“ ”换成“ ”。
四、信息匹配
8.识字学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①饺子 ②搅和 ③忧伤 ④依偎 ⑤宴会 ⑥翻箱倒柜
⑦欣慰 ⑧畅快 ⑨搜集 ⑩端午粽 书籍 心平气和
(1)请你根据提示给上面12个词语梳理和归类(填写词语的序号)。
①与生活场景(事物)有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描写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能抒写生活。上面哪些词语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某个场景?请用一两句话描述出来,至少选用2个不同类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与鉴赏。
《世说新语》①一则
刘义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②,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③,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④读书,有乘轩冕⑤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②锄菜:给菜地锄草。③不异:没有什么不同。
④席:古人的习惯是在地上铺席,坐在上面谈话、读书或做其他事。⑤乘轩冕:乘轩戴冕。
9.下列加点字与文中“又尝同席读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B.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10.文中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句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B.管宁把席子割断,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C.宁可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D.华歆和管宁分开来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11.读完这则小古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词曲鉴赏
阅读并完成练习。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①此身,
不同桃李混②芳尘③。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④万里春。
【注释】①著:放进,置入。②混:混杂。③芳尘:香尘。④乾坤:天地。
12.借助注释,写出画“ ”诗句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读过的哪首诗与《白梅》在表达方法上相同?请写出这首诗其中的两句和这两首诗相同的表达方法。
诗句: , 。
相同的表达方法: 。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
不要抛弃学问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4.这篇文章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仔细阅读文章,思考文章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请梳理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16.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达尔文的例子?如果你来写这篇文章,还会选择什么样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的“眼睁睁”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想表达一份怎样的情感?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书面表达
19.习作。
即将毕业,学校中总有一些人或者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总会让你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感,请写下这份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要求:1.写清楚事情的经过;2.要有真情实感;3.有段落的划分;4.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整洁;5.字数不少于400字;6.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易错字、字词解释。
A.无济于是——无济于事,通国之善弈者(全);
C.换然一新——焕然一新;
D.呜咽(yàn)——yè;
故选B。
2.C
【详解】考查多义字。
A.临:面对/到、来。
B.时:时而,偶尔/时辰。
C.俱的意思都是一并,全,都。
D.盈盈:水清澈、晶莹的样子/美好的样子。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和俗语的理解与运用。
A.摘得桂冠:取得冠军。用来形容王翔在跳远比赛中,恰当。
B.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用来形容犯罪分子的死,不恰当。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认识林中鸟儿的声音。用来告诉我们实践才能出真知,恰当。
D.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意间的举动,竟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用来形容老师谦虚时说的话,恰当。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限制创造”和“打牢基础”之间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结合语境可知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是……而是……”;“记住了前人的东西”和“进一步创新”是条件关系,结合语境可知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有……才……”。
故选C。
5. 领域 抵御
责任 徘徊 恐惧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作答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领域”“抵御”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6. 贯 著
截 及 ③ ②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①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②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
③斩钉截铁:比喻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
④追悔莫及:后悔也来不及了。
(1)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的词语是③“斩钉截铁”;
(2)由句中的“敏锐的眼光”“生活细节”可知该句写要从细节入手,仔细观察,故选②“见微知著”。
7. 名 明 非常/特别 壮举
飞天 所以 而且 《》 “”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①错别字,“名星”改为“明星”;
②重复啰嗦,“非常”和“特别”语义重复,删去其一即可;
③语序不当,“飞天”是修饰“壮举”的,应放在“壮举”前面;
④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不仅……所以……”改为“不仅……而且”;
⑤标点符号不当,“天道酬勤”是一个词语,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8. 饺子 宴会 端午粽 书籍 忧伤 欣慰 畅快 心平气和 搅和 依偎 翻箱倒柜 搜集 除夕夜,一家人围在饭桌旁忙着包饺子,奶奶负责和面,妈妈负责搅和馅料,我和爸爸就负责包饺子。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归类。
同学们在归类词语时要做好相应的标记,以免出错。
①饺子、宴会、端午粽都是生活场景中的事物,书籍是阅读的事物。
②忧伤:忧愁悲伤。
欣慰:高兴而且感到安慰。
畅快:舒畅快乐。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都是描写心情的词语。
③搅和:搅拌。
依偎:紧挨着;亲热地靠在一起。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翻检。
搜集:搜索、收集。都是描写动作的词语。
(2)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题目要求同学们至少选用两个不同类的词语来描述生活场景。
示例:有一天,我发现自己辛苦搜集到的卡片不见了。我连忙翻箱倒柜,最后在放满了书籍的书架上找到了那张卡片。
9.A 10.A 11.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
【解析】9.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尝同席读书的尝意思是曾经、过去。
A.经历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意思是(重耳)艰难险阻,都经历过;尝,试也,尝试,
B.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意思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孩子一起出去玩耍。尝的意思是曾经;
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意思是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尝的意思是曾经;
D.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意思是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尝意思是曾经。
故选A。
10.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宁:管宁;割:割断;席:坐具、坐垫;
句子意思为: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故选A。
11.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结合故事内容,管宁割断席子,说华歆不是自己的朋友,我明白了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建立在共同思想和奋斗目标上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点睛】参考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仍旧挥动锄头,跟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了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12.忽然在某个夜里花儿盛开,清香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13.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托物言志
【分析】12.本题考查诗句翻译,注意结合重点字词分析。
清香发:指梅花开放,香气传播。乾坤:天地。可知,诗句的意思是:忽然在某个夜里花儿盛开,清香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13.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方法的辨析,注意结合细节分析。
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白梅》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学生据此写出自己熟悉的托物言志或运用对比衬托手法的诗句即可,答案不唯一。
14.不要抛弃学问 15.提出赠言 表达希望与祝愿
16.说明做学问要勤奋,要坚持不懈,珍惜时间。鲁迅先生把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写作上,成为文坛巨匠。 17.“眼睁睁”三字写出母校将时刻关注孩子们未来的成就。传达出作者对学员们的殷切期盼,表达了长辈对后代学子的关心和爱护。 18.每个人较大的责任是不断磨练自己,并较终把自己磨练成一个有才能的人。
【解析】14.本题考查的是提取论点。
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所持的观点和看法,一定是一句完整的表示判断的话,不可能是疑问句。一般会在题目,文首或是文末提出或总结得出。文中第①段句子“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提示本文的论点是“不要抛弃学问”。
15.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理解。
细读文本可知,文章第①段句子“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提出作者的观点:不要抛弃学问。然后主要针对第③段“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展开了论述。根据第④段句子“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可知,这个自然段主要谈研究学问的必要性,根据第⑤段句子“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可知,这个自然段主要谈研究学问的可能性。第⑨段“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提出希望。
16.本题考查的是内容理解。
根据第⑤段句子“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可知,作者在这里使用达尔文的例子,是为了回答第③段提出的问题“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达尔文的事例正说明了每天花一点时间看书,日积月累也会取得非凡成就。
如果我们来写这篇文章,选择要能反映争分夺秒研究学问并取得成功的事例。这样的事例有: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十分珍惜时间,他曾给自己拟订出一张工作时间表,把一天24小时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来。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读读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门外语的单词,就是这样掌握的。
17.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理解和情感表达。
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句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具体含义即可。眼睁睁的意思是睁大眼睛去观察的意思。结合第⑨段句子“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可知,这个词语表现了母校对毕业生的关注,从这个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作为校长对毕业生的期盼,关心和爱护。
18.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理解。
联系第⑦段“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可知,所谓“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是说要磨练自己,所谓“成器“就是成为一个有才能,有利于社会的人。可以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角度作答。
只有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才能享受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资格、有自信、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19.例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忆起往事,我不禁落下了泪。这些美好而难忘的回忆,已经成为我人生的收藏,它挥之不去,将永远镌刻在我记忆的深处。
还记得,刚上学的时候,我哭着闹着不去爸爸好不容易把我哄好了,到学校后,一个个陌生的面孔使我害怕起来,我又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哭着哭着,一双宽厚的大手将我抱起来,不知为什么,我觉得有一股温暖涌入我的心中。我渐渐地不哭了,走进了教室……
又想起,那次我玩双杠,一不小心摔在了地上,头摔破了,是您给我的父母打电话,又把我送到了卫生院,到了卫生院之后,您坐在床上陪着我,我看见您那焦急的眼神我的鼻子突然一酸,流下了泪。您看见我哭了,又问:“疼吗?”我摇了摇头。我的父母来了后,您却默默地走了……
忘不了,您那宽厚的手;忘不了,您那开怀的大笑;忘不了,您的一个个笑话;忘不了,您的一首首歌;忘不了,您那严肃的面孔。
再见,敬爱的老师,是您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为我们缔造出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您的哺育恩情,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在你的教导下,我学到了无穷的知识,从无识的小孩变成了懂事的小学生,从幼稚变得成熟,从胆小变得勇敢。谢谢您,我的老师,谢谢您,我的母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选择学校中的一些人或者事,写一篇习作。回忆一下六年中令你难忘的小学生活,打开记忆之门,选—段最难忘而又最美好的镜头,用笔描述出来。无论写什么都要表达出对小学生活的留恋与不舍。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在叙述的过程中,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结构要合理,可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同时要注意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及学到的修辞手法。
开头:开门见山或排比句式开头,点明文章的中心,引出自己的回忆。
中间:具体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些事,中间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详细记叙了事件的过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感受。
结尾:首尾呼应,点明主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