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5课 三大改造
年 级:八年级 学 科:历史(统编版)
1 旧貌新颜: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3 旧厂新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2 旧业新程: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4 沧桑巨变: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能够指出农业改造的原因、方式、结果。
2、通过阅读史料,能够分析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
一、旧貌新颜——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图片来源: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14页)
1950—1952年
(图片来源: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20页)
1953—1957年
农民土地私有制确立
国家工业化逐渐展开
1、原因: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1、原因:分散经营的弊端;农业发展受限;农产品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观看视频,指出西埔村农业改造的方式和结果?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相互协作、取长补短。
农民土地入股,拥有土地所有权。
土地、大型农具及牲畜归国家所有。
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视频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
3、根据材料,概括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带来的优越性?
金额单位(亿元)
材料二 1953-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来源: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24页)
中国农业产量显著提高
是党、国家在农业发展中的一次成功探索
材料一
政策获得农民的广泛拥护与支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实现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毛泽东报喜 。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图片来源: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23页)
(图片来源: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24页)
于文化—黑龙江希勤村党支部书记,1956年光荣当选党的“八大”代表
1、方式:
2、结果: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旧业新程——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
(图片来源: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24页)
三、旧厂新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观察三幅图片,你能提取哪些信息?结合教材知识拓展,完成学习任务三第1个问题。
2、从企业名称看,同仁堂“旧厂新造”的关键一步是什么?反映什么历史现象?
公私合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图片来源:中国北京同仁堂(集体)有限公司官网)
方式: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企业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
农业合作化高潮
政策:和平赎买(在改造过程中,国家通过定息的做法补偿资本家,赎买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实现和平过渡。)
3、根据教材p25,指出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和方式?
原因:建国初期,是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资本家不顾国家民众利益牟取暴利,不法手段,扰乱秩序
材料四 按照当时的政策,每年给予沈莱舟定息5万元人民币,他每个月的工资有人民币1000多 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当时毛泽东主席拿国家干部一级薪水,工资也只有500多元。而当时的一个大学毕业生,经过1年实习,转正后的工资为60元。
——摘编自吴基民《绒线大王恒源祥在公私合营前后》
(注:沈莱舟,上海“绒线大王”——恒源祥创始人。)
材料三 同仁堂合营后……增设了同仁堂提炼厂,通县果园药酒车间,扩建了大栅栏同仁堂门市部,增设了同仁堂第二门市部。到1959年时……职工人数由190人增加到539人……密制丸药140万丸,增加到6864.2万丸虎骨酒由3万斤增加到30.5万斤。
——孙洪群、金永年:《公私合营前后的北京同仁堂》
(注:孙洪群、金永年系北京同仁堂员工。)
4、根据下列材料,归纳公私合营、赎买政策的优越性 ?
创举
国家:工商业得到了发展。
社会:实现了和平过渡,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工人:改善了劳动条件,拥有了劳动保障,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企业家:每年定期可以拿到年息,同时他们也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6年底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发展
公私合营逐步开展
农业合作化高潮掀起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扩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材料五 不少地方在办社中存在着“宁多勿少”、“宁大勿小”、“越多越好”、“越大越好”的错误思想,因而违背农民自愿,胡乱的多办社、办大社,盲目追求公共财产,有的甚至将棺木寿材、老羊皮袄也归了社……
——陈大斌:《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
局限: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四、沧桑巨变——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图片来源: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21页)
(图片来源: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21页)
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的实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经济制度的巨变。
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起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巨变。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继往开来,熠熠生辉的中国制度,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壮美航程;
放眼世界,魅力四射的中国制度,必将为人类制度文明宝库增添璀璨光彩。
思维导图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