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项脊轩志》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2《项脊轩志》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7 16:1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昆山(江苏昆山)人,明代著名散文家。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顺,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讲学二十余年。嘉靖四十四年(1565)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字熙甫,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8岁时,母亲周氏去世;
17岁时,奶奶夏氏去世;
18岁时,写成《项脊轩志》前四段;
20岁时,考中院试第一名,之后参加乡试五次落第;
24岁时,娶了母亲生前为他定亲的女子魏氏;
29岁时,发妻魏氏去世;32岁时,魏氏婢女寒花去世;
33岁时,重新拿出《项脊轩志》,补写最后两段;
35岁时,考中举人第二名,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
43岁时,长子去世;44岁时,继室王氏去世。
48岁时,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备守御,作《备倭事略》等;
60岁时,考中三甲进士;及第后历官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等职,故被称为“归太仆”;
64岁时,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
65岁时,因劳累过度而抱恨病逝。
文题解读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据说有三重意思:
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
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取此名,有怀宗追远之意。
含有“脊梁”的意思,作者自号“项脊生”,也可理解为他想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成为家族中的顶梁柱。
“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 “物”,“志”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
检测:要求:在括号里填上数量词。
( )书斋,
( )情感,
( )变迁,
( )亲人,
( )琐事。
一间
两种
三世
四位
五件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多可喜,亦多可悲。
祖辈,父母辈,自己。
先大母,老妪,亡母,妻子。
修整项脊轩,诸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妻子。
一间书斋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原来的
一丈见方
渗漏
向下
每当
桌子
环顾四周
放置
朝北
得到阳光
超过
光线不明
略微
修缮
从上面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是一间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灰尘与泥土(常从屋顶上)渗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倾注;每次移动桌子,环视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了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它不再从上面漏雨。
一间书斋
前辟四窗,垣【yuán】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名作动 砌上围墙
用来
抵挡
明亮的样子
混杂地
栏杆
增加光彩
摆满
休息 长啸歌吟
静静地独自端坐
离开
每月十五的夜晚
树影摇动的样子
在屋前新开四扇窗户,围着庭院筑起围墙,用来(北墙)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院我又混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有时长啸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端坐着,自然界的各种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却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庭中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优美舒缓,美丽可爱。
一间破屋——项脊轩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狭小
老旧
百年老屋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破漏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阴暗
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明亮
杂植兰桂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风影移动
雅致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幽静
总:珊珊可爱
修缮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一间老屋
在这段,先极力叙述原来的项脊轩的旧、小、漏、暗, 修葺后的项脊轩明亮、不漏和安静,迷人可爱,令人留恋之处,所以说多可喜,改造之喜,不仅仅表现在修葺后的,更表现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十五之夜,月影斑驳,小鸟啄食,生活逍遥惬意、自由自在、怡然自得,项脊轩成为了作者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居所。
改造旧屋之喜
书斋惬意时光之喜
两种情感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状语后置
值得
高兴的事情
悲伤的事情
过渡句,承上启下
“多可喜”承上文对庭院景色的描写,“多可悲”启下文对悲情的描写。
既是文章的文眼,又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在此以前
中间相通
整体
等到
分灶做饭 分家
到处都是
向西
越过
名作动 吃饭
不久后
总共
两次
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和围墙,门和墙到处都是这样。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任务二:为何而悲?
那归有光的“缺憾”有哪些呢 请结合文中具体细节描写细致分析。
提示:诵读、细节、分析情感(朴素的细节描写,动情之处往往在于,它是人的最不经意之处、事的最不宏大之处、情的最不热烈之处、景的最不起眼之处)。
缺憾一:诸父异爨
①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②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①诸父之间生活的分离,情感上隔阂与淡漠。支离破碎
②分家以后矛盾不断,客厅这种接人待物的重要场所,成了家禽栖息地,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南北连通的大家族分崩离析。
无奈悲伤
五件琐事
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曾经
去世的祖母
名作动 喂奶
去世的母亲
对待

内室
经常
你的
表修饰
一一回答
完成
这里
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译文】老婆婆常对我说:“那里,曾是你母亲站立过的地方。”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
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在门外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归有光8岁丧母,借老妪之口来缅怀去世的母亲,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归有光的姐姐在襁褓之中呱呱哭泣,娘亲此时在屋子西面的内室不能见到孩儿,但却急切地手扣门扉对女儿嘘寒问暖——是冷了,还是饿了?一个动作、一句话,刻画了一个慈母形象,这一细节准确传达了母亲对子女的深切关怀和厚爱,同时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
缺憾二:
慈母早逝
五件琐事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hé】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十五岁
探望
你的
整天
很像
等到

关闭
名作动 产生效果
成功
一会儿
名作动 上朝
将来
应当
大声呼号
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取得功名,这孩子成功,大概是可以期待的吧!”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瞻视回顾先人留下的(痕迹)旧物,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言语举止 心情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语气亲切而风趣,既含疼爱之情,又有赞许之意
以手阖门
动作轻微,生怕打扰到孙儿。对孙儿的关切之情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忧虑中充满殷切希望,高兴之中又稍带有几分伤感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对孙儿的勉励、期待之情。情意真诚,嘱咐庄重
缺憾三:祖母厚望
五件琐事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牗【jiōng 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原来

关闭
窗户
凭借
总共
能够
被焚烧
大概
【译文】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要从轩前经过。我关上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第三段是补叙,非常简略,写了几件事?又有何作用?
“以足音辨人”和“轩四遭火而未焚”两件事。
“能以足音辨人”照应前文,既突出了小轩的寂静清幽,又同分家后的纷乱隔膜形成鲜明对比,使“竟日默默于此”显得非常合理。
写小屋四次遭火而未焚,更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以及对小屋的深厚感情。
缺憾四:遭火未焚
五件琐事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原来
嫁到我家来
时常
有时
写字
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没有精神寄托

形制
转述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 ”
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
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名作状 亲手
高高挺立的样子
伞盖
文章结尾,贵有余味,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是人非,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意浓。
缺憾五:爱妻逝世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村上春树
透过那郁郁葱葱的枇杷树就知道它承载了多少思念
简单的几笔,就“让思念变得可数,让时间有了度量。”
①暗示时光流逝。“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今已”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发生了变化。
②借物抒情,融情于景,抒发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的感伤。作者看到树,自然想到种树之人,想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如今物犹在,人已去。作者明写树,实则借物抒情,化无形的相思为有形之物,寄托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
③以景结情。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生前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死后
妻子离世,室坏不修
补记:怀念亡妻

小结第4—5段
悲何事? 悲何情?
一悲 诸父异爨
二悲 先妣问儿
三悲 大母赠笏
四悲 回忆亡妻
四件悲事
家道中落
年幼失母
期待成空
爱妻远逝
修葺后:
狭小
破漏
昏暗
不漏
生机勃勃、焕然一新
修葺前:
多可喜
多可悲

①诸父异爨
②老妪忆母
③祖母励志
( 侧面描写)
( 细节描写 )
( 正面描写 )

补写亡妻
① 忆往事:幸福和谐、伉俪情深。
② 写 景:枇杷如盖,以景结情
回顾全文的思路及情感
明亮
幽雅
项脊轩志


人事变迁
④闭门苦读,遭火未焚



反衬


环境
襁褓(qiǎnɡ bǎo) :
孩提:
总角 垂髫(tiáo) :
豆蔻年华:
及笄(jī) :
束发:
加冠,弱冠,甫冠:
未满周岁的婴儿
两三岁的儿童
幼年的儿童
十三四岁的少女
十五岁的少女(女子成年)
男子十五岁
男子刚成年20岁
「年龄相关的文化常识」
「年龄相关的文化常识」
而立;不惑;知天命:
花甲:
耆(qí) :
古稀:
耋(dié) :
耄(mào ):
期颐:
男子30、40、50岁
六十岁
六十岁以上
七十岁
七十到八十岁
八十岁到九十岁
一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