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同步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出现的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在学生学过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知识的延伸。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中主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学生要学会掌握。
1.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2.教学中要注意加强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通过类比、类推理顺思路。
3.根据学生学段特点,教学中应开放探究,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
1.结合实际情境理解题意,把折扣、成数、税率、利率问题转化成一般的百分数应用题。
2.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1.把折扣、成数、税率、利率问题转化成一般的百分数应用题。
2.找准单位“1”的量,借助线段图直观理解,区别数量关系。
找准单位“1”的量,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折扣1课时
成数1课时
税率1课时
利率1课时
合理购物1课时
生活与百分数1课时
第1课时 折扣
课本P8。
1.初步了解折扣的作用,理解打折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百分数。
3.理解原价、现价和折扣之间的关系,能解决生活中和折扣有关的问题。
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理解折扣和百分数的内在联系。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一段春节期间人们到商场购物的视频,看完后要求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2.围绕视频内容自由提问,板书标题。(板书标题:折扣)
二、探究新知
1.折扣的含义。
(1)课件出示主题图。(P8商场促销的主题图)
(2)主题图上呈现的是什么地方的生活场景?有何感想?
(3)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4)根据刚才的探索,你认为“折扣”是什么意思?九折、八五折各表示什么?
(5)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板书:
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九折表示十分之九,也就是百分之九十。
八五折表示十分之八点五,也就是百分之八十五。
2.教学例1。
(1)课件出示问题(1)。
①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②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原价×85%=实际售价
③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80×85%=238(元)
答:买这辆自行车用了238元。
(2)课件出示问题(2)。
①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打九折出售”怎么理解?以谁为单位“1”?
②学生试算,独立列式。
③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第一种算法:原价160元减去现价,就是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160-160×90%=160-144=16(元)
第二种算法:原价160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
160×(1-90%)=160×10%=16(元)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知道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0%。
3.总结归纳。
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解答的一些折扣的问题,你能总结出于折扣问题相关的一些量以及它们的关系吗?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现价=原价×折扣(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P8“做一做”。
2.完成课本P13第1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有多种问题,给学生提供交流自己想法的机会。
四、课堂小结
在处理折扣问题时,关键是理解折扣的含义,然后把折扣转化成百分数,再按照解答百分数问题的方法去解答。同学们,通关今天的学习,这些你们都掌握了吗?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P13第2、3题。
第2课时 成数
课本P9。
1.理解成数的意义,以及成数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2.能应用成数进行简单实际问题的计算,进一步提高百分数有关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理解成数的意义,能进行生活中有关成数问题的计算。
理解成数应用题的实质,并能快速将其转化为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一、情境导入
1.(1)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种小麦比去年多百分之几?
(2)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草地,去年收白菜10吨,今年比去年多收了25%,今年收白菜多少吨?
学生独立完成。
2.多媒体出示报纸上有关农业的报道,如:“今年我省小麦比去年增产二成”……
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成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成数)
二、探究新知
1.成数的含义。
(1)课本P9上半部分内容。
(2)阅读口答。
“一成”是十分之( 一 ),改写成百分数是( 10% )。
“三成五”是十分之( 三点五 ),改写成百分数是( 35% )。
(3)“某品牌的汽车出口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中“增加三成”是什么意思?“某铁路货运量比去年增加两成”中“增加两成”是什么意思?
2.教学例2。
(1)多媒体出示P9例2 。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问:①“节电二成五”是什么意思?
(就是今年比去年节约用电25%)
②谁是单位“1”?(去年用电数)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在列式计算时,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学生可能会说两种计算:
①350-350×25% =262.5(万千瓦时)
②350×(1-25%)=262.5(万千瓦时)
重点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成数的概念和折扣类似,几折表示百分之几十,而几成也表示百分之几十。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呢些关于成数的知识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P13第4、5题。
第3课时 税率
课本P10。
1.初步了解税收的作用,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计算应纳税额。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理解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掌握解决应纳税额及税率等实际问题的方法。
一、情境导入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板书课题:税率)
问: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某小规模纳税企业要按应纳税销售额的3%缴纳增值税。该企业10月份的应纳税销售额是30万元,10月份应缴纳增值税多少万元?
1.读题,理解题意。
问:题中的30万元、3%、应缴纳增值税分别指的是什么?
强调:3%是指应缴纳增值税是营业额的3%。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30×3%=0.9(万元)
答:10月份应缴纳增值税0.9万元。
3.问: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引导学生说,教师及时指导)
4.归纳: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10“做一做”。
学生读题后,指名分析题意。
四、课堂小结
各种形式税收的应纳税额都等于收入中的应纳税部分乘税率。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这一类问题你们都掌握好了吗?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P14第6、7题。
第4课时 利率
课本P11。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正确理解概念,解决与利息有关的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
你们到银行去存过钱或取过钱吗?这里有一段银行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的录像,想看一看吗?
播放录像,内容是几位小朋友在银行存钱、取钱的情境。在录像中,通过画面和声音,突出存入时间、金额、取款的本金、利息等。
问:看了这段录像,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围绕录像内容自由提问,最后教师提出: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系。
(板书课题:利率)
二、探究新知
1.理解相关概念。
(1)学生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P11,不理解的内容可在小组讨论或做上记号。
学生看书时,教师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2)汇报、交流。
通过看书学习和讨论,你知道了储蓄中的哪些知识?能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存款方式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作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作利息。
利率: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作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说明:银行的利率有时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变动,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2.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本题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别是多少?
(3)到期后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应加上利息。
(4)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
方法一:5000×2.10%×2=210(元)
5000+210=5210(元)
方法二:5000×(1+2.10%×2)=5210(元)
(5)归纳:存期是几年,就要选取相对应的年利率。本金与年利率相乘,得出的是一年的利息,求两年的利息就要乘2。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11“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练习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有的题是求利息,而有的题则是求存期期满之后的总金额,即本金与利息的和,切忌照搬公式。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P14第10题。
第5课时 合理购物
课本P12。
1.让学生综合运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使学生对不同的促销方式有更深入的认识。
2.能理解并正确计算不同优惠方式的折扣,会选择比较优惠的方式来购物。
3.提高学生自觉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感受数学的魅力。
能对常见的优惠方式加以分析和比较,学会解决与百分数相关的综合应用题。
正确计算不同优惠方式的折扣,选择比较优惠的方式来购物。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每逢节假日,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经常采用一些促销手段,你知道哪些促销手段?
面对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作为顾客还是要冷静思考,货比三家,精打细算后方可出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有关折扣促销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合理购物)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5。
1.引导学生读题,弄清楚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分析与解答。
①打五五折销售,即按总价的55%出售,这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学生很容易理解。
②“每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有不当之处教师及时纠正。使学生明确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③学生独立算出分别在A、B两个商场的实际花费。后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在A商场买的实际花费:
230×55%=126.5(元)
在B商场买的实际花费:
230-50×2=130(元)
126.5 <130,选择A商场更省钱。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12“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P14第8、9题。
生活与百分数
课本P15。
1.能发现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问题,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一个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学到综合运用信息,统筹兼顾,优化组合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合理理财,如何使收益最大。
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设计合理的存款方案。
一、情境导入
1.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
2.利息是如何计算的?
二、探究新知
1.活动1。
(1)昨天同学们到银行去做了一个小调查,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调查的情况,课前布置学生到银行去调查最新的利率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2)学生分小组将调查的情况与课本P11的利率表进行对比。影响利率的因素非常多,比如通货膨胀、对外贸易、国内经济发展的状况等等,一般通货膨胀严重,国家会实行相应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减少货币的发行,提高利率,这样老百姓会更愿意将钱存入银行等。
2.活动2。
(1)多媒体出示活动2内容。
(2)汇报调查的普通储蓄存款、国债、理财产品的利率。
(3)学生分三小组讨论计算,设计合理方案。
第一小组讨论计算哪种普通存款的收益最大,最大收益是多少?
第二小组讨论计算教育储蓄最大收益是多少?
第三小组讨论计算购买国债最大收益是多少?
(4)汇报结果比较得出合理的存款方案,使六年后的收益最大。
三、阅读课本P15下面的内容
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千分数、万分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