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课 题 语文园地一 课 型 综合性学习
教材分析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梳理、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表达情感或想法的方法。“词句段运用”首先通过读词语,让学生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其次读语段,选择一幅图画依照语段写一写。“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理解感受毛泽东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学情分析 本单元课文感情丰富,学生能够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学习领悟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能在交流中进行总结。同时能边读诗词边想象画面,为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打下基础。学生还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够结合图片,进行简单的仿写。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发现,多积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从语言交流中,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语言运用:积累描写城市或乡村生活的词句,能选用词语说句子;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思维能力:积累《卜算子 咏梅》,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审美创造:从课文词句中体会到的作者表达情感或想法的方法。
教学重点 积累描写城市或乡村生活的词句,能选用词语说句子;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积累《卜算子 咏梅》,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从课文词句中体会到的作者表达情感或想法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单元主题 课件出示单元主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学习新知 (一)交流平台 1.回顾交流:说一说通过诗句你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学生自由举手回答。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的天真活泼)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乡村生活的宁静)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对乡村朴素生活的喜爱)2.范例导读(一):《乡下人家》。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教师:这句话表达了课文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呢?重点:本句为全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对乡村生活热爱与赞美的集中体现。3.范例导读(二):《天窗》。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教师:你怎么体会反复出现的“唯一的慰藉”?教师指导学生发现两句话分别出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两段的末尾,起到了归纳和总结的作用(中心句)。从中可以体会到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4.归纳小结:阅读,可借助中心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情感。重点:中心句所在位置不同,作用不同。(1)开头:概括或总述作用。(2)中间:承上启下作用。(3)结尾:归纳和总结作用。5.合作互学:挑选课文,交流汇报。步骤:(1)阅读时借助中心句理解课文,积累体现情感的优美句段,并运用到写作中。(2)同学间相互阐述自己的阅读体会,同时学习别人的阅读体会,提升收获。(二)词句段运用 1.词语归类:思考这两组词语描写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城市生活: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乡村生活:肥沃 静谧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教师:同学们有住在乡下的经历吗?能不能分享一下你体会到的城乡生活的不同呢?2.词意连线。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将词义与词语连线,进行词义的巩固训练。3.实战演练(一):(1)补充词语,体会城市和乡村生活。繁华的_______ 璀璨的_______ 肥沃的_______ 静谧的_______(2)通过画面体会城市和乡村的生活。(3)从书中选择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城市与乡村的异同。4.实战演练(二):教师:你能将这些词串联起来,描述一下城市的生活吗?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提示: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深入理解。5.实战演练(三):教师: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肥沃 静谧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6.拓展演练:教师: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智能 发达 人声鼎沸 霓虹闪烁 熙熙攘攘质朴 生态 美丽富饶 沃土千里 五谷丰登7.描写方法:出示课本词句段运用: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明确:(1)先分述各种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的特点,再总写留给人的印象;(2)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3)通过对景物的赞叹,表达对生活的热爱。8.朗读体会: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词句段运用”中的两段话,并分享体会。重点:文字描写→想象→画面→体会→表达情感9.仿写练习:教师:回忆刚刚所学的内容,仔细观察下图,选择其中一幅,仿照课文的句子写一写。重点: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写景抒情。10.仿写指导(一):教师展示草原图,明确远、近景,引导学生感受对草原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例句:湛蓝的天空,高耸的雪山,闲适的骏马,云朵一样的羊群,它们和碧绿的草地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草原美景图。11.仿写指导(二):教师展示山峰图。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找一找文段中有哪些景物?是否和图片对应?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景物:山峰 树木 溪水 鸟鸣12.仿写指导(三)教师展示校园图。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包含了哪些景物,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试着写一写吧。重点:学生明确景物和所传递的感情,能够结合起来写。例句:庄严气派的教学楼,环形的橡胶跑道,朗朗的读书声,奔跑的少年,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我会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延伸运用:教师展示课外三张图片,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试着用文字将画面描绘出来。教师:透过文字我们能看到作者描述的画面,我们也能运用文字把精彩的画面描绘出来,让我们在积累、运用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三)日积月累 1.诗词赏析: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朗读《卜算子·咏梅》,从中感受韵律。2.走近作者:毛泽东。3.背景简介:《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于1961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作的一首词。当时中国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的重重困难。面对困难和压力,毛泽东主席为了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就借用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的原题和原调做了这首词,但整首词体现出的意境却截然不同,反其意而用之。4.诗词解读:(1)词牌名:卜算子 题目:咏梅(2)注释:冰:形容极度寒冷。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5.词意解读:(1)上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①“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这些词语写出了环境的险峻恶劣。②“俏”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③词意: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2)下阙: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①“她在丛中笑”运用了拟人手法。②下阙主要写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风貌)③词意:梅花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等到鲜花漫山遍野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6.理解背诵:(1)对这首词进行挖空补充,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试着背诵。(2)揭示主题:这首词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和谦虚的品格,鼓励人们要有坚强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7.拓展朗读:展示陆游所写的《卜算子·咏梅》,学生自由分享阅读体会。 激趣导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学习中。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达标检测 1.根据读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选择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检测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实施轻负高效,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2.课文结构图示:3.课堂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课堂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课后作业 完成分层作业 深入学习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语文是实践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也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少讲多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提高语文素养。在本节课教学中,“交流平台”介绍了根据关键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句理解作者想法或情感的方法。我在教学中先出示了文中交流片段,在阅读与练习中引导学生掌握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词句段运用”栏目提供了两部分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其一通过一些词语比较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其二是根据片段写片段;让学生先感知,最后学生练习,这样学生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切实感受到这些词语或片段的精妙。“日积月累”栏目中让学生先感知诗词《卜算子.咏梅》,再尝试自己理解诗词大意,并在难点处适时予以引导,这样学生的记忆就深刻一些。趁此机会,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成效就会更鲜明。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