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新课导入
清代文学集封建时代文学发展之大成,是古代文学的一个光辉总结。各种文体无不具备,蔚为大观,诸多样式齐头并进,全面繁荣。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样式,清代使之得到复兴;小说、戏曲、民间讲唱等新兴文学样式。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知识导航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1.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思想艺术特点和创作特色;了解昆曲、京剧艺术的发展历程。(时空观念)
2.理解《红楼梦》表现出的社会历史意义;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培养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的素养,形成人文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家国情怀)
素养目标
课标要求
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学习任务一:《红楼梦》
1.根据视频、图片、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红楼梦》的作者、内容、写作特点、地位。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出身于贵族世家,少年时曾享受过一段富贵豪华的生活。雍正时曹家被抄,彻底败落。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穷困潦倒,温饱无着。他回顾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对社会有了深刻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石头记》。但由于贫困交加,他不到50岁就去世了。
“满径蓬蒿”
“举家食粥酒常赊”
高鹗(1758年—约1815年)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高鹗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饱读诗书,在读了《红楼梦》以后,他被《红楼梦》打动了。他写了不少评价《红楼梦》的作品。鉴于《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没有完成,于是高鹗开始续写《红楼梦》。
高鹗不应该是《红楼梦》续作者,他应该是《红楼梦》最后出版的整理者……《红楼梦》能够流传,高鹗是第一功臣。
——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
原名《石头记》,曹雪芹生前定稿了前80回。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
作者: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红楼梦》贡宝玉判词
质本洁来还洁付去,强于污淖陷沟渠。
——《葬花吟》
性格乖张、不爱 四书五经,不追求功名利禄,这与当时的封建正统思想相悖
在浊世之中坚贞高洁的情志,悲伤之下有种叛逆思想之光撼人心魄
宝黛二人思想与情感与当时社会扼杀人性的纲常伦理格格不入,这也注定了二人的悲剧结局.
内容:
①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小说描绘了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
——《红楼梦》第四回
②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小说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楼梦》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了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③作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热情歌颂了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炼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有姓名的就有700多人,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它把生活写得逼真而有味道。
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写作特点:
从语种上看,《红楼梦》译本目前已涉及英、法、日、韩、俄、德等20多种不同文字。其中,英、日、韩等文字译本又包括不同译者翻译的多个版本,尤以日文和韩文版本居多,各达十几种。
据了解,《红楼梦》最先出现的译文是1799年的韩语译文,而欧洲最早的译文是德文译文。从最初的摘译、节译到全译,全球已经出现几十种版本的《红楼梦》译文。近几年《红楼梦》又出现了世界语、阿拉伯语译本。意大利、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正在准备出版《红楼梦》的新译本和全译本。随着汉学的复兴,海外汉学家对《红楼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研究水平也越来越高。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
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
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地位:
《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毛泽东
《红楼梦》是一部非常高级的作品,它的情节复杂而富有独创性。
——1910年版《大英百科全书》
《红楼梦》是“宇宙性的杰作”。 ——法国
学习任务二:昆曲
1.根据视频、图片、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昆曲的兴起、发展、顶峰、衰落。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兴起:
明朝万历末期,昆曲有了较大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发展:
昆曲特点: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充分的艺术享受。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西厢记》、《窦娥冤》、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明朝汤显祖的《 牡丹亭 》
代表作:
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
顶峰:
代表作:
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传世之作。
清朝中期以后,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衰落:
来自民间的昆曲曾以优美清新的风格超越了其他简单粗率的戏剧样式登上时代艺术的巅峰,遗憾的是,到了清代中叶,昆曲日渐失去原有的活力,开始走向衰微。在地方戏的冲击下,昆曲逐渐退出了主流舞台。
从2001年列入非遗名录,到逐渐打开市场,昆曲正远离“博物馆艺术”阶段,逐步实现其活态传承。昆曲的老树与新芽,传统与时尚,保护与传承,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艺术正焕发出的青春活力。
形成:
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 皮黄戏”,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发展:
京
剧
四
大
行
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等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生
旦
净
丑
当
同光十三绝
走
向
世
界
1919—1935年,梅兰芳的海外京剧演出消除了当时西方对中国戏剧甚至中国人的偏见,促进了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增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国京剧这一东方艺术奇葩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大放光彩。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
剧
脸
谱
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等色,各有寓意:
寓赤胆忠心;
寓智勇刚毅;
寓忠正耿直;
寓奸诈狠毒,
寓刚强勇猛;
寓侠骨义肠;
寓凶狠残暴。
此外,还有老红、瓦灰、金、银等色,各有寓意。
红色
紫色
黑色
白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请同学们,试着填上适当的颜色!
拓展·探究
(1)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素材。
(2)市民阶层的壮大,对通俗文化的需求量增大。
(3)明清时期小说的社会氛围良好。
(4)印刷业的空前发达为小说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建构·整合
四大名著概述
名称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作者
成书 时期
内容或 主题
特点或 地位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曹雪芹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
清朝
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①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②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③作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热情歌颂了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课堂小结
《红楼梦》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作者
昆曲
内容
京剧
昆曲与京剧艺术
写作特点
地位
清朝: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明朝:汤显祖《牡丹亭》
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
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
随堂训练
1.(2023江西)下图空白方框处应填( )
小说 《红楼梦》的内容和创作特点
戏剧 昆曲的发展演变
京剧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A. 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 B. 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C. 清朝的文学艺术 D. 清朝的科学技术
C
2.(2023枣庄)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的一部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该小说思想性强、艺术性高,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这部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3.(2023宜昌)我国清朝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文学名著《红楼梦》创作面世并广泛传播:戏曲艺术推陈出新,国粹京剧逐渐形成并流传四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背景是( )
A.推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的繁荣
C.设立军机处与君主专制的强化 D.颁布禁海令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
B
4.(2023福建)图1至图3是张明同学搜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图3:京剧角色示意图
图1:元代戏曲演出壁画
图2:清代《红楼梦》插图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传统节日的起源C. 行省制度的创立 D. 文学艺术的发展
4.清代王希廉在《护花主人总评》中说:“《石头记》说梦,有甄士隐梦得一半幻境,绛芸轩梦语含糊,贾宝玉一梦顿改前非,林黛玉一梦情痴愈痼。”其评论的作品是( )
A.《水浒传》 B.《红楼梦》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5.它被誉为“百戏之祖”,有着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它是( )
A.京剧 B.黄梅戏 C.昆曲 D.越剧
D
B
C
6.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在清朝时的代表作有( )
A.汤显祖的《牡丹亭》 B.关汉卿的《窦娥冤》
C.洪昇的《长生殿》 D.吴承恩的《西游记》
7.清朝中后期昆曲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是( )
A.脱离现实生活 B.统治者反对 C.作品抨击时政 D.京剧的冲击
8.下图《同光十三绝》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13位著名戏剧演员的画像。这一剧种( )
C
A
A.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 B.著名的代表作是《牡丹亭》
C.博采多种地方戏优点 D.是元朝产生的综合性艺术
9.“作者通过宝玉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赋予宝玉一种大胆的批判精神,‘毁僧谤道’……反对道学,轻视儒家经典,轻视封建的伦常关系……”此材料表明 ( )
A.文学作品是研究历史的唯一材料
B.《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小说
C.《红楼梦》反映了时代的诉求
D.《红楼梦》是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名著
C
D
10.“子以《红楼梦》为小说耶 夫福善祸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该观点肯定了《红楼梦》具有( )
A.教化百姓功能 B.史料研究价值 C.浪漫主义风格 D.文学鉴赏价值
11.昆曲既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形成新的剧种流传四方。这说明艺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市民阶层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B.艺术内容贴近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C.政府的大力支持 D.继承创新兼收并蓄
12.昆曲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发源于14世纪苏州昆山,其流行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的盛行主要因为( )
A.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
B.商品经济发展造就艺术市场
C.艺术魅力征服广大听众
D.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戏曲元素
A
D
C
13.以下是某一专题知识示意图,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A.行书书法形成 B.瓦子出现 C.小说开始流行 D.京剧诞生
14.京剧和川剧在表现历史人物曹操的脸谱中均以白色作为主色调,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但具体的创作手法有较大差别(如图左为京剧中的曹操脸谱、右为川剧中的曹操脸谱)。由此可见( )
A.脸谱内涵与历史评判高度一致
B.不同剧种的艺术手法相互隔绝
C.传统文化因融会贯通而多姿多彩
D.京剧艺术水平比川剧更胜一筹
D
C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称它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说在《红楼梦》中“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1)毛泽东和鲁迅等人为何对《红楼梦》评价这么高
(1)《红楼梦》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极高的水平。
材料二 昆剧原称昆腔,又称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在明代中叶经过戏曲音乐家魏良辅革新后,以苏州为大本营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南昆、北昆、湘昆、永昆、滇昆、川昆、晋昆和京昆等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剧形态,被誉为“百戏之祖”。
(2)清朝中期以后,昆曲为何逐渐走向了衰落 昆曲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但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你认为该如何振兴昆曲
(2)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建议:应该不断创新,给昆曲注入新的活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材料三 乾隆五十五年(1790)后,四大徽班相继进京,在京师长期演出中,不断吸收其他地方戏曲声腔,丰富提高自己,最终于道光年间形成以徽调二黄、汉调西皮为基础的京剧,将中国戏曲文化推向了巅峰。
——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
(3)材料三认为京剧大致形成于何时 在京剧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
(3)清朝道光年间。四大徽班进京。
(4)谈谈对待京剧等传统艺术应取什么态度。
(4)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对于那些落后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