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6.散步
莫怀戚
第一课时
你们爱自己的家吗 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都会做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
导入新课
xìn fú nèn yá shà shí
信服 嫩芽 霎时
拆 散 委屈 分歧
熬 过 水 波 粼 粼
chāi sàn wěi qū fēn qí
áo guò shuǐ bō lín lín
字词学习
散步(s à n)
散漫(s ǎ n)
铺垫 ( pū )
铺子( pù )
背着(bēi)
后背(bèi)
一霎(shà)
刹那(chà)
【信服】
【分歧】
【委屈】
【各得其所】
相信并佩服。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1980年莫怀戚在大学时开始文学创作,现已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他的创作以小说见长,也擅长散文。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我们从《散步》中可以领悟这一特色。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小说《透支时代》《花样年月》等。
作者简介
“散步”的意思是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方式。本文主要写的就是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典型的散步经历。文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文章的线索,作者通过把散步中几个相关的细节连缀起来,从而揭示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主题。
文题解说
作者写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家的人却拾起来。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价值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
创作背景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形散而神不散”是其最大特点。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等。
文体知识
“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感觉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说说散步过程中的“分歧”以及如何解决的。
初步感知
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
A.散步的人有:
B.散步的地点是:
C.散步的季节是: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E.结果如何?
母亲、我、妻子、儿子
田野
初春
分歧
决定走小路
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和谐 温馨 互敬互爱 和睦 温暖……
1.美文虽然篇幅短小,四个主人公却各有特点,四个人物各是怎样的形象?从文中找到依据。
走近“我们”这一家
1.我的儿子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这一细节可以体现出母亲的什么?哪个词最能体现这一点?)
母亲慈祥和蔼亲切,善解人意,疼爱孙子。她这是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又怕孙子受委屈。“摸摸”既表现了母亲对孙子的疼爱,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2.我的母亲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通过听读和朗读,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细节,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加以品析。
示例:①我喜欢第4自然段中“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因为这个句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
思考探究
②我喜欢第5自然段中“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具有对称美,前后句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③我喜欢第2自然段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样。”因为这个句子写出了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亲情。
从文中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家
庭?用一个词语概述。
其乐融融
和谐
温馨
温暖
团结
散步
母亲要走大路
“我”和妻子
儿子要做小路
承上
责任重大
启下
使命感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1.散步的时间是
2.散步的地点是
3.散步的人物有
4.他们在散步中发生了
5.在发生分歧时,“我”决定 ,母亲
决定 ,最终 。
前情回顾
自读课文,品析母亲、 “我” 、妻子和儿子的形象。
边读边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班内展示。
“我”——孝敬体贴,有责任感。
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小辈。
妻子——温柔贤惠,尊老爱幼。
儿子——聪明乖巧,非常懂事。
思考探究
如果你手中有一束鲜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个人?请说说理由。
深层分析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什么地方
(1)本文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作者选取“散步”这一生活侧面,表现那种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道德、情感,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文章不长,但是写得情趣盎然。
写法探究
(2)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地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了主意让走小路——走小路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体现了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这两处细的情节,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十分融洽的气氛。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我”和“妻子”人到中年,站在人生的中点上,肩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这句话形象地表明了“我”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难点探究
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主旨归纳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句式特点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现代人离田野太远了,让我们走到田野里边去——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到田野中去呢?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你的头脑中会蹦出什么诗?
菜花 桑树 塘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小 事
散 步
大主题
尊老爱幼
以小见大
写法借鉴
描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最温馨、最动人的一件事或一个片段。比如一次生日聚会、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微笑、一杯牛奶… …
拓展延伸
情趣盎然
含义丰富
言在意外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一起散步
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的儿子
走大路(“我”)尊老
走小路(母亲)爱幼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