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16.猫
郑振铎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的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特殊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作者简介
郑振铎,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认为文学是“人生的镜子”,主张文学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他创办的《儿童世界》作为五四运动后诞生的第一本儿童文学周刊,曾一扫当时少儿期刊成人化的弊病,为我国现代儿童读物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著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
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925年。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猫》正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
字词学习
懒惰( ) 怂恿( )怅然( ) 蜷伏( ) 叮嘱( ) 惩戒( ) 虐待( ) 潜逃( ) 污涩( )
凝望( ) 红绫( ) 屋脊( )
duò
sǒng yǒng
chàng
quán
zhǔ
chéng
nüè
qián
sè
níng
jǐ
líng
(zuān)钻研
(zuàn)电钻
(sǎn)松散
(sàn)散步
(zhá)挣扎
(zhā)驻扎
(zā )扎染
钻
散
扎
(zhēng)挣扎
(zhèng)挣脱
挣
衔(xián)衔着
衍(yǎn)繁衍
街(jiē )街道
怅(chàng)怅然
胀(zhàng)膨胀
诅(zǔ)诅骂
沮(jǔ)沮丧
阻(zǔ)阻拦
蜷(quán)蜷伏
倦(juàn)疲倦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伤凄楚;悲苦。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妄下断语:胡乱、随意地作出判断。
词 怂恿 煽动
同 两者都有“鼓动别人做某事”的意思。
异 鼓动别人做的不一定是坏事。 鼓动(别人去做坏事)。
例 ①李青怂恿小刚去上海发展。 ②在这股阴风的煽动下,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把他当作了斗争对象。
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三次养猫的经历的,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文中描写猫的语句。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第二部分
(3-14)
第三部分
(15-34)
叙述“我”家养第一只猫的故事。
叙述“我”家养第二只猫的故事。
叙述“我”家养第三只猫的故事。
第一部分
(1-2)
划分层次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并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
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详写了第三只猫的故事,略写了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的故事。
自主探究
第一只猫很讨人喜欢,可有一天却病死了。第二只猫比第一只更活泼,可某日又被路人捉走了。后来,一只可怜的小猫闯进了全家的生活,“我”误认为小猫偷吃了家里的芙蓉鸟,用木棒打了它,它死在了邻家的屋脊上。“我”的良心受到了谴责,所以,此后“我”家永不养猫。
2.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期间发生了什么事?请简单概括。
理解内容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性情
在家中 的地位
结局 病死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性情
在家中 的地位
结局 病死
毛色花白,不好看,“有一天,它因夜里冷……更觉得难看了”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浑身黄色
流浪猫
很活泼,“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又扑过去抢”
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捉老鼠,“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在那里晒太阳”
不活泼,忧郁,懒惰,“它不活泼,……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春天……吃得胖胖的”
死亡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很受家人的宠爱,“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查问好几次”
丢失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大家都不喜欢它……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第二课时
问题探究
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
本题可运用内容归纳概括三步法进行分析。从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 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题可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进行分析。将猫称为伴侣,说明“我”对它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免不了为它的不幸而难过。“酸辛”,既有对小猫死去的惋惜,也有失去小猫的痛苦。
4.“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小猫太活泼了,以至于让人提心吊胆,生怕它丢了。三妹的玩笑话表现了她对这只小猫的喜爱之情。为下文这只小猫的亡失埋下伏笔。
5. “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猫在为“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的同时,还为家庭作了贡献,它的活泼、能干,更增添了“我”及家人对它的喜爱之情。
6.“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这句话能否删去?
不能,因为这句话表明由于太喜爱这只猫了,找不到它,心中难免会有不祥之兆,也为下文写小猫的亡失作了铺垫。
7.“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都在批评什么人?
三妹埋怨邻居家的丫头,“我”诅骂捉走猫的人,实际是批评了两类人:一类是事不关己、不闻不问、麻木不仁的旁观者;另一类是损人利己、自私自利、横刀夺爱的小人。这两类人都会给善良的人带来伤害,而有时这种伤害是长久的。
8.“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本题可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因守护不住生命而产生的痛心与惋惜之情。那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作者不想再让自己品尝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从对上文两只小猫的叙述过渡到对第三只小猫的叙述,结束上文,为第三只小猫的出现埋下伏笔。
9.“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 子对鸟笼凝望着了。”句中的“凝望”一词有什么作用?
两次提到“凝望”,写出了猫对两只鸟的关注,为下文“我们”冤枉小猫埋下伏笔。
10. “我”凭什么断定一定是那只猫咬死了鸟?
猫会吃鸟这是常理,这只猫曾经凝望着鸟笼,所以“我”武断地认定是那只猫咬死了鸟。
11.“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 什么。”句中的“好像”一词有什么作用?
“好像”一词表明“我”认为猫是在吃什么东西根本就是一种猜想,写出了作者因为自己不喜欢第三只猫等情感因素造成武断的认定。
12.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鸟是被它咬死的,并用木棒打它。这个过失因猫的死亡而永远无法弥补。这使“我”良心发现之后感到内疚和悔恨,使“我”更加难过。
1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永不”则抒发了决然毅然的情绪。并且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照应,使文章在结构上具有了首尾照应的特点。
主旨归纳
本文记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以及“我”内心的痛苦与自责之情,体现了“我”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板书设计
第一只猫
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可爱小猫因病亡
难过酸辛首次养
活泼有趣却丢失
怅然愤恨久不养
平白无故蒙冤死
自责内疚永不养
同情弱小
善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