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九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同步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17 08:4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同步练习题
第I卷(选择题)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都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掀起巨大的浪花。“浪花”的主要不同表现在( )
A. 建立的社会制度 B.革命进行的方式
C.人民群众的参与 D.旧统治的结束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包括( )
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③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④鼓舞了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这“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指的是
A.苏联模式、国家干预模式
B.新经济政策、新政
C.斯大林模式、国家干预模式
D.苏联模式、新政
4.1920年,苏俄内战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于是,苏俄从第二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5.某小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宣扬人道的社会主义、放弃一党制、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可见,该文的主题是( )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6.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7.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对20世纪历史进程产生深刻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俄国二月革命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俄国十月革命
8.下表格是斯大林l926~1940执政时期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斯大林执政时期有什么特点
增长 年均增长速度
重工业 18.4倍 21.2%
轻工业 6.2倍 14.1%
农业 26% 1.5%
A.重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B.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C.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调
9.某班举行历史辨论会,下图所示为双方辨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该辨论会的主题应
该是
正方 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反方 它使该国经济发展的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C.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利弊
10.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苏俄(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
时间(年)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 23.13 34.55 44.24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D.农业集体化的成果
11.“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料评价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12.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13.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下列选项中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是(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斯大林模式
14.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不包括( )
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
C.爱沙尼亚 D.乌克兰
15.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出现“阳光灿烂”的原因是(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成立“苏联”
第II卷(非选择题)
16.回答有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1)20世纪30年代,苏联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你对斯大林模式是如何看待的?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
(1)列宁说这话时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而“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体现列宁的具有的可贵品质是什么
(2)“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3)“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8.王明明同学在学习世界历史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你能帮他解答吗?
(1)20世纪初,通过一场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制度,这场革命和制度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在外有帝国主义的干涉,内有地主的武装叛乱下,苏维埃宣布:第一,实行余粮收集制。第二,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第三,取消商品贸易……这一政策指苏俄实行的什么政策?
(3)新政策以粮食税代替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等等。新政策又指什么政策?
(4)后来到了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经济模式僵化了,这一僵化的模式指什么?
(5)这些做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借鉴?
19.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条措施?何时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封建专制统治,民族危机严重。为此,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封建自救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据材料二,写出中国“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名称。列举在这次自救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一例。
(3)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苏联)五年计划(1928年—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为应对材料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的哪一政策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五年计划模仿的成功范例?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材料四 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邓小平
(5)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指什么?
参考答案
1.A
2.D
3.D
4.A
5.D
6.D
7.D
8.D
9.B
10.A
11.B
12.B
13.C
14.C
15.C
16. (1)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施的结果。
(2)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3)有利也有弊。
利:斯大林模式创立时是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先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但斯大林模式造成了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形成了巨大误区,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从长期看,其弊端不断显现。
17.
(1)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的可贵品质。
(2)好在:它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典范。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3)斯大林模式。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18.(1)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制度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新经济政策
(4)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5)a,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b.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e.国民经济协调发展;f.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1)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时间:公元前221年
(2)洋务运动。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3)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4)罗斯福新政。共同点: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