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7 16:33:13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4·长安模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者赋予所描写的事物以人格,含蓄地抒发了个人的品格和志向。下列诗句表达方式与本句不同的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C.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答案】A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结合题目中对诗句的分析,阅读各项,A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描写了杨柳和雨雪的不同景象,这句表述与题目中句子不同;
B项“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句描写梅花的清香;赞美了像梅花一样的高尚的节操;
C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句借助对“马”的描写,表达了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的志向;
BC两句与题目中诗句描写方法相同,都是赋予所描写的事物以人格,含蓄地抒发了个人的品格和志向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2.(2024·沙市区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诗句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B.小说中的故事情节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
C.“思援/弓缴而射之”,朗读停顿正确。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与“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诗用的修辞手法不同。
【答案】A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古诗词朗读节奏划分;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项“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借助对菊花的描写,赞美了坚贞不屈的品格;这项表述正确。
B项中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凝练;
C项中“思援弓缴而射之”意思是想要拉开弓箭把鸿鹄射下来,这句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这项表述错误;
D项“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与“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诗都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诗句理解、小说以及句子停顿、修辞手法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2024·汉阳模拟)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依偎wèi B.僻pì静 C.唯恐kǒng D.挪nuó移
【答案】A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A:依偎wèi改wēi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4.(2023六下·长安)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哄骗(hǒng) 侵袭(qīn) 模样(mó) 果实累累(léi)
B.瘦削(xuē) 分外(fèn) 处境(chǔ) 蛮横(hèng)无理
C.松劲(jìng) 畜养(xù) 僻静(pì) 明晃晃(huǎng)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模样”的“模”应读“mú”,指形状,样子。读“mó”时,指法式;标准;规范。
B.正确。
C.有误,“松劲”的“劲”应读“jìn”,指力气。读“jìng”时,指强健;有力。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5.(2023·尉氏)下面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祝贺 栖息 剔除(tì) B.阻拦 泡沫 领域(yù)
C.耽搁 严峻 花圃(pú) D.惧全 恐怖 躲藏(cáng)
【答案】B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剔除(tì)”应读tī chú;
B项词语书写和加点字读音正确;
C项“花圃(pú)”应读huā pǔ;
D项“惧全”应写作“俱全”。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和词语读音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6.(2024·梅江模拟)与“翻箱倒柜”结构类似的词语是(  )
A.万象更新 B.悬灯结彩 C.焉知非福 D.司空见惯
【答案】B
【知识点】词语归类
【解析】【分析】“翻箱倒柜”词语结构是并列关系的联合短语,“翻箱”和“倒柜”又都是动宾结构的词语,与这个词语结构相同的是“悬灯结彩”。“司空见惯”是主谓式结构,“五湖四海”是联合式成语结构,“焉知非福”是成语故事,词语结构是主谓式结构。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词语结构,词语结构就是词语的构成形式,词语结构分为单纯词、合成词。要根据具体的词语来分析和选择。
7.(2024·京山模拟)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奄奄一息 焉知非福 过犹不急 热泪盈眶
B.赴汤蹈火 悬崖峭壁 自愧弗如 追根求原
C.身临其境 随心所欲 头晕目眩 衣衫
D.拨得头筹 精兵简政 张灯结彩 垂头丧气
【答案】C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故“急”错误,应为“及”。
B.有误,追根求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故“原”错误,应为“源”。
C.正确。
D.有误,拔得头筹:取得了第一个出场比赛资格。故“拨”错误,应为“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8.(2023·宛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涛的幽默表演逗得我哄堂大笑起来。
B.他是校篮球队主力,技术很好,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球。
C.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课堂上我听得入了迷,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
【答案】A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有误,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形容一个人不合适。
B、C、D使用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9.(2023·辉县市)下列词语中,不全是形容时间流逝的一组是(  )
A.稍纵即逝 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
B.时光飞逝 昙花一现 斗转星移
C.寒来暑往 岁月如流 白驹过隙
D.春去秋来 雷厉风行 暮去朝来
【答案】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词语归类
【解析】【分析】A、B、C全是形容时间流逝的。D.不形容时间流逝的。雷厉风行︰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词语分类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词语在内容,意义、结构、感彩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分类。
10.(2024·龙岗模拟)下列句子中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考古学家的发现,使埋在土里的千年宝物能够重见天日。
B.听了爸爸讲的笑话,我不约而同地大声笑了起来。
C.我和迈克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学习科学知识才坐在了一起。
D.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真是死得其所。
【答案】A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运用恰当,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光明。结合语境可知千年文物能够重新见到光明。
B.运用不恰当,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结合句子可知句子中的主体只有“我”。
C.运用不恰当,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结合语境可知“五湖四海”指“我和迈克”不恰当。
D.运用不恰当,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句中的主体是“坏人”,所以不符合语境,运用不恰当。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11.(2024·樊城模拟)选出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选项(  )
A.炽(zhì)热 分(fēn)外 侵袭(xí)
B.惊惶(huáng) 汤匙(chí) 间(jiàn)断
C.剥削(xuē) 丑恶(è) 徘徊(huí)
D.可恶(wù) 见微知著(zhuó) 搅和(hé)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 A.有误,“炽热”的“炽”应读“chì”,指旺盛;热烈。“分外”的“分”应读“fèn”,指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
B.正确。
C.有误,“徘徊”的“徊”应读“huái”,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D.有误,“见微知著”的“著”应读“zhù”,指明显,事物的发展。读“zhuó”时,指附着(zhuó),穿着(zhuó)。后作“着”。“搅和”的“和”应读“huo”,指搅拌。读“hé”时,指平和;和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12.(2024·黄冈模拟)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严峻 僻静 技高一筹 见微知著
B.彻底 明媚 司空见贯 全神惯注
C.宏愿 领域 五湖四海 慷慨激昂
D.恐怖 无聊 万不得已 郑重其事
【答案】B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司空见惯: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故“司空见贯”的“贯”错误。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故“全神惯注”的“惯”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13.(2024·曾都模拟)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壮烈的篇章。用一个词语歌颂他们的英雄事迹,不恰当的是(  )
A.坚贞不屈 B.舍生忘死 C.视死如归 D.五湖四海
【答案】D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A、B、C恰当。
D.不恰当,五湖四海:意思是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与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14.(2023·海沧)以下诗句中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志向的一项是(  )
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答案】A
【知识点】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A.出自苏轼的《浣溪沙》,意思是谁说人老了不能再变少年,门前流水还能向西流哩。不要在老年的时候,感叹时光流逝,而自伤衰老。没有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
B、C、D诗句中的事物都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诗歌的思想感情。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我们鉴赏一首诗时,随着诗的形象、意境,被其吸引和感染,因而引发我们情感上的共鸣。我们要结合具体诗句体会。
15.(2024·清河模拟)下面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C.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D.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答案】D
【知识点】古诗词朗读节奏划分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应为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文言断句及诗歌朗读。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二、积累运用。
16.(2024·清河模拟)按要求完成句子。
(1)语文是诗,诗里有“昔我往矣,   ”的不舍;语文是画,画里有“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风光;语文是歌,歌里有“   ,任尔东西南北风。”
(2)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   ,   。”
(3)《好的故事》的作者是   。该篇文章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   。
(4)在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诗人把什么事物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
A.竹子 B.梅花 C.石灰 D.荷花
(5)《红楼梦》的作者是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强盛到衰败的过程,这本书是以   和   的爱情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答案】(1)杨柳依依;天街小雨润如酥;千磨万击还坚劲
(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4)C
(5)曹雪芹;贾宝玉;林黛玉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红楼梦》
【解析】【分析】(1)要根据提示的诗句来填写,比如,由“昔我往矣”可知下面是“杨柳依依”。
(2)由上句“人固有一死”可知下句是“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好的故事》的作者是鲁迅,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5)《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本书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故答案为:(1)杨柳依依;天街小雨润如酥;千磨万击还坚劲。(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3)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4) C。(5)曹雪芹、贾宝玉、林黛玉。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作品作者、古诗句的积累和理解。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17.(2024·清河模拟)古诗文积累。
(1)今夜月明人尽望,   。(王建《十五夜望月》)
(2)李贺一心报国,志向远大:“   ,快走踏清秋”;于谦品格高尚,坚贞不屈:“粉骨碎身浑不怕,   ”;文天祥爱国情深:“   ,留取丹心照汗青”;司马迁坚韧不拔,追寻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   ,   ”……他们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榜样。
(3)今夜月明人尽望,   。
(4)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可以用《竹石》中的“   ,   ”这两句诗表现他们的品质。
(5)《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卜算子”是   ,“之”的意思是: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答案】(1)不知秋思落谁家
(2)何当金络脑;要留清白在人间;人生自古谁无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不知秋思落谁家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词牌名;去,到,往;拟人
【知识点】字义;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由上句“今夜月明人尽望”可知下句是“不知秋思落谁家”。
(2)比如,由下句“快走踏清秋”可知上句是“何当金络脑”。
(3)由上句“今夜月明人尽望”可知下句是“不知秋思落谁家”。
(4)由提示的内容可知对应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卜算子”是词牌名,“之”的意思是:去,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不知秋思落谁家;(2)何当金络脑、要留清白在人间、人生自古谁无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3)不知秋思落谁家;(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5)词牌名;去,到,往;拟人。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的积累和理解。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三、阅读理解。(20分)
(2024·清河模拟)阅读下面的演讲稿,完成习题。
亲爱的同学们:
①大家好,我是六年级的于文。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我们一起去寻觅中华文化之美吧!
③那一轮月,是中华文化。“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此月是孟浩然客居他乡的孤寂、愁闷;“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泊船瓜洲》),此月是王安石遥望家乡的无奈和伤感;“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那月是王建思念亲人的绵绵情思;“____,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此月是李白告别故乡的洒脱和豪情……
④那一汪水,是中华文化。“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长征·七律》),那水是毛主席的革命乐观精神;“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那水是一番生机勃勃、清静优美的景象;“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浪淘沙(其一)》),那水是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品格……
⑤那一群人,是中华文化。你看,是周恩来总理的“鞠躬尽瘁,____”的精神;是于谦的“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节操;是老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____”的智慧……
⑥还有那一花一草,一树一石,皆是中国文化!谢谢大家!
18.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诗句。
19.下列诗句和演讲稿上画曲线句子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画面不相符的诗句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0.读了于文的演讲稿,你一定知道了演讲稿要表达的观点是(  )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古诗中的文化精神值得学习。
C.于文的演讲很精彩。
D.月、水和人都是中华传统文化。
21.阅读演讲稿后,如果让你围绕“中华文化”来选择习作材料,下面不合适的一项是(  )
A.在歌曲《生僻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B.学习《月光曲》中感受贝多芬的善良。
C.古诗积累中,发现诗中“柳”字意象。
D.戏曲社团中了解脸谱色彩的秘密。
【答案】18.明月何时照我还,今夜月明人尽望,月下飞天镜,万水千山只等闲,一水护田将绿绕,浪淘风簸自天涯,死而后已,粉骨碎身浑不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9.C
20.A
21.B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18.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 要根据提示的诗句来补充,比如,由上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可知下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
故答案为:明月何时照我还,今夜月明人尽望,月下飞天镜,万水千山只等闲,一水护田将绿绕,浪淘风簸自天涯,死而后已,粉骨碎身浑不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9.本题考查对诗句意思的把握。A、B、D都描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C描写的是作者年老回乡儿童不认识他的画面,与生机勃勃无关。
故答案为:C
20.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读整个演讲稿可知,全文都是围绕句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还有那一花一草,一树一石,皆是中国文化”来写的。
故答案为:A
21.本题考查材料的选择。题干要求围绕“中华文化”来选择习作材料,A、C、D都和“中华文化”相关,均符合主题。B说的是学习《月光曲》中感受贝多芬的善良,与“中华文化”无关。故选B。
故答案为:B
(2024·清河模拟)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风雨,岁月峥嵘。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在中国这片广mào的土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
22.下面词语中,与“浴血奋战”的“血”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血雨腥风 B.一针见血 C.呕心沥血 D.热血沸腾
23.把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解释选出来。
①带领   
A.大纲;要点
B.带;引
C.领取
D.接受
②壮美   
A.强壮
B.壮族
C.加强;使壮大
D.雄壮;大
24.如果把“争取”换个词,意思保持不变,下面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夺取 B.窃取 C.获取 D.采取
25.“阔”字的第五笔是   。
26.小明不认识文中的“砥砺”二字,他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先查“砥”字,找到部首   ,再查   画,接着就可以查到这个词的读音。
27.材料中有“广mào”一词,其中“mào”字查《现代汉语词典》后,根据意思,应选择的一项是(  )
A.冒:向外透;往上升 B.贸:交易;贸易
C.袤:长度,也指南北的长度 D.貌:相貌
【答案】22.B
23.B;D
24.A
25.点
26.石;5
27.C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这道题是根据文段回答问题。首先要读懂文段内容,然后根据具体的题目来分析作答。
22.考查了字音。“浴血奋战”的“血”读xuè,A、C、D读音相同,B中的”血“读xiě。
故答案为:B
23.考查了词语的理解。“带领”的意思是引领。领,带,引。“壮美”的意思是雄壮,美丽。壮,雄壮。
故答案为:B D
24.考查了词语的理解。”争取“在文中的意思是尽力夺取。
故答案为:A
25.考查了笔顺。阔笔顺是点、竖、横折钩、点、点、提、撇、横、竖、竖、横折、横。
故答案为:点
26.考查了部首查字法。“砥”的部首是”石“,除去部首还有5画。
故答案为:石 5
27.考查了词语的理解。”广袤“的意思是土地的长和宽。
故答案为:C
四、作文(30分)
28.(2024·清河模拟)成长,总是让我们有些害怕,又有些期待,未来的日子,将会是怎样的呢,未来的自己,又在做什么呢?请以《我长大以后》为题目,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我长大以后
每当我看见老师辛勤的伏案批改作业,我不禁对教师这种伟大的职业肃然起敬,我准备长大以后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将拿着崭新的书本,迈着轻捷的步伐,走上向往已久的讲台。这时,我的心情,将是多么激动。
我站在讲台上,看着他们——我的学生一双双闪亮的、求知的眼睛,我心里没有一点怯懦和慌乱。我要用我精湛的讲解,赢得他们的尊敬。我的第一节语文课,一定要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泛起朵朵浪花,撞击那一颗颗童稚的心,开启盼望着创造的心灵。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将有用不完的热情,在课余时间,我会和同学们一起踢球,一起捉迷藏,一起看书......也许会有人问我:”你不觉得这样会使同学不尊重你吗?"但是我会回答:“不!我认为这恰恰会使他们更尊重我。”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将给学生们上一堂思想教育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远大的理想,我将给他们朗诵《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将给他们介绍从古至今伟大作家的作品——李白、杜甫的诗;苏轼、欧阳修的词;朱自清、冰心的散文;安徒生、伊索的寓言;鲁迅的小说......让学生们意识到人类的语言是多么丰富美丽!
长大以后,假如能梦想成真,我要用我真诚的爱心、勤劳的汗水、不断的追求,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本次作文首先明确是命题作文,要求以《我长大以后》为题,写一篇作文。在写作文之前,要根据习作要求选好所写的内容,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自己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写下来。
【点评】本文开门见山写自己长大以后我要做一名语文老师,激发读者的兴趣。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1 / 1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4·长安模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者赋予所描写的事物以人格,含蓄地抒发了个人的品格和志向。下列诗句表达方式与本句不同的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C.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2024·沙市区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诗句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B.小说中的故事情节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
C.“思援/弓缴而射之”,朗读停顿正确。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与“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诗用的修辞手法不同。
3.(2024·汉阳模拟)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依偎wèi B.僻pì静 C.唯恐kǒng D.挪nuó移
4.(2023六下·长安)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哄骗(hǒng) 侵袭(qīn) 模样(mó) 果实累累(léi)
B.瘦削(xuē) 分外(fèn) 处境(chǔ) 蛮横(hèng)无理
C.松劲(jìng) 畜养(xù) 僻静(pì) 明晃晃(huǎng)
5.(2023·尉氏)下面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祝贺 栖息 剔除(tì) B.阻拦 泡沫 领域(yù)
C.耽搁 严峻 花圃(pú) D.惧全 恐怖 躲藏(cáng)
6.(2024·梅江模拟)与“翻箱倒柜”结构类似的词语是(  )
A.万象更新 B.悬灯结彩 C.焉知非福 D.司空见惯
7.(2024·京山模拟)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奄奄一息 焉知非福 过犹不急 热泪盈眶
B.赴汤蹈火 悬崖峭壁 自愧弗如 追根求原
C.身临其境 随心所欲 头晕目眩 衣衫
D.拨得头筹 精兵简政 张灯结彩 垂头丧气
8.(2023·宛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涛的幽默表演逗得我哄堂大笑起来。
B.他是校篮球队主力,技术很好,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球。
C.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课堂上我听得入了迷,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
9.(2023·辉县市)下列词语中,不全是形容时间流逝的一组是(  )
A.稍纵即逝 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
B.时光飞逝 昙花一现 斗转星移
C.寒来暑往 岁月如流 白驹过隙
D.春去秋来 雷厉风行 暮去朝来
10.(2024·龙岗模拟)下列句子中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考古学家的发现,使埋在土里的千年宝物能够重见天日。
B.听了爸爸讲的笑话,我不约而同地大声笑了起来。
C.我和迈克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学习科学知识才坐在了一起。
D.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真是死得其所。
11.(2024·樊城模拟)选出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选项(  )
A.炽(zhì)热 分(fēn)外 侵袭(xí)
B.惊惶(huáng) 汤匙(chí) 间(jiàn)断
C.剥削(xuē) 丑恶(è) 徘徊(huí)
D.可恶(wù) 见微知著(zhuó) 搅和(hé)
12.(2024·黄冈模拟)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严峻 僻静 技高一筹 见微知著
B.彻底 明媚 司空见贯 全神惯注
C.宏愿 领域 五湖四海 慷慨激昂
D.恐怖 无聊 万不得已 郑重其事
13.(2024·曾都模拟)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壮烈的篇章。用一个词语歌颂他们的英雄事迹,不恰当的是(  )
A.坚贞不屈 B.舍生忘死 C.视死如归 D.五湖四海
14.(2023·海沧)以下诗句中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志向的一项是(  )
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5.(2024·清河模拟)下面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C.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D.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二、积累运用。
16.(2024·清河模拟)按要求完成句子。
(1)语文是诗,诗里有“昔我往矣,   ”的不舍;语文是画,画里有“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风光;语文是歌,歌里有“   ,任尔东西南北风。”
(2)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   ,   。”
(3)《好的故事》的作者是   。该篇文章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   。
(4)在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诗人把什么事物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
A.竹子 B.梅花 C.石灰 D.荷花
(5)《红楼梦》的作者是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强盛到衰败的过程,这本书是以   和   的爱情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17.(2024·清河模拟)古诗文积累。
(1)今夜月明人尽望,   。(王建《十五夜望月》)
(2)李贺一心报国,志向远大:“   ,快走踏清秋”;于谦品格高尚,坚贞不屈:“粉骨碎身浑不怕,   ”;文天祥爱国情深:“   ,留取丹心照汗青”;司马迁坚韧不拔,追寻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   ,   ”……他们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榜样。
(3)今夜月明人尽望,   。
(4)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可以用《竹石》中的“   ,   ”这两句诗表现他们的品质。
(5)《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卜算子”是   ,“之”的意思是: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阅读理解。(20分)
(2024·清河模拟)阅读下面的演讲稿,完成习题。
亲爱的同学们:
①大家好,我是六年级的于文。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我们一起去寻觅中华文化之美吧!
③那一轮月,是中华文化。“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此月是孟浩然客居他乡的孤寂、愁闷;“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泊船瓜洲》),此月是王安石遥望家乡的无奈和伤感;“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那月是王建思念亲人的绵绵情思;“____,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此月是李白告别故乡的洒脱和豪情……
④那一汪水,是中华文化。“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长征·七律》),那水是毛主席的革命乐观精神;“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那水是一番生机勃勃、清静优美的景象;“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浪淘沙(其一)》),那水是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品格……
⑤那一群人,是中华文化。你看,是周恩来总理的“鞠躬尽瘁,____”的精神;是于谦的“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节操;是老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____”的智慧……
⑥还有那一花一草,一树一石,皆是中国文化!谢谢大家!
18.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诗句。
19.下列诗句和演讲稿上画曲线句子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画面不相符的诗句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0.读了于文的演讲稿,你一定知道了演讲稿要表达的观点是(  )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古诗中的文化精神值得学习。
C.于文的演讲很精彩。
D.月、水和人都是中华传统文化。
21.阅读演讲稿后,如果让你围绕“中华文化”来选择习作材料,下面不合适的一项是(  )
A.在歌曲《生僻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B.学习《月光曲》中感受贝多芬的善良。
C.古诗积累中,发现诗中“柳”字意象。
D.戏曲社团中了解脸谱色彩的秘密。
(2024·清河模拟)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风雨,岁月峥嵘。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在中国这片广mào的土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
22.下面词语中,与“浴血奋战”的“血”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血雨腥风 B.一针见血 C.呕心沥血 D.热血沸腾
23.把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解释选出来。
①带领   
A.大纲;要点
B.带;引
C.领取
D.接受
②壮美   
A.强壮
B.壮族
C.加强;使壮大
D.雄壮;大
24.如果把“争取”换个词,意思保持不变,下面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夺取 B.窃取 C.获取 D.采取
25.“阔”字的第五笔是   。
26.小明不认识文中的“砥砺”二字,他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先查“砥”字,找到部首   ,再查   画,接着就可以查到这个词的读音。
27.材料中有“广mào”一词,其中“mào”字查《现代汉语词典》后,根据意思,应选择的一项是(  )
A.冒:向外透;往上升 B.贸:交易;贸易
C.袤:长度,也指南北的长度 D.貌:相貌
四、作文(30分)
28.(2024·清河模拟)成长,总是让我们有些害怕,又有些期待,未来的日子,将会是怎样的呢,未来的自己,又在做什么呢?请以《我长大以后》为题目,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结合题目中对诗句的分析,阅读各项,A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描写了杨柳和雨雪的不同景象,这句表述与题目中句子不同;
B项“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句描写梅花的清香;赞美了像梅花一样的高尚的节操;
C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句借助对“马”的描写,表达了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的志向;
BC两句与题目中诗句描写方法相同,都是赋予所描写的事物以人格,含蓄地抒发了个人的品格和志向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2.【答案】A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古诗词朗读节奏划分;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项“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借助对菊花的描写,赞美了坚贞不屈的品格;这项表述正确。
B项中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凝练;
C项中“思援弓缴而射之”意思是想要拉开弓箭把鸿鹄射下来,这句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这项表述错误;
D项“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与“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诗都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诗句理解、小说以及句子停顿、修辞手法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答案】A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A:依偎wèi改wēi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4.【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模样”的“模”应读“mú”,指形状,样子。读“mó”时,指法式;标准;规范。
B.正确。
C.有误,“松劲”的“劲”应读“jìn”,指力气。读“jìng”时,指强健;有力。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5.【答案】B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剔除(tì)”应读tī chú;
B项词语书写和加点字读音正确;
C项“花圃(pú)”应读huā pǔ;
D项“惧全”应写作“俱全”。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和词语读音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6.【答案】B
【知识点】词语归类
【解析】【分析】“翻箱倒柜”词语结构是并列关系的联合短语,“翻箱”和“倒柜”又都是动宾结构的词语,与这个词语结构相同的是“悬灯结彩”。“司空见惯”是主谓式结构,“五湖四海”是联合式成语结构,“焉知非福”是成语故事,词语结构是主谓式结构。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词语结构,词语结构就是词语的构成形式,词语结构分为单纯词、合成词。要根据具体的词语来分析和选择。
7.【答案】C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故“急”错误,应为“及”。
B.有误,追根求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故“原”错误,应为“源”。
C.正确。
D.有误,拔得头筹:取得了第一个出场比赛资格。故“拨”错误,应为“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8.【答案】A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有误,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形容一个人不合适。
B、C、D使用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9.【答案】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词语归类
【解析】【分析】A、B、C全是形容时间流逝的。D.不形容时间流逝的。雷厉风行︰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词语分类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词语在内容,意义、结构、感彩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分类。
10.【答案】A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运用恰当,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光明。结合语境可知千年文物能够重新见到光明。
B.运用不恰当,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结合句子可知句子中的主体只有“我”。
C.运用不恰当,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结合语境可知“五湖四海”指“我和迈克”不恰当。
D.运用不恰当,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句中的主体是“坏人”,所以不符合语境,运用不恰当。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11.【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 A.有误,“炽热”的“炽”应读“chì”,指旺盛;热烈。“分外”的“分”应读“fèn”,指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
B.正确。
C.有误,“徘徊”的“徊”应读“huái”,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D.有误,“见微知著”的“著”应读“zhù”,指明显,事物的发展。读“zhuó”时,指附着(zhuó),穿着(zhuó)。后作“着”。“搅和”的“和”应读“huo”,指搅拌。读“hé”时,指平和;和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12.【答案】B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司空见惯: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故“司空见贯”的“贯”错误。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故“全神惯注”的“惯”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13.【答案】D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A、B、C恰当。
D.不恰当,五湖四海:意思是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与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14.【答案】A
【知识点】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A.出自苏轼的《浣溪沙》,意思是谁说人老了不能再变少年,门前流水还能向西流哩。不要在老年的时候,感叹时光流逝,而自伤衰老。没有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
B、C、D诗句中的事物都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诗歌的思想感情。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我们鉴赏一首诗时,随着诗的形象、意境,被其吸引和感染,因而引发我们情感上的共鸣。我们要结合具体诗句体会。
15.【答案】D
【知识点】古诗词朗读节奏划分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应为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文言断句及诗歌朗读。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16.【答案】(1)杨柳依依;天街小雨润如酥;千磨万击还坚劲
(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4)C
(5)曹雪芹;贾宝玉;林黛玉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红楼梦》
【解析】【分析】(1)要根据提示的诗句来填写,比如,由“昔我往矣”可知下面是“杨柳依依”。
(2)由上句“人固有一死”可知下句是“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好的故事》的作者是鲁迅,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5)《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本书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故答案为:(1)杨柳依依;天街小雨润如酥;千磨万击还坚劲。(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3)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4) C。(5)曹雪芹、贾宝玉、林黛玉。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作品作者、古诗句的积累和理解。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17.【答案】(1)不知秋思落谁家
(2)何当金络脑;要留清白在人间;人生自古谁无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不知秋思落谁家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词牌名;去,到,往;拟人
【知识点】字义;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由上句“今夜月明人尽望”可知下句是“不知秋思落谁家”。
(2)比如,由下句“快走踏清秋”可知上句是“何当金络脑”。
(3)由上句“今夜月明人尽望”可知下句是“不知秋思落谁家”。
(4)由提示的内容可知对应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卜算子”是词牌名,“之”的意思是:去,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不知秋思落谁家;(2)何当金络脑、要留清白在人间、人生自古谁无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3)不知秋思落谁家;(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5)词牌名;去,到,往;拟人。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的积累和理解。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答案】18.明月何时照我还,今夜月明人尽望,月下飞天镜,万水千山只等闲,一水护田将绿绕,浪淘风簸自天涯,死而后已,粉骨碎身浑不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9.C
20.A
21.B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18.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 要根据提示的诗句来补充,比如,由上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可知下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
故答案为:明月何时照我还,今夜月明人尽望,月下飞天镜,万水千山只等闲,一水护田将绿绕,浪淘风簸自天涯,死而后已,粉骨碎身浑不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9.本题考查对诗句意思的把握。A、B、D都描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C描写的是作者年老回乡儿童不认识他的画面,与生机勃勃无关。
故答案为:C
20.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读整个演讲稿可知,全文都是围绕句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还有那一花一草,一树一石,皆是中国文化”来写的。
故答案为:A
21.本题考查材料的选择。题干要求围绕“中华文化”来选择习作材料,A、C、D都和“中华文化”相关,均符合主题。B说的是学习《月光曲》中感受贝多芬的善良,与“中华文化”无关。故选B。
故答案为:B
【答案】22.B
23.B;D
24.A
25.点
26.石;5
27.C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这道题是根据文段回答问题。首先要读懂文段内容,然后根据具体的题目来分析作答。
22.考查了字音。“浴血奋战”的“血”读xuè,A、C、D读音相同,B中的”血“读xiě。
故答案为:B
23.考查了词语的理解。“带领”的意思是引领。领,带,引。“壮美”的意思是雄壮,美丽。壮,雄壮。
故答案为:B D
24.考查了词语的理解。”争取“在文中的意思是尽力夺取。
故答案为:A
25.考查了笔顺。阔笔顺是点、竖、横折钩、点、点、提、撇、横、竖、竖、横折、横。
故答案为:点
26.考查了部首查字法。“砥”的部首是”石“,除去部首还有5画。
故答案为:石 5
27.考查了词语的理解。”广袤“的意思是土地的长和宽。
故答案为:C
28.【答案】我长大以后
每当我看见老师辛勤的伏案批改作业,我不禁对教师这种伟大的职业肃然起敬,我准备长大以后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将拿着崭新的书本,迈着轻捷的步伐,走上向往已久的讲台。这时,我的心情,将是多么激动。
我站在讲台上,看着他们——我的学生一双双闪亮的、求知的眼睛,我心里没有一点怯懦和慌乱。我要用我精湛的讲解,赢得他们的尊敬。我的第一节语文课,一定要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泛起朵朵浪花,撞击那一颗颗童稚的心,开启盼望着创造的心灵。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将有用不完的热情,在课余时间,我会和同学们一起踢球,一起捉迷藏,一起看书......也许会有人问我:”你不觉得这样会使同学不尊重你吗?"但是我会回答:“不!我认为这恰恰会使他们更尊重我。”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将给学生们上一堂思想教育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远大的理想,我将给他们朗诵《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将给他们介绍从古至今伟大作家的作品——李白、杜甫的诗;苏轼、欧阳修的词;朱自清、冰心的散文;安徒生、伊索的寓言;鲁迅的小说......让学生们意识到人类的语言是多么丰富美丽!
长大以后,假如能梦想成真,我要用我真诚的爱心、勤劳的汗水、不断的追求,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本次作文首先明确是命题作文,要求以《我长大以后》为题,写一篇作文。在写作文之前,要根据习作要求选好所写的内容,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自己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写下来。
【点评】本文开门见山写自己长大以后我要做一名语文老师,激发读者的兴趣。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