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课时
素养分析
1
单元主题
2
学习活动
3
达标检测
4
总结评价
5
素养分析
01
SUYANGFENXI
文化自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代将士弃家入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语言应用: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思维能力: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审美创造:体会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也希望学生能够有坚强的意志,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以家国利益为先。
素养分析
想象画面,学法导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习重点
指导朗读,发挥想象,感悟诗人“喜”的情怀。积累背诵。
学习难点
学习目标
单元主题
02
DANYUANZHUTI
古诗三首
青山处处埋忠骨
◎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单元主题
军神
清贫
学习活动
03
XUEXIHUODONG
温故知新 诗词导入
学习活动一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检查巩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和遗民的描写,表现出作者悲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情怀,表达了他对遗民的深切同情。
《从军行》描写了边塞环境的恶劣,戍边将士的艰苦,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主题回顾
方法导读 自主学诗
学习活动二
四步品诗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品意境、悟诗情
4.诵诗句、背诗文
体裁: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听说
收复
理解诗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唐代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年):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后世称其杜工部,也称杜少陵。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主要作品:
《蜀相》《望岳》《春夜喜雨》《月夜忆舍弟》等。
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天。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场大胜仗,叛军头领薛蒿、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即广德元年,叛军首领史朝义兵败自缢,至此,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当时,杜甫正流离于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起笔写下这首诗。
创作背景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根据注释,在旁边批注你的理解。
2.把握节奏,注意停顿。
3.读出感情,感知词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③ 妻子④ 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⑤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自主朗读
①剑外:_____ ②蓟北:_____
③却看:_____ ④妻子:_____ ⑤青春:_____
有节奏地朗读古诗,标出生字并组词。
蓟
jì
涕
tì
裳
cháng
蓟北
涕泪
霓裳
巫
wū
巫峡
襄
xiānɡ
襄阳
裳
shang(衣裳)
cháng(霓裳)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随诗识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tì
结构:左右
部首:氵
笔画:10
音序:T
痛哭流涕
涕( )
悌( )
重点字指导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楚辞·离骚》
感激涕零
孝悌忠信
wū
结构:半包围
部首:工
笔画:7
音序:W
巫( )( )
亚( )( )
巫山
重点字指导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巫山
巫峡
三亚
亚军
品析首联
喜极而泣→渴望朝廷收复失地
喜讯突然而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我在边远的四川忽然听说朝廷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沾满了衣裳。
诗意
朗读指导:“忽传”“满衣裳”应读出重音,突出惊喜之情。
品析颔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自己欢快的心情。
回头再看妻子和孩子,脸上哪里还有愁容,我胡乱地收拾起书籍,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诗意
朗读指导:这两句朗读时语调上扬,表现出
全家人都欣喜若狂的状态。
品析颈联
在晴好的天气里放声高歌,开怀畅饮美酒,趁着明媚的春光相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诗意
朗读指导:用激动的语气来读,读出诗人恨
不得马上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
内心狂喜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归心似箭,疾速飞驰
品析尾联
即刻启程,泛舟从巴峡一直穿过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后,便可直奔洛阳。
诗意
朗读指导:应读得欢快,速度稍快,表现
出疾速飞驰、归心似箭的感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首联:喜报传来泪沾裳(盼望已久)
颔联: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
颈联:纵酒欢唱作伴还乡(多年心愿)
尾联: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
还乡之切
(想象)
爱国之情
收复之喜
(实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结构图示
结合图片,背诵古诗。
主题感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拓展延伸 自我提升
学习活动三
出塞二首·其一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课外阅读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的征人未归来。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的牧马渡过阴山。
诗意归纳
课外阅读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诗意归纳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诗意归纳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课外阅读
师生归纳 课堂小结
学习活动四
朗读古诗,说说三首诗的异同之处。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秋夜将晓出
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对比阅读
《秋夜将晓出
篱门迎凉有感》
《从军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忧国忧民
誓死杀敌
收复失地
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主题解说
达标训练
04
DABIAOXUNLIAN
打( ) ( )天 ( )鬼
磨 魔 摩
缝( ) 坚( ) 万( )高山
韧 仞 纫
孝( ) ( )头 鼻( )
涕 悌 剃
韧
磨
涕
仞
魔
悌
纫
摩
剃
一、选字填空。
3.却看妻子愁何在。( )
A.男子的正式配偶。 B.妻子和孩子。
1.不破楼兰终不还。( )
A.楼上的兰花 B.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A.快要天亮。 B.将要知道。
B
A
B
二、给画线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2.“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望”字写出遗民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又”字表达出诗人对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
地的_________________之情。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涕泪”满衣裳一是因为__________,
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 我们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中能体会到环境的艰苦、战争的残酷和时间的漫长。从________一词我们能体会到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之坚定。
的企盼之情
失望与悲愤
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重返故乡了
黄沙
百战
穿金甲
终不还
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
失地收复
三、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总结评价
05
ZONGJIEPINGJIA
小组交流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课堂总结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秋夜将晓出
篱门迎凉有感》
爱国之情
《从军行》
环境恶劣
时间漫长
爱国热情
山河壮丽(写景)
忧国忧民(抒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收复之喜
还乡之切
杀敌报国
建功立业
古
诗
三
首
课文梳理
点击输入标题
点击此处输入标题
自我评价
点击此处输入标题
小组互评
课堂评价
2.分享:搜集边塞有关的诗句。
1.背诵三首古诗,说说你知道的戍边将士。
课后作业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