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雅礼麓谷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模拟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雅礼麓谷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模拟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7 17:00:56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雅礼麓谷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模拟试卷
1.(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圣经》里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古文明国度是(  )
A.中国 B.古埃及 C.古巴比伦 D.古印度
2.(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封君封臣制的特点是(  )
A.君与臣之间是上下级关系
B.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封君与封臣之间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D.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君主
3.(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标志着西欧走出中古时代,以“反对教会精神禁锢,宣扬人文主义”为特征的运动是(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
4.(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对人类而言,这是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重要转折的大事件,也是欧洲人与美洲土著人的首次会面,它成为跨大西洋接触和冲突的漫长历史起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C.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D.欧洲人开始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5.(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19世纪40年代,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是(  )
A.美国 B.俄国 C.法国 D.英国
6.(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她并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英国实行的是议会高于王权的君主立宪制.这种政治制度源于(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权利法案》
7.(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如表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A.海外殖民扩张 B.解放了黑人奴隶
C.废除了农奴制 D.实行了五年计划
8.(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俄国十月革命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这主要指它是最早(  )
A.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 B.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
C.实践马克思主义 D.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
9.(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0.(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如表是某同学梳理知识时画的一幅结构图。下列最符合知识间联系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C.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D.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11.(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他是著名的生物学家,创作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观点,他是(  )
A.居里夫人 B.牛顿 C.达尔文 D.严复
12.(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如图,是位于山东省境内的“泰山大观峰摩崖石刻群”,按世界遗产分类标准,你认为泰山应属于(  )
A.文化遗产 B.自然遗产
C.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D.非物质遗产
13.(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
以下这段话摘自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价值萎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纳税的能力已降低,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交换手段难逃贸易的长河冰封,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
请回答:
(1)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
(2) 罗斯福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
(3) 罗斯福针对“农产品找不到市场”采取了什么措施?
(4) 罗斯福针对“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14.(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结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1945年9月2日 13年11个月零16天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1945年5月8日 4年8个月零8天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1945年5月8日 3年10个月零17天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8日 1945年9月2日 3年8个月零26天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9日 1945年9月2日 25天
材料二:中国拖住了日本陆军近80%的主力,消耗了日本有限的军事资源和军费支出的大部分,还打乱了它对东亚和世界扩张的部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19亿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1) 根据材料一,比较中国战场与其他战场的不同点。
(2) 分别举出在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发生的一个著名战役。
(3) 列举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
(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5) 你认为人类该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15.(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蒂芬森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因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被称为“火车”。
材料二:1885年,本茨制成一辆三轮汽车,此后汽车发展迅速,成为陆上重要的交通工具。1903年底,美国的莱特兄弟几经试制的飞机试飞成功。
(1) 材料一中的火车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这次工业革命中除了火车还发明了什么交通工具?它们以什么为动力机?
(2) 材料一中的这次工业革命对西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3) 材料二中的汽车和飞机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它们以什么为动力机?
(4) 材料二中的这次工业革命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16.(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2022年2月,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战争,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大陆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俄罗斯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历史上,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摆脱落后】
材料一:16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频繁战争,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彼得一世即位后,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到1725年,俄国已有240多个近代工厂,工厂内有较细的分工。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改变了欧洲原有的政治格局。
一一九年级《世界历史》
【重大转折】
材料二:据统计,1861年后,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俄国的转折》
①材料二中俄国发生的这种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俄国的发展从此发生了什么重大转折?
【政权变化】
材料三:列宁还看到,已经进行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从国际范围来说,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在战争中互相厮杀,削弱了彼此的力量,使得俄国无产阶级有可能突破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取得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陈之骅《纪念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
②结合材料三分析俄国政权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后俄国建立了什么类型的国家(政权)?
【创新发展】
材料四: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强国面貌】
材料五:1928-1937年,苏联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1940年,苏联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汽车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为此,丘吉尔曾感叹: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1) 结合材料一,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 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选,按第①小题计分)
(3) 材料四是对苏俄什么政策的评价?它的创新突破表现在哪里?
(4) 材料五中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从俄国的建设中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的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发展起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其突出的代表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其中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C项正确;
古代中国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产生并发展,排除A项;
古代埃及主要是在尼罗河流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古代印度主要是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答案】C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到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臣对封君要忠诚,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C项正确;
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时期欧洲的等级制度,其最大的特征是权利和义务的交织,具有契约意义,排除A项;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说明封君封臣制度中国王并不具备至高无上的权力,排除B项;
封君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君主,表述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3.【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反对封建神学,倡导人文主义,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4.【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是欧洲人与美洲土著人的首次会面”和结合所学,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美洲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B项正确;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没有实现欧洲与美洲的联系,排除A项;
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不符合材料“它成为跨大西洋接触和冲突的漫长历史起点”,排除C项;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5.【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争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此后英国最早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了世界头号工业强国,D项正确;
美国于19世纪90年代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排除A项;
俄国没有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排除B项;
法国没有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6.【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因此说,英国君主立宪制源于《权利法案》,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选D。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7.【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俄国、1860年、企业数、工人数和产值都增加”等关键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它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C项正确;
海外殖民扩张与国内工业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
美国内战解放了黑人奴隶,排除B项;
苏联时期1928年至1937年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8.【答案】D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9.【答案】D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带来的弊端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导致苏联重工业过于发达,而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0.【答案】D
【知识点】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和所学可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体现了拉美人民追求民族解放的斗争;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体现了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追求民族独立的斗争;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由此可见,最符合知识间联系的主题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D项正确;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排除A项;
题干强调的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材料未涉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排除B项;
题干涉及到的殖民地国家的相关内容,并未涉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的内容,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1.【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C项正确;
居里夫人发现元素钋和镭,排除A项;
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排除B项;
严复翻译《天演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进化论的相关史实。
12.【答案】C
【知识点】山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和文化景观,“泰山大观峰摩崖石刻群”既是著名的自然景观,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属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C项正确;
“泰山大观峰摩崖石刻群”属于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排除A项;
“泰山大观峰摩崖石刻群”属于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排除B项;
“泰山大观峰摩崖石刻群”属于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3.【答案】(1)上述材料反映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美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2)1933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订各企业行业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3)调整农业,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4)兴建公共工程,如筑路、架桥和植树,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等。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根据时间“1933年”以及材料的描述可知,这反映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1929年--193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2)根据材料中的“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1933年美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订各企业行业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3)依据材料“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旦”及所学可知,针对材料中农场主的危机,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政府兴建公共工程,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
故答案为:
(1)上述材料反映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美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2)1933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订各企业行业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3) 调整农业,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4) 兴建公共工程,如筑路、架桥和植树,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等。
【点评】此题注意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结果和影响。1929年——193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面临严重经济困难。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美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农业方面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政府还兴建公共工程,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14.【答案】(1)开始最早;结束最迟;时间最长。
(2)中国:百团大战,欧洲:斯大林格勒战役。
(3)1945年雅尔塔会议等。
(4)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团结作战;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5)反思战争,抵制战争,争取和平,加强对话,主动裁军和削减核武器等。
【知识点】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不同点:据材料一开始时间、终止时间和小结三项可以分析得知,中国战场与其他战场的不同点是:开始最早,结束最迟,时间最长。
(2)战役:结合所学知识,二战期间的中国战场主要战役有百团大战,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欧洲战场的战役有斯大林格勒战役,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3)国际会议:结合所学知识,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召开国际会议有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等。
(4)原因:据材料“中国拖住了日本陆军近80%的主力,消耗了日本有限的军事资源和军费支出的大部分,还打乱了它对东亚和世界扩张的部署”分析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极大牵制了日本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团结作战。
地位: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5)认识:本题是开放型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可以从反思战争,抵制战争,争取和平,加强对话,主动裁军和削减核武器等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1)开始最早;结束最迟;时间最长。
(2)中国:百团大战,欧洲:斯大林格勒战役。
(3)1945年雅尔塔会议等。
(4)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团结作战;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5)反思战争,抵制战争,争取和平,加强对话,主动裁军和削减核武器等。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5.【答案】(1)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蒸汽机。
(2)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3)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
(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东西方的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火车、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制造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成功,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把蒸汽机作为船的动力机,发明了汽船;动力机:火车和轮船都以蒸汽机为动力机。
(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3)成果:结合所学知识,汽车和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动力机: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由内燃机的应用和电力的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都以内燃机为动力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4)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东西方的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故答案为:
(1)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蒸汽机。
(2)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3)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
(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东西方的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6.【答案】(1)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
(2)①俄国1861年改革(或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使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十月革命;无产阶级专政。
(3)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4)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启示:要顺应发展潮进行符合国情的改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1)17世纪,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彼得一世进行改革。
(2)①根据材料二“据统计,1861年后,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俄国发生的这种变化与1861年改革(或废除农奴制改革)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根据材料三“列宁还看到,已经进行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从国际范围来说,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在战争中互相厮杀,削弱了彼此的力量,使得俄国无产阶级有可能突破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取得革命的胜利。”结合材所学知识可知,俄国政权的变化与十月革命相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根据材料四“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评价,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它的创新突破表现在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4)根据材料五“1928-1937年,苏联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1940年,苏联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汽车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第一、二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取得的成就是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启示: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顺应发展潮进行符合国情的改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
故答案为:
(1)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
(2)①俄国1861年改革(或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使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十月革命;无产阶级专政。
(3)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4)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启示:要顺应发展潮进行符合国情的改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雅礼麓谷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模拟试卷
1.(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圣经》里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古文明国度是(  )
A.中国 B.古埃及 C.古巴比伦 D.古印度
【答案】C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的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发展起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其突出的代表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其中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C项正确;
古代中国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产生并发展,排除A项;
古代埃及主要是在尼罗河流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古代印度主要是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封君封臣制的特点是(  )
A.君与臣之间是上下级关系
B.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封君与封臣之间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D.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君主
【答案】C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到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臣对封君要忠诚,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C项正确;
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时期欧洲的等级制度,其最大的特征是权利和义务的交织,具有契约意义,排除A项;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说明封君封臣制度中国王并不具备至高无上的权力,排除B项;
封君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君主,表述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3.(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标志着西欧走出中古时代,以“反对教会精神禁锢,宣扬人文主义”为特征的运动是(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反对封建神学,倡导人文主义,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4.(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对人类而言,这是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重要转折的大事件,也是欧洲人与美洲土著人的首次会面,它成为跨大西洋接触和冲突的漫长历史起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C.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D.欧洲人开始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是欧洲人与美洲土著人的首次会面”和结合所学,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美洲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B项正确;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没有实现欧洲与美洲的联系,排除A项;
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不符合材料“它成为跨大西洋接触和冲突的漫长历史起点”,排除C项;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5.(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19世纪40年代,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是(  )
A.美国 B.俄国 C.法国 D.英国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争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此后英国最早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了世界头号工业强国,D项正确;
美国于19世纪90年代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排除A项;
俄国没有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排除B项;
法国没有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6.(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她并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英国实行的是议会高于王权的君主立宪制.这种政治制度源于(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权利法案》
【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因此说,英国君主立宪制源于《权利法案》,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选D。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7.(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如表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A.海外殖民扩张 B.解放了黑人奴隶
C.废除了农奴制 D.实行了五年计划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俄国、1860年、企业数、工人数和产值都增加”等关键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它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C项正确;
海外殖民扩张与国内工业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
美国内战解放了黑人奴隶,排除B项;
苏联时期1928年至1937年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8.(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俄国十月革命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这主要指它是最早(  )
A.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 B.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
C.实践马克思主义 D.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D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9.(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答案】D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带来的弊端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导致苏联重工业过于发达,而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0.(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如表是某同学梳理知识时画的一幅结构图。下列最符合知识间联系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C.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D.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答案】D
【知识点】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和所学可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体现了拉美人民追求民族解放的斗争;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体现了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追求民族独立的斗争;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由此可见,最符合知识间联系的主题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D项正确;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排除A项;
题干强调的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材料未涉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排除B项;
题干涉及到的殖民地国家的相关内容,并未涉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的内容,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1.(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他是著名的生物学家,创作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观点,他是(  )
A.居里夫人 B.牛顿 C.达尔文 D.严复
【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C项正确;
居里夫人发现元素钋和镭,排除A项;
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排除B项;
严复翻译《天演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进化论的相关史实。
12.(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如图,是位于山东省境内的“泰山大观峰摩崖石刻群”,按世界遗产分类标准,你认为泰山应属于(  )
A.文化遗产 B.自然遗产
C.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D.非物质遗产
【答案】C
【知识点】山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和文化景观,“泰山大观峰摩崖石刻群”既是著名的自然景观,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属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C项正确;
“泰山大观峰摩崖石刻群”属于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排除A项;
“泰山大观峰摩崖石刻群”属于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排除B项;
“泰山大观峰摩崖石刻群”属于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3.(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
以下这段话摘自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价值萎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纳税的能力已降低,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交换手段难逃贸易的长河冰封,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
请回答:
(1)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
(2) 罗斯福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
(3) 罗斯福针对“农产品找不到市场”采取了什么措施?
(4) 罗斯福针对“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1)上述材料反映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美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2)1933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订各企业行业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3)调整农业,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4)兴建公共工程,如筑路、架桥和植树,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等。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根据时间“1933年”以及材料的描述可知,这反映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1929年--193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2)根据材料中的“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1933年美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订各企业行业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3)依据材料“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旦”及所学可知,针对材料中农场主的危机,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政府兴建公共工程,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
故答案为:
(1)上述材料反映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美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2)1933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订各企业行业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3) 调整农业,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4) 兴建公共工程,如筑路、架桥和植树,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等。
【点评】此题注意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结果和影响。1929年——193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面临严重经济困难。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美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农业方面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政府还兴建公共工程,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14.(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结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1945年9月2日 13年11个月零16天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1945年5月8日 4年8个月零8天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1945年5月8日 3年10个月零17天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8日 1945年9月2日 3年8个月零26天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9日 1945年9月2日 25天
材料二:中国拖住了日本陆军近80%的主力,消耗了日本有限的军事资源和军费支出的大部分,还打乱了它对东亚和世界扩张的部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19亿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1) 根据材料一,比较中国战场与其他战场的不同点。
(2) 分别举出在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发生的一个著名战役。
(3) 列举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
(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5) 你认为人类该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答案】(1)开始最早;结束最迟;时间最长。
(2)中国:百团大战,欧洲:斯大林格勒战役。
(3)1945年雅尔塔会议等。
(4)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团结作战;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5)反思战争,抵制战争,争取和平,加强对话,主动裁军和削减核武器等。
【知识点】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不同点:据材料一开始时间、终止时间和小结三项可以分析得知,中国战场与其他战场的不同点是:开始最早,结束最迟,时间最长。
(2)战役:结合所学知识,二战期间的中国战场主要战役有百团大战,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欧洲战场的战役有斯大林格勒战役,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3)国际会议:结合所学知识,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召开国际会议有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等。
(4)原因:据材料“中国拖住了日本陆军近80%的主力,消耗了日本有限的军事资源和军费支出的大部分,还打乱了它对东亚和世界扩张的部署”分析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极大牵制了日本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团结作战。
地位: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5)认识:本题是开放型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可以从反思战争,抵制战争,争取和平,加强对话,主动裁军和削减核武器等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1)开始最早;结束最迟;时间最长。
(2)中国:百团大战,欧洲:斯大林格勒战役。
(3)1945年雅尔塔会议等。
(4)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团结作战;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5)反思战争,抵制战争,争取和平,加强对话,主动裁军和削减核武器等。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5.(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蒂芬森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因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被称为“火车”。
材料二:1885年,本茨制成一辆三轮汽车,此后汽车发展迅速,成为陆上重要的交通工具。1903年底,美国的莱特兄弟几经试制的飞机试飞成功。
(1) 材料一中的火车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这次工业革命中除了火车还发明了什么交通工具?它们以什么为动力机?
(2) 材料一中的这次工业革命对西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3) 材料二中的汽车和飞机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它们以什么为动力机?
(4) 材料二中的这次工业革命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蒸汽机。
(2)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3)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
(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东西方的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火车、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制造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成功,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把蒸汽机作为船的动力机,发明了汽船;动力机:火车和轮船都以蒸汽机为动力机。
(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3)成果:结合所学知识,汽车和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动力机: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由内燃机的应用和电力的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都以内燃机为动力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4)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东西方的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故答案为:
(1)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蒸汽机。
(2)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3)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
(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东西方的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6.(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2022年2月,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战争,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大陆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俄罗斯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历史上,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摆脱落后】
材料一:16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频繁战争,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彼得一世即位后,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到1725年,俄国已有240多个近代工厂,工厂内有较细的分工。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改变了欧洲原有的政治格局。
一一九年级《世界历史》
【重大转折】
材料二:据统计,1861年后,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俄国的转折》
①材料二中俄国发生的这种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俄国的发展从此发生了什么重大转折?
【政权变化】
材料三:列宁还看到,已经进行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从国际范围来说,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在战争中互相厮杀,削弱了彼此的力量,使得俄国无产阶级有可能突破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取得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陈之骅《纪念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
②结合材料三分析俄国政权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后俄国建立了什么类型的国家(政权)?
【创新发展】
材料四: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强国面貌】
材料五:1928-1937年,苏联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1940年,苏联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汽车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为此,丘吉尔曾感叹: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1) 结合材料一,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 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选,按第①小题计分)
(3) 材料四是对苏俄什么政策的评价?它的创新突破表现在哪里?
(4) 材料五中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从俄国的建设中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1)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
(2)①俄国1861年改革(或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使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十月革命;无产阶级专政。
(3)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4)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启示:要顺应发展潮进行符合国情的改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1)17世纪,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彼得一世进行改革。
(2)①根据材料二“据统计,1861年后,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俄国发生的这种变化与1861年改革(或废除农奴制改革)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根据材料三“列宁还看到,已经进行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从国际范围来说,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在战争中互相厮杀,削弱了彼此的力量,使得俄国无产阶级有可能突破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取得革命的胜利。”结合材所学知识可知,俄国政权的变化与十月革命相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根据材料四“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评价,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它的创新突破表现在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4)根据材料五“1928-1937年,苏联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1940年,苏联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汽车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第一、二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取得的成就是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启示: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顺应发展潮进行符合国情的改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
故答案为:
(1)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
(2)①俄国1861年改革(或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使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十月革命;无产阶级专政。
(3)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4)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启示:要顺应发展潮进行符合国情的改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