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织金县第六中学 孙红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的过程。
2.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3.说出肺泡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4.通过资料分析,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演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2.进一步渗透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描述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肺内气体如何排出体外。
2.肺泡与血液中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1.全面理解呼吸的内涵,膈肌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方法:
1.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生物素养,通过制作呼气和吸气时隔肌的运动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观察、探研、讨论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
学生准备:复习上节内容,预习新课,完成学案“预习新知”。
教学预案:(一课时)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问题导入
师:法医判断死婴是否产前死亡的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肺剪下一块,下沉者为产前死亡,你能说出理由吗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不急说出答案,引导学生进入呼吸的器官――肺进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的结构
师: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
生:(猜测并假设)当肺变大时外界空气就进去了;当肺变小时,肺内气体就排出。
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发表看法,设置悬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们敢于大胆猜测和设想,这种精神很好,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大家的假设是否正确,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师:首先来看看肺的结构。(展示肺的图片)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
(引导学生观察左肺和右肺以及支气管的分支末端形成许多的肺泡和外包绕的毛细血管)
生:理解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的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2.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投影:要求:坐直身体;双手轻放在胸部,深吸气,深呼气】
请大家一起坐直身体,双手放在胸前能够摸到肋骨的地方,做个深呼吸。感觉到了什么?
生:肋骨在运动。
师:再感受一下,吸气和呼气时肋骨分别是怎么运动的?
生:生齐答: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
【演示动画:肋骨的运动】
师:肋骨是在什么的牵引下运动的?
生:肌肉。
师:膈将胸腔和腹腔分开,膈主要是肌肉组织,膈肌附着在胸腔壁上。那么在呼吸的时候,膈是怎么运动的呢?
【演示动画:膈肌的运动】
师:吸入气体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增大;而呼出气体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缩小。
师:我们可以看到,呼吸和肋间肌,膈肌都有关,我们把这两种肌肉称作呼吸肌。总的来说,吸气时,呼吸肌发生的变化是…
生:呼吸肌收缩。
师:展示图片:
师生总结呼吸运动的原理:
人体的气体交换包括体内的气体交换和肺与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作用完成的。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体,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这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正好相反.因此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呼吸运动。
师:设置问题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后导致胸廓扩大
举例:如果我们老是趴着睡觉,可能会觉得很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舒服,呼吸比较困难;会游泳的同学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刚下水时,如果水漫过了我们的胸部,就会感觉呼吸比较吃力。这是为什么?这和胸廓的扩张有关吗?
师:让我们观察下膈肌运动的模型。
师:请位同学来尝试拉下,和松开橡皮膜。大家判断下哪个过程模拟的是吸气,哪个过程模拟的是呼气。
生:拉橡胶模是吸气,胸廓上下径扩大,肺扩大,松开是呼气,胸廓上下径缩小,肺缩小。
师: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讲述:这与气压有关:(吹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球一胀一瘪,抛向空中,胀的浮得高,让学生理解球内的气体越多压力就小于外界压力而浮得高,反之大于外界压力就浮不高)
总结归纳:
肋间肌 、膈肌 胸廓 肺 肺内气压与外界 气体流动方向
吸气 收缩 扩大 扩大 肺内气压小于外界 入肺
呼气 舒张 缩小 缩小 肺内气压大于外界 出肺
【投影:小生物学家来帮忙(回到教学导入的问题思考)
有一对夫妇被指控用水溺死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婴,但是这对夫妇坚决否认,宣称女婴生下来就是死的。于是法医立即解剖了死婴,取出肺将其放在水中,法官在看到肺沉入水底后,当庭宣判这对夫妇无罪释放。那么法官做出这样的判决依据是什么?合理吗?法庭内旁听的观众很不理解这个判决。我们在座的小生物学家们能否向这些观众说明下“沉肺断案”的理由?】
生1:如果女婴呼吸过,那么她的肺内应该还有空气,就不会沉在水底,而肺沉在了水底,说明女婴没有呼吸过,生下来就是死的,所以那对夫妇没有罪。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齐答:同意。
师:大家的意见完全正确,很好,都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了。
师:最后让我们来巩固下这节课的知识点。
【投影:课堂小结: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思考:气体进出肺前后,组成成分是否发生变化?(课件展示实验动画)让学生知道呼出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课后探究: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肺中的氧气最终被运到哪里去了?氧气最终是在哪里被利用的?请同学们下去预习下节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
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
↓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
↓
肺内气压下降和或升高
↓
气体进出肺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以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方面体现较好。
1、让学生在探究中成长。本课的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始终将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科学探究的过程的培养蕴含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之中,提供学生充分探究性实验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在知识的探究中逐渐成长。
2、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教学中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启发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敢想、敢说;不断激发学生热学、勤学、盼学的激情。
3、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不足之处:少数学生对肋间肌的收缩引起胸廓扩大还不是很理解,如果能增加多媒体动漫演示则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