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我们的朋友(第二课时)《顽皮的杜鹃》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歌表演和创编活动,表现小杜鹃活泼,可爱,顽皮的音乐形象。 3、在聆听、比较、模仿、体验的过程中欣赏乐曲、学唱歌曲。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顿音唱法,并能用力度的对比表现歌曲中杜鹃“咕咕”的歌唱声。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弱起,掌握“顿音”记号和休止符号的演唱,初步运用断连对比、力度变化等方法演唱歌曲,表现活泼可爱的杜鹃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欣赏《小杜鹃》导入 1、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柳树姑娘》,课后我们搜集了关于树的歌曲,你能分享一下吗?老师也搜集了两首关于树的歌曲,比如 《大树妈妈》 、《白桦林好地方》 。同学们会唱吗?春天里除了柳树姑娘,还有红的花,绿的草,青翠的山林,湖水的倒影;春天里鸟儿也飞来了,今天有这样一只小鸟飞来了,它的歌声很美,许多世界名曲里都有它的歌声,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只会唱歌的小鸟。 2、听音乐律动表演,并且带着两个问题(多媒体出示) 、歌曲是几拍子的? 、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3)、在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鸟的叫声?(播放范唱) 3、讨论问题,了解杜鹃 师:相信同学们都能感受到,这是一首四拍子的歌曲。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那歌曲中出现了什么鸟叫声呢?对了!是布谷鸟的叫声。你们看,这就是漂亮的布谷鸟(出示图片),布谷鸟还有一个名字叫杜鹃,杜鹃总是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发出咕咕,咕咕的叫声,好像在向人们报告春天来到了,人们特别喜欢它,把它称为报春鸟。 4、练习杜鹃的叫声 (1)、教师范唱“咕咕” (2)、处理声音:注意,同学们唱“咕咕”时眉毛抬起来,嘴巴放松。 5、顿音处理 (1)练习咕咕声,达到轻快,跳跃的效果,“字头出来的整齐就更好了,要会看老师的手势”。记住顿音的演唱口诀。 (2)说一说“咕咕”的叫声有什么特点?(一声高,一声低) 二、新课学习《顽皮的小杜鹃》 导语:小杜鹃的叫声可真美妙,真动听。今天顽皮可爱的小杜鹃又来到我们的身边,他们一会儿飞到草地上,一会儿飞到小河边,一会又飞向了远方,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演唱的这首歌,数一数在这首歌中出现了多少次杜鹃鸟的叫声? 1、找相同旋律,解决音准难题: 请同学找一找在这六个乐句中有相同的旋律 2、唱一唱这六个乐句吧(教师弹唱 学生跟唱) 3、请同学们跟着欢快的音乐,滑动旋律线,模唱歌曲的旋律。 (3)、结合肢体语言解决低音音准问题: 2、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这只小杜鹃太调皮了,一会飞到这儿,一会又飞到哪儿,它底都去过哪里了呢?听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找找答案吧! 师:可以看出小杜鹃和你在干什么?(捉迷藏)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开心的语气) (2)、师生接唱歌词 师:下面我们来配合一下,让老师听听看你们能唱出小杜鹃清脆的歌声吗? 第一遍老师唱歌词,你们唱咕咕,第二遍你们唱歌词,老师唱咕咕。 对比说一说第一只的叫声沉闷、无精打采、第二只杜鹃叫声欢快、清脆、好听、悦耳。 (3)、顿音处理 歌曲中顿音记号的使用,突出了小杜鹃的声音,突显了小杜鹃的顽皮活泼,加深了我们歌曲当中小杜鹃活泼的音乐形象。让我们再来试一试;就像一个乒乓球,落在地上又很快弹跳起来。 (4)、乐句处理(生唱歌词,师唱咕咕) 第一乐句:轻轻地、神秘的、好奇的 第二乐句:“我”焦急、迫不及待、无可奈何 第三乐句:因为着急所以都跑起来了,把着急的心唱出来。 最后的乐句:此时的杜鹃飞远了,应该越唱声音越小,因为杜鹃飞远了声音会渐渐的变小(讲解渐弱符号) (重点练习最后一句两个咕咕,都要有弹性)慢处理。 (5)、弱起唱法: 师:这是一首以弱拍起唱的歌曲,所以每一小节的最后一拍要唱的弱一点,看,老师用边框表示它的弱拍。讲解最后的四分休止。 (6)、按照教师要求完整演唱歌曲。 三、小结: 师:多美妙的歌曲呀!同学们,你们看,顽皮的小杜鹃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这么多的乐趣,我们要爱护保护我们的好朋友,鸟类,跟他们和睦相处。下次当你走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如果遇到了顽皮的小杜鹃,别忘了用歌声去跟它们打打招呼。 四、作业布置 搜集一些自己喜爱的奥地利童谣,并自主学习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