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 三年级下 学期 春季
课题 牧童之歌(第三课时)《剪羊毛》
教学目标
1.感受澳大利亚民歌风格,掌握附点节奏,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剪羊毛》,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在音乐中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的热爱、赞美。 3.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尝试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获得音乐创造力、感受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用热情、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节奏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澳大利亚吗 澳大利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教师:澳大利亚风光秀美,物产富饶,特别是他们畜牧业非常发达,是世界上放养绵羊 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人们形象地称它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各地每年都会为牧民举办类似于“庙会”的节日,开展各种比赛活动。 学唱《剪羊毛》 (一)聆听范唱 1.初听: 教师:你听,歌声已经在为他们加油了,他们在比赛什么呢 2.二听范唱,出示歌谱: 教师:听得真仔细,剪羊毛比赛中每个选手必须在11分钟内剪完四只羊的羊毛才能得到 100分。而且要求羊毛要剪齐,不拉毛才算技术过硬,胜利者可以获得“金剪刀”的称号。在澳大利亚,剪羊毛是一项最受欢迎的比赛,赛场上,选手们技艺超群,观众们加油助威,还等什么呢,我们也加入进去吧。在休止符出现的地方,大家一起用拍手的方式(XX),为选手们加油。 生拍手 (二)附点节奏练习: 教师:你们想去剪羊毛吗 那你得先学会熟练使用剪刀 教师:你能模仿小剪刀的节奏吗 a. X XX 丨X 0 嚓 b. X X.X 丨X 0 嚓 注意嚓声轻声高位 提问:你觉得哪把小剪刀更灵活 生:第二把 师:老师也很认同,原来这里多了一个小点。这个小点叫“附点”,附点在音乐中可以 延长前一个音时值的一半,小小附点让他们的小剪刀更轻快灵活。 我们用更轻快的声音,再来剪一次为歌曲伴奏 X X.X 丨X 0 (三)学唱歌曲: 师:让我们一起加入歌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第一部分。 教师:同学们刚才用小剪刀减去了小羊厚重的长毛,但小羊身上还留下非常不平整的短毛。小羊很不乐意,我们帮帮它们吧! 剃毛刀的节奏: X---- 嘟 师:这个“嘟”有几拍? 生:4拍 师:是的,让我们加入歌词演唱歌曲,感受愉快的劳动场面,注意同学们节奏要准确, 声音要连贯,小羊会感觉很舒服。 教师:同学们的剃毛刀使用得很平稳,小羊感觉舒服极了。劳动就快结束了,我们应该 用怎样的心情来演唱这一段歌曲 生:歌声热情,连贯 教师:我已经从同学们的笑脸上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就让我们再次演唱。用歌声来表 达愉快的心情吧!注意“2”处不能喊唱,应当扬起眉毛,轻声演唱。 (四)加入乐器: 教师:剪羊毛是让人愉快的劳动,你能演选择合适的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吗 (双响筒、三角铁、碰铃、串铃、铃鼓) 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一起商量,你们选择什么乐器和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五)小结: 今天的音乐课上,我们一起去澳大利亚的牧场上参加了剪羊毛比赛。其实在我国 的牧场上也有很多动听的音乐,下课后,我们一起去寻找、搜集,在以后得学习中,我们一起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