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7 22:09:1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四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浩劫(jié)   诬蔑(miè)   埋没(mò)   出类拔萃(cuì)
B.赋予(yú) 拙劣(zhuō) 剥削(bō) 强词夺理(qiǎng)
C.瞭望(liáo) 彷徨(páng) 蛮横(mán) 不知所措(cuò)
D.逸事(yì) 堕落(duò) 挚爱(zhì) 暴风骤雨(zòu)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拙劣  膏药  诬蔑  袖手旁观
B.屠杀  萦绕  赋予  招摇撞骗
C.肤浅  狡辨  趋势  平易近人
D.浩劫  绚丽  丰硕  风口浪尖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市旅游业发展如日中天,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兴起和发展。
B.新来的校长性格谦和,平易近人,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
C.“地沟油事件”在众多社会热点中出类拔萃,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D.对调子的也唱其他故事,贯串古今,相辅相成,滚瓜烂熟,随口而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9年泸州酒博会上,美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的政商代表参会,这大大改善了“中国酒城”的国际影响力。
B.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团中央在全团部署开展了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C.泸州作为全国文明城市,要长期坚持文明宣传和文明实践活动,巩固创文成果,切忌不能让不文明现象反弹。
D.古蔺麻辣鸡享誉四川,走向了全国,但它能否代表中国美食走向国际市场,还得在提高保鲜技术上多下功夫。
5.下列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晚上,妈妈辅导弟弟做作业,弟弟总是做错,妈妈很生气,弟弟也委屈地哭了。你在一旁劝说:
A.“弟弟本来就笨,您再生气也没用!”
B.“妈妈别管了,还是要爸爸来教才行!”
C.“你们都别着急,我们一起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吧。”
D.“为什么这样子!大晚上的,会影响邻居休息呀!”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顾拜旦,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的作者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
C.《最后一次讲演》的作者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文史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D.在《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一文中作者王选讲述了自己一生中的第六次抉择,文章语言风趣幽默。
7.名著阅读。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 。
(2)请用一句话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
8、综合性学习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
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完成“低碳生活”的相关问题。
(1)低碳生活是指:
(2)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3)在“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的主题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 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9.选文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问句 如果将此句改为陈述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1.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话的含义。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2.为了证明观点,闻一多从正反两方面举了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是什么
(二)阅读《何为中国精神》,完成各题。
①《感动中国》自2002年至今己有20个年头了。20年来,上至航天英雄、科学院士,下至普通百姓,“他们”或在危难申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或在拼搏中奋进,以凡人之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把“感动”播种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书写着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②“他们”的背后是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的为民坚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扎根高原的吴天一院士风雨兼程五十载救治上万藏族群众;“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隐姓埋名三十年不改初心本色,一生为国深潜;抗美援朝老兵朱彦夫终其一生与冰雪斗争、同时间赛跑、向贫穷宣战……坚守的力量润物无声声自远,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中用一生的时间铨释着朴实为民的深厚感情。我们感动于这些逆境中坚守的身影,怀揣拳拳赤子心,知重负重,以生命赴使命,用初心诠释中国精神。
③“他们”的背后是不因前路坎坷而淡忘的艰苦奋斗。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在霓虹灯的丛林中。陈贝儿用脚步丈量大地,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向世界传递两岸同胞的灿烂笑容;在奥运赛场上,飞人苏炳添以高度仰慕高度,以速度赞美速度,以力量致敬力量,用汗水赛出了“中国风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拼搏向上、不懈奋斗”的崇高品质让我们明白,每一份感动的背后,是拼将奋进迎难而上的担当。
④“他们”的背后是不因风云变幻而懈怠的无私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奉献是什么?奉献是顾诵芬院士心中“蓝天寄深情,为国铸'战鹰’”的坚定执着,是航天英雄头顶“仰望星辰大海,逐梦浩瀚太空”的奋力奔跑,是“中国巨人”杨振宁口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家国情怀……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时代价值的坐标,感受到一种让人热泪盈眶的力量。他们都是普通人,但他们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身上有着一种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特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和燃烧着自己,温暖和激励着千万人始终充满做事创业激情,为梦想而勇往直前。
⑤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因此,中国精神就是中国人民为民坚守、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这些心存善念的凡人英雄,激励平凡之人勇敢前行,推动中华巨轮劈泼斩浪,行稳致远。
13、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14、第②段画横线处属于哪种论据类型?
15、第③段画横线处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6、文中②③④段的顺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乐 果
①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
②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
②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
④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⑤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它们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与你的心灵对话;它们不思考,却无时无刻不再催促着你的思索。它们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们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比黄金贵重的,永远是知识。而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⑥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
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
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⑦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⑧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
⑨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
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芳香盈口,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
⑩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浸染。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其实就是指书的灵透、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透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一种翩然风度,一种迷离气质,超凡脱俗,卓尔不群。把阅读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维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选自《博览))2015年第5期,选文有改动)
1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18.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浸染。
19.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20.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请你列举一个“经典之作影响人一生”的实例。(80字左右)
21.谈谈你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鲜花课
乔 叶
①那天出差,在高铁站候车,闲着无事便看着来往的陌生人解闷。忽然,视线里出现一个中年男人,他站在安检区外,正被一群人热热闹闹地包围着送行。告别即将结束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个小美女慌慌张张地跑过去,往他怀里塞了一大捧鲜花。是一束淡黄色的玫瑰,我目测了一下,足有四五十枝,每枝都用淡绿色的彩纸包着,极为悦目。
②于是,这个男人一手抱着玫瑰,一手拉着箱子,身上还背着一只包。他忙不迭地冲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进了安检区。看着他在安检机的传送带旁手忙脚乱地挪动箱包和鲜花,我不由得笑起来。
③鲜花,我也收到过这样的礼物。说实话,这样的礼物是一种漂亮的麻烦。第一次被送鲜花时,我也是两手满满的行李,却还是倍加珍惜地把花抱回了郑州。安检,上车放到行李架上,下车再从行李架上取下来……到家后,鲜花已不复娇艳,我恋恋不舍地端详再三,还是将其扔进了垃圾桶。
④我于是得出结论:鲜花这种东西,收到的时候心情是喜悦的,照相的时候抱着是娇美的,在房间里插着的时候是芬芳的,但在旅程中是令人狼狈的。因此,当这个带着一股淡淡鲜花芬芳的男人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怀着近乎看笑话的心情,观察他会如何处置怀里的鲜花。
⑤只见他走到候车席的一端,站在那里,一脸的严肃。他踌躇了片刻,然后解开花束的包装纸。接下来,他开始将花分送给候车的人们。每人一枝,人人有份。
⑥有老人谦让,说给年轻人吧;也有人谢绝,说手上的行李太多。他也不勉强。事实上,这件事虽然很温馨,但他看起来依然很严肃,一点儿都不热情,还有一些腼腆。不得不承认,这种腼腆在他脸上,显得很可爱。
⑦人群中微微有了波澜,候车席里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他,注意到他。
⑧快到我这里了。眼看他离我越来越近,我居然有些紧张,如同小孩子在等待将要分得的糖果。
⑨在我的意识深处,鲜花一直是虚妄的,甚至是所有礼物中最为虚妄的:开得再悦目,也会很快枯萎,然后被扔掉,结局颓然。如同太多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甚至如同人生。而眼前的这个男人,他想到这些了吗?他一定想到了,而且一定比我想得更深。可是,你看他,他还是把手中的花朵,一枝一枝地送了出去,分享给这些陌生人。在明了虚妄之后,他还有分享的诚意和赠送的热情。而这些鲜花,也托了他的福,在成为垃圾之前,幸福地作为鲜花绽放到最后一刻。
(选自《读者》2018年第7期)
2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3.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这件事虽然很温馨,但他看起来依然很严肃,一点儿都不热情,还有一些腼腆。不得不承认,这种腼腆在他脸上,显得很可爱。
24.文中两处画线句都写了“我”对鲜花的感悟,请结合上下文理解各自的作用。
25.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三、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③不少于600字。若写成诗歌,不少于15行。
答案
A 2.C 3.C 4.B 5.C 6.B
(1)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2)示例:这部小说塑造了保尔这个顽强的革命者形象,它用保尔的一生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如何去追寻,是值得青年反复体味的作品。
8、(1)“低碳生活”指以节能的方式,以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的生活方式。
(2)示例: ①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②低碳,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③温室效应我不要,低碳生活我拥抱。
(3)“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在提倡健康生活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走进“低碳生活”,为我们的美好生活献计献策,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9.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10.反问句。如果改为陈述句就不如反问句的语气坚决,爱憎分明,充满激情。(意对即可)
11.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12.正面: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
反面: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13、中国精神就是中国人民为民坚守、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4、道理论据。
15、举例论证。举苏炳添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他们’的背后是不因前路坎坷而淡忘的艰苦奋斗”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16、 不可以。因为②③④段与文章第⑤段的中心论点“中国精神就是中国人民为民坚守、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17.示例: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18.示倒:①“浸染”的本意是沾染或逐渐感染的意思。⑦在文中形象生动地③表现了读者被书中的知识、道理、艺术等逐渐感染和熏陶的过程。
19.示例:①真正的阅读不仅是粗浅的了解作品内容,②而且是漫游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③让自己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愉悦和升华。
20.题示例: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激励了无数人,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的洪流中。
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与命运抗争的不平凡经历,鼓舞了张海迪。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扬起生活的风帆,自学成才,成为时代的楷模。
要点:①读书可以陪伴成长;②读书可以获取知识;③读书可以愉悦精神;④读书可以增长才干;⑤读书可以陶冶情操;⑥读书可以提高修养;⑦读书可以丰富阅历;④读书可以启迪人生;⑨读书可以让我们有信仰。(开放性试题,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22.从作者的角度,引出故事的主人公和鲜花。亲切自然又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对事件的关心,推动下文的发展。
23.“温馨”原指温暖,馨香。文中指男人给旅客分手中鲜花的画面带给人和谐温暖的感觉,“温馨”写出了“我”对他的这一举动的肯定与赞扬。“腼腆”指的是因害羞而举止不自然。在文中写的是中年男人分花时看似严肃不热情中的那份真诚,不仅仅是害羞不自然,更是对鲜花对他人的尊重。
24.第一处写出了“我”对收到的鲜花的不同态度,引出下文男人对鲜花的态度与处理方式,与自己的幸灾乐祸形成对比。
第二处写出“我”对鲜花的虚妄意识,对人生的消极态度。从而更好地衬托了男人对鲜花的态度,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交代文章线索——鲜花;点明文章事件——围绕鲜花上了怎样的一堂课;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好奇心。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