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0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25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项0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25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5-09 15:53:51

文档简介

【全国版】2024年中考化学压轴必刷题
专项0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25题)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氢元素—— B.氮分子——N
C.铁离子—— D.氧气——
2.下列化学用语与说法对应错误的是( )
A.Al:属于金属元素 B.:可以表示镁离子结构示意图
C.NaClO4:可以知道氯元素显-1价 D.N2:可以表示1个氮气分子
3.下列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是( )
A.硫酸铜 B.二氧化碳 C.氮气 D.金刚石
4.中国科研团队已经获得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氦-3的含量和提取参数。已知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氦-3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 B.3 C.2 D.1
5.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溶液中含钠离子
B.氧气和液氧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气体可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品红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6.俗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质量很小
7.氙气具有极高的发光强度,在照明技术上用来填充光电管、闪光灯和氙气高压灯。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氙气属于稀有气体
B.氙的中子数为54
C.氙的元素符号为xe
D.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3g
8.据中央电视台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C-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C-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C-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9.化学用语中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下列有关数字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O3——“3”表示3个氧原子
B.Mg2+——“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0”表示氮气的化合价为0
D.C-12——“12”表示碳原子的质子数为12
10.茶叶中的硒有防癌作用。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茶叶中的“硒”主要指硒单质
B.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D.Se2-中的“2”表示2个硒离子
11.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B.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C.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增大
D.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2.下列符号或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
①3Si ②Mg2+ ③NH3 ④Hg ⑤ ⑥
A.①和③中的“3”均可以表示原子的数目 B.②和⑤都表示阳离子
C.④中符号只能表示汞元素或一个汞原子 D.由⑥可知铬原子的中子数为24
13.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有一种 B.丁由三种原子构成
C.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0:9 D.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均改变
14.用透明笔管和笔帽进行微型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如图所示,装置密闭性良好)。关于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滤纸条从左到右依次变红
B.此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该实验的优点是节约和环保
D.将此装置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15.“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以下是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构”(原子结构)关系,推测镓在如图元素周期表中a,b,c,d的哪个位置( )
A.a B.b C.c D.d
16.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及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氩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X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图中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17.《科学》刊登了用CO2为原料,不依赖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其中第一步反应如图所示,其中ZnO-ZrO2是催化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
C.反应实现了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D.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18.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经测试,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B.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C.水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所以在人体内储存时间较长
D.水分子团水中水分子所具有的能量、间隔、排列方式与普通水相同
19.结合图示并运用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①可知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g
B.②和③能形成AB型化合物
C.②和③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
D.④可知水分子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个数比为2:1
20.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获取氧气等物质的过程,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只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请根据以下元素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据图A判断,该稀土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B、C对应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这两种粒子的 相同
(3)若D表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 ,写出元素D与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22.认真阅读下列材料:
《科学报告》一篇文章称,只需在普通口罩上添加氯化钠涂层,就能将其转化为“特效口罩”。口罩在使用过程中,涂层中的氯化钠溶解于病毒自身携带的水中,形成溶液,杀死病毒:杀死病毒后,水分蒸发,氯化钠会再次析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和 (填微粒符号);
(2)钠原子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为钠离子;
(3)氯化钠溶液的溶剂是水,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
2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丙图中需要补充1个 (填字母)。
A. B. C. D.
(2)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乙到丙变化的实质是 ,每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
(3)此反应前后,碳、氢、氧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也没有改变,所以此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与一个A分子电子数相同且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粒子,其对应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24.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
(1)已知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氯原子的核电荷数x= 。
②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氟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为 。
(2)金属铁和CuSO4溶液反应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微观粒子是 。
(3)某同学构建了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如图2所示。
①写出物质X的化学式: 。
②写出由物质Y转化为Fe2(SO4)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5.模型认知是重要的科学方法,分析下列各图回答有关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氮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1所示,请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图2表示“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属于单质,是因为 。
②写出图中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任写一个参与的中和反应 。
③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5月30日发射成功,其使用的燃料中的一种燃烧时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所示: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甲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试卷第2页,共7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全国版】2024年中考化学压轴必刷题
专项0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25题)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氢元素—— B.氮分子——N
C.铁离子—— D.氧气——
【答案】D
【详解】A、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则氢元素符号为H,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氮分子可表示为N2,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铁离子可表示为Fe3+,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O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下列化学用语与说法对应错误的是
A.Al:属于金属元素 B.:可以表示镁离子结构示意图
C.NaClO4:可以知道氯元素显-1价 D.N2:可以表示1个氮气分子
【答案】C
【详解】A、Al是铝元素的元素符号,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镁离子结构示意图为镁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变成镁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NaClO4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氯元素显+7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D、N2是氮气的化学式,可以表示1个氮气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下列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是
A.硫酸铜 B.二氧化碳 C.氮气 D.金刚石
【答案】D
【详解】A、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4.中国科研团队已经获得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氦-3的含量和提取参数。已知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氦-3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 B.3 C.2 D.1
【答案】C
【详解】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氦-3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
故选C。
5.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溶液中含钠离子
B.氧气和液氧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气体可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品红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答案】A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溶液都显碱性,溶液中都含有自由移动的OH-,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气体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6.俗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质量很小
【答案】C
【详解】“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香中含有的酒精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味。
故选C。
7.氙气具有极高的发光强度,在照明技术上用来填充光电管、闪光灯和氙气高压灯。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氙气属于稀有气体 B.氙的中子数为54
C.氙的元素符号为xe D.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3g
【答案】A
【详解】A、氙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氙气属于稀有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4,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则氙的质子数为54,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3,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氙的中子数≈131-54=77,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则氙的元素符号为Xe,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3,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8.据中央电视台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C-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C-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C-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答案】A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核电荷数为碳-14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6;依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4,可知核电荷数为6的碳-14原子的中子数为14-6=8。
【详解】根据分析判断:
A、中子数为8,说法错误。
B、质子数为6,说法正确。
C、电子数为6,说法正确。
D、质子和中子数之和为14,说法正确。
故选:A。
9.化学用语中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下列有关数字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O3——“3”表示3个氧原子
B.Mg2+——“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0”表示氮气的化合价为0
D.C-12——“12”表示碳原子的质子数为12
【答案】B
【详解】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O3中的“3”表示1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1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中的“0”表示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选项说法错误;
D、C-12中“12”表示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茶叶中的硒有防癌作用。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叶中的“硒”主要指硒单质
B.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D.Se2-中的“2”表示2个硒离子
【答案】B
【详解】A、茶叶中的“硒”不是以单质、原子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A错误;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4,故硒的核外电子数为是34,故B正确;
C、在元素周期表中,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单位不是“g”,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C错误;
D、Se2-中的“2”表示1个硒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B.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C.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增大
D.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B
【详解】A、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
B、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选项错误;
C、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固体分子间隔较大,气体分子间隔较小,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增大了,选项正确;
D、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选项正确;
故选B。
12.下列符号或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①3Si ②Mg2+ ③NH3④Hg⑤⑥
A.①和③中的“3”均可以表示原子的数目 B.②和⑤都表示阳离子
C.④中符号只能表示汞元素或一个汞原子 D.由⑥可知铬原子的中子数为24
【答案】A
【详解】A、①中的“3”表示3个硅原子,③中的“3”表示一个氨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所以①和③中的“3”均可以表示原子的数目,选项正确;
B、离子②带正电荷,表示阳离子,离子⑤中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荷,表示阴离子,选项错误;
C、④中符号Hg能表示汞元素、一个汞原子,还能表示汞单质,选项错误;
D、由⑥可知铬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4,相等原子质量为52.00,质子数=原子序数=2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为52-24=28,选项错误;
故选A。
13.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有一种 B.丁由三种原子构成
C.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0:9 D.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均改变
【答案】C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详解】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图可知,一氧化氮与水均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丁为水,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故B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故C正确;
D、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量发生改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均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4.用透明笔管和笔帽进行微型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如图所示,装置密闭性良好)。关于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滤纸条从左到右依次变红
B.此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该实验的优点是节约和环保
D.将此装置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答案】D
【详解】A. 浓氨水中能运动出氨分子,氨分子能与水结合成碱性的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左侧的酚酞溶液先接触氨分子,所以滤纸条从左到右依次变红,此选项正确;
B.浓氨水和酚酞不直接接触,但酚酞变红, 此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此选项正确;
C. 实验装置是微型实验装置,使用药品少,节约药品,装置密闭,可避免氨气进入空气污染空气,装置较为环保,此选项正确;
D.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将此装置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也会变红,此选项错误。
故选D。
15.“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以下是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构”(原子结构)关系,推测镓在如图元素周期表中a,b,c,d的哪个位置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31-2-8-18=3,又由于铝为13号元素,则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3,核外电子排布为2、8、3,而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的元素对应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镓位于a处,故选A。
16.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及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氩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X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图中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答案】B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氩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氩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氩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 39.95,说法正确;
B、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说法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硫、X和氩,三种元素位于同一横行,属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结合硫原子结构示意图,X 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说法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硫、X和氩,三种元素位于同一横行,属于同一周期,选项正确;
故选B。
17.《科学》刊登了用CO2为原料,不依赖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其中第一步反应如图所示,其中ZnO-ZrO2是催化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
C.反应实现了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D.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该反应可以消耗二氧化碳,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相等,反应前是4个,反应后是2个,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氢气和水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甲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反应实现了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符合题意。
故选D。
18.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经测试,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B.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C.水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所以在人体内储存时间较长
D.水分子团水中水分子所具有的能量、间隔、排列方式与普通水相同
【答案】A
【详解】A.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小分子团水分子与普通水分子相同,只不过它们的聚集状态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有所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小分子团水也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运动,所以构成小分子团水的水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从题干“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可知,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所具有的能量、间隔、排列方式与普通水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9.结合图示并运用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①可知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g B.②和③能形成AB型化合物
C.②和③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 D.④可知水分子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个数比为2:1
【答案】C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常省略不写,而不是“g”,故A错误;
B、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9,表示氟原子;③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2+8=10,表示钠离子,离子和原子不能形成化合物,故B错误;
C、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9,表示氟原子,氟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③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2+8=10,表示钠离子,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形成的,钠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因此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故C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④可表标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D错误。
故选C。
20.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获取氧气等物质的过程,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只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C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和氢气。
【详解】A、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有3种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请根据以下元素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据图A判断,该稀土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B、C对应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这两种粒子的 相同
(3)若D表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 ,写出元素D与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答案】(1)金属
(2)最外层电子数
(3) 19 K2O
【详解】(1)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间的汉字是元素名称,图A为铈元素,铈的偏旁为钅,属于金属元素。
(2)元素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B、C对应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D表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由D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8+8=18,则X=18+1=19。D为19号元素,即K,在化合物中常显+1价,B为16号元素,即O,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K2O。
22.认真阅读下列材料:
《科学报告》一篇文章称,只需在普通口罩上添加氯化钠涂层,就能将其转化为“特效口罩”。口罩在使用过程中,涂层中的氯化钠溶解于病毒自身携带的水中,形成溶液,杀死病毒:杀死病毒后,水分蒸发,氯化钠会再次析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和 (填微粒符号);
(2)钠原子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为钠离子;
(3)氯化钠溶液的溶剂是水,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
【答案】(1)Cl-
(2)失去
(3)+1
【详解】(1)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氯离子的符号为:Cl-;
(2)钠原子转化为钠离子的过程中,一个钠原子最外层电子失去一个变成一个钠离子;
(3)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水中氧元素为-2价,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2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丙图中需要补充1个______(填字母)。
A. B. C. D.
(2)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乙到丙变化的实质是 ,每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
(3)此反应前后,碳、氢、氧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也没有改变,所以此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与一个A分子电子数相同且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粒子,其对应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答案】(1)B
(2)每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结合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3)碳、氢、氧原子的数目
(4)3/三
【分析】甲烷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
【详解】(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守恒,需要在丙图中填上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选B。
(2)此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个甲烷分子分解成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每2个氧分子分解成4个氧原子,每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结合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每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
(3)此反应前后,碳、氢、氧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碳、氢、氧原子的数目也没有改变,所以此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A分子为甲烷分子,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1个碳原子,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6、1,则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1×4+6=10个电子,该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则该离子的质子数为10+2=12,是镁离子,对应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2,核外共三个电子层,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24.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
(1)已知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氯原子的核电荷数x= 。
②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氟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为 。
(2)金属铁和CuSO4溶液反应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微观粒子是 。
(3)某同学构建了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如图2所示。
①写出物质X的化学式: 。
②写出由物质Y转化为Fe2(SO4)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 17 19.00 F-
(2)Fe和Cu2+/铁原子和铜离子
(3) FeO
【详解】(1)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2+8+7=17;
②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氟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7,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则氟离子的符号为F-;
(2)由图可知,反应前后硫酸根不变,为铁原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铜原子和亚铁离子,则实际参加反应的微观粒子是铁原子和铜离子;
(3)①X为氧化物,其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化学式为FeO;
②Y为碱,其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则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5.模型认知是重要的科学方法,分析下列各图回答有关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氮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1所示,请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图2表示“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属于单质,是因为 。
②写出图中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任写一个参与的中和反应 。
③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5月30日发射成功,其使用的燃料中的一种燃烧时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所示: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甲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答案】(1)
(2) 氮气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NH3 H2O (合理即可)
【详解】(1)
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第一层电子数是2,最外层为5,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2)①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氮气的物质类别是单质,因为氮气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C点的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物质是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对应物质的化学式NH3 H2O,B点的氮元素化合价为+5,故B点对应的酸为硝酸,有硝酸参加的中和反应可以为;
③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的方程式为:。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2页,共16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