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三 年级 语文 学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 自主学习 学案 班级 姓名 主备:李瑞芳 时间:2015年 9 月 10 日 审核人:李瑞芳
学习内容 外国诗两首 师:教学设计生:学习疑惑 地的诗歌” 归纳《夜》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四、拓展延伸(一)1、《蝈蝈与蛐蛐》一诗的主旨句是 。 2、《夜》一诗表达了 。(二)比较《夜》与郭沫若的《静夜》,完成下列问题:静 夜 郭沫若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 ,美丽的 。《夜》中的景物有 、 、 、 、 、 等,都是实写,从中传达出诗人对 的热爱和他 、 的心境。《静夜》中的景物有 、 、 、 、 等,有写景的想像,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 。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会说出修辞手法让诗产生美感的作用。2.说出两首诗内容,思想感情方面的不同。 3.领悟大自然的多面及其生生不息的美好。
重 点 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难 点 两首外国诗风格比较。
自主学习1、题目解读 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 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2、走近作者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小组学习(1)、读准下列字的音:昏晕( ) 树篱( ) 栖息( ) 静谧( ) 遐想( ) 喧响( )(2)、《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 国 主义诗人 。(3)、《夜》的作者是 国诗人 。三、展示反馈朗读课文《蝈蝈与蛐蛐》,思考:(1)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
师:教后反思生:学习收获
(3)作者借虫鸣来表达什么意思?
(4)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精读品析】朗读课文《夜》,思考:1.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2、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 【合作探究】《蝈蝈与蛐蛐》与《夜》比较:(1)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四、拓展延伸(一)1、《蝈蝈与蛐蛐》一诗的主旨句是 。 2、《夜》一诗表达了 。(二)比较《夜》与郭沫若的《静夜》,完成下列问题:静 夜 郭沫若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 ,美丽的 。《夜》中的景物有 、 、 、 、 、 等,都是实写,从中传达出诗人对 的热爱和他 、 的心境。《静夜》中的景物有 、 、 、 、 等,有写景的想像,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 。【布置作业】课下阅读外国优秀诗篇,并选择几首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