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狼牙山五壮士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狼牙山五壮士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7 21:4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6课 狼牙山五壮士
1937年,日本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他们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践踏,中华儿女奋起抗争,涌现了一批批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一下这五位抗日英雄。
课文导入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
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是晋察冀边区东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它不仅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1941年9月25日,日军纠结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荫蔽着我们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顽强抵抗,转移了
历史背景
日军注意,使日军以为七连是八路军主力,在战斗中丧失了500多名日伪军。但由于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决定将连队主力和干部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六班五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为咬
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利用地形,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悬崖。
晋:山西
冀:河北
察:指察哈尔省,是民国时期设的一个省,省会为张北(今张家口市)。建国后一部分划归内蒙古,一部分划给河北。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的转移,诱敌上山,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壮士热爱祖国、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主题概括
字词学习
抡(lūn) 砸(zá) 日寇(rì kòu)
仇恨(chóu hèn) 晋察冀(jìn chá jì)
手榴弹(shǒu liú dàn) 横七竖八(hénɡ qī shù bā)
悬崖绝壁(xuán yá jué bì) 全神贯注(quán shén ɡuàn zhù)
斩钉截铁(zhǎn dīnɡ jié tiě) 热血沸腾(rè xuè fèi ténɡ) 居高临下(jū ɡāo lín xià) 粉身碎骨(fěn shēn suì ɡǔ) 惊天动地(jīnɡ tiān dònɡ dì) 昂首挺胸(ánɡ shǒu tǐnɡ xiōnɡ)
气壮山河(qì zhuànɡ shān hé )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昂首挺胸:仰起头,挺直胸脯。形容斗志高昂,无所畏惧。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课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第一部分: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诱敌上山。
第三部分: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峰顶歼敌。
第五部分:跳下悬崖。
3.文中两次写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第二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因为第一次掩护任务是服从上级的安排,而第二次掩护任务,他们为了更好地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做好了牺牲自已的准备。把第二次作为重点来写,更能突出“壮士”之举。
4.可不可以把课文题目中的“五壮士”换成“五战士”?为什么?
不能。因为“战士”仅仅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不含歌颂的意味。而“壮士”则不同 , 含有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这五位战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英勇杀敌、敢于献身,表现出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所以应该称为“壮士”。
5.读完本文,你有什么启发
我要向五壮士学习,学习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维护祖国的利益,以后做国家的栋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本文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2.感受五位壮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课文品析
“这句话中的几个词语都运用的非常生动,比如“斩钉截铁”和动词“走”,掷地有声,表现出班长铁一般坚定的态度和果断的决定,间接体现出五壮士昂扬的斗志和对人民的爱,这种牺牲精神可谓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而这里也没有描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了他们和班长一致的动作和心理状态,说明他们都和班长一样,时刻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句话好在哪里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石头的有力、迅猛,同时这两句话也饱含着五壮士杀敌的英勇决心和血战到底的气概。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有的同学说这句话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你能谈谈好在哪里吗
合作探究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1.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声音”是指什么?从“这声音”里面能感受到五壮士怎样的情怀?
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无畏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两个动词同样是表示“望”,但所表示的意义和感彩差别很大,不能互换。“眺望”指的是向远方看,五壮士看到了成功转移的部队和群众,这可以说是满怀深情的一望。
2.“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主力部队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眺望”和“望望”这两个词的位置是否可以互换 为什么
“望望”指的是五位勇土回过头来,看到了正在向山顶爬的敌人,这是无比轻蔑的一望。前后两“望”,构成对比,突出了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课文有时对某个人进行聚焦描写,比如班长马宝玉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如: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有时对班里的五位壮士进行概括地描写,比如课文第二自然段,还有第三、四
3.课文第二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段的开头“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这样描写,既关注了群体,又写了每一位战士,所以给人很全面的感觉,而且很具体。这就叫“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既顾及全面、体现广度,又突出重点、体现深度。
点 面 结 合
点面结合,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在描写人物时,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既刻画了个体形象,又描摹出人物群像。
内容结构
拓展延伸
有关故事的后续报道
五位壮士在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之后。其中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其他3名战士壮烈牺牲。5名战士与敌人激战一整天,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歼灭500多敌人。他们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来自敌人的折服
  五位壮士英勇跳崖之后,爬上崖头的日军,面对五勇士跳崖处,随着指挥官的口令整整齐齐地排成几列,恭恭敬敬地三鞠躬。这群“皇军武士”,终于发现和他们3 000多人激战一天的八路军,仅仅只有五人,他们震惊之余,完全被我中华勇士捐躯殉国的牺牲精神折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