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月光曲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月光曲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7 22:2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20课 月光曲
同学们,在各种艺术形式里,月亮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除了诗歌,还有绘画,如梵高的《星月夜》,以及音乐,如贝多芬的《月光曲》。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曲》,去领略贝多芬的《月光曲》背后的故事吧。
课文导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初读课文,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3.熟悉课文内容,了解钢琴曲《月光曲》创作的经过。
文学常识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钢琴家、作曲家、音乐家。他的音乐创作集古典派的大成,开浪漫派的先河,对欧洲音乐艺术的革新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被尊称为“乐圣”。其作品有交响曲《荚雄》《命运》《田园》,钢琴曲《月光奏鸣曲》等。
字词学习
盲(máng)姑娘 谱(pǔ)写 一缕(lǚ)
幽静(yōu) 琴键(jiàn) 陶醉(zuì)
微弱(ruò) 入场券(quàn) 霎时间(shà)
【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清幽】(风景)秀丽而幽静。
【水天相接】形容烟波浩渺,广阔的水面看不到 那一端。 【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 的样子。 【霎时间】极短时间。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记录】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
整体感知
1.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简单介绍贝多芬,点明他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是一个传说。
第二部分(2) :叙述故事的缘起。
第三部分(3—7) :写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穷鞋匠兄妹俩演奏。
第三部分(8—9) :写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
第四部分(10):写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开篇点题,交代了故事发生 的时间、主人公,引出下文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在弹他的曲子,十分渴望能听到他的演奏,可是家境贫苦,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但她很懂事,体谅哥哥的难处。他为这样贫苦的人在困苦的生活中仍然喜爱音乐、追求艺术所感动,所以贝多芬决定亲自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3.为什么贝多芬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这段景物描写使无形化为有形,借助皮鞋匠听到音乐后产生的联想揭示音乐的美妙及其内容的变化。从中可以感受到贝多芬的弹奏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演奏技艺的高超。
4.从皮鞋匠的联想中你能感受 到什么?
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 接处升起,海面上洒满了银光。此时贝多芬的心情是平静而喜悦的。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 渐增强,曲调出现转折。此时贝多芬的心情是十分激动的。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音乐骤然响起,高昂激越。此时贝多芬激动的心情达到了高潮,久久不能平静。
5.反复朗读第9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精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叙述节奏和情感基调,体会人物对话中包含的情感及其变化。
2. 借助两相和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1.“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 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画线的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课文品读
琴声“断断续续”,说明弹琴的人弹得不熟练、不流畅,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通过兄妹俩的对话,你了解到了什么
(1)兄妹俩很贫穷;
(2)妹妹只是听过这曲目,所以弹奏不好;
(3)妹妹渴望听一次贝多芬弹奏乐曲;
(4)他们兄妹俩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3.贝多芬听到兄妹的对话有什么表现
推开门、轻轻走进去
4.这个家庭是贫穷的,你能找出那些语句说明这一点呢
微弱的烛光、正在做皮鞋、旧钢琴
5.盲姑娘听得入了神, 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1)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语言、神态描写。“听得入了神”,写盲姑娘专心致志地听,陶醉其中;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她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也从侧面反 映出贝多芬弹奏技艺的高超。
(2)体会句中“您”的语气。
第一个“您”表示猜想,语调可稍延长一些;后来盲姑娘作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能做到,因此第二个“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6.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过程中,兄妹俩各有什么反应
皮鞋匠: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体现出贝多芬琴技高超,有很大的感染力,让人陶醉。
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这是皮鞋匠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
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课文第1段说《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传说”表示这只是民间流传的说法,事实未必如此。根据学者的研究,这首奏鸣曲的创作确实与月光无关,其名也非《月光曲》,而是因为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勃用“瑞士留声湖上的明媚月光”来形容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才有了《月光
曲》这个名字(参见“资料链接”部分)。但是,这样一则传说的产生是有其合理性的。贝多芬一生中凭借非凡的音乐才华和惊人的意志力创作了一大批美妙、动人的音乐作品。人们喜爱这些乐曲,也热爱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因此,关于《月光曲》的谱写有这样那样的传说,也是很自然的。
2.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她真的只是“随便说说罢了”吗
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个梦寐以求的愿望故作平淡地称为“随便说说”,体现了她对哥哥的理解和体谅。她非常理解哥哥所说的“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咱们又太穷”中包含的歉疚,对自己之前表达想听贝多芬音乐会愿望的话感到不安
和后悔,因此用“随便说说”来宽慰哥哥,实际上她对一张贝多芬音乐会的入场券是极度渴望的,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从这个“随便说说”中,我们能感受到盲姑娘的善解人意,也感受到她为生活所迫而强行压抑内心对音乐的热爱的无奈和酸楚。这句话要联系上文中兄妹俩的对话,反复朗读,领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3.第 8、9 段中描写的景物,哪些是实在的景物?哪些是由音乐引起的联想?这两段景物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8段中写到的风吹烛灭,月光照进窗子,是真实的场景。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在于写明了创作 《月光曲》的具体情境。风吹灭了蜡烛,屋里只有月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这是非常美妙 的、富有诗意的情境,它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贝多芬正是从这样的情境中获得了创作冲动和创作灵感。第 9 段中写到的大海、月亮、微云、巨浪等,是兄妹二人由音乐引起的联想。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使无形化为有形,借助兄妹二人听到音乐后产生的联想揭示音乐的美妙及其内容的变化:首先是月亮升起, 平静的海面上洒遍银光,此时的音乐应该是徐缓而清幽的,令人联想到月光笼罩下的幽静;继而月亮升高,穿过轻盈的微云,多了一点朦胧感,此时的音乐应该有了一定的变化;接着风起浪涌,之前的宁静被完 全破坏了,此时的音乐应该是高昂、急促、激越的,令人联想到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4.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1)本文着重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这其中反映了他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这种情感的发展与盲姑娘对音乐的喜爱之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2)作者由实在的事物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增添了文章的内涵。
(3)本文融专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内容结构
拓展延伸
倔强的贝多芬
“乐圣”贝多芬成名后,许多贵族都想结识他。 一次,贝多芬应一位亲王的邀请,参加一场音乐会,并在音乐会上演奏自己的作品。贝多芬深情地弹奏起《月光曲》。优美的乐曲使 人们陶醉,大家停止了谈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似乎他们不是在听演奏,而是沐浴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中。这时,有一位伯爵忽然旁若无人地说起
话来, 而且声音越来越大。贝多芬再也忍受不了这声音的干扰,愤怒地停止了演奏,站起来高声说道:“我决不能为这种人演奏!”主办音乐会的亲王不但不制止那位破坏全场气氛的伯爵,反而大声训斥贝多芬。面对这种侮辱,贝多芬怒不可遏,他对亲王说:“亲王,你成为亲王,只不过因为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说完,贝多芬迎着急风暴雨,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开了亲王的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