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单元总结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因为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即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表现:政治方面,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方面,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要矛盾方面,由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矛盾转化为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中国革命的任务方面,由反封建转化为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2.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抗争。
时间 事件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1年 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战死
1842年 吴淞之战陈化成牺牲
1860年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名称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原料市场,维护并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导火线) 林则徐虎门销烟 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
起止时间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侵略者 英国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4.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英国不满足于在鸦片战争中攫取的利益,要求修改条约,以扩大侵略权益,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侵华国家由英国一国扩张为英法联军;战争持续时间更长;侵略区域直抵清朝统治中心;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影响更深远,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
5.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1)阶级局限性:农民作为小生产者,具有狭隘、保守、迷信、分散等弱点,因而在思想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在政治上提不出彻底的革命纲领,在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始终保持内部团结,不能建立先进巩固的政权组织。
(2)时代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强大的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攻击,新时期的中国革命需要一个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先进阶级力量来领导。
1.2022年5月10日,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激励团员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使广大青年倍受鼓舞。下面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探究讲话中蕴含的百年历史知识,并从现实的角度去思考当今青年应有的使命和担当。(6分)
材料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1)根据材料,回答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指出这次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4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使“国家蒙辱、文明蒙尘”的史实。(2分)
【答案】条约:《南京条约》。(2分)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答案】史实:火烧圆明园。(2分)
2.列强的侵略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建设性,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 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匮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并谈谈你对“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使命:实现近代化。(2分)
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
【答案】变化: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增加;丝、茶在出口
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2分)
原因: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等特权;开放通商口岸数量不断
增加。(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材料“废除土地……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相关的文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文献不能实现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4分)
【答案】文献:《天朝田亩制度》。(2分)
原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者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
和平均社会财富,具有空想性,是不可能实现的。(2分)
【答案】影响:列强的侵略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建设性;列强
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4分)(共28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2022年版课标 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主要史事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近年未考
全国中考 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事以及俄国割占我国领土的条约
学习建议 分析和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牢记火烧圆明园、俄国占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等史事,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1.了解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1 完成【课堂过关】第2、3、5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1、9题
2.知道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2,【思维点拨】第1题 完成【课后分层作业本】第3、6、8、10题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3.知道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3,【思维点拨】第2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1、4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2、4、5、7题
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________________,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 侵略者:____ 、____组成联军,____、____支持。
3. 借口:“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不满足既得利益
英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法
俄
美
4.经过:______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次 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5.签约:_____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__________》,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_______、______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被迫承认__________________。
1856
1858
天津条约
汉口
南京
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从时代背景和西方列强的根本目的来看,在鸦片战争后,列强虽然通过《南京条约》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许多利益,但仍然不满足鸦片战争所获得的利益。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故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背景:_____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_______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2.史实:1860年10月,________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_______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1860
英法联军
圆明园
咸丰帝
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而非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而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签约:奕?被迫与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____、_____《________》。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____为商埠,割_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中英
中法
北京条约
天津
九龙司
1. 沙俄割占中国领土
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_____的国家,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50
最多
2.沙俄侵占我国领土表
时间 条约名称 割占的领土范围 领土面积/平方千米
1858年 《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
1860年 《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
1860年 《北京条约》 中国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 44万多
1864年 《勘分西北界约记》
19世纪80年代 《伊犁条约》等 中国西北部 7万多
共计 150多万平方千米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条约不是《天津条约》,而是《北京条约》。
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国家主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_____中下游地区,______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________加深;
(2)对外关系:战后,清政府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设立了负责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的“__________”,主动开展外交。
(3)思想变革:刺激清朝统治集团内的开明官员走上学习西方之路,推动了_________的开展。
长江
沙俄
进一步
总理衙门
洋务运动
1. 阅读教材第10页“材料研读”栏目,谈谈你对英法联
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思考提示】结合所学知识,了解清政府软弱无能,根据实际谈谈个人的想法。
【答案】感受: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对人类犯下的重罪;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失;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永远警示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激励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 观察教材第11页《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思考提示】结合教材示意图和所学的知识,按照时空范围进行叙述。
【答案】概况: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共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共约4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部巴尔喀什池以东、以南共44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1881年的中俄《改订条约》等割占中国7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3. 请查阅相关资料,分析19世纪50—80年代,沙俄能够
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原因。
为达侵略目的,沙俄几代统治者举国倾力,周密设计,积极实施。他们紧锣密鼓考察地理、测量海域、建立据点、组建军队,进行早期的外交争夺,完成侵华的理论、舆论、军事和后方给养准备。这一时期,中国在封建专制禁锢下,国力日渐衰微,外侮接二连三,边备荒疏废弛,社会冲突动荡。特别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侵华大获成功,一旁窥视的沙俄预感时机来临,加快了侵占黑龙江流域的步伐。到了道光末年,等待已久的沙俄恶邻,终于寻到下手侵华之机。在沙皇尼古拉一世“俄国旗不论在哪里升起,就不应当再降下来”的疯狂叫嚣下,号称“好样的、高尚的、爱国的”涅维尔斯科伊和“俄国的救星”穆拉维约夫等扩张主义急先锋,纷纷伸出了侵华魔爪……
——摘编自周力《清朝最大领土隐痛:沙俄几代举国倾力侵华》
档案是第一手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一份收藏于英国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展示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的签字页,上面书有“大清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和“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的字样。
下列说法与这份档案紧密相关的是 ( )
A. 中国被迫接受协定关税
B. 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D.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C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C 根据材料中的“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可知,这份档案指的是1860年签订的中英《北京条约》,在该条约中,九龙司地方一区被割给了英国,C项正确;中国被迫接受协定关税及开放五口通商,是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A项;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排除B项;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排除D项。故选C项。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
A. 中国开启了外交的近代化
B.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先进人士开始睁眼看世界
A
1.(2022·山东青岛)综合下表信息,得出的结论符合这一时期史实的是 ( )
A. 清朝主动开放力度加强 B.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减少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瑷珲条约》沙俄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千米
2. ( 2023·湖南邵阳)新加坡因对一名外籍毒贩执行死刑,受到一些西方人士指责。新加坡官方网站回应:“我们也不相信,一个曾在19世纪为逼迫中国人接受鸦片而发动两次战争的国家,有任何道德权力在毒品问题上教育亚洲人。”据此判断,新加坡官方网站所回应的国家是 (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C
3. (2022·四川眉山)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 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 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 )
A.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C
4. (2022·黑龙江绥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沙俄
D
5. (2022·江西)阅读下列清军兵力调动表,分析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虎门销烟
C. 三元里抗英 D. 鸦片战争
命调时间 调出地 调入地 兵数/名
1858年4月 京师 大沽 2 000
1858年12月 吉林 大沽 1 000
1859年4月 黑龙江 天津 1 000
1860年5月 宣化镇 大沽 1 000(共30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通过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在内忧外患中,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2022年版 课标 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广东4年4考,难度适中
全国中考 高频考点,除了在选择题中考查重要史事外,还频繁地在非选择题中出现。要求考生掌握林则徐禁烟、《南京条约》具体内容及所带来的危害、鸦片战争的影响
学习建议 知道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事;牢固记忆《南京条约》的内容、鸦片战争的影响;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1.知道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事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1,【思维点拨】第1题 完成【课后分层作业本】第1题
2.牢固记忆鸦片战争的主要史事和《南京条约》的内容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2,【思维点拨】第2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3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2、3、4、7题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3.结合鸦片战争的主要史事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它们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3,【思维点拨】第3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1、2、4、5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5、6、8、9、10题
1.鸦片走私: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为改变中国在正当贸易中的___________,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_________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和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削弱。
出超地位
直接威胁
政治腐败
军队战斗力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2.____________: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主持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__________,显示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禁烟
伟大胜利
反抗外来侵略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但林则徐禁烟的本质是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想要_____________,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2)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经过 第一阶段:1840年6月,战争爆发→封锁珠江口→攻陷定海→直趋天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谈判。
第二阶段: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进攻虎门炮台→占领四方炮台→攻占厦门、定海、宁波→攻占镇江→1842年8月中英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丧权辱国的_______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打开中国市场
第一个
不平等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想要打开中国的市场,中国的禁烟运动只是导火线。
《南京条约》的签订
内容 危害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________ 便于英国对中国进行__________,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割_________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________的完整性
赔款2 100万银元 加重了中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__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破坏了中国的___________
通商口岸
香港岛
经济侵略
领土主权
财政危机
人民的负担
关税自主权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不是近代化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_____。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的独立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_______________社会。
开端
半殖民地半封建
1 . 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研读”栏目,谈谈鸦片走私带
来的严重危害。
【思考提示】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和整合,提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危害:白银外流,直接威胁清政府的财政,危及清政府统治;摧残国人的身体和精神。
2. 观察教材第5页《鸦片战争形势图》,说出鸦片战争的主要经过。
【思考提示】阅读地图要先读懂图例,根据图例的提示解读地图信息。
【答案】第一阶段:1840年6月,战争爆发→封锁珠江口→攻陷定海→直趋天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谈判;
第二阶段: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进攻虎门炮台→占领四方炮台→攻占厦门、定海、宁波→攻占镇江→1842年8月中英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
3.阅读教材第6页“《南京条约》的签订”内容和“相关史事”栏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思考提示】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和整合,提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变化:鸦片战争前,政治上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香港岛的割让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性,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使得西方列强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因此,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教材第6页设置了一个问题思考:“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请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世界史的内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思考这一问题。
英国首次遣使访华是在1793年,即乾隆五十八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名义是祝贺乾隆八十寿辰。乾隆自然是以礼相迎,优厚相待,以尽天朝礼仪之邦的盛意。但历史却在这里拐了弯。马戛尔尼公使因不行清廷礼规三跪九叩的朝觐之礼,引起乾隆的不悦。经双方协调,乾隆勉强接受单腿跪、免冠叩首的英国式礼节。而马戛尔尼自恃欧洲强国之霸气,提出侵涉中国海关主权的八项要求,则遭到坚决的回绝。马戛尔尼使团,被取消一切优惠待遇,施舍一年口粮权当途中盘缠打发了之。乾隆打英使的脸,是因为英国恃强争霸,借扩大贸易之名,侵涉中国国家主权。朝礼之争不过是给乾隆的决策增添了一份情绪砝码而已。
——摘编自吴士余《危机与变局:大清史事》
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鸦片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
A. 变中国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 用武力保护鸦片走私的公正合法性
C. 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 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A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虎门销烟不过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其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A项正确;用武力保护鸦片走私的公正合法性是英国获得利益、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排除B项;英国以武力打开中国国门,并不是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排除C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意不是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
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合众国人民在中国各港口,自因财产诉讼,由本国领事等官讯明办理;若合众国人民在中国与别国贸易之人因事争论者,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材料旨在说明列强侵略,导致中国丧失了 ( )
A. 关税主权 B. 司法主权
C. 贸易主权 D. 领土主权
B
1.(2023·湖北武汉)“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他雷厉风行,沿途拜访有经验的士绅,了解和掌握鸦片贩子的活动情况。到达广州后,他与邓延桢、关天培等研究和商讨有效的解决办法。这表明,林则徐禁烟时 ( )
A.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B.英勇善战,知难而进
C.办事干练,善于合作
D.清正廉洁,成效卓著
C
2. (2022·湖南邵阳二模)观察如下“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导致该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C
A. 虎门销烟的胜利 B. 英军强占香港岛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 中国市场被打开
3.下表为鸦片战争前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变化表。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B. 清政府赔款2 100万银元
C.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D. 中国完全丧失了主权
C
年份/年 输华商品总值/万英镑
1837 90多
1843 145.6
1845 239.4
4. (2021·广州天河一模)鸦片战争后,在茶叶价格高昂的刺激下,中国茶区普遍掀起一股植茶狂潮,老茶区扩大生产,新茶区不断涌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 )
A. 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B. 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C. 茶叶出口大大增加 D. 国内饮茶之风蔓延
C
5.从下表展示的时代强音中可以领悟到那个时代的一大特征是 ( )
B
时代强音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③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A. 内忧与外患 B. 屈辱与抗争
C. 变法与图强 D. 落后与变革(共25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2022年版课标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5年1考,频率较低
全国中考 低频考点,主要在选择题考查重要史事,要求考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影响、重要文献等
学习建议 牢固记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提出了反封建的《天朝田亩制度》和向西方学习的《资政新篇》等纲领性文件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1.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知道《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1,【思维点拨】第1、2、3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1、2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1、2、9题
2.知道天京陷落的过程,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知道《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2 完成【课堂过关】第3、4、5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3、4、5、6、7、8、10题
1.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金田起义: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发展、组织会众。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_____,起义军称“_________”。
太平军
太平天国
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
3.永安建制:洪秀全称“天王”,攻克______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4.定都天京: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先后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______,作为都城。
永安
天京
5.《天朝田亩制度》
(1)主要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积极性: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4)局限性: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_______和平均__________,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社会财富
私有制
6.北伐和西征: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革命纲领,都具有反封建的内容,都未得到真正的实践。
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_______率部出走,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石达开
2.巩固措施: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______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洪仁玕写成《_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________的方案, 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________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3.军事防御: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洪仁玕
资政新篇
资本主义
救国救民
4.天京陷落: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威胁。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5.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______战争,坚持斗争_____年,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14
农民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战争,《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
1.阅读教材第14页“材料研读”栏目,谈谈材料说明的
问题。
【思考提示】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和整合,提高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问题:说明清军畏敌如虎、官兵丧失斗志,而太平军士气高昂、所向披靡。
2.阅读教材第15页“材料研读”栏目,分析《天朝田亩
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
【思考提示】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和整合,提高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的设想,由于这一设想是建立在小生产的基础上的,因此不可能实现。
3.观察教材第14页《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找出桂林、长沙、武昌、安庆的位置并思考太平军进展这么顺利的原因。
【思考提示】阅读地图要先读懂图例,根据图例的提示解读地图信息。
【答案】原因:在攻克桂林、长沙、武昌、安庆等地定都天京之前,由于当时的社会矛盾激化,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洪秀全利用“拜上帝会”将贫苦农民组织在一起,农民有斗争的积极性;太平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加之清军腐朽衰败,所以太平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4.教材第17页中介绍: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请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政治上的倒退和生活上的腐化,必然导致组织上的宗派主义和离心倾向。太平天国定都后,从天王到东、北、翼各王,均有千人以上的亲信官员和侍从人员,形成各自的利益集团,彼此勾心斗角。在这当中,杨秀清势力的膨胀及其本人的恶劣作风,打破了诸王间权力的平衡,使彼此间的关系日趋紧张。他掌握了天朝军政实权意犹未尽,还要取得与洪秀全平起平坐的地位。杨的所作所为使其他各王暗中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反杨联盟。太平天国诸王剑拔弩张,其矛盾的尖锐化,至此已成一触即发之势。这一点连他们的敌人都已然觉察。一位地主文人说:太平天国诸王间势同水火,“往之倚为心腹股肱者,今乃彼此暌隔,猜忌日生。”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 )
A. 北伐失利
B. 定都天京
C. 天京陷落
D. 天京事变
D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D “煮豆燃萁”是指内乱、指自相残杀,天京事变属于这种性质的事件,D项正确;北伐失利是军事上的行动,排除A项;定都天京是太平天国取得的重大胜利成果,排除B项;天京陷落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的时候,资本主义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再失败。该观点反映出太平天国 ( )
A. 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 肩负着双重的历史使命
C. 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 失败的根源是内外夹击
B
1.( 2023·山东临沂)有一首歌谣唱道:“不是说天上的星星多么?比不上太平军的战士多啊!不是说天地的恩情厚么?比不上呼王( 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材料中“呼王”领导的军队 ( )
A. 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
B. 在西征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
C. 被外国人率领的洋枪队镇压
D.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落后
B
2. (2022·广西贵港)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它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它最后无法实施主要是因为残酷的战争环境
C.它主张建立“无处不均匀”的平均社会,是历史
的进步
D.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
D
3.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者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李鸿章刚与太平军对阵的时候……因为对方是几千杆洋枪一起轰击,那种仗根本就没法打。然后李鸿章才开始琢磨引进洋枪洋炮。”上述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 )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B.太平天国运动引发了中国军事走向近代化
C.李鸿章等人物是洋务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D.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了地方官员权势的强大
B
4. (2022·江苏苏州)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洪秀全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下令太平军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然而到了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
A.拜上帝会难以支撑其政权
B.天京事变后战局发生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抑制
D.没有得到欧美基督教支持
A
5. (2022·广东广州)1861年4月,曾国藩的重要幕僚赵烈文看到某书后,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所评价的这本书是 ( )
B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海国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