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革命思想广为传播,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2022年版课标 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4年3考,难度一般
全国中考 重要考点,与辛亥革命等考点一起串联起来进行考查,对三民主义以及孙中山个人生平考查较多,属于中考考查较多的重要人物
学习建议 牢固记忆孙中山早年的人物故事;了解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与三民主义的内容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1.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动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1,【思维点拨】第1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2、4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3、4、5、7、8、9、10题
2.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知道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含义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2,【思维点拨】第2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1、3、5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1、2、6题
1.背景:1894年,孙中山上书________,提出________
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他认识到只有推翻
_______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2.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________成立______,
提出“__________”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李鸿章
变法自强
清政府
振兴中华
檀香山
兴中会
3.广州起义:1895年,准备在______发动武装起义,由
于消息泄露,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海外,为继续革
命做准备。
广州
兴中会的建立是在美国檀香山,不是在国内建立的。
1.背景:《__________》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资产阶
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2.革命思想的传播:_______的《驳康有为论革命
书》、 ______的《革命军》、________的《猛回
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
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
共和制度。各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革
命团体有_______和_______。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辛丑条约
邹容
陈天华
章炳麟
华兴会
光复会
3.同盟会:_____年8月,_______等在日本_____成立
了__________。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
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_______为同
盟会总理。创办《__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
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
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中国同盟会
民报
孙中山
1905
东京
孙中山
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目的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时间 1905年8月
地点 日本东京
基础 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三个基础团体)
政治 纲领 _________,________,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领导 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驱除鞑虏
4.同盟会成立的概况
恢复中华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指出要建立一个________,同时还强调注重解决_____问题,提出了“__________”的政治纲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机关报 《民报》
性质 第一个_____规模的、统一的____________政党
意义 (影响)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全国
资产阶级革命
民生
民国政府
平均地权
民族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民生
5.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
政治纲领阐发为“_____”“______”“______”三
大主义,合称“_________”。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
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__________。
民权
“民主”不是三民主义的主义,它是包含在“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思想当中的。
1.阅读教材第42页“材料研读”栏目,分析孙中山能够成为
革命党公认领袖的原因。
【思考提示】评价一个人的贡献,要从这个人的生平经历
出发。
【答案】原因: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为医国,从变法改革到投向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领导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建立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了三民主义,领导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使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2.阅读教材第43页“知识拓展”栏目并结合教材内容,说说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
【思考提示】对比不同的政治思想,要从目的、思想内涵、所处的地位等方面进行对比。
【答案】关系: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
阐述和概括,也是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二者并无原则上和实质上的区别。而三民主义是比较完
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的指导思想。
3. 教材第43页“课后活动”栏目设置了一个讨论题:“康有为、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请查阅相关资料,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共认。
——摘编自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孙中山先生遗嘱》
材料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150年前,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
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
答案:(1)三民主义。(2)观点: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论述:晚清时期,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之际,孙中山先后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1911年, 在他的领导和影响下,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综上所述,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后来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内容“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提炼观点: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因为孙中山在晚清时期,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创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革命纲领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实现了
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次巨变。他在国民党一大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使民主革命走向成熟。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推动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同时,受到辛亥革命的巨大鼓舞,在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难得的、短暂的春天,这样一来,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工业和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民族工业的逐步发展,推动了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间接促使了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但他没有认识到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救国的道路走不通。同时,他的身上也具有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如:建立民国时,为争取列强的支持,宣布列强一切在华特权均有效。所以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孙中山一生致力于革命,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
A. 没有建立中华民国
B. 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
C.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 君主专制制度未被推翻
C
1.(2023·安徽)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 )
A.倾向改良
B.主张革命
C.拥护君主立宪
D.赞成君主专制
B
2.下表是孙中山活动大事记。表格中的信息表明孙中山 ( )
1894年11月,通过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会员发展到一百多人
1899年,为自己亲手编写的《支那现势地图》作序
1902年,在东京嘱留学生刘成禹撰《太平天国战史》(该书1904年在东京发行)
1905年春,与严复辩论,坚持认为革命才是改革中国政治的良方
1905年11月29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日本东京正式发行
A. 完成了推翻清朝的准备工作
B. 注重革命宣传与舆论斗争
C. 实现了民主共和的政治变革
D. 追求民权为本的大同理念
答案:
B
3. (2023·贵州贵阳)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振兴中国耗尽毕生精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 )
A. 师夷长技
B. 维新变法
C. 三民主义
D. 实业救国
C
4.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古老的政治传统。此观点本质意图是 ( )
A.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B. 弘扬儒家传统文化
C. 为变革找寻历史依据
D. 解读民主共和实质
C
5. (2022·山东东营一模)1912年元旦,《申报》刊登了这样一条庆贺标语:“中华民囻万岁”。《申报》把“国”字改写为“囻”,主要是为了体现 ( )
C
A. “三民主义”在中国的实现
B. 民国建立,封建制度终结
C. 中华民国主权在民的思想
D. 人民仍处在专制统治之下(共23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2022年版课标 通过了解武昌起义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高频考点,4年3考,难度适中,涉及的题目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非选择题也有涉及
全国中考 高频考点,主要考查各个革命起义的史事、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辛亥革命的意义
学习建议 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1,【思维点拨】第1、2、3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2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6题
2.了解武昌起义,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2 完成【课堂过关】第1、3、4、5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1、2、3、4、5、7、8、9、10题
1.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_______会员刘道一、蔡绍
南在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奋战一个多月
后失败。___________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
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
振。
2.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_______在安庆发
动起义,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后失败,徐锡麟死难。革
命党人______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被捕遇难。
革命志士的奋斗
同盟会
秋瑾
萍浏醴起义
徐锡麟
3.广西起义:1907年,_______、______筹划领导广西
起义,起义军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
4.黄花岗起义:______,______提前发动广州起义,
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葬于
黄花岗,称作“________________”。这次起
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
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黄兴
黄兴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911年
孙中山
武昌起义
经过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成果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评价 (1)成功(性质和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失败(结果):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失败 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重要原因:没有发动群众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尤其在当时的农村)
(1)孙中山没有直接领导指挥武昌起义。
(2)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制度,但却没有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
剧变,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
专制制度,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
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1.阅读教材第45页“材料研读”栏目,分析黄花岗起义
的历史意义。
【思考提示】分析一次革命运动的意义,不能只单纯
看结果是否成功,还要看革命运动给社会带来的作用。
【答案】历史意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
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
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观察教材第47页《武昌起义和各省独立形势图》,归
纳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
【思考提示】观察地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标识、
重要的地点。
【答案】有利条件:从地理位置上看,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冲。一旦革命成功,可利用其地理中枢的地位,发挥强大的辐射作用,影响全国。
从经济发展上看,根据《天津条约》,1861年汉口开埠通商,出口贸易得到较大发展。尤其是在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之后,兴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如汉阳铁厂。武汉经济的发展,不仅能为革命军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也引起了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变化。
从革命基础上看,武汉是革命力量比较集中的地方,革命党人在此进行长期的起义准备。武汉因为遭受列强的掠夺和清政府的压榨,人民的反抗情绪尤为高涨,这奠定了革命的群众基础。
3.阅读教材第47页“知识拓展”栏目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革命党人对旧官僚的态度体现了革命派的哪些弱点。
【思考提示】可以从资产阶级的时代局限性出发来作答。
【答案】弱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阅读教材第46页“相关史实”栏目并查阅相关材料,分析革命志士领导的这些起义失败的原因。
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王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斗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鲁迅的短篇小说《药》发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描写了革命党人夏瑜的血被蘸了馒头,当作“药”给患痨病的小栓吃的故事。故事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
A. 没有打击帝国主义
B. 没有真正唤醒民众
C. 没有推翻封建制度
D. 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B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B 根据题干可知,革命党人夏瑜的血被蘸了馒头,当作“药”给患痨病的小栓吃的故事体现了民众对革命的麻木,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没有真正唤醒民众,B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民众对辛亥革命的反映,与打击帝国主义和推翻封建制度无关,排除A、C项;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是在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流血牺牲,普通民众麻木反映与之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结束长期海外流亡生活,回到上海。轮船刚一靠岸,孙中山就被记者团团围住,有人问他:“您这次带了多少钱来?”孙山回答说:“予不名一文也,所带者革命之精神耳!”孙中山的“革命之精神”应该是 ( )
C
A. 师夷长技 B. 实业救国
C. 民主共和 D. 民主科学
1.(2022·广东)有学者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桩扣人心弦的事件。在当时世界上还到处是皇帝、沙皇、苏丹和国王的时候,古老的中华帝国在短短几周之内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该学者重点强调 ( )
A. 欧亚大陆的联系
B. 封建帝制的危害
C.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D. 辛亥革命的意义
D
2. (2021·广东广州)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副黄兴撰写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对联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
C
A. 萍浏醴起义
B. 安庆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武昌起义
3. (2022·内蒙古包头)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这表明,辛亥革命 ( )
A. 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D
4.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下列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 终结了中国封建制度
C. 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B
5. (2023·广东)与下面“命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A. 武昌起义 B. 黄花岗起义
C. 护国战争 D. 中华民国成立
命令
……
(三)工程八营,以占领楚望台军城库为目的。
……
(五)四十二标一营左队进攻汉阳城……
(六)四十二标二营占领汉口大智门、硚口一带。
……
总司令 蒋翊武(共19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单元总结
1.革命志士的奋斗。
起义 名称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意义
萍浏醴 起义 1906年冬 萍乡、浏阳、醴陵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起义 名称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意义
安庆、绍兴起义 1907年夏 安庆、绍兴 徐锡麟、秋瑾 失败 —
广西 起义 1907年 广西 镇南关 孙中山、黄兴 失败 —
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 广州 孙中山、黄兴、 赵声等 失败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起义名称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意义
武昌起义 1911年 10月10日 武昌 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成功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从历史发展的整体上看,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由人民群众参加,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及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而进行的革命运动,因此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3.说明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史事。
(1)1894年11月,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1895年,孙中山领导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做准备。
(3)1905年,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4)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5)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北洋军阀主要派系及控制地区。
军阀派系 控制区域
直系(冯国璋、曹锟为首) 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皖系(段祺瑞为首) 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张作霖为首) 控制东北地区
滇系(唐继尧为首) 控制着云南、贵州
桂系(陆荣廷为首) 控制着广东、广西
1.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材料三
《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四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
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五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 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摘编自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
(1)材料一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搜集到的几张图片,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2分)
【答案】排列:③②①。(2分)
【答案】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合称“三民主义”。(2分)
意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
想。(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把材料二的内容阐发为哪一主义以及这一纲领的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4分)
【答案】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4分)
【答案】活动: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2分,
任答两点即可得分)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这“十三年”中,孙中山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活动。(2分)
2.阅读下面大事年表,回答问题。(12分)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11年 武昌起义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请选择表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示例一】
观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
论述: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由此可见,列强的侵略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建立强大的国防,才有能力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10分)
【示例二】
观点:中国的近代化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学习西方,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2分)
论述: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下,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甲午战败使民族危机加剧,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不能救国,于是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对于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的实践探索,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化,是在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中,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体现出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特点。(10分)(共27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2022年版课标 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本考点近年未曾考查
全国中考 考查频次一般,主要考查北洋政府的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以选择题为主
学习建议 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事;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事及军阀割据的情况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1.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事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1、3,【思维点拨】第1、3、4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2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2、3、4题
2.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事及军阀割据的情况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2、4,【思维点拨】第2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1、3、4、5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1、5、6、8、9、10题
1.背景: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__________。
1913年春,_______遇刺身亡;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
谴责,因此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2.经过:_______和______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
动“_________”。这场革命是以________为首的资产
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
卫__________的一次武装斗争,是________的继续,所
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
民主共和
孙中山
责任内阁制
二次革命
黄兴
宋教仁
辛亥革命
孙中山
3.结果: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被
迫流亡日本。
4.失败原因:_______内部不统一,_____涣散,行动不一
致,独立各省彼此观望;______军阀力量强大,
________大力支持袁世凯;没有组织和发动_______。
北洋
国民党
力量
帝国主义
群众
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的倒行逆施的表现
对内:实行_________;对外:出卖__________。
(1)对内:实行独裁统治,镇压二次革命;强迫国会选举
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
任内阁制为_______;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
___________,可指定继承人。
无限期连任
国家主权
总统制
独裁统治
(2)对外:出卖国家主权,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
十一条”,“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包括承认______
继承德国在______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
“_____”和 _____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
屿不得___________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2.影响: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______;激发了中国人民
_________的斗争;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助长了
_____________的气焰;等等。
日本
蒙古
南满
山东
主权
租借或割让
反日爱国
日本军国主义
1.爆发:孙中山发表《_________》,号召维护共和制度。1915
年底,______、_______、______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
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2.结果:_____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
死去。护国战争胜利结束。
3.胜利的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______历史发展潮流;辛亥革
命后,_________观念深入人心;护国战争得到________的支
持;各地讨袁势力的强大;________内部的分化,袁世凯众叛
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______的态度;
“__________”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引起众怒。
护国战争
蔡锷
唐继尧
讨袁檄文
李烈钧
违背
北洋军
1916
民主共和
全国人民
支持
二十一条
军阀割据
滇系
直系
分而治之
皖系
1.原因:由中国社会的_______性质所决定,是中国具有
_____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由中国社会
的_________性质所决定,帝国主义________的侵略政
策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局面: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有以冯国璋和曹
锟为首的_____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_____军阀和以
张作霖为首的______军阀。其他军阀还有______军阀
唐继尧、_____军阀陆荣廷等。
半封建
奉系
半殖民地
分散
桂系
3.危害: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出卖
________,依附__________,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
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国家利益
帝国主义
(1)“北洋军阀”是指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军事政治集团。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所以,这个封建军阀集团就称为“北洋军阀”。
(2)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开始了十六年的北洋军阀反动统治。1912—1916年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6—1928年为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1. 阅读教材第55页第1个“材料研读”栏目,分析孙
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思考提示】解答材料分析题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
【答案】态度:反对袁世凯称帝,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
起,维护共和制度。
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2.阅读教材第55页第2个“材料研读”栏目,分析北洋
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
【思考提示】考查学生的读表能力,关键是从表中提
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要在掌握教材相关知识的基
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答案】影响:使农村劳动力减少,田地荒芜,影响
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兵员军费
大幅度增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观察教材第53页《二次革命形势图》,分析讨伐袁军的军事行动的特点。
【思考提示】看运动、革命、战争的形势图,要从起点、终点、途径的区域和作战力量的分布等方面观察。
【答案】特点:力量分散,主要在江西、安徽等省作战。
4.阅读教材第56页“知识拓展”栏目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思考提示】注意材料中所提到的要素,分点作答才不会出现漏掉知识点的情况。
【答案】原因: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南北军阀妥协,孙中山受到排
挤,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5.教材第56页“课后活动”栏目设置了一个讨论题:“‘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互愿维持东亚全局之和平,并期将现存两国友好善邻之关系益加巩固,兹以定条款如下:
第一款 中国政府允诺,日后日本国政府拟向德国政府协定之所有德国关于山东省依据条约,或其他关系,对中国政府享有一切权利、利益让与等项处分,概行承认。
第二款 中国政府允诺,凡山东省内并其沿海一带土地及各岛屿,无论何项名目,概不让与或租与别国。
第三款 中国政府允准,日本建造由烟台或龙口接连胶济路线之铁路。
第四款 中国政府允诺,为外国人居住贸易起见,从速自开山东省内各主要城市作为商埠:其应开地方另行协定。
……
——摘编自《日本对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
1915年,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是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连北洋嫡系部属也阳奉阴违,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据此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 护国运动迅速发展
B. 帝国主义放弃支持袁世凯
C. 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 复辟不得人心,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D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D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当年复辟帝制,结果遭到举国反对,不仅蔡锷等人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而且北洋军阀内部也众叛亲离。由此可见,复辟不得人心,违背历史发展潮流是袁世凯失败的根本原因,D项正确;护国运动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放弃支持袁世凯、北洋军阀内部分化都是袁世凯复辟失败的具体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人却倒行逆施,复辟帝制。这个人物是 ( )
D
A. 吴佩孚
B. 张作霖
C. 段祺瑞
D. 袁世凯
1.根据相关学者统计,在民国初年,光是四川内部各派军阀之间的战乱,即达400余次之多。湖南宝庆城内外,凡兵队经过驻扎之处,户少炊烟,路无行人,伤心惨目,天日为暗。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 ( )
A. 直系军阀控制中央政府
B. 北洋政府依附帝国主义
C. 战乱频繁导致民不聊生
D. 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C
2. (2022·山东东营)“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宪年号应即废止,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导致这一结果的历史事件是 ( )
C
A.二次革命
B.护法运动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3. (2022·韶关期末)袁世凯去世后,掌握北京政府实权的北洋军阀是 ( )
A. 直系冯国璋
B. 皖系段祺瑞
C. 奉系张作霖
D. 桂系陆荣廷
B
4.导致下表中各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B.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A
项目 时间 变化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 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 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 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 000多万元
5.(2023·黑龙江哈尔滨)“失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 )
C
A. 列强瓜分中国
B.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军阀割据纷争
D. 民国政府腐败(共25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2022年版课标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常规考点,4年1考,涉及的题目主要集中在选择题
全国中考 重要考点,主要考查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均有涉及
学习建议 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事;牢固记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1.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1, 【思维点拨】第1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1、2、5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1、2、3、5、9、10题
2. 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事;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2、3,【思维点拨】第2、3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3、4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4、6、7、8题
1.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
独立,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2.准备: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________为临时大
总统。
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
3.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_____宣誓就职,宣
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
用_______;选举_________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黎元洪
阳历
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没有统一全国,北方依旧是封建势力。
1.窃取革命果实的背景
(1)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交涉,希望
通过_____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2)孙中山表示,如果_____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____,
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过程: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_______下诏退位;
2月13日,孙中山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
凯为___________。3月,袁世凯在______就任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和平
共和
清帝
宣统帝
北京
临时大总统
3.结果:临时政府迁往______,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
世凯窃取。
4.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_________支
持,拥有强大的______力量(袁世凯控制着北洋军阀),
大耍两面派阴谋,国民政府中的_____派和旧______拥
护,资产阶级革命派的______性和_____性(根本原因)。
军事
帝国主义
北京
立宪
官僚
软弱
妥协
产生 由参议院制定
内容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人员组成不是只有资产阶级革命派,还有旧官僚和立宪派。
1.阅读教材第49页“材料研读”栏目,谈谈南京临时政
府的外交政策。
【思考提示】考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南京临时政府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来
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
弱性和妥协性,是在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
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答案】外交政策:南京临时政府想通过承认外国在
华的一切特权,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
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在当时险恶
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2.阅读教材第50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并结
合第51页“问题思考”栏目,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性质的文件的原因。
【思考提示】注意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
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原因: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在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在对外政策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国主义侵略。
3.阅读教材第51页“课后活动”栏目,说说孙中山领导的辛
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并指出该革命的局限性。
【思考提示】主要考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和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的相关史事。正确理解辛亥革
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答案】意义: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使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这一根本任务尚未完成。
4.阅读鲁迅的《故乡》《风波》《药》《阿Q正传》等小说,体会辛亥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鲁迅先生写作这两篇小说时,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十年左右。他把自己刻骨铭心的亲身经历与多年来的理性思考熔铸在一系列文学形象中,把夏瑜的悲剧和阿Q的悲剧联结起来,表达了对中国前途与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一是因为夏瑜这样革命精英势单力薄,二是因为封建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三是革命阶级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民众的愚昧和麻木构成了封建反动统治的社会基础,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构成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阻力。
——摘编自陈子美《浅析鲁迅小说〈药〉〈阿Q正传〉
与辛亥革命》
下图所示文献的颁布 ( )
A. 防止了袁世凯的复辟
B. 体现了最广泛的民主
C. 肯定了民主共和制度
D.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民主共和制度,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袁世凯仍坚持复辟,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施政原则,未体现最广泛的民主,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
下表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A
A.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 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D.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1. (2023·新疆)中国历代都采用帝王纪年。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这从侧面反映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 ( )
A.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B.终结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革命高潮到来
D.鼓舞全国人民斗志
B
2. (2023·福建)某校历史社团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文凭,落款是“中华民族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 )
C
A. 新式学校的出现
B. 女性地位的提高
C. 历史发展的潮流
D. 封建制度的结束
3. (2022·北京东城)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 )
①清帝必须退位
②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③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D
4. (2022·贵州贵阳)正确地计算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把下图所示的“民国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
A. 1914 年 B. 1919年
C. 1924年 D. 1929 年
B
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
5. (2022·阳江期末)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汉族、满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民族妥协,南方革命政权和清皇室之间的政治妥协,孙中山和袁世凯两大政治“巨头”的权力妥协。通过这三大妥协,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实现了建立中华民国的目标。这体现了 ( )
A
A.革命党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B.孙中山个人的行为修养
C.中华民国权威性得不到认可
D.参与各方缺乏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