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8 10:18:06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2022年版 课标 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3年3考,难度适中,本课是考查的重点
全国中考 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考查主干知识识记为主,注意新材料、新情境对知识的再现
学习建议 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1.知道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背景、发展历程和影响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1 完成【课堂过关】第1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9题
2.知道共产党成立的主要内容,掌握中共一大、二大的相关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2,【思维点拨】第1、2、3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2、3、4、5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1、2、3、4、5、6、7、8、10题
1.背景:1917年,_____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
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2.发展:1919年,_______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俄国
李大钊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3.影响: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_______运动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工人
1.中共一大的召开
(1)组织条件:1920年夏,_______在上海建立了中国
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
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2)时间:______年7月23日。
(3)地点:在______开幕,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
一艘游船上举行。
(4)会议代表:_______、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陈独秀
1921
上海
毛泽东
(5)会议内容
党的名称 确定党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奋斗目标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_________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领导机构 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书记
中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
(6)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
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
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时间 1922年7月
奋斗目标 实现__________
党的最低纲领 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_________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
2.中共二大的召开
共产主义
反帝反封建
中共一大的地点既有上海,最后一天又转移到了浙江嘉兴的游船上。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确定的目标不一样,中共二大更符合当时国情。
1.阅读教材第67页“材料研读”栏目,指出材料说明的问题。
【思考提示】注重抓材料中的关键词作答。
【答案】问题:以往的革命者只注重社会上层,中国共产党则真正开始注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力量强大,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者。
2.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视频,谈谈你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思考提示】从建党百年的奋斗历程综合分析。
【答案】理解: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了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我们要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3.阅读教材第70页“课后活动”栏目第3题,思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的变化。
【思考提示】从建党百年的奋斗历程综合分析。
【答案】变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4.阅读教材第69页“相关史事”栏目并结合以下材料,分析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所认识到的问题。
中共一大以后,在党的领导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三万名工人大罢工,使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达到顶点。……“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这个时期党领导的工人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带着这些经验教训,进入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时期。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上海举行。大会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那么20世纪20年代的南湖红船体现的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 ( )
A.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B.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
D.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A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A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因法租界巡捕干扰,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党的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A项正确;立党为公、忠诚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奋不顾身、舍生取义,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但这些精神作风与题干所给的具体时间、具体事件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920年8月,俞秀松作为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受共产党早期组织委派到上海厚生铁工厂做工,并给工人讲课。当时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李中,以一师范(湖南第一师范)学生在江南造船厂打铁,并帮助陈独秀等组织机器工会。这些事件的最终影响是 ( )
A
A.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条件
B. 使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力量
C. 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广泛传播
D. 掀起了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1.(2023·湖北武汉)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 ( )
A. 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B. 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
C. 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
D. 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A
2.(2022·广州模拟)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峰,它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它”是 ( )
D
A. 义和团运动
B. 五四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3.(2022·广东模拟)中共二大提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
A. 提出了明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B. 主张国共两党进行合作
C. 已经从幼稚完全走向了成熟
D. 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A
4.(2022·湖南衡阳)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任务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 A. 认识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
B. 借鉴创新苏俄革命道路
C. 意识到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D. 尚未充分认识中国国情
D
5.大会的宣言初步阐明了当时所处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策略、任务和目标,明确提出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通过这一宣言的中共会议是 ( )
B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中共七大(共25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2022年版 课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4年3考,难度适中
全国中考 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以及评价,以考查主干知识识记为主,注意新材料、新情境对知识的再现
学习建议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以及兴起的原因,把握新文化运动口号的主要内容,辩证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1.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代表人物及主要阵地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1,【思维点拨】第1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1、2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1、2、3、4、7、8题
2.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正确认识和评价新文化运动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2,【思维点拨】第2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3、4、5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5、6、9、10题
1.背景:中华民国政局混乱,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
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
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
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_________领域的革新
运动。
2.兴起:______年,__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
号角。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思想文化
1915
陈独秀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李大钊最早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4.主要阵地:《_______》和_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
最为重要的阵地。
新青年
北京大学
1.主要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
《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
的吃人本质。_______与_______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
口号,由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
组成部分,1917年,_____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
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_______。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科学
民主
狂人日记
胡适
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包含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两方面的内容。
2.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________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______,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
片面性
1.观察教材第58页《青年杂志》封面,指出它的创办时间、创办人。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一杂志创办的意义。
【思考提示】要看到问题的本质,从本质方面着手回答。
【答案】创办时间:1915年。创办人:陈独秀。
意义:《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
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或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 兴起)。
2.阅读教材第59~60页“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的知识,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的看法。
【思考提示】要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答案】看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构成了中国封建统治的理论和思想基础。要在思想领域反封建,就不得不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达到摧毁封建统治思想基石的目的;因此,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从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和后世的进步影响上来看,是正确的。但是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从这个角度看,新文化运动又有历史的局限性。今天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体现时代性。
3. 教材第60页“课后活动”栏目设置了一个讨论题:“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结合本课内容,请你谈谈民主与科学口号的进步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摘编自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了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这次文化启蒙运动最突出的贡献是 ( )
A.发展了近代军事工业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维护了中华民族尊严
D.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D 根据材料“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这次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思想,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项正确;洋务运动发展了近代军事工业,材料没有涉及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排除A项;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材料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维护了中华民族尊严,排除C项。故选D项。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首次动摇了霸占中国思想文化舞台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下列说法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有 ( )
①以民主科学为旗帜  
②代表人物有陈独秀、鲁迅、蔡元培等
③大力倡导白话文
④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⑤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片面性
A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1.(2022·福建漳州)下图是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民国四年的封面。该期发行于 ( )
A.1911年 B.1915年 C.1924年 D.1931年
B
2.(2022· 湖北)“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领导这场理性批判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 )
A
A.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B.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康有为
C. 陈独秀 李大钊 邹容 胡适
D.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陈天华
3.下面是民国时期青年学生“最崇拜的人物”调查表(部分),导致孔子票数变化的原因是 ( )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兴起
B. 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
C. 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D. 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
C
1913年调查结果(样本300) 1919年调查结果(样本1056)
孔子157票 孔子1票
4.(2022· 广东模拟)1917年,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写道:“余之掊击(抨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由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
A. 反对封建专制
B. 倡导西方文化
C. 传播马克思主义
D. 改造儒家思想
A
5.(2023· 安徽)1921年3月8日,陈独秀撰文说:“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这可佐证新文化运动 ( )
D
A. 提倡科学主义 B. 推崇诗礼教化
C. 维护法律权威 D. 关注男女平等(共16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四单元总结
1.比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
异同点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 领导阶级不同 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
指导思想和政治目标不同 从君主立宪制到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国家为政治目的
群众基础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未彻底解决 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中心问题——土地问题
异同点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 结果不同 有胜利的一面, 但最终革命任务未完成,社会性质未改变 革命最终胜利
所属世界革命范畴不同 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相同点 (1)社会性质相同,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 (3)革命对象相同,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革命的任务是反封建反侵略。五四运动前,中国民主革命主要由资产阶级领导,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此,中国民主革命主要由无产阶级领导,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3.应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中曾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为了加强其专制独裁统治,恢复帝制,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具有进步意义。但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片面的。这个口号不适用于今天。现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必须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基于对旧式的农民运动、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论述。
【示例】观点:中国共产党能深刻把握历史发展方向和历史主动。
论述: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展现了工农群众的磅礴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奋斗目标,团结了大批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革命力量不断壮大,为中国革命发展指明了新的
方向。同时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历史发展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秋收起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武装向农村进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提供了重要战略基地,并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1.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到来,中国历史开创了新的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19年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并回答这场“国民外交”所取得的成果以及“爱国各阶层”的先锋是哪一群体。(6分)
【答案】导火线: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2分)
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2分)
先锋:学生(青年知识分子)。(2分)
(2)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红船精神的诞生与哪次重大会议有关?此次会议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4分)
【答案】会议: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分)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史实的内在联系。(2分)
【答案】联系: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2分)
2.清末民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这场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同时中华民国的诞生也没有带给他们真正的民主……此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
——摘编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1916年2月,陈独秀感觉到“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他意识到,此等政治的根本解决,需要多数人的“最后之觉悟”,达成观念的解放。1919年1月,他说明了“最后之觉悟”的途径: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并反对“孔学”所提倡的“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
——摘编自《陈独秀文章选编》(上)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青年杂志》封面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涉及了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概括指出陈独秀期待多数人“最后之觉悟”的政治原因。(4分)
【答案】事件: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分)
原因:共和国体之下,仍然存在专制统治。(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图片史料与另外两则文献史料之间构成的是互证关系还是对立关系。(2分)
【答案】关系:互证关系。(2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
的政治变局与观念变化。(8分)
【答案】政治变局:共和政体取代专制政体,清朝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北洋军阀统治。(4分)
观念变化:拥护民主与科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动摇封建礼教(反对尊孔复古逆流),掀起思想解放潮流。(4分)(共21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2022年版课标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5年3考,难度适中
全国中考 注重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以考查主干知识识记为主,注意新材料、新情境对知识的再现
学习建议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事,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1.知道五四运动兴起的背景、爆发过程和提出的口号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1, 【思维点拨】第2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1、3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9题
2.知道五四运动的扩大过程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2 完成【课后分层作业本】第2、5题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3.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3,【思维点拨】第1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2、4、5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1、3、4、6、7、8、10题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战胜国在
_________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
_______。
2.爆发:______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
言,并举行示威游行。
五四运动的兴起
巴黎和会
日本
1919
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是学生,后期的主力是工人阶级。
3.口号:学生们提出“_________,内除国贼”“誓死力
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
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外争主权
五四运动扩大后,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1.扩大: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 _____。
2.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_______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五四运动的扩大
上海
曹汝霖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鸦片战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意义:中国工人正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1.阅读教材第62页“材料研读”栏目内容,思考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并说明原因。
【思考提示】结合五四运动的意义思考其性质。
【答案】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原因:“外争主权”,把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国家;“内除国贼”,把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全国工商各界”“开国民大会”等,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的运动。
2.说出在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一条口号并解释原因。
【思考提示】思考口号内容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原因:外争主权: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体现了反帝的要求。内除国贼:矛头指向以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封建统治,体现了反封建的要求。
3.教材第64页“课后活动”栏目设置了一个任务:“假如你是五四运动中的一名学生,为抗议北洋军阀的卖国政策和日本的侵略行径,请你拟写一张进行爱国宣传的传单。”
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政治漫画将人物、事件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下图漫画反映出五四运动 ( )
A.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由于外交失败而引发
C. 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
D. 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A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A 根据题干图片上“曹”“章”“陆”可知与五四运动有关,再根据图片上三只拳头分别代表工人、学生和商人可知,反映出五四运动涌现出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三罢”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与外交失败有关,排除B项;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并不是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而是强调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张海鹏在《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中提道:“近代中国的‘沉沦’中有‘上升’……由于有新的阶级、新的政党、新的经济力量、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这样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上述材料中“上升因素”所起的作用是 ( )
D
A. 推动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 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C. 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D. 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2022·黑龙江牡丹江)“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为 (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实业救国”
D
2.(2022·四川雅安)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研究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会产生差异。下面是三位人物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认识,这些认识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 )
C
A. 洋务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3.(2023·内蒙古赤峰)《吴玉章回忆录》提到:“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他认为
( )
A. 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B.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C. 革命主力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D. 革命需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B
4.(2022·山东青岛)下图漫画中的学生们高举“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标语举行示威游行。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 )
A.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 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
5.近代中国的一些革命运动中,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起了先锋作用。在某次运动发布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写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国亡了,同胞起来呀!”这次运动是 ( )
C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新文化运动